• 1.87 MB
  • 2022-04-29 14:40:26 发布

高二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3课件PPT.ppt

  • 7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高二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3 注意: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前者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一般回答,后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科学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知识点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本原的问题(谁决定谁)对“思维与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世界是否可知)。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09福建卷36)2009年4月,甲型HINI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这表明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选规律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A 如果客人问你咱们家的桃树怎么没了——你就说‘让我砍了卖了;如果他问咱们家钱怎么这么多——你就说‘爹妈辛苦挣的;如果他问你怎么这样聪明——你就说‘那当然,我们家世代如此。傻儿子 于是,儿子去招待客人。客人问:“你的父亲呢?”——“让我砍了卖了!"你们家门前的牛粪怎么这么多呀?“——"爹妈辛辛苦苦挣的!"客人生气地问:“你怎么这样说!”——"那当然,我们家世代如此!" 存在就是被感知一天,贝克莱和友人约翰生博士散步,讨论“存在就是被感知”的问题,不小心碰上了一块石头。约翰生博士便问道:“在碰到这块石头、产生痛觉以前,它是否存在?” 三、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思维与存在的问题。如:学生:教师:学校:农民:工人:医生:处方与病情的关系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学校治学模式与学生的实际之间的关系耕作收获的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做工的方法、步骤与做工的实际的关系 结论一:思维和存在关系的基本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知识点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原因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要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对个人来说,他在人类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断地处理着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自己与自然界的关系,二是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三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在实践生活中,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2)原因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首先要回答和无法回避的问题。对思维和存在究竟哪个是本原,思维与存在究竟谁决定谁的问题回答得不同,哲学的性质就不同;对思维和存在究竟哪个是本原,谁决定谁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注意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的关系。下列理解最切合题意的是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D 例析探讨:唐朝时佛教盛行,有一次,广州法性寺方丈讲授佛教经学,和尚们都在寺中端坐,聚精会神听讲。忽然,一阵风把佛前的幡吹得左右摇晃。两个和尚就小声议论起来,一个和尚说:“那幡在动呢!”另一个却说:“不对,那不是幡动,而是风在动啊!”旁边一名叫慧能的和尚闭目平心静气插嘴道:“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分明是你们的心在动呀!”心动与幡动,反映了两个世界的关系:一个是我们头脑中的世界,一个是我们头脑以外的世界(包括我们自身、自然界、人类社会)。这一关系,对应的正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决定存在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思维能不能正确反映存在承认能正确反映存在否认正确反映存在可知论不可知论(谁为第一性)(有无同一性)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与生活的关系对哲学的影响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无法回避且必须回答。小结: 哲学基本问题含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原因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从生活实践看: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从哲学研究看:首先遇到且必须回答。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角度把握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2.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练习:A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是否承认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B.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C.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4.下列说法中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是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D.存在即被感知 5.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基层干部不研究市场,不懂行情,胸无良策,拍脑袋决策,给工作带来大损失。上述材料中的“拍脑袋决策”属于A.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D.否认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错误观点 6.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A.思维决定存在的问题B.存在决定思维的问题C.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7.“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这种观点属于A.怀疑论B.可知论C.不可知论D.唯心主义 8.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9.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②思维能否产生理论③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④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目的和要求]1.掌握病因的概念及病因学说的特点.2.掌握六淫疠气的概念和共同致病特点,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3.掌握七情的概念,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4.掌握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的致病规律和特点.5.掌握痰饮,瘀血,结石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致病特点。6.了解外伤、诸虫,药邪,医过和先天因素的致病概况。第六章病因 概述病因(致病因素):导致人体疾病的原因。病因范围:原发病因: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先天因素继发病因(病理产物):痰饮、瘀血、结石。 当前病因分类1.六淫:外感病因2.疠气:外感病因3.七情内伤4.饮食失宜5.劳逸失度6.病理产物:痰饮、瘀血、结石。7.其他病因:外伤、胎传等。 第一节六淫概述:六淫为外感病因之一,气候变化或抵抗力低下时引起外感病发生。外感病:发病急骤,从口鼻、肌表侵入、先见表证。 一、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六淫:风、寒、暑、湿、燥、热(火)六种病邪的统称。正常情况:风、寒、暑、湿、燥、热(火)六气不致病。异常情况:六气发生太过非其时有其气人体正气不足发病气候变化急骤 (二)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1.外感性:六淫致病都是人体从外感受而发病。2.季节性:六淫之邪的形成与季节气候密切相关。3.地域性:六淫之邪的形成与居处环境密切相关。4.相兼性:六淫之邪可单一或兼夹而致病。 二、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方法应用类比和演绎的思维方法,总结风、寒、暑、湿、燥、热(火)六种病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一)风邪风邪的基本概念:具有风之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特性的外邪。风邪的重要性:1风为春季主气,但四季皆有风。2风邪为外感病中极为重要的致病因素。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善动不居,具外越上浮、轻扬升发的特性。“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素问.太阴阳明论>)(2).风性善行而数变:具有来去迅速、变化多端的特性。如风痹、风疹等。(3).风性主动:风属阳邪,其性动摇不定。如眩晕、抽搐。(4).风为百病之长:其他五邪每多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如外感风寒,风湿,风热等。 (二)寒邪概念: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寒邪的重要性:1.寒邪与冬季主气寒相似,致病多见于冬季,但也可见于其它季节。2.伤寒:寒客肌表,郁遏卫阳;3.中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 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袭表—卫阳被遏—恶寒(2).寒性凝滞:寒属阴邪,具有凝结、停滞的特性(气血运行阻滞、易致疼痛)。(3).寒性收引:寒属阴邪,具有收缩牵引拘急等特点(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筋脉拘挛)。 (三)湿邪概念:与长夏主气湿相似、具有水湿之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的外邪。湿邪的重要性:为外感病中重要的致病因素。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滞气机:阳气损伤、滞留脏腑。(2)湿性重浊:沉重、秽浊(痹证、淋证)。(3)湿性粘滞:粘着、停滞(病程缠绵、反复发作)。(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下注。 (四)燥邪概念:与秋季主气燥相似、具有干燥、收敛、清肃特性的外邪。有温燥(初秋)与凉燥(深秋)之分。 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干燥涩滞:燥为阳邪、易伤阴津。诸涩枯涸,皆属于燥。燥胜则干:燥邪伤阴、易损津液。(2).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 (五)火(热、温)概念:与夏季主气火相似、具有火之炎热(温热)特性的外邪。火邪的重要性:为外感病中极为重要的致病因素。 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热为阳邪,其性趋上:燔灼上炎、发病急速、传变较快。(2)热邪易扰心神:热性躁动、心神不宁。(3)火热易伤津耗气:热为阳邪,热迫津泄,气随津脱。(4)火热易生风动血:肝风内动、血热妄行。(5)火邪易致疮疡:热盛肉腐。 (六)暑邪概念:与夏季主气火相似、具有火热特性的外邪。暑邪致病季节明显(夏至后至立秋前)。 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热象明显(2)暑性升散,最易伤津耗气:易犯头目、内扰心神。(3)暑多挟湿:湿热郁阻(暑必兼湿)。 第二节疠气一.基本概念:疫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感病邪,是引起疫疠病的致病因素。疫疠指温病中和流行性的一类疾病,其中也包含一些严重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在内。种类:大头瘟、霍乱、天花、鼠疫等。 二.疫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发病急骤,病情危笃2.传染性强,易于流行3.一气一病,病状相似:病位与病种的特异性 三、影响疠气发生的因素1.气候反常。2.环境污染和饮食不洁。3.预防隔离工作不当。4.社会因素。 第三节七情内伤概述:七情内伤:引起脏腑精气功能紊乱而诱发或引起疾病的一种致病因素.特点:内伤病因与外感病因相对而言,其直接损伤内脏精气,可引起多种情志病和身心疾病。 一、七情的基本概念概念: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七情的生理:正常的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七种不同的情志反应。 七情的表现形式喜:喜乐、喜悦。心在志为喜,喜伤心。怒:恼怒、愤怒。肝在志为怒,怒伤肝。忧:忧愁、忧虑。肺在志为忧,忧伤肺。思:思虑、思考。脾在志为思,思伤脾。悲:悲哀、悲伤,悲伤肺。恐:恐惧、畏惧。肾在志为恐,恐伤肾。惊:惊吓、惊骇。大惊主要伤心。(惊与恐区别:惊不自知而恐为自知,惊出于暂而恐积于渐,惊易复而恐难解。) 七情致病特点1直接伤及内脏(五脏与情志对应关系);2影响脏腑气机(气血运行紊乱);3多发情志病(影响心主神明);4影响病情变化(情志刺激加重疾病)。 1直接伤及内脏病因:七情过极,超越常度,损伤相应脏腑(反伤本脏,自伤)。喜伤心:心神不宁、心悸失眠、精神失常怒伤肝:两胁胀痛、善太息、呕血、晕厥忧伤肺:气短胸闷、精神萎靡、意志消沉思伤脾:食欲不振、脘腹胀痛、大便溏泄恐伤肾:肾气不固、精气耗泄损伤它脏:暴怒伤肝——横逆脾胃思虑伤脾——耗伤心血 2影响脏腑气机(气血运行紊乱)怒则气上:肝失疏泄、血随气逆喜则气缓:心气涣散、神不守舍悲则气消:肺气受损、气短乏力恐则气下:肾气不固、气泄于下思则气结:脾气郁结、脾失健运惊则气乱:心气紊乱、神无所倚 第四节饮食失宜(一)饮食不节1、饥饱失常过饥过饱2、饮食不规律(二)饮食不洁(三)饮食偏嗜l、寒热偏嗜2、五味偏嗜3、食类偏嗜 (一)饮食不节1、过饥:营养不足、气血亏虚、正气虚弱2、过饱:食伤脾胃、宿食积滞、郁而化热(痢疾、痔疮)3、饮食规律失常:脾胃虚弱(二)饮食不洁饮食变质饮食污染寄生虫 (三)饮食偏嗜1偏寒偏热偏寒:损伤脾阳、脾胃虚寒偏热:损伤脾阴、胃热2五味偏嗜酸、苦、甘、辛、咸五味伤五脏3食类偏嗜:专食或厌食某类食品损伤脾胃、湿热痰浊 第五节劳逸失度(一)过劳1、劳力过度2、劳神过度3、房劳过度(二)过逸过度安闲、缺乏劳动锻炼 (一)过劳1、劳力过度损耗机体之气:少气懒言、精神疲惫、形体消瘦2、劳神过度损伤脾气、损耗心血:心悸、失眠、健忘、便溏3、房劳过度损耗肾精: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阳痿早泄、月经不调。 (二).过逸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精神不振、肢体软弱 第六节病理产物概念:继发于其它病理过程和产物导致脏腑气血功能紊乱的病因。种类:1痰饮: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包括有形痰饮、无形痰饮。2瘀血:体内血液停滞所形成的病理变化及其病理性产物。症状以疼痛、肿块、出血为主。3结石:湿热浊邪、煎熬形成结石。易发胃、胆、肾等。 一、痰饮概念:痰饮是一种水液代谢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特点:流动性较大。可留积于脏器组织间隙和疏松部位。分类:较稠浊者为痰。(水)饮:清稀者为饮。有形痰饮:有实体存在的痰浊和水饮等病理性产物。如呼吸道分泌的痰液。无形痰饮:一种病理变化。根据发病症状,通过辨证求因归结为痰病。如眩晕、癫狂、呕吐、脉滑等。 (一)痰饮的形成病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逸、疫疠。病机:肺、脾、肾以及肝、三焦脏腑气化功能失常。肺:肺失宣降、水津不布、聚生痰饮脾:脾失健运、水湿内生、凝聚生痰肾:肾阳不足、气化无力、水停生痰肝:肝气不调、气机淤滞、津液失布三焦:水道不利、津液失布、聚水生痰 (二)痰饮致病的特点1.阻碍气血运行2.影响水液代谢3.易蒙蔽心神4.致病广泛,变化多端。 1.阻碍气血运行痰留于肺:肺失宣肃(胸闷、咳喘、咳痰)水湿困阻中焦: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大便溏泻流注经络、经络阻滞:肢体麻木、屈伸不利、半身不遂痰饮结于局部:痰核瘰疬、阴疽 2.影响水液代谢上、中、下三焦气机不畅升降出入机关不利、升清降浊功能紊乱水因气阻、气因水滞水液积聚、泛滥肌腠:水肿肺脾气化障碍:腰以上水肿脾肾气化障碍:腰以上水肿 3.易蒙蔽心神痰湿上扰,扰乱神明,情志异常心烦、失眠、眩晕、癫狂 4.致病广泛、变化多端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痰痰的部位及主要症状特点咽喉:梅核气胸部:胸闷、咳喘、心悸、神昏、癫狂肝:头晕、目眩、抽搐肺:咳嗽、痰多、气喘经络: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肺胃肠:脘腹胀痛、肠鸣有声、呕吐清稀痰涎腹部:腹胀如鼓、尿少、腹壁青筋暴露肌肤:水肿、尿少、身重、无汗 二、瘀血概念:离经之血凝聚体内形成的病理产物和体内血液运行障碍的病理变化。症状表现:疼痛、肿块、出血、紫绀、面、肌肤、舌、脉。主要致病机制:气血运行阻滞、血液运行受阻,壅积于经脉或器官,血液凝滞、失却生理功能,均属瘀血。 (一)瘀血形成的病因凡能影响血液正常运行,引起血液运行不畅等内外因素均可导致瘀血的形成。脏腑损伤:心、肝、肺、脾功能失常。如瘀阻心脉导致胸痹、真心痛;瘀阻脑络可致昏厥、癫狂、头痛;瘀阻肝胆可致黄疸;瘀阻于肺,可为久咳久喘。脾不统血。 瘀血的形成1、血出致瘀:内外损伤、脉管破裂、络伤血溢、留积体内(离经之血)。2、气滞血瘀:气机不畅、血行受阻、血随气凝3、气虚血瘀:阳气虚损、推动无力:血液运行迟滞而成瘀。4、血寒致瘀:寒邪入内、经脉拘(急)挛(缩)、血凝不畅、形成瘀血。5、血热成瘀:热入营血、煎灼营阴、血热互结、血粘不畅、阻滞脏腑经络,形成瘀血。热灼脉络、迫血妄行、血溢脉外、或蓄积脏腑、形成瘀血。 (二)瘀血的致病特点1阻滞气机导致局部或全身的气血运行不畅、加剧血瘀气滞、气滞血瘀的反复。2影响血脉运行血脉运行受阻、影响心、肝、脉脏腑功能。心: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肝:肝脉瘀阻、气血瘀滞(恶血归肝)。脉:瘀阻经脉、脉涩不畅(面紫、舌有瘀斑)。 (二)瘀血的致病特点3影响新血形成(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瘀血不散、脏腑失养:肌肤甲错、毛发不荣。4病位固定瘀血停滞脏腑、刺激局部:刺痛、徵积。5病症繁多 望诊:舌有瘀斑 (三)瘀血致病的病症特点(1)疼痛:刺痛,部位固定不移,昼轻夜重,拒按。(2)肿块:肿块固定不移,体表者,皮色青紫或青黄;体内可为症积,质硬可压痛。(3)出血:血色紫暗或有瘀块,大便色黑如漆。(4)望诊:口唇、爪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久瘀可见面色黧黑、肌肤甲错、皮下紫斑或青筋暴露等。(5)精神症状:善忘、狂躁(6)妇科:血瘀崩漏、不孕、经闭、经行后期、痛经、腰痛。(7)脉诊方面:涩、迟、沉、弦、结等脉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