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5 MB
  • 2022-04-29 14:40:38 发布

最新关爱留守儿童主题ppt课件PPT.ppt

  • 4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进入夏天,少不了一个热字当头,电扇空调陆续登场,每逢此时,总会想起那一把蒲扇。蒲扇,是记忆中的农村,夏季经常用的一件物品。  记忆中的故乡,每逢进入夏天,集市上最常见的便是蒲扇、凉席,不论男女老少,个个手持一把,忽闪忽闪个不停,嘴里叨叨着“怎么这么热”,于是三五成群,聚在大树下,或站着,或随即坐在石头上,手持那把扇子,边唠嗑边乘凉。孩子们却在周围跑跑跳跳,热得满头大汗,不时听到“强子,别跑了,快来我给你扇扇”。孩子们才不听这一套,跑个没完,直到累气喘吁吁,这才一跑一踮地围过了,这时母亲总是,好似生气的样子,边扇边训,“你看热的,跑什么?”此时这把蒲扇,是那么凉快,那么的温馨幸福,有母亲的味道!  蒲扇是中国传统工艺品,在我国已有三千年多年的历史。取材于棕榈树,制作简单,方便携带,且蒲扇的表面光滑,因而,古人常会在上面作画。古有棕扇、葵扇、蒲扇、蕉扇诸名,实即今日的蒲扇,江浙称之为芭蕉扇。六七十年代,人们最常用的就是这种,似圆非圆,轻巧又便宜的蒲扇。  蒲扇流传至今,我的记忆中,它跨越了半个世纪,也走过了我们的半个人生的轨迹,携带着特有的念想,一年年,一天天,流向长长的时间隧道,袅关爱留守儿童主题ppt 当我们的双眼快要被喧哗的都市蒙蔽时,我们是否还记得心底那纯真的爱。 什么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与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我们永远也无法体会他们都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或无人监护。 我们的生活我们,一个生活在爸爸妈妈的拥护之下的孩子,其实我们根本不能和他们相提并论。我们有爸爸妈妈;有可口的饭菜;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条件良好的学校。 他们的生活那些留守儿童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不在他们的身边,与他们相伴的则是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他们不但不能享受到父母的关心,而且还要担负起生活的重担,早上,很早就起来做饭,然后去上学,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使他们过早背负起生活的重担,脸上也少了笑容。 人物事迹白方礼生于1913年农历五月十三,故于2005年9月23日,享年92岁。籍贯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白贾村,从1987年开始,白方礼连续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直到他将近90岁。2005年9月23日,93岁的白方礼老人安详地离开。蹬三轮近20年,35万善款,圆了三百多个贫困孩子的上学梦。 白方礼生于1913年,祖辈贫寒,13岁起就给人打短工。他从小没念过书,1944年,因日子过不下去逃难到天津,流浪几年后当上了三轮车夫。 支教模范白方礼老人于2005年9月23日早晨安详地离开了人世,离开了停在他家楼下那辆老旧的三轮车,离开了那些他曾资助过的学生们,离开了崇敬他的人们。二十年时光荏苒,白方礼老人的支教事迹激励学子、感动中国。 靠起早贪黑蹬三轮车糊口度日,经常挨打受骂,让人欺负,再加上苛捐杂税,终日食不饱腹。解放后的白方礼,靠自己的两条腿成了为人民服务的劳动模范,也靠两条腿拉扯大了自己的4个孩子,其中3个上了大学。同时,他还供养着20岁就守寡的姐姐,并支援侄子上了大学。一个不识字的老人,对自己能用三轮车碾出一条汗水之路,把子女培养成大学生感到无比欣慰。老人的儿子回忆说,父亲虽然没文化,但就喜欢知识,特别喜欢有知识的人,从小就教导他们好好学习,谁要学习不好,他就不高兴。 徐德光,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镇扇子林教学点教师、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镇扇子林小学校长。1975年8月,刚高中毕业的徐德光,自告奋勇到扇子林教学点教书。从此,他的人生便与深山中的孩子连在了一起。徐德光多次被评为镇级先进教师,两次被评为遵义县先进教师,2004年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2005年获得香港主力电器制品有限公司设立的贵州省边远山区优秀教师奖励基金等荣誉。 扇子林小学地处贵州大板水次生带原始森林的大山深处,海拔在1500米以上。学校覆盖区域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居住着苗、汉两个民族的40多户人家200多口人,学校除校长外还有2名代课教师,22名学生。徐校长把学校看作是孩子们走出大山的起跑线,作为一校之长他自然成为了这些孩子走出大山的引路人,他用自己艰辛的劳动托起了大山里孩子们的希望。1975年8月,刚刚高中毕业年仅17岁的徐德光便自告奋勇到扇子林小学任教,从此他的人生便与深山中的孩子们连在了一起。多年来,随着山民逐渐往山下搬迁,学校规模不断缩小,山上的老师也陆续下了山,但徐德光坚持了下来,从来没有离开过扇子林小学,校长一当就是20年。31年来,从这里走出去的毕业生有200多人,其中4人考上了大学,20多人考上中专,100多人读完了高中。为此,徐校长也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当地群众都称他为“马背上的校长” 我们能做什么?关爱留守儿童,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去关心、爱护、教育、帮助这一弱势群体。 2017年9月29日,我校三十名社会实践部志愿者带着节日物资去到昆明社会福利院,和老人们一起提前过中秋节。 当日14时许,天下着雨,但阻挡不了慈善志愿者的爱心脚步。他们从学校出发,步行来到了昆明社会福利院。他们带来了月饼、水果等节日物资,还参与了福利院现场为老人制作中秋月饼的活动。 志愿者一到,平静的福利院霎时热闹起来,他们为老人发放月饼。10余名志愿给老人制作了节日月饼。16时许,一盘盘月饼端上了桌子。志愿者同老人们一起吃月饼。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志愿者把月饼送到了床前。 让我们一起携手关爱留守儿童吧! 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2、颔联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选取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等意象(意象都用名词叠加,每个名词叠加起来,意蕴无穷)营造出商山早春清冷、寂静的意境表现出羁旅在外的艰辛,融情于景,烘托了诗人异乡早行的凄凉愁苦的心情。 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3、请从内容、情感、手法的角度赏析尾联。尾联写诗人由眼前所见景象,因而想起昨夜梦中故乡杜陵的景象:一群群凫雁在圆而曲折的池塘中嬉戏,诗人运用想象的表现手法,以故乡欢乐的景象来反衬出自己羁旅在外的思乡之悲。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2、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结合背景,说说其中的深刻寓意。描绘了狂风吹打水中荷花,密雨斜打墙上薜荔的景象,突出了景象的狂暴凶猛。狂风、密雨象征朝廷的保守势力,芙蓉、薜荔象征自己及友人人格的高洁和美好,颔联暗喻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打击和迫害,用自然景物暗喻世间人事,曲折委婉,饱含着诗人忠而被贬的激愤之情。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3、颈联描绘了什么景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颈联写远望所见到的景象,山岭重叠,树林丛生,江流迂回曲折,景象苍茫渺远,景中寓情,抒发了诗人对同遭贬斥的好友的思念、牵挂与担忧之情。 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2、首联、颔联选取了哪些意象?意象有什么不同?试分析这样写的意图。首联:细草、微风、危樯、独舟。颔联:星、平野、月、大江。首联的意象渺小脆弱,营造出清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漂泊无依的孤苦凄凉之情。颔联的意象阔大雄奇,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意境,与首联产生强烈的反差与对比,反衬出诗人孤苦伶仃的形象,表达诗人凄苦之情。 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3、颈联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言下之意:我的名声不应该因为文章而显著,而应该因为大济天下而显著;我的官职其实不是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而是因为遭人排挤而被辞的。寄托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4、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运用了比喻和衬托的手法,将自己漂泊不定的形象比喻成沙鸥,且用广阔天地衬托沙鸥,突出沙鸥的孤独,抒写诗人漂泊孤寂的痛苦之情。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驿站寄来友人问候的梅花,鱼儿送来了亲人的书信,却堆成了我无数重的怨恨。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郴江啊,你本应绕着你的郴山流淌的,又是为了谁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2、此词上片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将楼台、津渡、桃源(虚景)和孤馆、杜鹃、斜阳(实景)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借景抒情,以迷雾、冷月等意象营造出朦胧的意境,抒发诗人对未来前途的迷惘痛苦之情;以杜鹃的叫声、斜阳的惨淡营造出凄惨的意境,抒发诗人旅居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归思乡愁。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3、善于用典是这首词的特点之一。“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这两个典故在词中起什么作用?这两个典故起到反衬愁苦和使愁苦之情变成具体形象的作用。本来收到礼物和书信,应是高兴之事,但由于词人遭遇贬官,精神至感痛苦,所以反而更引发了他思乡怀旧的愁绪;这些礼物书信堆叠起来,砌成了无数怨恨,“砌”字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使愁苦之情更加具体可感。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4、尾句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怀?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运用拟人和象征的手法,赋予“郴江”以人的感情,写郴江本应绕郴山而流,却流向远方的潇湘去了,暗喻自己本应呆在故土,如今却背井离乡,被贬至郴州,诗人借景寓情,慨叹自己不该入仕,不该卷入党争,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被贬羁旅在外的愁苦和思乡怀人之恨。5、“此恨无重数”,此乃少游心中之语。请结合全词说一说“恨”有哪几重?孤身飘零之恨;贬谪不遇之恨;思乡怀人之恨;前途渺茫之恨。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又是凄惨的霜风阵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2、词的上片主要是写景,选取了哪些意象?你认为这些景象有什么特点?联系全词想想上片写景的作用?上片选取了暮雨、霜风、关河、残照、衰红减翠、长江水等意象;特点:描写一幅衰残、凄清之景。作用:①渲染了凄清、悲凉的氛围;②情景交融,烘托了诗人羁旅在外的离愁;③为下片进一步抒写思乡怀远之情做铺垫。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3、下片描写了哪三个画面?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①游子登楼眺望,忧思百端;②设想对方盼望自己之景;③写自己对佳人的思念。表现手法:①虚实结合:先写自己望乡怀人,再从对方入手,想象佳人切盼自己回去;最后又回到自己这边,表达了词人对佳人的无限思念。②直抒胸臆:“不忍”“叹”、“凝愁”等直接抒发词人不得已而淹留他乡的凄苦之情,有家难归的深切的悲哀。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2、这首词上下片的描写的抒情主人公是否一致?请作简要分析。这首词上片写词人的离愁,下片写词人的遥想,即思妇的别恨,从游子和思妇两个不同的角度深化了离别相思的主题。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3、上片起三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起三句,描绘了一幅清新的郊外游子图,在梅残柳细、草薰风暖的春日,词人策马远行。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词人远行在外的离愁。后2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艺术效果?后2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化虚为实,将自己的愁绪比喻为迢迢不断的春水,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词人心中绵绵无尽的愁绪。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4、下片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下片运用想象,描绘了爱人肝肠寸断、泪水涟涟,倚楼盼望游子归来的景象,(劝慰爱人莫要倚凭高栏,因为平芜的尽头是春山,而我在春山外,无法看到。)在想象中将离愁相思之情更进一层。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2、词的上片主要是写景,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出怎样的意境?选取碧云,黄叶,绿波,寒烟、斜阳、芳草等意象,(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绵江中水波,波上弥漫苍翠寒烟。群山映斜阳,蓝天连江水。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的天边。)构成了一幅阔远肃飒的“黄昏秋色图”,营造出萧瑟悲凉的意境。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3、上片尾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的天边。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运用拟人和想象的手法,同时以“芳草在斜阳外”暗指故乡远在天涯,寓情于景,表现了诗人羁旅在外的愁苦,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4、下片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如何表现的?下片前2句直抒胸臆,点明诗人思乡的情怀和羁旅的愁绪。后5句叙事抒情,写自己只有梦回家乡才能入睡,更多的时候是在明月之夜,独倚高楼,借酒浇愁,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体现出诗人乡思离愁之深重。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2、词下片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眼前的荷塘唤起了词人的思乡浓情,思绪飞回故乡,不知渔郎是否在思念自己,梦中划起小舟,来到故乡的荷花塘,运用想象的手法,虚实结合,抒发自己对家乡朋友的浓烈思念。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1、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抱膝灯前影伴身”中刻画的场景,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感情。诗人双手抱膝,坐在渐渐昏暗的残灯下,只有影子和自己为伴。写出诗人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2、“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一句抒发感情的方法奇特,为后人所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诗人运用想象,假想家人坐在灯前,诉说远行人直到深夜的情景,虚实结合,更加深入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深,也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叶绍翁《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1、诗歌一二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借景抒情,写出江上的阵阵秋风引发的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叶绍翁《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2、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是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抒发情感的?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衬哀情,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 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1、这首诗的第二联运用哪种抒情手法,请简要赏析。远处山寺又传来悠长的暮钟,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极目望去,这雨幕无边无际与大海相连。渲染了孤寂凄迷的氛围,借景抒情,烘托出诗人思家念远的孤寂、凄怆离情。 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2、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尾联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寂之悲和对广陵亲故的思念(离别亲故的伤感)。尾联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写一只小鸟飞往家乡广陵方向,归巢了。鸟飞东南,离巢愈近;而诗人前往西北,去亲愈远。这更引起了他满腹思乡的离思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