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6.50 KB
- 2022-04-29 14:22:10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46固体废弃物浮选解析
4.6.1浮选的基本原理固体废物表面分为亲水性的和疏水性的,它们与水分子作用的程度不同,也可说被水润湿的程度不同,即润湿性不同。亲水性物质颗粒表面与水分子的作用在一定范围内,作用力超过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因此亲水性颗粒表面吸附的水分子量大而密集,水化膜厚而难破裂;与此相反,疏水性物质颗粒表面与水分子的作用力比较弱,其表面吸附的水分子少而稀疏,其水化膜薄而易破裂。
亲水性和疏水性只是定性表示物质的润湿性,物质润湿性可用气-液-固三相的接触角θ来定量表示(见图4.27)。若物质表面极亲水,气相不能排开液相,接触角为0°;反之,若物质表面极疏水,气相完全排开液相,则接触角为180°。但实际情况是,物质的接触角还未发现有超过180°的,所以各种物质的接触角都在0°~180°之间。接触角θ的大小决定于气泡、矿物表面和三相界面张力的平衡状态。
⑴捕收剂捕收剂的主要作用是增强欲浮的废物颗粒表面疏水性,增加可浮性,增大其向气泡附着的可能性。效果较好的捕收剂应具备:①捕收作用强,活性高;②选择性高,最好是专一性强;③易溶于水,无毒、无臭、成分稳定,不易变质;④价格低廉,来源广泛。
常用的捕收剂主要有异极性捕收剂和非极性油类捕收剂两类。异极性捕收剂的分子结构中含有极性基和非极性基两种基团。一般的,极性基具有很强的亲水性,非极性基具有很强的疏水性。捕收剂与废物颗粒表面作用的基本原理:向料浆中投入捕收剂,经搅拌后,捕收剂活泼的极性基能与废物表面发生作用而吸附于废物表面,满足废物表面未饱和的性能,非极性基则具有石蜡或烃类那样的疏水性,朝外排水而造成废物表面的“人为可浮性”。
典型的异极性捕收剂有黄药、油酸等,图4.28所示为黄药分子与固体颗粒表面作用示意图。从煤矸石中回收黄铁矿时,常用黄药作捕收剂。黄药是工业上的名称,学名是烃基二硫代碳酸盐,通式为:ROCSSMe,其中R为烃基,Me为碱金属离子。烃链越长,捕收能力越强,但烃链过长,药剂的溶解性下降,捕收效果下降。常用的黄药烃链中含碳数为2~5个。凡是能与黄药反应生成难溶解盐化合物的废物颗粒都可用黄药作为捕收剂,如含Hg、Au、Bi、Cu、Pb、Co、Ni等的废物,它们与黄药生成的化合物的溶度积小于10-10,都可用黄药作为捕收剂。黄药捕收含铜化合物的反应式为:
非极性油类捕收剂主要包括脂肪烷烃CnH2n+2、脂环烃CnH2n和芳香烃三类。这类捕收剂因难溶于水,不能解离为离子而得名。常用的非极性油类捕收剂有煤油、柴油、燃料油、重油、变压器油等。目前,单独使用非极性油类捕收剂的,只是一些天然可浮性很好的非极性废物颗粒,如粉煤灰中回收未燃尽碳、废石墨等。
⑵起泡剂起泡剂是一种表面活性物质,主要作用在水-气界面上使其界面张力降低,促使空气在料浆中弥散,形成小气泡,防止气泡兼并,增大分选界面,提高气泡与颗粒的粘附和上浮过程中的稳定性,以保证气泡上浮形成泡沫层。起泡剂在气泡表面的吸附形式如图4.29所示。
常用的起泡剂有松油、松醇油、脂肪醇等。起泡剂与捕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图4.30所示。
⑶调整剂调整剂的主要作用是调整捕收剂的作用及介质条件。其中促进欲浮废物颗粒与捕收剂作用的称为活化剂,一般为无机盐,如硫化钠、硫酸铜等;抑制非欲浮颗粒可浮性的称为抑制剂,常用的抑制剂有无机盐(水玻璃)和有机物(淀粉、丹宁等);调整介质pH的称为pH调整剂,主要为酸、碱类;促使料浆中欲浮细粒联合变成较大团粒,以减小细泥对浮选的不利影响,改善和提高浮选效果,这样的调节剂称为絮凝剂,多为石灰、明矾、聚丙烯酰胺等;促使料浆中非欲浮细粒成分散状态的药剂称为分散剂,常用的分散剂为水玻璃和各类聚磷酸盐等。
目前的浮选设备可包括浮选机和浮选柱。浮选机根据充气方式,可以分为机械搅拌式浮选机和非机械搅拌式浮选机。浮选柱包括传统浮选柱和新型浮选柱。4.6.3浮选设备
⑴浮选机我国使用最多的是一种带辐射叶轮的空气自吸式机械搅拌浮选机。该浮选机由两个槽子构成一个机组,第一个槽子带有进浆管,为抽吸槽或称吸入槽,第二个没有进浆管的槽子,为自流槽或称直流槽。主轴的下端装有叶轮,上端为皮带轮,在电机的传动下,皮带轮带动下端叶轮高速旋转。叶轮上方装有盖板和空气筒(或称竖管),此空气筒上开有孔,用以安装进料管、返回管或作料浆循环之用,其孔的大小可以调节。闸门用来控制和调节槽内料浆水平面。1-叶轮;2-盖板;15-稳流板图吸气装置构造
浮选机工作时,料浆由进浆管送入盖板的中心处,叶轮的高速旋转产生离心力将料浆甩出,此时在中心处形成一定的负压,外界的空气便经过进气管被吸入,与料浆混合后一起被叶轮甩出。在叶轮的强烈搅拌下,料浆与空气得到充分的混合,同时气流被破碎成细小的气泡,欲选废物颗粒与细小气泡碰撞黏附后,随着气泡浮升至料浆表面形成泡沫层,最后由刮泡机刮出回收。气泡在浮选机内的运动示意图
②新型浮选柱针对传统浮选柱的缺点,新型浮选柱主要是在充气器结构和功能上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目前已用于工业生产,比如静态浮选柱、微泡浮选柱和旋流浮选柱等。
静态浮选柱,如图4.33所示,主要是在柱中充填了波纹板,形成众多孔道,当空气通过众多孔道时被粉碎成气泡。两层波纹板在堆放时呈直角相交,同一层中相邻两块板的波纹又是交叉的,这样可使浆料和空气混合物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断面上,延长了废物颗粒和气泡的停留时间。1-精矿;2-清水流量计;3-搅拌槽进料;4-搅拌器;5-泵;6-接矿浆液面控制器;7-压力表;8-压缩空气;9-减压器;10-流量计;11-阀;12-尾矿图4.33静态浮选柱结构上升的气泡被强制地与废物颗粒接触,增加了矿化概率。顶部给入的淋洗水顺着孔道向下流,不断带走杂质,尾矿从底部阀门排出。波纹板
料浆由上部柱高2/3处给入,泡沫层厚度0.6~0.8m,与柱高和直径无关。淋洗水加入泡沫中间,水量按断面计算时约20cm3/(cm2•min)1-洗涤水分配器;2-泡沫溜槽;3-泡沫产品;4-洗涤水入口;5-给矿入口;6-压力传感器;7-环形矿浆管;8-起泡剂添加管;9-连接砂泵出口管道;10-微泡发生器;11-环形空气管;12-尾矿;13-控制阀;14-放矿阀;15-连接砂泵吸入管道;16-检修孔图4.34微泡浮选柱结构微泡浮选机主要是采用了新型的微泡发生器。这种多孔管微泡发生器是在压力管道上设一微孔材质的喉管,喉管通过密封的套管同压缩空气相连,当料浆快速经过喉管时,压缩空气经过套管从多孔材质的喉管的壁进入料浆,形成微泡,并立即被流动的料浆带走。微泡浮选柱的高度与直径比值由所需的浮选时间而定。
FCMC型旋流微泡浮选柱在1992年投入工业应用以来已形成直径1m、1.5m、2m、3m的系列规格。该浮选柱包括浮选段、旋流段和气泡发生器三部分。图4.35旋流微泡浮选柱的结构和原理1-搅拌;2-精煤;3-喷水;4-入料;5-空气;6-气泡发生器;7-尾矿浮选段又分为捕集区(或称矿化区)和泡沫区(或称精选区)。在浮选段顶部设有冲水装置和泡沫料浆收集槽。给料管位于柱顶约1/3处,最终尾矿从旋流器的底流口排出。气泡发生器上设有空气入管和起泡剂添加管。气泡发生器利用循环料浆加压喷射的同时吸入空气与起泡剂,进行混合和粉碎气泡,并通过压力降低释放、析出大量微泡,然后沿切线方向进入旋流段。气泡发生器在产生合适气泡的同时,也为旋流段提供旋流力场。含气、固、液三相的循环料浆沿切线高速进入旋流段后,在离心力作用下做旋流运动,气泡和已矿化的气固絮团向旋流中心运动,并迅速进入浮选段。气泡与从上部给入的料浆反向运动、碰撞并矿化实现分选。旋流段的作用是对在浮选段未分选的废物颗粒进行扫选,以提高回收率。
4.6.3浮选工艺浮选工艺过程包括调浆、调药、调泡三个程序。调浆就是在浮选前对料浆的浓度进行调节,它是浮选过程的一个重要工序。料浆浓度是指料浆中固体废物与液体(水)的质量之比,常用液固比或固体含量百分数来表示。一般浮选密度较大、粒度较粗的废物颗粒,往往用较浓的料浆;反之浮选密度较小的废物颗粒,可用较稀的料浆。浮选的料浆浓度必须适合浮选工艺要求。
调药为浮选过程药剂的调整,包括提高药效、合理添加、混合用药、料浆中药剂浓度调节与控制等。对一些水溶性小或不溶的药剂,提高药剂浓度可采用配成悬浮液或乳浊液、皂化、乳化等措施。药剂合理添加主要是为了保证料浆中药剂的最佳浓度,一般先加调整剂,再加捕收剂,最后加起泡剂。所加药剂的种类和数量,应根据欲选废物颗粒的性质通过试验确定。
调泡为浮选气泡的调节。气泡主要是供疏水颗粒附着,并在料浆表面形成三相泡沫层,不与气泡附着的亲水颗粒则留在料浆中。因此,气泡的大小、数量和稳定性对浮选具有重要影响。气泡越小,数量越多,气泡在料浆中分布越均匀,料浆的冲气程度越好,为欲浮颗粒提供的气液界面越充分,浮选效果越好。对机械搅拌式浮选机,当料浆中有适量起泡剂存在时,大多数气泡直径介于0.4~0.8mm,最小0.05mm,最大1.5mm,平均0.9mm左右。
正浮选:将有用物质浮入泡沫产品,而无用或回收经济价值不大的物质仍留在料浆中,这种浮选法称为正浮选,该浮选方法应用较多;反浮选:将无用物质浮入泡沫层中,将有用物质留在料浆中的浮选法称为反浮选。当固体废物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用物质需要浮选时,通常可采用优先浮选或混合浮选方法。优先浮选:将固体废物中有用物质依次浮出,成为单一物质产品的浮选方法。混合浮选:将固体废物中有用物质共同浮出为混合物,然后再把混合物中有用物质依次分离的方法。
浮选是固体废物资源化的一种重要技术。我国已经应用于从粉煤灰中回收炭,从煤矸石中回收硫铁矿,从焚烧炉灰渣中回收金属等。主要缺点:在浮选前有些工业固体废物需要破碎和磨碎到一定细度。浮选时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浮选药剂且易造成环境污染或增加相配套的净化设施。另外还需要一些辅助工序如浓缩、过滤、脱水、干燥等。在生产实践中究竟采用哪一种分选方法,应根据固体废物的性质,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后确定。
第二十三章颅内和椎管内血管性疾病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严重地威胁着人类健康,它与恶性肿瘤和冠心病构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有些脑血管疾病,如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卒中需外科手术治疗。
第一节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突然破裂,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的统称.它并非一种疾病,而是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两类.本节仅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占急性脑血管意外的15%.
病因颅内动脉瘤和脑(脊髓)血管畸形,以前者多见.其他病因有动脉硬化、脑底异常血管网症(烟雾病)、颅内肿瘤卒中、血液病、动脉炎、脑膜炎及抗凝治疗的并发症,但均少见。
临床表现出血症状发病前多数病人有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咳嗽等诱因。发病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冷汗。一过性意识障碍多见,严重者呈昏迷状态,甚至出现脑疝而死亡。20%出血后有抽搐发作。脑膜刺激征明显,常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1~2天内出现。颅内动脉瘤在首次破裂出血后,如未及时适当治疗,部分病人可能会再次或三次出血。死于再出血者占本病的1/3
临床表现脑神经损害以一侧动眼神经麻痹常见,占6%~20%,提示存在同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或大脑后动脉动脉瘤偏瘫在出血前后出现偏瘫和轻瘫者约占20%。视力视野障碍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沿视神经鞘延伸,眼底检查可见玻璃体膜下片块状出血,发病后一小时内即可出现,这是有力的诊断依据。出血量大时,血液浸入玻璃体内,引起视力障碍。当视交叉、视束或视放射受累时产生双颞侧偏盲或同向偏盲。约1%的颅内动静脉畸形和颅内动脉瘤可出现颅内杂音。部分病人发病后数月可有低热。
自发性朱网膜下腔出血的鉴别诊断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硬化烟雾病脑瘤卒中发病年龄40-60岁视35岁以下50岁以上青少年多见30-60岁出血前症状无症状,少数动眼神经麻痹常见癫痫发作高血压史可见偏瘫颅压高和病灶症状血压正常或增高正常增高正常正常复发出血常见且有规律年出血率2%可见可见少见意识障碍多较严重较重较重有轻有重较重脑神经麻痹II-VI脑神经无少见少见颅底肿瘤常见偏瘫少见较常见多见常见常见眼症状可见玻璃体出血可有同向偏盲眼底动脉硬化少见视乳头水肿脑血管造影动脉瘤和血管痉挛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粗细不均脑底动脉异常血管团有时可见肿瘤染色CT检查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增强可见AVM影脑萎缩或梗死灶脑室出血铸形或梗死灶增强后可见脑瘤影
诊断头颅CT显示脑沟与脑池密度增高。颈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以大脑外侧裂最多。大脑中动脉瘤破裂血液积聚患侧外侧裂池,也可流向环池、纵裂池。基底动脉瘤破裂后,血液主要积聚于脚间池与环池附近。头颅MRI发病后一周内的急性SAH在MRI很难查出。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是非创伤性的脑血管成像方法,对头颈及颅内血管性疾病可作为诊断的筛选手段。
诊断脑血管造影是确定SAH病因的必须手段,应视为常规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脑血管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腰椎穿刺对CT已确诊的SAH不需再做腰穿检查。因伴有颅内压增高的SAH,可能会诱发脑疝。如为动脉瘤破裂造成的SAH,腰穿有导致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的危险。
治疗一般性治疗出血急性期,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可应用止血剂、止痛、镇静剂,保持大便通畅。伴有颅内压增高,应用甘露醇脱水治疗。尽早病因治疗如开颅动脉瘤夹闭或脑肿瘤切除等。
第二节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系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原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本病好发于40-60岁中老年人,青少年少见.
病因病因 尚不十分清楚.动脉壁先天缺陷学说认为,颅内Wills环的动脉分叉处的动脉壁先天性平滑肌缺乏。动脉壁后天性退变学说则认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使动脉内弹力板发生破坏,逐渐膨出形成囊性动脉瘤。此外身体的感染病灶如细菌性心内膜炎、肺部感染等,感染性栓子脱落,侵蚀脑动脉壁而形成感染性动脉瘤;头部外伤也可导致动脉瘤形成。
第二节颅内动脉瘤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动脉瘤壁仅存一层内膜,缺乏中层平滑肌组织,弹性纤维断裂或消失。分类依动脉瘤位置将其分为:①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90%,包括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前动脉-前交通动脉瘤,中动脉瘤;②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颈内动脉瘤的10%,,包括椎动脉瘤、基底动脉瘤和大脑后动脉瘤。依动脉瘤直径将其分为:直径小于0.5cm属于小型,直径在0.6-1.5cm为一般型,直径在1.6-2.5cm属于大型,直径大于2.5cm为巨大型。直径小的动脉瘤出血几率大。
临床表现动脉瘤出血症状中小型动脉瘤未破裂出血,临床可无任何症状。一旦破裂出血,临床表现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急剧,病人剧烈头痛。频繁呕吐;颈强直,克氏征阳性;也可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局灶症状动眼神经麻痹常见于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和大脑后动脉的动脉瘤,表现为单侧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内收、上、下视不能,直、间接对光反射消失。大脑中动脉的动脉瘤出血如形成血肿,或其他部位动脉瘤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脑梗死,病人可出现偏瘫,运动性或感觉性失语。
动脉瘤出血后分级动脉瘤出血后分级为便于判断病情,选择造影和手术时机,评价疗效,国际常采用Hunt五级分类法:一级无症状,或有轻微头痛和颈强直二级头痛较重,颈强直,除动眼神经等脑神经麻痹外,无其他神经症状三级轻度意识障碍,躁动不安和轻度脑症状四级半昏迷、偏瘫,早期去脑强直和自主神经障碍五级深昏迷,去脑强直,濒危状态
诊断确定有无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急性期,CT确诊SAH阳性率极高,安全迅速可靠。出血一周后,CT不易诊断。腰椎穿刺可能诱发动脉瘤破裂出血,故一般不再作为确诊SAH的首选。
诊断直径小于1.0cm的动脉瘤,CT不易查出。直径大于1.0cm,注射造影剂后,CT扫描可以检出。MRI优于CT,动脉瘤内可见流空。MRA可提示不同部位动脉瘤,常用于颅内动脉瘤筛选。三维CT(3D-CT)。脑血管造影是确诊颅内动脉瘤必须的方法,对判明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内径、数目、血管痉挛和确定手术方案都十分重要。
诊断病情在三级以下,脑血管造影应尽早进行,三级和三级以上病人可待病情稳定后,再行造影检查。及早造影明确诊断,尽快手术夹闭动脉瘤,可以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首次造影阴性,可能因脑血管痉挛而动脉瘤未显影,高度怀疑动脉瘤者,应在三月后重复造影。
治疗颅内动脉瘤应手术治疗,采取保守治疗约70%病人死于动脉瘤再出血。显微手术使动脉瘤的手术死亡率已降至2%以下。
治疗手术时机选择病情一、二级病人,应尽早造影,争取在一周内手术。病情属三级及三级以上,提示出血严重,可能有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此时手术危险性较大,待数日病情好转后再进行手术。
治疗手术时机选择病情一、二级病人,应尽早造影,争取在一周内手术。病情属三级及三级以上,提示出血严重,可能有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此时手术危险性较大,待数日病情好转后再进行手术。
治疗手术方法开颅夹闭动脉瘤是最理想的方法,为首选。因它既不阻断载瘤动脉,又完全彻底消除动脉瘤。孤立术是在动脉瘤两端夹闭载瘤动脉,在位能证明脑的侧支供血良好情况时应慎用。动脉瘤壁加固术疗效不肯定应尽量少用。临床不适宜手术,导管技术可达部位的动脉瘤,可选气囊,弹簧圈栓塞的介入治疗。
治疗围手术期治疗动脉瘤破裂后,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不良的声、光刺激,最好将病人置于ICU监护。便秘者应给缓泻剂。维持正常血压,适当镇静治疗。合并脑血管痉挛,早期可试用钙离子拮抗剂等扩血管治疗。
治疗为预防动脉瘤破口处凝血块溶解再次出血,采用较大剂量的抗纤维蛋白的溶解剂,如氨基已酸,以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的形成,但审功能障碍者慎用,副作用有血栓形成可能等。
第三节颅内和椎管内动静脉畸形属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发育异常,分为五种类型①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s,AVM);②海绵状血管瘤③毛细血管扩张;④静脉畸形;⑤静脉曲张;
一、颅内动静脉畸形颅内动静脉畸形是一团发育异常的病态脑血管,其体积可随人体发育而成长。由一支或几支弯曲扩张的动脉供血和静脉引流而形成的一个血管团,小的直径不及1cm,大的可达10cm。畸形血管团内有脑组织,其周围脑组织因缺血而萎缩,呈胶质增生带,有时伴陈旧性出血。
临床表现1.出血畸形血管团破裂可导致脑内、脑室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出现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等症状,但小的出血临床症状不明显。出血多发生在脑内,有1/3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9%,仅次于颅内动脉瘤。
临床表现2.抽搐成人21%-67%以抽搐为首发症状,一半以上发生在30岁前,多见于额颞部AVM。额部AVM多发生抽搐大发作,顶部以局限性发作为主。AVM发生抽搐与脑缺血、病变周围进行性胶质细胞增生,以及出血后的含铁血黄素刺激大脑皮层有关。早期抽搐可服药控制发作,但最终药物治疗无效,抽搐很难控制。
临床表现3.头痛一般AVM病人曾有头痛史.头痛可呈单侧局部,也可全头痛,间断性或迁延性。头痛可能与供血动脉、引流静脉以及窦的扩张有关,有时与AVM小量出血、脑积水和颅内压增高有关。
临床表现4.神经功能缺损未破裂出血的AVM中,有4%-12%有急性或进行性神经功能缺损。脑内出血可致急性神经功能缺损。由于AVM盗血作用或合并脑积水,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呈进行性,表现为运动、感觉、视野以及语言功能障碍。5.儿童大脑大静脉畸形也称大脑大静脉动脉瘤,可导致心衰和脑积水。
诊断头颅CT加强扫描AVM表现为混杂密度区,大脑半球中线结构无移位。头颅MRI病变内高速血流表现为流空现象脑血管造影是确诊本病的必须手段。脑电图检查患侧大脑半球病变区及其周围可出现慢波或棘波。
治疗手术切除为治疗该病最根本方法,不仅能杜绝病变再出血,还能阻止畸形血管盗血现象,从而改善脑血流。对于AVM形成血肿的病人,有条件者应在术前完成脑血管造影,以明确畸形血管情况。病人已发生脑疝,无条件行血管造影,可紧急开颅手术,先清除血肿降低颅压,抢救生命,待二期手术再切除畸形血管。未行血管造影贸然切除畸形血管是危险的。
治疗对于脑深部重要功能区如脑干、间脑等部位的AVM,不适宜手术切除。手术切除后残存的AVM,直径小于3cm,可考虑行伽马刀或X-刀治疗,使畸形血管内皮缓慢增生,血管壁增厚,形成血栓而闭塞。介入神经放射治疗术前1-2周应用IBCA胶、球囊栓塞巨大动静脉畸形令其体积缩小,为手术切除提供条件。各种治疗后都应复查脑血管造影,了解畸形血管是否消失。
二、脊髓血管畸形本病少见,男多于女,80%病人发病年龄在20-40岁之间,主要为AVM,其次为脊髓内海绵状血管瘤。临床表现1脊髓受压:因动脉血不经毛细血管网直接进入静脉引起静脉压增高,远侧静脉血流淤滞,血管扩张迂曲,压迫脊髓或神经根。2出血:病变血管破裂引起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脊髓内血肿。
脊髓血管畸形诊断脊髓碘油造影可见迂曲扩张的蚓状充盈缺损或造影剂在椎管内梗阻。AVM在MRI为流空的血管影,有时为异常条索状等T2信号。合并出血时,病变中混有不规则点片状短T1高强度信号。治疗手术切除为主。
第四节脑底异常血管网症脑底异常血管网症又称烟雾病(moyamoyadisease),因颈内动脉颅内起始段狭窄或闭塞,脑底出现异常的小血管团,在脑血管造影上形似烟雾而得名。病因本病可继发于钩螺旋体脑动脉炎、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炎及放射治疗后。但绝大部分原发脑底异常血管网病因尚不清楚。可能由脑动脉先天发育不良,或由变态反应性炎症所致。
脑底异常血管网症病理脑底动脉环主干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有血栓形成,其管壁内弹力层短裂、曲折、增厚,中层平滑肌明显变薄。外膜无明显改变。脑底动脉及深穿支代偿性增生,交织成网,形成丰富的侧枝循环呈异常网状血管。同时颅内、外动脉广泛的异常沟通。增生的异常血管网管壁菲薄,管腔扩张,甚至形成粟粒状囊性动脉瘤,可破裂出血。
临床表现儿童和青壮年多见。性别无明显差别,可表现为缺血或出血性脑卒中。脑缺血儿童和青少年多见。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先兆,可反复发作,逐渐肢体偏瘫。也可左右两侧肢体交替出现偏瘫,或伴失语、智力减退等。有些病人有头痛或癫痫发作。
临床表现脑出血发病年龄晚于缺血组。由于异常血管网上的粟粒性囊状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以及脑室内出血(脑室铸型)。发病急,病人表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或伴偏瘫。
诊断脑血管造影可确诊,其特殊表现为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狭窄或闭塞;在基底节部位纤细的异常血管网,呈烟雾状;广泛的血管吻合,如大脑后动脉与胼周动脉吻合网,颈外动脉与颞动脉吻合。
诊断头部CT可显示脑梗死、脑萎缩或脑(室)内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头颅MRI表现为脑梗死、脑软化、脑出血和脑萎缩。MRA提示脑血管异常,也可见烟雾状的脑底异常血管网征象。
治疗由于病因不清,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对脑缺血的病人,可给予扩张血管剂等治疗。病因明确的继发性脑底异常血管网,针对病因治疗。
治疗急性脑内出血造成脑压迫者,应紧急手术清除血肿。单纯脑室内出血铸型,可行侧脑室额角穿刺引流。对血肿吸收后继发脑积水,可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治疗外科治疗如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颞肌(或颞浅动脉)贴敷术等对再建血运,改善神经功能损害有帮助。颈上交感神经节切除及颈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剥离术,可促使脑血流量增加。
第五节颈动脉海绵窦瘘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cavernous)多因头部外伤引起,常合并颅底骨折;少数继发于硬脑膜动静脉畸形或破裂的海绵窦动脉瘤。
临床表现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可在伤后立即发生,也可几周后发生,男性多见。1.颅内杂音为连续如机器轰鸣般的声音,心脏收缩时加重,常影响睡眠。用听诊器可在额部和眶部听到。以指压患侧颈总动脉,杂音减低或消失。
临床表现2.突眼眼球突出,数日内即非常显著,后停止进展。结膜常充血水肿,眼睑充血、肿胀,下睑结膜常因水肿而外翻。有时眶部及额部静脉怒张,并有搏动。如不及时治疗,一侧海绵窦瘘经海绵间静脉窦使对侧海绵窦扩张,引起双侧突眼。
临床表现3.眼球搏动因心脏搏动时血液经颈内动脉传至扩张的眼静脉所致.在眼球侧方较其前方更易触及.以指压患侧颈总动脉,眼球搏动减弱或消失。4.眼球运动障碍第III、IV、VI对脑神经麻痹,患侧眼球运动障碍,甚至眼球固定。
临床表现5三叉神经第一支常受侵犯,引起额部、眼部疼痛和角膜感觉减退。6眼底征象视乳头水肿,视网膜血管扩张,静脉尤甚,有时视网膜出血。病史长者,视神经进行性萎缩,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诊断应与眶内、鞍旁肿瘤及海绵窦动脉瘤相鉴别。经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可见颈内动脉与海绵窦产生短路,压迫健侧颈内动脉,可发现漏口。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不易充盈,而海绵窦、蝶顶窦和眼静脉等则在动脉期显影并扩张。
治疗目的在于保护视力,消除颅内杂音,防止脑梗死和鼻出血。1.首选介入放射治疗经导管将气囊或弹簧圈等栓塞材料放置在瘘口处,封闭瘘口,可消除头颅杂音,使眼球回纳,恢复眼球运动。对复发者可再次治疗。
治疗2.带线肌瓣颈内动脉栓塞术(又称放风筝法)和开颅铜丝导入海绵窦手术,目前临床已较少应用。
第六节脑卒中的外科治疗一.缺血性脑卒中的外科治疗脑的供应动脉狭窄或闭塞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严重者可引起死亡。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都可出现闭塞和狭窄,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
临床表现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颈内动脉表现为,突然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失语,单眼短暂失明等,少有意识障碍。椎动脉缺血表现为,眩晕、耳鸣、听力障碍、复视、步态不稳和吞咽困难等。症状持续时间短,可反复发作,甚至一天数次或数十次。可自行缓解,不留后遗症。脑内无明显梗塞灶。
临床表现2、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reversibleischemicneurologicaldeficit,RIND)与TIA基本相同,但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有的病人可达数天或数十天,最后逐渐完全恢复.脑部可有小的梗死灶,大部分为可逆性病变.3、完全性卒中症状较TIA和RIND严重,不断恶化,常有意识障碍。脑部出现明显的梗死灶。神经功能障碍长期不能恢复。
诊断脑血管造影显示不同部位脑动脉狭窄、闭塞或扭曲。颈动脉起始端狭窄、闭塞或扭曲。头颅CT和MRI急性脑缺血发作24-48小时后,CT可显示缺血病灶。MRA提示动脉系统的闭塞和狭窄。
诊断颈动脉B型超声检查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探测可作为诊断颈内动脉起始段和颅内动脉狭窄、闭塞的筛选手段。。脑血流量测定xe133清除法局部脑血流测定,可显示不对称性脑灌注,提示局部脑缺血性病变。
外科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适用于颈内动脉颅外段严重狭窄(狭窄程度超过50%),狭窄部位在下颌骨角以下,手术可及者。完全性闭塞24小时以内亦可考虑手术,闭塞超过24-48小时,已发生脑软化者,不宜手术。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对预防TIA发作效果较好。可选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吻合,枕动脉-大脑后动脉吻合术等。
二、出血性脑卒中的外科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多发于50岁以上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男多于女,是高血压病致死的主要原因。出血是因粟粒状微动脉瘤破裂所致,多位于基底节壳部,可向内扩展至内囊部。随着出血量的增多形成血肿,破坏脑组织,其周围脑水肿压迫临近组织,甚至发生脑疝。出血沿神经束扩散使其分离,导致神经纤维的生理性传导中断,这种功能障碍在超早期清除血肿后可能得以恢复。
诊断既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史,突然意识障碍和偏瘫,应及时行头颅CT检查,以便鉴别脑出血或脑梗死。CT对急性脑出血的定位准确,表现为高密度影区,出血可破入脑室。
诊断出血性脑卒中可分为三级:I级,轻型,病人意识尚清或浅昏迷,轻偏瘫;II级,中型,完全昏迷,完全性瘫痪;两侧瞳孔等大或仅轻度不等;III型,重型,深昏迷,完全性瘫痪及去脑强直,双瞳散大,生命体征明显紊乱。
外科治疗手术目的在于清除血肿,解除脑疝,可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对于III级病例,出血破入脑室者及内侧型脑内血肿,手术效果不佳,可先保守治疗;虽有血肿,但病人神志清楚,病情无进行型恶化者,不宜手术;此外年龄过大,有系统型疾病,如心、肺、肝、肾功能不全,亦不宜手术治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43平面镜成像课件PPT.ppt
- 最新432角的比较与运算课件PPT.ppt
- 最新45抗结核病麻风病课件PPT.ppt
- 最新44平面图形课件1课件PPT.ppt
- 最新48节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病人的护理课件PPT.ppt
- 最新4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新人教版必修3课件PPT.ppt
- 最新47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共21张PPT课件PPT.ppt
- 最新47做一个指南针课件PPT.ppt
- 最新45重要天气系统解析课件PPT.ppt
- 最新4、9安全教育预防(校园欺凌、防溺水)主题班会课件2课件PPT.ppt
- 最新4[1].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1-(中图版必修1)课件PPT.ppt
- 最新4p、4c、4R营销理论概要课件PPT.ppt
- 最新4、坐在最后一排课件PPT.ppt
- 最新4《外国诗两首》课件ppt课件PPT.ppt
- 最新4、蚯蚓课件PPT.ppt
- 最新4呼吸衰竭的抢救课件PPT.ppt
- 最新4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课件刘晓冰课件PPT.ppt
- 最新4土壤的保护课件课件PPT.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