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8.50 KB
  • 2022-04-29 14:41:35 发布

最新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课件PPT.ppt

  • 2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土壤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农村地表水污染乡镇工业污染生态破坏和生态退化 土壤污染肥料、农药白色污染、废电池我国农村大约有1.5亿亩耕地受到污染。其中2008年耕地面积净减少1.93万hm2。 大气环境污染秸秆焚烧、垃圾焚烧、生活取暖等过程所产生的大量烟气。农村的生产生活垃圾在分解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化肥、农药的挥发在空气中扩散。 生态破坏和生态退化在许多农村地区,人们对林木的乱砍滥伐导致植被破坏,环境自净能力降低。水土流失,河道、沟渠淤塞,水旱灾害频发;乱采滥挖破坏了当地的生态,泥石流、塌方、地陷频发,严重影响到当地人民的生命安全;过渡放牧、过渡开发导致沙漠化,草地荒漠化、盐碱化进一步加剧。 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特点污染来源及类型多农作物生产污染、农民生活污染和兽禽养殖粪便污染等农村本地污染源;靠近农村的城市污染、城市周边企业或工业开发区污染、道路污染及污染物高空远程传输等异地污染源。污染物种类复杂生物类、无机类、有机类以及有毒类4类污染物。污染途径形式多样化。主要由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国体废弃物污染。污染负荷大污染范围大污染后果严重 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原因环境意志薄弱目前,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认识不到环境污染深层次的危害性。一些基层的干部存在着重经济,轻环保的意识,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科学的规划布局一些地方一味求发展,缺乏科学规划,企业布局分散,生产和排污混乱无序,不利于环境污染的规模化整治。环保机制不完善污染治理资金几乎全部投入到工业和城市,而环境污染则在向农村扩散,农村从财政渠道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资金。而乡镇和村一级行政组织普遍财源不够,更难以建设污染治理基础设施。 中国农村环境问题治理措施强化农业从业者的环境保护意识提升农业者的环境保护意识、法律观念以及对农业环境保护知识、技术的认知;改进工作方法。确立环保法规,完善环保制度健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管理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环境污染治理模式;制定环境污染治理年度目标,逐步完成环境污染的治理;建立明确的环境污染奖惩制度。 加大农村环境治理的投入,多渠道融资各级财政要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补贴;要确保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收支平衡;开展多渠道融资,发挥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技术革新注重农业环境治理科技的创新,及时对先进、环保、科学的农业技术进行普及,推广各项农业知识和技术。加大对农业环保科研单位的扶持力度,不断钻研新的环保技术,研发和推广环保农产品,从而为农村的环境污染治理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中国农村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完谢谢聆听 第十六章德育工作 第一节德育课程一、德育课程的概念与特征(一)概念(二)特征1、育德性2、体悟性(三)德育课程的变革1、生活化2、自主性3、整合性4、拓展性 第一节德育课程二、德育学科课程(一)德育学科课程的设计模式1、单一的学科课程模式2、综合课程模式(二)小学德育学科课程1、概述2、目标与内容(三)初中德育学科课程1、课程目标2、课程内容(四)高中德育学科课程1、概述2、课程目标 第一节德育课程三、综合实践活动德育课程(一)内涵(二)特点(三)价值(四)组织 第一节德育课程四、地方与校本德育课程(一)地方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1、地方德育课程的功能2、地方德育课程的开发3、地方德育课程的实施(二)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1、校本德育课程的功能2、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3、校本德育课程的实施 第二节学科德育一、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与特性(一)学科教学的教育性功能1、学科知识是价值形成的前提2、各科教学本身包括诸多价值因素3、真善美内在的统一性(一)学科德育的特性1、间接性2、情感性3、随机性(三)从“学科渗透”到“学科德育” 第二节学科德育二、学科特色与德育优势的精神性(一)人文学科凸显德育的精神性(二)自然学科凸显德育的神圣性(三)艺术学科凸显德育的享用性 第二节学科德育三、各科教学过程中的德育生活(一)教学中的民主与尊重(二)教学中的竞争与合作(三)教学中的精神愉悦 第三节学校文化一、校园显性文化(一)校园建筑的德育价值1、校园建筑是学校物化环境中产生暗示效应的“主件”2、必须重视校园建筑的教育价值(二)校园仪式的德育价值1、仪式的精神内核是社会秩序2、仪式活动要旨3、仪式活动的心理功能4、校园仪式构建 第三节学校文化二、校园隐性文化(一)校园人际环境1、班级是精神成长的摇篮2、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二)校园精神生活(三)书香校园 第三节学校文化三、学生文化(一)尊重学生权利(二)尊重学生需要 第四节德育评价一、概述(一)德育评价的内涵(二)德育评价的功能1、导向功能2、诊断功能3、强化功能4、调节功能(三)现代德育评价的特点1、生态性2、发展性3、主体性(四)德育评价的策略1、多主体评价策略2、多方式整合策略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策略 第四节德育评价二、德育评价的内容与方法(一)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评价(二)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三)德育评价的方法1、问卷调查法2、行为观察法3、情境测验法 第四节德育评价三、发展性德育评价(一)发展性德育评价的理念1、强调评价的真实感2、追求评价的激励性3、回归评价的反思性 第四节德育评价(二)发展性德育评价的操作1、利用现实情境,捕捉真实德育信息2、评价指标内隐化,排除动机干扰3、创设适应性情境,采用生态性评价(三)发展德育评价的激励机制1、激励性他评2、反思性自评(四)重视过程性评价和质性评价1、以评价引导德育的过程2、以质性评定展示德育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