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1.50 KB
  • 2022-04-29 14:39:12 发布

[整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课件PPT.ppt

  • 4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第一部分:心病用药 目录活血祛瘀:81.血栓通胶囊(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冻干);82.血塞通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冻干);83.丹参注射液;84.银杏叶胶囊(片、滴丸);85.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益气活血:86.麝香保心丸;87.脑心通丸(胶囊、片);88.诺迪康胶囊;89.血栓心脉宁胶囊;90.参松养心胶囊;91.益心舒颗粒(胶囊、片)化瘀宽胸:92.冠心苏合丸(胶囊、软胶囊);93.地奥心血康胶囊 活血化瘀中药三七—止血,散瘀,消肿,定痛。三七的主要功效为化瘀止血,活血定痛,常用于人体内外各种出血证和血瘀证。它有止血而不留瘀,活血而不出血的特点。性味:味甘;微苦;性湿。归经:归肝经;胃经;心经;肺经;大肠经。用药禁忌:孕妇忌服。血栓通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血塞通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冻干) 活血化瘀中药牛膝—引药下行功效: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火下行;利尿通淋性味:味甘、苦、酸,性平。归经:入肝经,肾经。功能:散瘀血,消痈肿。主治: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血滞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徵瘕;胞衣不下;热淋;血淋;跌打损伤;痈肿恶疮;咽喉肿痛血府逐瘀丸脉络宁注射液 活血化瘀中药三七—止血,散瘀,消肿,定痛。三七的主要功效为化瘀止血,活血定痛,常用于人体内外各种出血证和血瘀证。它有止血而不留瘀,活血而不出血的特点。性味:味甘;微苦;性湿。归经:归肝经;胃经;心经;肺经;大肠经。用药禁忌:孕妇忌服。血栓通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血塞通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冻干) 活血化瘀中药牛膝—引药下行功效: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火下行;利尿通淋性味:味甘、苦、酸,性平。归经:入肝经,肾经。功能:散瘀血,消痈肿。主治: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血滞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徵瘕;胞衣不下;热淋;血淋;跌打损伤;痈肿恶疮;咽喉肿痛血府逐瘀丸脉络宁注射液 83丹参注射液-活血祛瘀【主要成分】丹参。【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肝经。【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脉养心。用于冠心病胸闷,心绞痛。适用于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用于脑血栓形成的后遗症;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硬皮病、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神经性耳聋、白噻氏综合征及结节性红斑等。丹参注射液用于治疗白噻综合征和结节性红斑,亦可用于心绞痛、心肌梗塞、脑缺氧等。 【注意事项】1、糖尿病患者慎用。2、一般不宜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3、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良反应】偶见有皮疹,停药后可逐渐恢复正常;少数患者出现药物热、过敏性休克偶见。 内科用药(四)、温里剂益气复脉:36.参麦注射液;37.生脉饮;79.稳心颗粒 虚——不足该有的少实邪——多余不该有的多 平衡 中成药的联合用药许多中老年患者各种机能和脏器功能减退,血管衰老,往往合并多种疾病。所以往往一方一药是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的,需要合理联合其它中成药,兼治标本,顾及整体。 参麦颗粒【成  份】红参、麦冬、南沙参、黄精干浸膏、山药、枸杞子。【功能主治】养阴生津。用于面黄肌瘦,津少口渴,腰膝酸软,食欲不振,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神经衰弱。生脉饮【成分】人参(党参)、麦冬、五味子。【功效主治】益气,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自汗。 【成分】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功效主治】步长稳心颗粒益气养阴,定悸复脉,活血化瘀。主治: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所致的心悸不宁,气短乏力,头晕心烦,胸闷胸痛。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早搏、房颤、窦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偶见轻度头晕,恶心,一般不影响用药。温38稳心颗粒–益气复脉 党参、黄精性甘平,益气养阴、健脾化源;三七、甘松性温理气化瘀、开郁醒脾;琥珀性甘平,宁心护脉、活血利水;研究表明稳心颗粒具有益气养阴、宁心复脉、活血化瘀、定悸安神功效,对早搏、房颤及快速型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由于稳心颗粒具有增加心肌细胞膜钾外流同时对过度的钠内流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温稳心颗粒 【禁忌】孕妇禁用。【注意事项】1.本药以治疗外感风邪引起的感冒头痛效果较好,也用于经过诊断明确的偏头痛、神经性头痛或外伤后遗症所致的头痛等。2.久痛气虚、血虚,或因肝肾不足,阳气亢盛之头痛不宜应用.3.素有较严重慢性病史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药。4.孕妇慎服。 第三章第三节丹痧 一、概述: 1、定义:丹痧是因感受痧毒疫疠之邪(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肺系疾病。以发热,咽喉肿痛,甚则腐烂。猩红色皮疹,杨梅舌,疹后脱屑为特征。 2、3别名及现代医学:2、别名:丹痧、烂喉痧、疫喉,烂喉丹痧,疫喉痧等。都是根据其特点而起名。3、现代医学:称之为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型链球菌感染所致。治疗静点青霉素七天,以减少合并证的发生。 4、发病季节与年龄冬春两季发病最多。任何年龄皆可发病,但以2-8岁儿童发病率较高。(偏大的孩子多发) 5、传染源:为丹痧本人和代菌者,而代菌和非典型病例,易被漏诊,其流行病学意义更为主要。 6、传染途径:空气飞沫传染为其主要传播途径,间接传播很少。 7、免疫力:患病后人体可产生两种方面的免疫力。一是抗菌免疫力,有菌型特异性。二是抗毒素免疫力(红斑毒素)。一次感染后,再不受同型链菌感染,因已有抗菌免疫力,故不发病。若无抗菌免疫力,而有抗菌毒免疫力则可发生链球菌咽峡炎,但可无猩红热皮疹。若对新感染链球菌,即缺乏抗菌免疫力,又缺乏抗毒免疫力,或因感染型别不同,皮疹毒素亦和上次感染之不同,则可发生第二次猩红热。(少见) 二、病因病理:病因:疫疠之邪,乘时令不正之气,寒暖失常、机体脆弱之时而入。病变部位:肺胃病位虽在肺胃,而邪毒则深伏营血,化为最速,病来急暴,一经发热,便见烂喉。并有强烈的传染性。 病初、病程中邪束于表,正邪分争而壮热骤起,邪毒循经上攻,则咽部红肿糜烂。肺主皮毛,胃主肌肉,痧毒之邪内蕴肺胃,外邪肌表,透发皮疹。邪毒进一步化火入里,内逼营血,见痧疹色泽转红紫或见瘀斑,瘀点,壮热神昏,舌紫绛。疫毒之邪以外透为顺,内陷为逆。内陷心肝,则抽搐,昏迷。化火伤津,则肺胃阴伤。 病程中或恢复期1、在病程中或恢复期时,因毒热重而伤正气,则可出现心慌、心悸、脉结代之心痹。(合并心肌炎)2、若毒热未消,流窜筋骨、关节,可引起骨节疼痛,红肿灼热之痹证。(风湿性关节炎)3、若毒邪未消,内归肺脾、肾,水液通调失职气化不及州都,导致水湿内停,外溢肌肤,酿成水肿(急性肾小球肾炎) 三、诊断要点典型的丹痧诊断并不困难。其要点如下:1、可有接触史,接触后潜伏1-7天发病。2、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咽峡红疼痛,并伴乳蛾红肿、白腐。(因系感受温毒时行疫厉之气,化火最速。发病急骤,多伴有高热,一经发热,便见烂喉。) 3、皮疹特点及其它特征:1)弥漫性,猩红色皮疹。于发热1—2天内出现皮疹,细小稍隆起,似颗粒,鲜红色皮疹,依次分布于颈、胸、腹、四肢等处,渐弥漫周身。因周身皮肤如丹涂,按之退色,显出苍白的指痕。皮疹有痒感。2)线粒状皮疹最明显的地方是腋窝,肘弯处,腹股沟处,即皮肤皱折处。沿皱折处皮疹密集,形成一条线。 3)绕口苍白圈:面部皮肤仅有红晕,不见皮疹,若以口唇对照则唇口四周的肤色明显苍白。4)杨霉舌:病之初期舌苔厚腻,3—4天后,舌苔剥脱呈杨霉样。(舌乳头突起)5)脱皮疹退后2—7天,皮肤有较大的鳞片脱皮,约二周后脱尽。 4、实验室检查WBC总数及S增高咽试培养有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生长。 四、四种发疹性疾病鉴别发热与出疹的关联麻疹:发热3-4天出疹,出疹时体温更高,疹齐后体温渐降。奶麻:发热3-4天,热退疹出。风疹:发热1/2-1天出疹,疹出1-2天热退。丹痧:发热数小时一天出疹,疹出时体温很高,疹退时体温下降。 初期症状麻疹:发热、咳嗽、流涕、泪水汪汪。奶麻:突然发热,一般情况好。风疹:发热、咳嗽、流涕。(颈部、枕后、核肿大。)丹痧:发热、咽痛、红肿、糜烂。 皮疹特点:麻疹:暗红色斑丘疹,疹间有正常皮肤,发疹有一定顺序,约三天左右出齐。奶麻:呈玫瑰红色斑丘疹,较麻疹细小发疹在一定顺序,24小时布满全身。风疹:浅红色斑丘疹,较麻疹为稀少,发疹无一定顺序,24小时布满全身。丹痧:猩红点状,密集成片,皮疹先见颈胸腋下,继而遍及全身,颜面潮红,而无皮疹,2-3天遍及全身。 特殊体征麻疹:麻疹粘膜斑。奶麻:无风疹: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丹痧:口周苍白圈,杨霉舌,线粒疹等。 恢复期皮肤:麻疹:麦麸状脱屑,有色素沉着。奶麻:无脱屑及色素沉着。风疹:无脱屑及色素沉着。丹痧:可有脱皮,无色素斑痕。 实验室:麻疹:WBC下降。S与L无明显差异。奶麻:WBC下降。L上升。风疹:WBC下降。L上升。丹痧:WBC上升,1-2万。S70%-90% 五、分型论治(一)邪侵肺卫主证及分析:发热骤起,头痛畏寒,灼热无汗—邪毒入侵肺胃。咽部红肿疼痛,影响吞咽—喉通于肺,咽通于胃,疫毒循经熏灼。皮肤潮红,可见隐约细小红点,状如锦纹—痧毒蕴于肌肤。舌脉之象—为邪毒尚在卫表。 治则:辛凉宣透,清热利咽。方药:解肌透痧汤。解肌透表药:葛根、蝉衣、浮萍、豆豉、荆芥穗清热利咽药:桔梗、射干、牛蒡子、甘草、马勃、前胡清热解毒:连翘、僵蚕使邪从表解,毒随疹出。早期不宜早投苦寒之重剂,以防痧毒不得外透。 (二)毒在气营主证:壮热不解,面赤口渴,咽喉肿痛,伴有糜烂白腐,皮疹密布,色如涂丹,甚则色紫如瘀点,舌象杨梅状,脉数有力。分析:是邪在气营,毒热炽盛的表现,即有气分的壮热不解,面赤口渴等证,又有营分的疹毒过重的症状,如邪热不解,进一步内陷心肝则出现神志症状。 治则:清气凉营,泻火解毒。方药:凉营清气汤。犀角、赤芍、丹皮—凉营血。生石膏、黄连—泻火解毒。鲜生地、鲜石斛、鲜芦根、竹叶、玄参、连翘—甘寒清热,护阴生津 加减与运用1、疹出不透加透疹药—如浮萍、淡豆豉、而去石膏、黄连。2、苔燥便秘者去石斛、竹叶加硝黄。通腑泻火。如邪毒内陷,可选用凉开三宝。3、临床上常用清瘟败毒饮,因清瘟败毒饮,具有清气分热的白虎汤。清血分热的犀角地黄汤,清三焦热而解毒的黄连解毒汤。还有化斑汤的成分,故因此最为适宜。 (三)、疹后伤阴主证:疹出齐后2-3天始脱皮,身热渐退,咽喉糜烂疼痛减轻,但有低热,唇红干燥,或伴有干咳,食欲不振,舌红少津。分析:此系毒热伤阴之象。治法:养阴生津,清热润喉。方药: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扁豆桑,石竹花粉甘草尝。组成、方解、方歌见《咳嗽》节。 加减与应用1、苔红干舌红少津明显者,加玄参,桔梗、芦根等以增强养阴生津,清热润喉的作用。2、如大便干结加知母,火麻仁清肠润燥。 六、预防护理:1、对患儿及疑似者,均隔离6天。2、对已经接触的儿童,应检疫观察7——12天。3、保护易感儿,冬春季节流行,不到公共场所去。4、保证患儿充分休息,以防止并发症,保护皮肤,口腔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