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2 MB
  • 2022-04-29 14:22:29 发布

最新4补体系统安2版课件PPT.ppt

  • 5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4补体系统安2版 补体系统学习要求:掌握:补体系统的概念及组成;三条补体活化途径的异同;补体的生物学效应。熟悉:三条补体活化途径激活过程。了解:补体系统的命名;补体活化的调控。补体受体及其作用。2 霍乱弧菌+新鲜免疫血清→细菌凝集→溶解新鲜免疫血清(56℃30′)→细菌凝集+新鲜正常血清↓溶解结论:血清中有两种物质与溶菌有关——对热稳定,使菌凝集——特异性Ab:免疫血清中对热不稳定,使凝集的细菌溶解——补体:免疫血清、正常血清中3 1、补体固有成分经典途径——C1(q、r、s)、C4、C2MBL途径——MBL、MASP-1、2旁路途径——B因子、D因子、P因子共同末端通路——C3、C5、C6、C7、C8、C9分布:可溶性,存在于体液中。功能:参与补体激活的级联反应。二、补体系统的组成7 2、补体调节蛋白C1抑制物(C1TNH)、I因子、H因子、C4结合蛋白(C4bp)、促衰变因子(DAP)、膜辅助因子蛋白(MCP)、S蛋白等分布:可溶性或膜结合性存在。功能:调节与控制补体系统活化。8 3、补体受体C1q-RC3R——CR1、CR2、CR3、CR4、CR5C3a-R、C5a-RFH-R(H因子受体)分布:膜结合形式功能:介导补体活化片段或调节蛋白生物学效应。9 三、补体的生物合成和理化性质1、生物合成尚未完全清楚,许多组织细胞能合成补体成分。同一成分可由不同部位产生;同一部位可产生不同成分。来源:血浆中大部分补体成分:主要来自肝细胞不同组织,尤其炎症病灶中:主要来自巨噬细胞。分解代谢:补体代谢率快,血浆中补体每天有一半被更新。10 2、理化性质化学特性化学性质:均为蛋白质(或糖蛋白),多是β球蛋白。分子量:悬殊。血清含量总含量:占血清球蛋白总量的10%。相对稳定。各补体含量:悬殊补体活性的稳定性很不稳定,很多理化因素均可使之灭活。保存条件:冷冻干燥后长期保存;或保存在-20℃以下。存在形式C1q无酶活性,识别抗体上补体结合点;其余均以无活性(酶原)形式存在。11 第二节补体的激活补体的激活的三条途径经典途径MBL途径旁路途径12 一、经典途径(classicalpathway)(一)激活物与激活条件1、免疫复合物(IC)触发C1活化的条件:①C1仅与IgM或IgG1、2、3结合才能活化②每个C1分子须同时与2个以上Ig的Fc段结合。Ag:多价Ag;Ab:IgM:理论上,单个分子即可激活补体。IgG1、2、3:至少两个IgG分子以上。③游离或可溶性Ab不能激活补体。2、非免疫物质某些多聚分子也能激活补体。Ag-Ab结合C1q启动→C1r→C1s→C4→C2→C3→C5→C6→C7→C8→C913 C1分子结构模式图C1q:有6个亚单位N端束状平行排列,C端卷曲成球形头部,放射状排列酷似一束花蕾。C1r、C1s:分子构型呈哑铃状,以C1s-C1r-C1r-C1s顺序缠绕在C1q头部中间。14 (二)固有成分及激活顺序1、参与经典途径的补体固有成分识别单位:C1(C1q、C1r、C1s)、(C1复合体C1qr2s2,借Ca2+连接而成)活化单位:C4、C2、C3膜攻击单位:C5~C92、激活顺序C1q→C1r→C1s→C4→C2→C3→C5→C6→C7→C8→C915 激活过程三个阶段、五个步骤。1、识别启动活化阶段从C1q识别到C1酯酶形成。步骤一:C1酯酶形成2、酶促级联反应阶段从激活C4到C5转化酶形成。步骤二:C3转化酶形成步骤三:C5转化酶形成3、膜攻击复合物形成阶段从C5裂解到靶细胞溶解。(共同末端效应)步骤四:C5b67形成步骤五:膜攻击复合物形成16 经典途径识别阶段17 二、MBL途径1、有关概念概念:MBL——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来源:属于急性期蛋白特性:正常血清中含量极低;与C1q结构类似。2、参与MBL途径的补体固有成分C4、C2、C3、C5~C9由MBL结合至细菌表面启动→C4→C2→C3→C5→C6→C7→C8→C918 二、MBL途径3、激活过程*MBL—细菌甘露糖残基↓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1、2→MASP-1、MASP-2(MBL-associatedserineprotease,MASP)*MASP具有C1酯酶同样的活性,可以裂解C4、C2,其后反应同经典途径。19 三、旁路途径alternativepathway激活物质为非抗原抗体复合物:提供补体成分结合的表面。1、某些多糖——如G-菌、脂多糖;酵母多糖;植物多糖、葡聚糖。2、凝聚的IgA、IgG4由病原体提供接触表面,从C3开始启动→C3→C5→C6→C7→C8→C920 参与的补体成分C3:生理情况下,可以被血清中蛋白酶裂解,产生C3b。B因子(C3激活剂前体):结构和功能均与C2同源。D因子(C3激活剂前体转化酶):体液中同时存在活性、无活性形式。P因子(备解素):特性同D因子。稳定转化酶,30℃时半衰期从4′→30′。21 (三)激活过程1、液相C3转化酶的自发形成及其作用(1)自发产生C3b,与血清中B因子结合——C3bB。(2)结合的B因子被D因子裂解,形成C3bBb。(3)P因子稳定C3bBb。生理条件下,液相中的C3b迅速水解失活,旁路途径不能激活。2、激活物引发的酶促级联反应当激活物质出现时,旁路途径即被激活。中间产物结合在激活物质表面,不被灭活,级联得以进行下去。C3bBb大量裂解C3,产生大量C3b,形成C3bBb3b(C5转化酶)22 旁路途径的激活过程生理情况旁路激活C3C3bC3bBB,Mg2+C3bBbI因子I,H因子灭活灭活C3C3bC3bBB,Mg2+D激活物C3bBbI,H因子I因子DDC3bBb3b23 3、旁路途径的重要特点(1)识别自己与非己*自己细胞表面结合有调节蛋白,自发产生的C3b随机结合上后可被迅速灭活,并终止级联反应;*激活物质表面缺乏调节蛋白,因而能激活旁路途径。(2)补体激活的放大机制*不论自发、经典途径或(替代途径)产生的C3b,均可与B因子结合启动替代途径扩大补体效应。24 4、旁路途径医学意义(1)在感染早期发挥重要抗感染作用。(2)为无免疫力(无Ab)的个体提供一个高效能抗感染能力。25 (四)共同末端效应又称膜攻击阶段,从C5裂解到靶细胞溶解。步骤四:C5b67形成步骤五:膜攻击复合物形成三条途径形成的C5转化酶,均可裂解C5,形成两类末端产物:脂质双层上补体激活——C5b~9(MAC)血清中补体激活——结合S蛋白形成SC5b~7、SC5b~8、SC5b~91、参与的补体成分:C5~C92、末端通路激活:。*MAC形成10nm穿膜孔道,——导致胞内渗透压降低,细胞溶解。26 攻膜复合体27 28 29 四、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一)共同点1、均需要激活物质激活,激活物质不同,作用不同。2、均为级联反应,每一步都产生扩大效应———“滚雪球”。3、激活过程产生活性裂解片段,介导重要的生物学功能。4、有共同的末端效应——靶细胞溶解;某些共同的调节机制。30 不同因素经典途径MBL途径替代途径激活物IgM.IgG1.2.3MBL与微生物LPS,凝聚的IgA等与抗原形成的表面甘露糖结合复合物参与成分C1~C9C2~C4、C5~C9C3、C5~C9B.D.P所需离子Ca2+、Mg2+Mg2+Mg2+C3转化酶C4b2bC4b2bC3bBbC5转化酶C4b2b3bC4b2b3bC3bBb3b抗感染作用特免效应阶段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感染中晚期发挥作用居中感染早期(二)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不同点比较31 第三节补体活化的调控一、补体自身调控1、自身衰变调控2、补体必须结合在固相表面,才能激活补体二、补体调节因子的作用主要围绕酶及MAC进行调节。主要有调节级联反应、调节补体活性片段功能。按其作用特点分为三类:*防止或限制补体在液相中自发激活的抑制剂;*抑制或增强补体对底物正常作用的调节剂;*保护组织细胞免遭补体破坏作用的抑制剂。32 第四节补体的主要生物学作用生物学功能包括:攻膜复合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溶菌和细胞溶解作用补体活性片段介导的各种生物学功能调理作用:C3b,C4b,iC3b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炎症介质作用:C3ba,C4a,C5a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33 一、溶菌和细胞溶解作用杀菌及细胞毒作用补体系统激活最终在靶细胞上形成MAC——靶细胞溶解。参与的补体成分:C1~C9、B、D、MBL免疫效应:主要的靶细胞:革兰阴性菌;寄生虫;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等。免疫病理:C1~C9缺陷:对奈瑟菌属易感性↑溶解宿主细胞: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C3↓:抗G-菌能力↓34 二、调理作用补体最重要的功能(机体抗全身性细菌/真菌感染的主要天然防御机制)具有调理作用的调理素:C3b及其降解产物、C4bC3b共价结合C3b补体激活→产生→大量结合在靶细胞————吞噬细胞大量C3b或微生物表面C3bRC4b具类似调理作用,但量极少,重要性不大。35 三、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C3、C4、C3b/C4b)体内IC持续少生成是正常现象;但中分子IC可以致病;1、抑制致病性IC形成共价结合抗原:抗体Fc段——————C3、C4——改变Ig空间构象:抑制其结合新的抗原表位,继而抑制新的IC形成;补体借此插入IC的网络结构,在空间上干扰Fc段相互作用,从而溶解已沉积的IC。36 2、清除循环IC(免疫粘附)抗原:抗体—————活化的C3b、C4b——-红细胞→共价结合CR1——→肝、脾→巨噬细胞除去IC并降解之红细胞是清除循环IC的主要细胞,可以不受损伤;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也具有清除IC的功能。37 四、炎症介质作用具有加速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破坏的协同作用。小肽片段——炎症介质,主要有三种:1、过敏毒素——C3a/C4a、C5a:C3a/C4a、—肥大细胞活化、脱颗粒、C5a—嗜碱性粒细胞上R释放血管活性胺——小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作用强度:C5a>C3a>C4a38 2、趋化和激活因子——C5a能吸引炎症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游走到补体的激活部位;C5a增强吞噬细胞对血管壁的粘附与渗出;吞噬功能↑;表面CR1、2表达↑。39 3、激肽样作用——C2a:C2a具有激肽样作用;引起小血管扩张、通透性↑,炎症性充血,甚至广泛性水肿,气管肿胀可致窒息。40 五、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补体还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启动、效应和维持。(1)参与免疫应答的启动C3b/C4b:参与对抗原的网罗、固定,使抗原易于被提呈;(2)促进B细胞的活化Ag-C3d:使BCR与辅助受体CD21/CD19/CD81/CD225交联,促进B活化;(3)补体参与免疫记忆记忆细胞的形成与存活需要抗原的持续刺激Ag-Ab-C3b:CR1、CR2—FDC表面,滞留在生发中心,诱导记忆B细胞形成41 小结:补体的概念、组成、理化特性;补体的激活:三条激活途径,共同末端通路,激活途径的比较,补体激活的调控机制;补体的生物学作用。目前研究侧重:补体受体及其他膜结合调节蛋白的研究;补体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补体的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的研究。42 幼儿园教师舞蹈培训 儿童舞蹈基本步伐 一、蹦跳步二、碎步走,小步跑 三、滑步四、踏点步五、踵趾小跑步 六、娃娃步七、跑跳步八、跑马步 九、交替步十、进退步十一、小铃铛步十二、十字步 十三、踏跳步十四、跳踢步(前踢后踢) 第二部分舞蹈创编 1、听歌词编动作2、感受节奏创编动作3、把握音乐风格,情绪创编动作4、重复动作可延长音乐时间以达到完成音乐的目的。5、感受音乐设置开场和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