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 MB
- 2022-04-29 14:24:40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回热加热器介绍
一、回热加热器的型式与应用回热加热器按传热方式可分为混合式表面式(一)混合式加热器混合式加热器是通过蒸汽和被加热的水直接接触、混合进行传热的。因此混合式加热器可以将水加热到该加热器蒸汽压力下的饱和水温度。混合式加热器是通过蒸汽和被加热的水直接接触、混合进行传热的。因此混合式加热器可以将水加热到该加热器蒸汽压力下的饱和水温度。
混合式加热器的特点传热效果好。能充分利用抽汽的热能,从而使发电厂节省更多的燃料。这种加热器结构简单,价格较低。便于汇集不同温度的工质和除去水中的气体。热力系统复杂,使给水系统和设备的可靠性降低,投资增加,而且水泵还要输送高温水,这就使水泵的工作条件恶化。为了泵工作安全,每台水泵都必须装设有一定高度的较大容积的给水箱,以避免水泵汽蚀,不但使热力系统布置复杂,主厂房的造价也增加了。为了保证给水系统的运行可靠,每台给水泵还必须有备用水泵,使系统复杂,造价提高,运行费用也增加。利用汽轮机的不调节抽汽,加热给水时,水泵的出水温度将随负荷和抽汽压力的变化而变化,这就使水泵的工作可靠性降低。因此,混合式加热器在常规发电厂中并没有被普遍采用,只用一台作为系统的除氧设备
2、表面式加热器的分类按布置方式分类按水侧承压高低分类低压加热器高压加热器立式卧式
卧式优缺点卧式加热器传热系数高,由于凝结放热形成的水膜较立式的薄些,在凝结工况相同时,其放热系数比立式的高1.7倍。卧式加热器布置疏水冷却段较立式的方便,而且汽轮机房的高度可不必考虑吊出其管束的要求。但卧式加热器在安装、检修吊装管束等部件时,不太方便,占厂房面积也大。因为其热经济性高,被300Mw以上大型机组采用。
立式优缺点立式加热器检修方便且占地面积小,但在决定汽轮机房屋架高度时要考虑吊装管束及必要时跨越运行机组的因素,且热经济性较卧式差,一般用在中、小型电厂。
位于凝结水泵和给水泵之间的加热器,因其水侧承受的是压力较低的凝结水泵出口的压力,故称为低压加热器。低压加热器高压加热器位于给水泵和锅炉省煤器之间的加热器,因其水侧承受的是比"锅炉蒸汽"压力还要高的给水泵出口的压力,故称为高压加热器。金属消耗量多,造价高;高压加热器承受较高的压力和较高的温度,工作可靠性较低;当加热器管束破裂或管束接口渗漏,而同时抽汽管上逆止阀又不严密时,给水可能进入汽轮机,造成汽轮机事故;每台表面式加热器要增设输送加热蒸汽凝结水(称为疏水)的疏水器及疏水管道。但对回热系统而言,泵的数量少,系统较简单,投资少,系统安全性提高,运行、管理维护方便。因此,表面式加热器在电厂中得到普遍采用。表面式加热器的特点
二、表面式加热器的结构表面式加热器的管束有直管、U形管、螺旋管、蛇形管等不同形式。根据管束与加热器筒体的连接方式的不同,表面式加热器又可分为有管板的水室结构和没有管板的联箱结构两种。(一)管板---U型管(或直管)式加热器如图所示为法兰连接的管板式加热器。其水侧进、出口的容水空间称为水室1。加热器的受热面是由铜管或钢管胀接在管板5上的U形管束6组成(若为直管,则有两块管板和两个水室)。管束用专门的支架7加以固定,为了便于加热器换热面的清洗和检修,整个管束制成一个整体,便于从外壳中抽出。被加热的水由进口连接短管16进入水室的进口部分,经管板流入管束,再经管板由水室的出口部分经出口连接短管17流出。加热蒸汽由加热器外壳的上部进汽管14引入汽空间,借导向板8的作用,使汽流成s形流动,反复横向冲刷管束外壁并凝结放热。在加热蒸汽进口处的管束外壁侧装有护板15,以减轻汽流对管束的冲刷。加热器的汽空间下部有一定的容水空间,用来汇集加热蒸汽的凝结水。疏水经疏水自动排除装置排出。
如图表面式加热器一般应用在水侧压力在7.0MPa以下,即各类机组的低压加热器或中压电厂的高压加热器。在这种型式的加热器中,即使回热抽汽具有过热度,给水也只能被加热到比抽汽压力下的饱和温度还低一个端差的温度。
(二)联箱---螺旋管(或蛇形管)式加热器如图所示为前苏联机组广泛使用的螺旋管式加热器,也被我国的50、100MW机组采用,这种加热器焊口数目多,对焊接质量要求高,一旦疏忽容易造成焊口漏水。联箱螺旋管式加热器的换热面由许多螺旋管(四盘的为圆形螺旋管束,两盘的为椭圆螺旋管束)组成,全部管束放在圆柱形壳体内。四盘螺旋管式加热器的全部管束对称地分为四部分,每部分由若干组水平螺旋管组成。给水由一对直立的集水管送人螺旋管组中,并经曲折流动后由另外的一对直立集水管导出,每个双层螺旋管的管端都焊接在邻近的进水和出水集水管上,水的进出都通过外壳盖上的连接管。加热蒸汽经加热器中部连接管送入,并在外壳内部先向上升,而后下降,顺着一系列水平的导向板改变流动方向,同时冲刷管组的外表面。同时自己凝结成水聚集在加热器外壳的下部通过疏水装置排出。
圆形盘香管联箱式高压加热器1一给水入口;2一进水管;3一进水联箱;4一给水出口;5一出水联箱;6一盘香管;7一蒸汽入口;8一蒸汽导槽;9一导向板;10一放气口;11,12一水位接管;13一疏水口;14一带导轮的支架;15,16一联箱内隔板;17一壳体联箱式加热器与管板式加热器相比,金属消耗量较大,体积较大,效率也较低,检修、堵管比较困难。但由于取消了管板,使制造工艺变得简单,安全性也提高了。特别是联箱壁厚要比管板厚度薄得多,管系的弹性又好,故对变参数运行及调峰的适应性很强。近年来,国外高参数大容量机组采用联箱型给水加热器的数量在增加。
(三)300MW机组卧式高压加热器
给水从端部底下的入口进入加热器,在钢管中依次流过疏水冷却器段、正常加热段、蒸汽冷却器段后,从端部上部流出。蒸汽从加热器上部靠近给水出口侧流入,首先进入蒸汽冷却器段,在蒸汽冷却器隔板引导下形成多流程交叉流动,以加强换热效果,然后经过正常加热段。正常加热段加热面积最大(图中省去一部分未予画出),蒸汽相对给水的流动方式为逆流方式。为避免高温蒸汽对加热器壳体放热,在蒸汽冷却器这一段设有遮热板。上级加热器疏水从加热器上部远离蒸汽入口侧进入,在放热后与本级加热器疏水一同进入疏水冷却器段。同蒸汽在蒸汽冷却器中的流动方式一样,疏水与给水的流动方式也为多流程交叉流动。疏水在疏水冷却器中充分放热后,由疏水出口管流出加热器。卧式高压加热器的疏水出口管一般布置在靠近端部中心偏下位置处。为防止对加热器管束的冲刷,在蒸汽入口处和上级疏水入口处均设有防冲板。加热器在制造时一般将外壳直接焊接在一起,使用期间不作解体检修。当高压加热器在运行中出现钢管泄漏时,打开端部人孔盖,进行堵漏。在运行一定期限后,若泄漏管束较多,则直接报废处理。
三、表面式加热器的疏水装置表面式加热器疏水装置的作用是在加热器运行时及时地排出蒸汽的凝结水(即疏水),而不致使蒸汽排出,以保持加热器有一定的疏水水位,从而维持加热器蒸汽空间的工作压力。发电厂中常用的疏水装置有浮子式疏水器、疏水调节阀和U形水封(包括多级水封)三种。(一)浮子式疏水器浮子式疏水器分为内置式(见图示)和外置式两种。因检修维护困难,现内置式已很少采用,外置式应用于125MW以下的中、小型机组的低压加热器中。
如图所示为外置式疏水器及其连接系统,浮子式疏水器是由浮子、浮子滑阀3及连杆4组成。外置式疏水器及其连接系统的构造工作原理为:当疏水水位升高时,浮子随之上升并通过连杆系统带动滑阀,使疏水阀开大;反之,则由于浮子的下降关小疏水阀。外置浮子式疏水器,通过汽、水平衡管和加热器汽侧相连接,以间接反映加热器中的凝结水水位的变化。
(二)疏水调节阀如图所示为早期使用在高压加热器上的疏水调节阀。其开启和关闭是通过摇杆8绕心轴7的转动来实现的,阀门启闭的信号来自加热器疏水水位的变化。这种疏水装置是根据加热器的水位变化,通过电子调节系统来实现调节控制的。加热器的水位变化信号经过压差变送、比例积分传送到操作单元,最后由电动执行机构来操纵摇杆,再依靠杠杆传给带有滑阀的阀杆来控制疏水量的大小。图中摇杆A的位置是调节阀关闭的位置。当摇杆从A绕心轴转向B时,心轴带动杠杆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并带动阀杆9在上、下轴套5、6内向下滑动,由此带动滑阀2向下移动,滑阀即逐渐打开。
(三)U型水封U形水封一般只用在最后几段抽汽的低压加热器中,它是应用水力学原理工作的。大机组最后一段抽汽的低压加热器,因其抽汽压力低,蒸汽比容大,加热器往往布置在凝汽器喉部,易于布置水封式疏水装置。水封式疏水装置实际上是靠压力(水柱高度)来关住容器里的蒸汽,其值为nHρg,这里的n是多级水封管中的水封管数目,H为每级水封管的高度,ρ为水的密度,当两个容器内的压力分别为P1,P2时,它们之间的关系为H=(P1-P2)/nρg+(0.5-1.0) m式中(0.5~1.0)为富裕度。
(四)汽液两相流自调节水位控制器调节器
自调节水位控制装置主要由传感变送器和调节器两部分组成。传感变送器有外置式与内置式两种形式。外置式传感变送器的上部与加热器内的汽侧相连,下部与加热器内的水侧相连,顶部的联络管将传感变送器内的工作汽源信号传给调节器。调节器的外型类似三通,上端与外置式传感变送器顶部联络管(或内置式传感变送器信号管)相连,左侧连接加热器的疏水口。调节原理是:当加热器的水位上升时,传感变送器内的水位随之上升,传感变送器中感应元件的通流面积减少,导致传感变送器的联络管发送的调节汽量减少。同时,在调节器中接受到的调节汽量小的信号,因而流过调节器中的汽量减少,对于一个固定的断面,流过的汽量减少,流过的水量必然增加,加热器的水位随之下降。反之亦然,因此实现了加热器水位的自动控制。
四、高压加热器的自动保护装置在高压加热器发生故障时,为了不致中断锅炉给水或高压水从抽汽管倒流入汽轮机,造成严重的水击事故,在高压加热器上设有自动旁路保护装置。高压加热器的自动保护装置的作用是:当高压加热器发生故障或管子破裂时,能迅速切断进入加热器管束的给水,同时又能保证向锅炉供水。目前电厂高压加热器上采用的保护主要有:水压液动控制和电动控制两种。
(一)水压液动旁路保护装置如图所示的旁路保护装置由入口阀门、旁通阀门和出口逆止阀门,以及控制这些阀门动作的高压水管路系统组成。入口阀门与旁通阀门共用一个门盘(阀瓣),称之为联成阀;逆止阀位于加热器出水管口,联成阀与逆止阀通过加热器外面的一根旁路管相连。
正常运行时:联成阀在最高极限位置,此时旁通阀全关,入口阀全开,给水由入口连接管进入加热器内的管束中,经加热后由出口管流出时顶开逆止阀流出去。加热器故障时:保护装置动作,联成阀被水动活塞自动的推到下部阀座,隔断了给水进入加热器内的通路,同时打开旁通阀,此时出口逆止阀由于下部失去水压并在旁路管给水压力作用下而落下,给水经旁路供给。这一动作过程也可以用操作手动进出口阀门来完成。水动活塞的工作介质是高压给水。给水由逆止阀出口连接管经总水门、过滤器引进来,然后分为两路:一路经孔眼为φ2mm的节流孔板进入活塞下部空间,这条管路还有一部分通到自动泄水阀去;另一路通过孔眼为φ5mm的节流孔板进入活塞上部空间,这支管路上还有一根水管与启动阀相通。
启动加热器的步骤是:(1)打开总水门和注水阀,使加热器内管子系统和脉冲保护系统处于给水压力之下。(2)开启启动阀,活塞上部空间水压降低,活塞下部空间依然保持给水压力,从而使联成阀一直被顶到上部阀座,使旁通阀关闭。此时给水开始进入加热器管子系统中去。(3)加热器管子系统启动后应立即把启动阀关闭,水动活塞上下水室的压力将趋于平衡,由于给水在流过加热器管子系统时要引起一个压力降(即压力损失),这个压力差克服联成阀的自重并作用在活塞的下部使阀门盘被压紧在上部阀座上。当加热器因内部管子破裂而水位太高时,疏水器的浮筒上升,达到极限位置时与浮筒杆上相连接的电气接点接通,此时电磁铁带电,使自动阀迅速打开,将活塞下面的水放入地沟,这时由于在φ2mm的节流孔板上发生相当大的压力降,使活塞下部空间水压降低。活塞上部仍保持给水压力,于是活塞下移,联成阀门盘压向下部阀座,关紧给水进入管子系统的通路。给水由旁路管流过,出口逆止门也随之关闭。保护装置发生动作后,为了安全起见还需要用手轮把联成阀和逆止阀强制压在全关位置上。这种保护装置的缺点是:控制水管路和元件(阀门、节流孔板、滤网等)要长期承受给水压力,使运行可靠性降低。
在高压加热器电动旁路装置中,其给水入口阀、给水出口阀和旁通阀都是电动的,它们分别受每台高压加热器的任意一个继电器控制。(二)电气式旁路保护系统
如图所示为国产200MW机组高压加热器电动旁路装置,当加热器发生故障时,疏水水位升高,水位信号器的水位信号发生变化,由调节器发出电信号,执行机构操纵回转调节阀使水位保持正常;当水位升高至极限位置时,继电器动作发出电信号,这时高压加热器的出口、入口阀关闭,旁通阀打开,给水由旁通管道直供锅炉,同时信号灯发出闪光信号,表示电动旁路装置已动作。综上所述,水位信号器可发出两个信号,一是在正常范围内调节,保持加热器的水位;二是在加热器发生水管爆破、漏泄等故障时,加热器水位升至极限值,继电器动作,切除整个高压加热器组。高压加热器可以设置大旁路系统,也可以设置小旁路系统。有资料表明高压加热器小旁路系统可减轻对机组安全的影响,延长高压加热器本体寿命,运行热经济性比大旁路高,虽然初投资大些,但经济上是可取的。
加热器是发电厂的重要辅机,加热器的正常投运与否对电厂的安全经济运行及满发影响很大。机组实际运行的热经济性,主要决定于设计和制造,但和运行也有很大关系。五、回热加热器的运行①一般高压加热器发生事故较多,若高压加热器不投入运行将会使机组的煤耗增加.②高压加热器的停运,还将使给水温度降低,造成超高参数直流炉的水冷壁超温及汽包炉的过热汽温升高。③低压加热器的停用也将降低机组的热经济性,同时会造成汽轮机末几级的蒸汽流量增大而导致浸蚀加剧。因此,停用某加热器时,为保证相应抽汽段以后汽轮机的各级不过负荷,应该根据机组的具体情况减少负荷。(一)加热器停运的影响
(二)加热器的启停及正常运行的具体操作中几个特别要注意的问题:1、启动、停用或工况发生变化时的温度变化率由于大型机组表面式加热器体积大,特别是高压加热器管板厚度大,给水温度高,给水压力高,考虑到厚实的管板与较薄管束要有足够的时间均匀地吸热或散热,以防止热冲击使加热器钢管泄漏,所以要正确地启、停加热器,合理地控制其给水温度变化率。一般给水温度变化是以加热器出口水温变化为准的,当加热器启、停或工况变化时,温度的变化率不能太大。温度的变化率对加热器的使用寿命影响很大,应根据具体启停方式,合理地安排操作。
加热器的水位应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水位过高或过低,不仅要影响回热加热的热经济性,还会威胁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正常水位(即控制水位)在制造厂家提供的加热器总图和加热器水位指示板上都有清楚的标明。一般允许水位偏离正常水位的范围约土40mm。水位过低的影响:使疏水冷却段进口(吸入口)露出水面,而使蒸汽进人该段,这将破坏该段疏水的虹吸作用,也破坏了凝结段与疏水冷却段之间的密封,使疏水冷却段的过冷作用降低,影响回热系统的热经济性。更为重要的是,同时会产生下列失常现象:2、疏水水位控制①造成疏水端差的变化;②造成蒸汽热量的损失;③处于疏水冷却段进口区的U形管束,将受到蒸汽的冲刷而损坏。蒸汽进入疏水冷却段后,经过U形管束内给水的冷却,其比体积急剧变化,因而出现汽蚀现象,使管束损坏。确定疏水冷却段是否进汽的一个方法是,比较疏水出口温度与给水进口温度,如果疏水出口温度与给水进口温度的差值超过了正常数值,则很可能是部分进汽造成的。④无疏水冷却段的加热器若水位过低,也会由于维持不住汽侧压力,造成蒸汽由疏水管跑掉,造成热经济性和安全性的下降。
水位过高的影响:使部分管束(传热面)浸没在水中,从而减少了有效传热面积,导致加热器性能下降(给水出口温度降低)。加热器在过高水位下运行,一旦发生事故,若操作稍有失误或不及时处理,还将危及汽轮机运行的安全。造成加热器水位过高的原因主要有:①疏水调节装置不正常;②加热器之间压差不够(疏水逐级自流的加热器间),以致疏水不畅;③加热器超负荷;④管束泄漏。在加热器停运时当然可以通过水压试验或用压缩空气来确定管束是否泄漏,在运行中则可以测量流量和观察疏水调节装置的运行情况来检测管子是否泄漏,如果疏水调节阀的阀杆指示器表示阀门是在逐渐开大或比该负荷条件下的通常开度大,并且负荷是稳定的,这就表明疏水流出的流量比加热器负荷要求的大,多流出的疏水量必定来源于管束的泄漏。
在运行中,加热器的出口端差是一个重要的监视指标。因为加热器的许多不正常的情况都与此有关,比如:(1)当加热器传热面结垢,使传热热阻增加或加热器管束部分堵塞时,加热器的出口端差将增大,当然同时其水阻也随之增加,检修时可采用稀盐酸或硫酸清洗管束以消除水垢。(2)如果加热器中聚集了不凝结气体,将会严重影响传热,因此端差也会上升。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或是空气漏入或是排气不畅,应检查调整加热器抽空气管道上的阀门开度。(3)当加热器水位过高并淹没了部分加热管束时,由于传热面积的减少将使端差增大,其原因多半是疏水调节装置工作不正常或管子有泄漏所致。(4)如果加热器的出水温度在加热器的旁通阀之后(按水流方向)测量,当旁路阀不严密或自动控制失灵导致旁通阀门泄漏,也会引起加热器出口端差的增大。(5)若抽汽管的阀门未开足或逆止阀的节流损失太大,将导致加热器出水温度降低。这一异常可以通过测取抽汽管与加热器内(或进口)的压力作对比判定。3、加热器的出口端差
当回热系统中有一台或一列加热器停用,将使运行中的加热器的流量增大到失常或使加热器损坏的程度,因此加热器的负荷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过分的超负荷运行会危害设备的安全,缩短加热器的寿命。为了保证加热器寿命,超负荷(应急)运行应尽量减少,时间尽可能缩短并尽快地恢复到设计工况。低压加热器的停用,特别是最末一级低压加热器的停用,将使其级后汽轮机叶片的冲蚀加剧,所以低压加热器更不应无故停用,大多数汽轮机压力最低一级低压加热器的抽汽管道不装截止阀,这台加热器只有汽轮机停机时才能停用。若必须停止某加热器时,为保证相应抽汽段以后汽轮机的各级不过负荷,以及有关的运行加热器不超负荷,应相应降低机组的功率(电负荷)。4、超负荷工况
为了防止加热器管系的锈蚀,加热器停用后的防腐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加热器管系锈蚀的主要原因是氧化,因此,防腐措施就是保证管系与空气隔绝。运行过程中加热器短期停运时:在汽侧充满蒸汽和适当地调节水侧给水的pH值,可以起很好的保护作用。加热器停用时间较长时:(例如为了系统设备维修,长期停用或者为了总系统维修、机组大修停用加热器),必须提供更持久性的保持措施。例如,采取充氮和使用其它合适的化学抑制剂。对碳钢管束给水加热器可采用如下措施:壳侧(即蒸汽侧)--充氮,在长期停用期间,须完全干燥后充入干的氮气;水室(即水侧)--当机组停机时,加大联氨注入量,使加热器内联氨的浓度提高到200mg/L并且以增加氨来调节和控制pH值为10.0。5、停机保护
动态心电图DCG:DynamicElectro-cardiogramAECG:AmbulatoryElectro-cardiogramHolterECG,Holter
动态心电图是应用Holter技术在病人日常活动状态下用一种随身携带的记录仪连续监测体表24h的心电变化,经信息处理分析及回放打印系统记录的长程心电图。
DCG特点:非创伤性检查,动态的,常态下,长时间的连续纪录,信息量大,病变发现率较高。
DCG的发展:1961年应用于临床导联系统:单导-→3导-→12导-→18导记录时程:数小时-→24h-→48h-→72h-→1.5-2年记录方式:磁带-→固态-→大容量数字记录软件分析功能:单纯心率、节律分析-→ST段分析-→HRV、起搏通道、Q-T、晚电位分析等
临床应用:------捕捉一过性心脏病变,做定性和定量分析四大功能:心律失常分析心肌缺血分析心率变异性分析起搏信号分析
1.识别一过性症状(如:心悸、胸闷、胸痛、气急、黑朦、眩晕、晕厥、抽搐等)是否与心血管病变有关,可协助诊断和鉴别诊断。适应症:疑为一过性心原性症状的病人。
2.心律失常诊治中的应用:捕捉发作性心律失常,明确诊断;对任何类型的心律失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解发生机制、判断程度和危险性、推测预后;了解心律失常发生与日常活动的关系;发现其他心电改变,协助诊断心律失常的病因;
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毒性、致心律失常作用。协助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症。适应症:怀疑心律失常需明确诊断的病人已诊断为心律失常的病人治疗前、治疗过程中以及随访;怀疑或已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人。
3、在冠心病诊治中的应用:对不同阶段的冠心病患者诊断和治疗都有指导作用。确定有无心肌缺血,协助诊断冠心病;定性和定量分析心肌缺血,对严重程度、与日常活动的关系等进行判断;诊断不同类型的心绞痛,对发作特点、严重程度等进行判断。特别对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不典型心绞痛、变异性心绞痛等价值更大;
评定心肌梗死病人是否仍有心肌缺血、心脏功能状态、储备能力,估测预后,是否需要调整治疗等,指导康复治疗;对于进行药物干预、介入治疗、搭桥术后的病人,判定疗效、危险分层、预后推测等有指导意义。对于进行药物干预、介入治疗、搭桥术后的病人,判定疗效、危险分层、预后推测等有指导意义。
可在某种程度上替代运动负荷试验。适应症:怀疑或临床诊断的冠心病病人。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病人,已确诊的冠心病人诊治前后冠脉造影前后需要做运动负荷试验,但不能或不宜进行运动者。
4.在心脏起搏治疗中的应用:协助决定和选择起搏器治疗的适应症、适用起搏器类型、评定起搏器功能及监测起搏器引起的心律失常。适应症:缓慢或快速心律失常病人,需安装心脏起搏器治疗者;已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病人,随访起搏器功能和疗效者;安装起搏器,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者。
5.根据心率变异性变化判断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协助诊治各种心血管疾病,判断预后;协助诊断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了解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药物等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适应症:各种心血管疾病需要了解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病人,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高血压病、心脏移植等;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颈椎病等能导致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者。6.医学科学研究方面的需要。
正常人DCG表现:尚无统一标准,变异大,影响因素多,应综合分析。张开滋等《心电信息学》和沈文锦主编《现代心功能学》中,正常人DCG表现:1、心率:成人24h平均心率:60(59)-87bpm最高心率:活动时可达180bpm,随年龄增加而降低。最低心率:睡眠中多>40bpm,运动员可更低,约38bpm,甚至26bpm。
窦性心动过缓的诊断标准:(1)一过性窦缓:某一时间内HR<60bpm(2)持续性窦缓:24h总心搏数<86400次窦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1)一过性窦速:某一时间内HR>100bpm(2)持续性窦速:24h总心搏数>140000次。
*研讨会上,吴杰教授在3年的研究中,对5300多18-84岁的正常人检测,结果:男性心率较恒定,与年龄关系不大,平均67-68bpm。女性心率变化较大,随年龄增大而降低,50岁后可再上升,平均快于男性。下限值:男51bpm,<60bpm的发生率18%女54bpm,<60bpm的发生率9%建议:心率50(男)/55(女)-95bpm1992年美国人提出:心率50-90bpm1994年英国人提出:心率50-95bpm(男)55-100bpm(女)
2、节律:可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多为1.5-2.0s,睡眠中。>2.0s常是异常。运动员>2s的占37.1%。室上性心律失常:50-75%正常人可有,随年龄增长。以房早为多,一般房早<100次/24h或1/1000心搏。
短阵,偶发的室上速,房颤、房扑少见。室性心律失常:50%的正常人可见,随年龄增多。<100次/24h,1/1000心搏,≤5/h。>10次/1000次心搏,多为非生理性。单发为多,偶有多源性、成对、RonT、VT等。
传导阻滞:主要是AVB,2-8%,多为I度、II度一型;短暂,多在睡眠中。儿童多,老人少。运动员更多,可有房室分离,逸搏等。3、ST-T变化:活动后常发生上斜型压低,发生率可高达30%。水平型、下斜型压低少见。ST段抬高发生率可达25%,呈凹面向上。T波可低平,双向。
DCG诊断心肌缺血:诊断心肌缺血,是DCG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有特殊价值。对临床应用价值的大小,尚有争议,因为影响因素多:设备因素:导联体系、电极质量、记录技术及软件分析功能等。目前,已基本解决。日常生活状态:活动、体位、吸烟、进食、过度换气、屏气、情绪变化等。心脏因素:非缺血性心脏病、心室肥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室内阻滞等。非心性因素:药物、电解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研讨会对DCG诊断心肌缺血的问题探讨较多:1、DCG在心肌缺血诊断中的特殊价值:不能被冠脉造影和运动试验等替代。(1)诊断日常活动引发心肌缺血的唯一方法。DCG检测的是日常活动中轻度或中等程度活动量引发的缺血,运动试验检测的是中等程度以上的活动量引起的心肌缺血。
DCG检测的心肌缺血更为严重,即当患者运动试验阳性,DCG也阳性时,比单纯运动试验阳性者严重。运动试验阳性者,DCG检测只有25-30%阳性。
能检测出更多的心肌缺血事件,尤其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1999年,ACC/AHA动态心电图工作指南中指出:如果不应用Holter进行检测和评估,大约80%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无症状缺血事件不能被检出和诊断。DCG检测限制性小,适应面广,易被接受。
(2)可对心肌缺血进行综合评估。DCG通过对ST段偏移的分析:导联、起始和终止的时间、持续时间、发生前后及发作中的心率变化、偏移量、发作总次数、总持续时间、缺血总负荷、ST段趋势图、昼夜分布以及是否伴随症状等方面,对心肌缺血进行综合分析,提供更多信息。(3)对不同阶段的冠心病患者诊断和治疗都有指导作用。
2、心肌缺血的DCG诊断标准:(1)“三个一”诊断标准:1984年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院根据Deanfild等医生的研究结果,最先提出的。1986年我国部分心血管专家在广西百色召开大会,建议接受该标准。目前多数学者仍沿用此标准。
“三个一”的主要内容:以等电位线为基线,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1mm,下移持续时间≽1min,2次缺血发作的时间间隔≽1min。如果原来已存在ST段下移,则要在ST段已降低的基础上,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再降低≽1mm。
测量点:以J点后80ms(L点)为准。注意矫正心率对ST段改变的影响,当心率>120bpm时,L点应自动变为J点后50ms。以ST/HR比值消除心率的影响,比值≽1.2uV/bpm时为异常。
1999年ACC/AHA的动态心电图指南中建议将“三个一”中的2次缺血事件的间隔时间≽1min改为≽5min。研讨会上郭继鸿也推荐此标准。
(2)补充排除条件:在“三个一”的基础上,①ST段降低前的10个R波平均幅度高于ST段降低最显著时的R波幅度的20%;可能体位改变引起。②突然发生的ST段下斜型下移;可能伪差或体位改变。③伴随P-Q段降低的ST段下移;常因心动过速引起。学者Voller对一组健康志愿者的一过性ST段降低进行研究,发现造成假阳性的常见因素有:体位改变、仪器滤波特性、导联的负极电位影响、仪器调整不良、心电向量方向改变等。
(3)研讨会上提出几条补充意见:供讨论①心肌缺血性ST段偏移持续时间的上限:<30min原因:与临床相符;体位、伪差等造成ST降低常维持30min以上,或短于1min。②更应重视心肌缺血事件中心率的增高。缺血中ST段下移伴心率上升者约80%,心率不变或下降者约占20%,主要在夜间。心率增快的高低与缺血的程度呈正相关。假阳性者没有这种规律
③强调缺血发生时ST/HR比值的稳定性。④其他:注意缺血发作中是否伴发心律失常、胸痛以及发作情况的重复性。如果同一患者在同一天发生ST段压低的持续时间十分离散时,重复性差,假阳性可能大。
3、心肌缺血总负荷(TIB):ST段下移幅度●发作阵次●持续时间1987年美国学者Cohn提出的,有症状和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总和。是缺血评价的唯一定量指标,可充分反映缺血程度,是心脏相关死亡的最强且独立的危险预示因子。具有明显预后价值的TIB量化值是60mm•min。TIB<60mm•min/24h者,70%预后佳;TIB≥60mm•min/24h者,冠脉病变广泛,近期易发生急性冠脉综合症,仅6%预后佳。
DCG在心律失常诊治中应用:1、Lown室性心律失常分级标准:0无室性早搏Ⅰa室早<30次/h,<1次/minⅠb室早<30次/h,偶尔>1次/minⅡ室早≥30次/h(频发室早)Ⅲ多形性或多源性室早Ⅳa成对室早Ⅳb短阵室性心动过速Ⅴ早发室早(RonT)
LOWN标准:多个专家认为只使用于AMI。室早的数量不能单独作为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的依据,要结合临床。功能性室早可发生频繁,24h内可达成千上万,常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常无明显其他心电变化(如缺血等),临床上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心功能良好。病理性室早则相反。
2、DCG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关于SSS的DCG诊断标准,无完全统一标准。具有下列变化时应疑及SSS:总心搏数<8万;MeanHR<40-60bpm;MaxHR<90-100bpm,持续1min以上;MinHR<40bpm,持续1min以上;停搏>2.0s;II度SAB;SVT终止时停搏>3.0s;慢快综合征等。
3、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评价(1)疗效评价:常采用ESVEN标准。用药后达以下标准者判定有效:A、室早减少≥70%;B、成对室早减少≥80%;C、短阵室速减少≥90%,连续15次以上的室速及运动时连续5次以上的室速消失。
(2)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Velebit等将用药后心律失常恶化定义为:平均每小时的室早数较用药前增加4倍;成对室早或/和室速较用药前增加10倍;用药后新出现的持续性室速;原有的室速心率明显加快且难Gallastagul等建议补充一条: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加重的心律失常逐渐消失。
心率变异性(HRV)概念:心率变异性(HRV)是指逐次窦性心动周期之间的微小变异,反映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这种心搏间的微小差异,可以被计算机心电检测系统记录、测量和计算出来,作为临床应用指导。
测量及计算方法常用的有两种:1、静息短时测量法(5分钟)2、动态长程测量法(24小时)
常用分析方法:时阈分析:对连续记录的正常窦性心搏,按时间或心搏顺序排列的RR间期的数值,进行数理统计学分析的方法。频阈分析:对心率变异的速度和幅度进行心率功率谱的分析,亦称心率能谱分析。混沌分析:对RR间期的变化进行非线性分析,主要采用Poincare散点图(Loren’s散点图)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正常人96%呈彗星状。
正常参考值:国内尚无统一的标准。1996年欧洲心血管学会(ESC)和北美心脏起搏和电生理学会(NASPE)专题委员会提出正常参考值,推荐24小时HRV检测采用时域分析指标,5分钟静息HRV分析采用频域分析指标。
临床意义:HRV降低为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可降低室颤阈,属不利因素;HRV升高为副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提高室颤阈,属保护因素。大多数人认为SDNN、SDANN、SDNNIndex等时域指标小于50ms,为HRV显著减低,病死率大大增高。
在频域分析指标中,HF主要反映迷走神经张力变化;LF主要反映交感神经张力变化,与外周血管温度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和心脏泵血功能等多种因素有关;LF/HF则可以评估心脏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活动均衡性。
HRV的分析中应注意其对某一具体疾病的诊断并无特异性,只要是能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疾病和情况,均可导致类似的HRV改变。
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BloodPressureMonitor(ABPM)
动态血压监测是一种采用间接无创性测量方法连续24小时,按设定的时间间隔进行跟踪测量和记录BP的便携式血压监测方法。
临床意义: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能够反映病人昼夜血压变化的总体状况和变化趋势,与偶测血压相比24小时动态BP监护具有以下优点:可提供24h或更长时间的多个血压测值,具有更好的重复性,因而可发现偶测血压不易发现的血压升高病人,尤其是夜间血压升高者,明确诊断高血压。
ABP监测较少受心理行为和安慰剂影响,利于排除“白大衣高血压”。所反映的血压水平及昼夜趋势变化与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程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评价高血压病人的预后。研究证明:24h平均血压值高、标准差大以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病人,靶器官损害严重的可能性大,预后较差。
可提供谷峰比值等常规血压测量方法无法取得的资料,是评价抗高血压药物的降压效应及维持时间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指导治疗。其他:同时进行DCG和ABP可观察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与血压升高或降低间的因果和时间顺序关系,以及高血压与HRV变化、植物神经张力变化之间的关系等,有利于推测预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适应症]有头昏、头痛等可由高血压引起的症状需鉴别诊断者。偶测血压升高,疑有高血压者,需明确诊断者。未经治疗、或治疗中、或治疗效果不好的高血压病人,观察疗效,指导治疗。
[诊断标准]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参考标准正常值我国卫生部和中国高血压联盟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999年)中推荐的为:24h平均血压<130/80mmHg昼夜平均血压白昼(6AM-20PM):<135/85mmHg夜间(20PM~6AM):<125/75mmHg夜间血压均值比白昼血压均值低10%~20%。
二、其他指标的参考正常值范围在大多数文献中采用的标准有:血压负荷值:正常<10%-15%。监测过程中白天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夜间收缩压>125mmHg或舒张压>80mmHg的监测次数占总监测次数的百分比。血压变异性:24h血压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反映血压波动范围。血压变化曲线:呈有节律的明显波动,勺形。
谢谢!祝健康快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四、《稻草人》ppt..课件PPT.ppt
- 最新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图形的运动(二)-轴对称课件PPT.ppt
- 最新四年级科学上册《认识光》教学课件PPT课件.ppt
- 最新四年级下美术春节到(1)课件PPT.ppt
- 最新四波的反射和折射02课件PPT.ppt
- 最新四年级语文下册园地三习作模板课件PPT.ppt
- 最新四年级蓝色的家园周而复始的潮汐剖析课件PPT.ppt
- 最新因式分解配方法课件PPT课件.ppt
- 最新回转式空预器-柔性接触式密封改造演示文稿课件PPT课件.ppt
- 最新园林低压配电--1剖析课件PPT.ppt
- 最新团队精神分享课件PPT.ppt
- 最新围手术期护理课件PPT.ppt
- 最新园林植物栽培设施课件PPT.ppt
- 最新固体废弃物-危险废弃物特性及多国鉴别标准概要课件PPT.ppt
- 最新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解读培训课件PPT.ppt
- 最新国外养老模式及案例研究课件PPT.ppt
- 最新国家计划实施细则说明--厦门课件PPT.ppt
- 最新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范畴课件PPT.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