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PKPM介绍课件PPT.ppt 83页

  • 2.54 MB
  • 2022-04-29 14:45:38 发布

最新1PKPM介绍课件PPT.ppt

  • 8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1PKPM介绍 PMCAD主要功能组建结构的几何模型荷载输入基本设计参数输入画结构平面图图形转换 SATWE主要功能读取PMCAD的模型和荷载数据计算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对结构整体计算和构件内力计算按照规范对结构进行设计配筋,输出计算参数弹性动力时程分析框支剪力墙有限元分析 EPDA&PUSH主要功能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弹塑性静力分析 PKPM常规钢筋砼结构设计流程 通常只导入框架轴网,框架柱和剪力墙,次梁轴线和梁在PMCAD中输入导入方法:选择轴网、选择柱转换成建筑模型数据AutoCAD导入模型第一步:建模 注意:CAD模型最好放在原点附近,定位基点选择原点生成的PKPM模型应先建文件夹,PKPM工程路径选择该文件夹 注意:有时无法转换,可能是因为没加载转换程序,此时应在PKPM-PCCFG中加载程序 进行结构构件(柱、墙、梁、板等)布置。定义本层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及墙、柱、梁的纵筋类别楼层定义 同一命令可以对指定标准层做层间编辑只需选择需要进行相同操作的标准层即可层间编辑 可将其它模型插入本模型,大底盘多塔结构经常用到注意插入模型文件名不要有特殊字符,否则会插入失败工程拼装 由层组装成整体,各标准层可赋予荷载、层高信息楼层组装 荷载输入也可以层间编辑、层间复制程序可以计算楼板自重,恒载仅输入建筑做法荷载输入楼面恒载、活载(包括楼面荷载、梁间荷载、墙柱间荷载、节点荷载等)修改导荷方式,导荷方式可按塑性铰线,也可修改塑性铰线或者单向导荷杆件、楼面荷载输入第二步:加载 荷载输入 第1步和第6步必须执行第2步一般要修改:如弹性板、角柱、连梁等第5步一般要执行:定义多塔、楼层材料强度生成SATWE数据第三步:参数 层刚度比计算取消用户选择功能非强制刚性楼板采用总刚算法内力、配筋计算第四步:计算 第五步:参数输出及分析 动力特性:周期、振型、振型参与系数、自由振动特性计算参数指标:周期比、扭转位移比、剪重比、刚重比、侧刚比、抗剪承载力比、最大层间位移角、质量比内力配筋指标:轴压比、剪压比、屈曲稳定性、配筋率其它:单位面积负荷、总质量、底部剪力、风荷载合理性判断分析 从PKPM导入AutoCAD各种施工图,经过探索者处理从PKPM导入AutoCAD各种配筋简图,经过ZC-TOOL处理第六步:制图 SATWE参数输入介绍 总信息 水平力与结构整体坐标夹角:包括地震力、风荷载,逆时针为正。混凝土容重:常将剪力墙抹灰折算进去,框架结构取26KN/m3。裙房层数:用于带裙房的大底盘结构确定剪力墙加强区高度。转换层所在层号:程序能自动按《高规》对框支梁、柱、落地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对内力进行调整。嵌固端所在层号:当地下室顶板满足规范作为嵌固端条件时为:地下室层数+1。地下室层数:程序对地下室不考虑风载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一般取默认值1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计算位移比、周期比、刚度比时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时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此参数会影响结构周期,影响构件内力。 墙元侧向节点信息:出口节点精度高,内部节点精度低;程序强制为出口节点结构材料信息:程序选择对应的规范进行设计。结构体系:用来对应规范中相应的调整信息。恒活荷载计算信息:施工模拟3最准确的施工模拟。风荷载计算信息:一般都要计算风载地震作用计算信息:一般都要计算水平地震结构所在地区:全国特征值求解方式:一般选择水平振型与竖向振型整体求解方式规定水平力”的确定方式:推荐采用规范方法施工次序:对于一些传力复杂的结构,应采用多层施工等非一般施工次序, 风荷载信息 地面粗糙度类别:郊区B类,市区C类。修正后的基本风压: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填写重现期为50年或100年或10年的基本风压值。。X、Y向结构基本周期:输入各主轴方向第一阶振型周期。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阻尼比:混凝土结构默认0.05,有填充墙钢结构默认0.02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对风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60m以上的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用于舒适度验算的风压:房屋高度不小于150m的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应满足风振舒适度要求,采用10年一遇的风压。用于舒适度验算的结构阻尼比:对混凝土结构取0.02,对混合结构可根据房屋高度和结构类型取0.01~0.02。考虑风振影响:一般应考虑。构件承载力设计时考虑横风向风振影响:程序目前暂不起作用体型分段数:最多可分三段。设缝多塔背风面体型系数:程序可考虑遮挡面的影响特殊风体型系数:最多可分三段 地震信息 结构规则性信息:该参数不起作用。设计地震分组、设防烈度、场地类别:查《抗规》。框架、剪力墙、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查《抗规》、《高规》。按中震(或大震)设计:采用中震(或大震)时的地震动参数,程序仍按弹性方法计算。考虑偶然偏心、考虑双向地震作用:高层结构一般都勾选,程序自动对二种情况取不利结果X向、Y向相对偶然偏心:默认为规范值0.05计算振型个数:试算取9~15个活荷重力荷载代表值系数:默认取0.5 周期折减系数:填充墙对结构刚度的影响结构阻尼比、特征周期、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用于确定设计反应谱曲线。用于12层以下规则砼框架结构薄弱层验算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即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竖向地震参与振型数、竖向地震作用系数底线值: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有斜交抗侧力构件大于15度时,应分别计算斜交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活荷信息 柱、墙设计时活荷载是否折减:考虑活荷载分布的不均匀性,根据使用功能、层数等对荷载进行的折减。传给基础的活荷载是否折减:考虑基础活荷载折减系数应到JCCAD的“荷载参数”中输入。梁活荷不利布置最高层号:高层建筑中,当楼面活荷载大于4KN/m2时,应考虑楼面活荷载不利布置引起的梁内力的增大。柱、墙、基础活荷载折减系数:根据使用功能可修改。 调整信息 梁端调幅系数:一般取0.85。梁设计弯矩放大系数:不与“活载不利布置”同时考虑。梁扭矩折减系数:考虑楼板作为梁翼缘作用,对满足刚性楼板假定的现浇楼盖,可取0.4~0.5。托墙梁刚度放大系数:框支梁与墙共同作用刚度增大。实配钢筋超配系数:默认值为1.15,一级框架结构和9度时的框架,如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设计,用一个超配系数是不全面的,不能涵盖所有构件。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允许连梁开裂刚度降低,一般取0.55~0.7。梁刚度增大系数按2010规范取值:程序按《混规》5.2.4条自动计算。中梁刚度增大系数:考虑楼板作为梁翼缘作用,一般取2。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剪力墙抗震等级自动提高一级:《高规》表3.9.3、表3.9.4。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转换层结构框支柱剪力调整后,应调整框支柱的弯矩及柱端梁(非转换梁)的剪力、弯矩。按抗震规范第5.2.5条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满足最小剪重比。指定薄弱层个数及层号:竖向不规则结构按规范要求应放大地震力。0.2QO调整:框剪结构为保证框架作为第二道防线应有一定的抗侧力能力。 设计信息 梁、柱保护层厚度:以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构造筋、分布筋等)的外缘计算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考虑P-Δ效应:当刚重比超过规范限值时应考虑重力二阶效应。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梁柱重叠部分作为刚域计算,常用于异型柱结构。按高规或者高钢规进行构件设计:多层与高层荷载组合有些不同。钢柱计算长度按有侧移计算:如楼层层间最大位移角小于1/1000,可设置为无侧移。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设计执行高规7.2.16-4条:勾选后程序自动根据抗规6.4.5规定判断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以确定采用约束边缘构件或构造边缘构件。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设计时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用。 结构中的框架部分轴压比限值按照纯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勾选此项后,程序将一律按纯框架结构的规定控制框架的轴压比,除轴压比外,其余设计仍遵循框剪结构的规定。当边缘构件轴压比小于抗规6.4.5条规定的限值时一律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用以确定采用约束边缘构件或构造边缘构件。按混凝土规范B.0.4条考虑柱二阶效应:排架结构继续沿用02版规范中的法考虑排架结构的P-△效应。指定的过渡层个数、各过渡层层号: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柱配筋计算原则:一般按单偏压计算,双偏压复核角柱。 配筋信息 梁、柱主筋强度:需在PMCAD“楼层定义”中的“本层信息”中输入。箍筋强度:输入设计值。箍筋间距:梁、柱箍筋间距强制为100,间距非100的情况可对配筋结果进行折算。。结构底部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对底部需要做特别加强的墙,可人工干预。 荷载信息 输入荷载分项系数和组合系数:对于高层建筑当风荷载与地震组合时程序自动考虑风荷载组合系数为0.2;对于多层建筑程序不考虑地震与风同时组合。采用自定义组合及工况:可以根据设计需要自己定义荷载组合工况。 地下室信息 土层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M值参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表5.7.5的灌注桩项取值。 SATWE参数输出判断 合理性动力特性1.周期多高层建筑第一阶周期大小与层数符合一般规律,第一阶周期一般存在两个正交方向和一个扭转方向,通过振型地震力分量的方向和大小可以判断与周期是否匹配。 高阶振型对底部剪力的贡献一般成数量级衰减,高阶振型的地震力同样与周期中的各种分量匹配。 2.振型采用LDLT算法程序输出振型向量(模态),应与各振型地震力相匹配振型向量应与空间振动相一致 振型向量可在振型叠加图中验证。 变形1.层最大位移角与结构的刚度有关,两个主轴方向的最大位移比与周期、模态也应该匹配。不仅要看地震作用下的位移,也要看风荷载下的位移荷载1.轴压比2.结构总质量,单位面积质量3.底部剪力 周期比1.平动周期的判断扭转系数小于0.5,一般情况下最好把平动振型的扭转系数调整来接近0,平动系数接近12.第一周期的判断为了避免结构局部振动的振型周期误判为结构第一周期,一般在刚性楼板假定下计算周期比,从空间整体振动图中检查是否为整体振动的振型 3.对于多塔结构按单塔计算周期比4.周期比控制的目的是使抗侧力构件更有效合理,如果不满足需要调整结构布置,总体原则是加强外围、削弱内部5.对于多层建筑规范没有对周期比的要求,可以理解为多层结构各振型周期本身已很短,相互间的耦合作用不可避免。设计时尽量不要使扭转振型周期比平动长。6.周期比的控制是控制结构整体扭转 扭转位移比1.规定水平力下,在刚性楼板假定下考虑偶然偏心的计算结果2.针对竖向构件的最大位移,高层结构成都地方规定超过1.4为超限3.当该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不大于规范限值的40%时,位移比控制可适当放宽4.当扭转位移比超限发生在高层建筑裙房或顶层构架时可不作为扭转不规则5.扭转位移比的控制是控制结构层扭转 5.扭转位移比不满足要求时如何处理调整刚心与质心尽量重合 查看空间振动图中平动振型的振动情况,对有扭转的成分沿切线方向结构的远端布置剪力墙 刚度比1.层剪力/层位移和引入层高修正的层剪力/层位移适用于绝大多数的结构。 2.剪切刚度比适用于转换层设置在1、2层时的情况和地下室顶板可否作为嵌固端时刚度比的计算,3.剪弯刚度比适用于转换层设置在2层以上时的情况 谢谢!2012.8 艾滋病、梅毒母婴阻断干预服务技术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服务技术要点一、孕产妇抗病毒治疗方案(一)推荐方案。1.孕期或临产发现感染、尚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孕产妇,应即刻给予抗病毒治疗。治疗方案推荐选择以下两种方案中的任意一种,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方案一: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或方案二:替诺夫韦(TDF)+拉米夫定(3TC)+依非韦伦(EFV) 孕前已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孕产妇,根据病毒载量检测结果进行病毒抑制效果评估。如果病毒抑制效果理想(即病毒载量小于最低检测限),可保持原治疗方案不变;否则,调整抗病毒治疗用药方案。 (二)注意事项。1.一旦发现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无论其是否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检测,也无论其检测结果如何,都要尽快开始抗病毒治疗。在分娩结束后,无论采用何种婴儿喂养方式,均无需停药,尽快将其转介到抗病毒治疗机构,继续后续抗病毒治疗服务。特别强调,对于选择母乳喂养的产妇,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停药,应用抗病毒药物至少要持续至母乳喂养结束后一周。2.当孕产妇血红蛋白低于90g/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0.75×109/L,建议不选或停用AZT。应用TDF前,须进行肾脏功能评估。 二、婴儿抗病毒用药方案婴儿应在出生后尽早(6~12小时内)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可以选择以下两种方案中的任意一种(详见表2和表3)。婴儿若接受母乳喂养,应首选NVP方案。 表2.婴儿预防用药建议剂量:奈韦拉平(NVP)出生体重用药剂量用药时间≥2500gNVP15mg(即混悬液1.5ml),每天1次母亲孕期即开始用药者,婴儿应服药至出生后4~6周;母亲产时或者产后才开始用药者,婴儿应服用6~12周。母亲哺乳期未应用抗病毒药物,则婴儿持续应用抗病毒药物至母乳喂养停止后1周。<2500g且≥2000gNVP10mg(即混悬液1.0ml),每天1次<2000gNVP2mg/kg(即混悬液0.2ml/kg),每天1次 表3.婴儿预防用药建议剂量:齐多夫定(AZT)出生体重用药剂量用药时间≥2500gAZT15mg(即混悬液1.5ml),每天2次母亲孕期即开始用药者,婴儿应服药至出生后4~6周;母亲产时或者产后才开始用药者,婴儿应服用6~12周。母亲哺乳期未应用抗病毒药物,则婴儿持续应用抗病毒药物至母乳喂养停止后1周。<2500g且≥2000gAZT10mg(即混悬液1.0ml),每天2次<2000gAZT2mg/kg(即混悬液0.2ml/kg),每天2次 三、孕产妇抗病毒治疗的相关检测孕产妇抗病毒用药前、用药过程中应进行相关的检测,并结合临床症状对孕产妇感染状况进行评估,以便确定用药方案和监测治疗效果。用药前,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检测及其他相关检测(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等)。用药过程中,每三个月进行1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其他相关检测(同前)。孕晚期,进行1次病毒载量检测,并在分娩前获得检测结果。 四、安全助产服务孕期提供充分的咨询,帮助感染孕妇及其家人尽早确定分娩医院,及时到医院待产。艾滋病感染不作为实施剖宫产的指征。对于孕早、中期已经开始抗病毒治疗、规律服用药物、没有艾滋病临床症状,或孕晚期病毒载量<1000拷贝数/毫升,或已经临产的孕产妇,不建议施行剖宫产。分娩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并积极处理产程,尽量避免可能增加母婴传播危险的损伤性操作,包括会阴侧切、人工破膜、使用胎头吸引器或产钳、宫内胎儿头皮监测等。新生儿出生后应及时使用流动的温水进行清洗,用洗耳球清理鼻腔及口腔粘膜,缩短新生儿接触母亲血液、羊水及分泌物的时间。清理过程操作手法应轻柔,避免损伤皮肤和黏膜。医务人员实施普遍性防护措施,加强个人防护,减少职业暴露。 五、婴儿喂养咨询与指导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医务人员应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其家人进行婴儿喂养方式的可接受性、知识和技能、可负担性、可持续性等条件的综合评估,给予技术指导。对选择人工喂养者,指导正确冲配、器具清洁消毒等。对选择母乳喂养者,要做好充分的咨询,强调喂养期间母亲或婴儿坚持服用抗病毒药物,指导正确的纯母乳喂养方式和乳房护理。告知母乳喂养时间最好不超过6个月,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尽早改为人工喂养。 六、儿童艾滋病感染状况监测和随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将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纳入高危管理,于儿童满1、3、6、9、12和18月龄时,分别进行随访和体格检查,观察有无感染症状出现。按照《婴儿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工作方案》的相关技术和时间要求,对所生儿童于出生后6周和3个月时,分别采集血标本,进行婴儿感染早期诊断。未进行婴儿早期诊断检测或婴儿早期诊断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儿童,应于12、18月龄进行艾滋病抗体筛查及必要的补充试验,以明确艾滋病感染状态。 七、应用复方新诺明预防机会性感染应用对象包括: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细胞/mm3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和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15%的艾滋病感染儿童。复方新诺明用药方法、停药指征及注意事项等详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技术指导手册》。 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干预服务技术要点一、梅毒感染孕产妇治疗方案(一)推荐方案。一旦发现感染,即刻开始治疗,可选择以下任意一种药物。1.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3次为1个疗程。2.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单位/日,肌内注射,连续15日为1个疗程。 (二)替代方案。1.若没有青霉素,可用头孢曲松,1g/日,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连续10日为1个疗程;2.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治疗(禁用四环素、多西环素),红霉素每次500mg,每日4次,口服,连服15日为1个疗程。 (三)治疗时期1.孕早期发现的感染孕妇,应于孕早期和孕晚期各进行1个疗程的治疗,共2个疗程。2.孕中、晚期发现的感染孕妇,应立刻给予2个疗程的治疗,2个治疗疗程之间需间隔4周以上(最少间隔2周),第2个疗程应当在孕晚期开始,最好在分娩前一个月完成。3.临产时发现的感染孕产妇,也要立即给予1个疗程的治疗。4.治疗过程中复发或重新感染者,要追加1个疗程的治疗。5.既往感染的孕产妇,也要及时给予1个疗程的治疗。 (四)注意事项1.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为规范治疗:①应用足量青霉素治疗;②孕期进行2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之间需间隔2周以上;③第2个疗程在孕晚期进行并完成。2.苄星青霉素治疗期间,若中断治疗超过1周,或采用其他方案进行治疗时,每个疗程治疗期间遗漏治疗1日或超过1日,要从再次治疗开始时间起重新计算治疗疗程。3.治疗期间应当定期随访。每月做1次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定量检测,观察滴度变化,判断有无复发或再感染。随访过程中,如果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滴度上升或结果由阴转阳,则判断为再次感染或复发,应当立即再开始1个疗程的梅毒治疗。4.感染孕产妇分娩前必须进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定量检测,以便与所生新生儿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定量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作为后续诊治的依据。 二、儿童预防性治疗1.治疗对象:孕期未接受规范性治疗,包括孕期未接受全程、足量的青霉素治疗,或接受非青霉素方案治疗,或在分娩前1个月内才进行抗梅毒治疗的孕产妇所生儿童;孕期接受过规范性治疗,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滴度不高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的儿童。2.治疗方案:苄星青霉素G,5万单位/千克体重,1次肌内注射(分两侧臀肌) 三、先天梅毒的诊断与治疗(一)先天梅毒诊断。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为先天梅毒:(1)儿童的皮肤黏膜损害或组织标本暗视野显微镜(或镀银染色)检测到梅毒螺旋体;(2)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阳性;(3)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定量检测结果阳性,滴度≥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且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结果阳性;(4)出生时不能诊断先天梅毒的儿童,任何一次随访过程中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由阴转阳或滴度上升且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5)18月龄前不能诊断先天梅毒的儿童,18月龄后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仍阳性。 (二)先天梅毒患儿的治疗方案。1.脑脊液正常者。苄星青霉素G,5万单位/千克体重,1次肌内注射(分两侧臀肌)。 2.脑脊液异常者。可选择以下任意一种药物。(1)水剂青霉素G,每次5万单位/千克体重,每8小时1次(7日内新生儿,每12小时1次),静脉注射,连续10~14日。(2)普鲁卡因青霉素G,每次5万单位/千克体重,每日1次,肌内注射,连续10~14日。治疗期间遗漏治疗1日或超过1日,则从再次治疗开始时间起重新计算治疗疗程。3.如无条件检查脑脊液,按脑脊液异常者治疗。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