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6 MB
  • 2022-04-29 14:27:18 发布

最新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剖析课件PPT.ppt

  • 5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剖析 第一节感知觉的概述一、感觉1、含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外部事物:颜色、声音、气味、味道、软硬等。内部状态:饥饿、疲劳、眩晕等。 3、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感受器位于人体表面或接近表面的地方,主要接受来自体外的各种刺激,反映外部事物的各种属性。如: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内部感觉:感受器位于机体的内部,主要接受机体内部的各种刺激,反映人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如: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二)感受性感受性是指一个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受性的特点:(1)感受性具有个别差异性。(2)一个人的感受性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变化。1、感觉适应: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引起人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包括视觉适应、嗅觉适应、触觉适应、肤觉适应等。 2、联觉现象: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现象。颜色最容易产生联觉现象,如:红色:让人感觉庄严威武或者热情。 蓝色:和平、干净。绿色:青春、健康、具有生命力。 二、知觉1、含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应。区别:感觉——个别属性知觉——整体联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感觉和知觉往往是同时产生的;都是认识过程的开端。 2、种类按照知觉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等。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分为: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3、特性(1)选择性:把某一事物作为对象,与此同时,把其他对象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客观因素:(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2)活动的对象(3)对象本身的特征主观因素:有无知觉的目的和任务、已有的知识经验、个人的兴趣爱好、情绪状态等。 (2)整体性: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人们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的部分,而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3)理解性:在知觉过程中,人总是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理解并用词把它标志出来。 (4)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的时候,被知觉的对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三)错觉: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歪曲的知觉现象。三、感知觉的作用1、感知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起始环节,是一个人知识的重要来源。2、感知觉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也是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的关键。 第二节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一)学前儿童的几种感知觉的发展1、视觉(1)视觉敏锐度:是衡量视觉发展优劣的指标,是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也就是一个人的眼睛能正确分辨的物体的最小维度。一般来说,视敏度为1.0是正常的。 新生儿的眼睛在出生时就能对视野内的几乎各个方面在生理上进行不同的反应。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觉察眼前的光亮,还能区分不同明度的光,只是敏感性远远低于成人。在出生时,新生儿视觉机能调节较差,两个月时才能改变焦点,四个月时才能像成人那样改变晶体的形状,以看清不同距离的客体。 婴儿的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迅速发展:1个月:能用平静的眼睛运动跟踪一个慢慢移动的物体;3个月:像成人那样对物体实现聚焦;6个月:视敏度大约为20/100。2岁时:视敏度接近成人水平,扫视和追视能力发展也很快。 (2)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所有婴儿出生时就具备辨别各种颜色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内在固有的。一般认为,新生儿从3-4个月起就能分辨彩色和非彩色,4-8个月的婴儿最喜欢波长较长的暖色调,红颜色特别能引起儿童的兴奋。随着年龄增长,受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影响,这种与生俱来的对各种颜色的辨别能力就会消退。儿童不太容易把现成的颜色次匹配到已有的颜色概念上。 2、听觉(1)新生儿的听觉发展婴儿在出生前已开始有听觉。最清晰地传递到胎儿的声音是母亲的言语声。对出生3天婴儿的研究:婴儿各自的母亲朗读孩子故事并录音,作为测验的声音材料。婴儿用一定的频率吸吮母乳,就听到自己母亲朗读的声音,反之则变为他人的声音。结果:85%婴儿会按产生母亲声音的频率吸吮。 婴儿对说话声音敏感,对于沉闷、愤怒、硬冷的语调与轻松、愉悦、温柔的语调,又有不同的反应,人们与儿童说话时不自觉提高了嗓音,经常性出现儿化语,话语结尾也往往升调,是因为儿童喜欢这种声调的说话方式。婴儿在听成人讲话时,能使身体运动与讲话的声音模式同步。 (2)防止噪声和中耳炎的发生(3)进行适当的听觉训练3、触觉:是学前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婴儿出生时已经具备了超出成人想象的发达的触觉。婴儿的唇、手掌、脚掌、前额、眼皮都非常敏感。由于具备了抚触条件,良好的触摸对婴儿的情感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触觉是婴儿探索这个世界的重要手段。 皮亚杰认为,这种将触觉和视觉联合起来的并用手完成对物体的操作是早期认知发展的基本要素。 4、味觉和嗅觉味觉:婴儿对味觉上的差异比较敏感,遇到与习惯的滋味有区别的食物立即能辨别出来,第3个月的婴儿对各种主要味觉物质的溶液能精确分化,再过一段时间,多数婴儿也可以分化不同程度的甜或咸。 嗅觉:新生儿已能区分好几种气味,并产生各种反应:改变面部表情、不规则的深呼吸、脉搏加强、打喷嚏、头躲开、四肢和全身不安宁地动。出生一周的婴儿已能辨别母亲的气味和其他人的气味。出生不到12小时的新生儿对草莓和香蕉的味道表示满意,对臭鱼和臭鸡蛋的味道表示拒绝,这表明区别味道的能力有可能是天生的。 学前儿童两种重要知觉的发展1空间知觉:包括对方位、距离、形状、大小等的辨别,需要由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多种感觉分析器的联合活动。 (1)方位知觉:对物体所处空间位置的知觉。研究表明,3岁儿童已能辨别上下方位,4岁儿童已能辨别前后方位,从具体方位知觉上升到方位概念需经历较长的时间,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6岁儿童已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但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辨别能力尚未发展完善。朱智贤教授认为,儿童左右概念发展经过三个阶段:①5-7岁,能比较固定的辨别自己的左右方位;②7-9岁,初步、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③9-11岁,能比较灵活的、概括地掌握左右概念。 (2)形状知觉:对物体几何形体的知觉。幼儿的形状知觉发展很快,一般在小班时就能辨认圆形、方形和三角形;中班时能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把两个半圆拼成一个圆形;大班时还能认识椭圆形、菱形、五角形、六角形和圆柱形,并把长方形折成正方形,把正方形折成三角形。研究表明,幼儿掌握形状的次序:有易到难依次是——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菱形-平行四边形。四岁是儿童形状知觉最敏感时期。 (3)深度与距离知觉:判断物体与物体之间以及物体育人之间距离的一种能力。就是对远近、深浅的知觉。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发明了一种叫做视觉悬崖(Visualcliff)的实验设备。吉布森(Gibson)和沃克(Walk)设计了一个十分有名的“视崖”实验。结果表明,婴儿早已有了深度知觉,但不能断定是先天的,可能是在六个月之间学会的。 2、时间知觉:即人们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映。小班学前儿童已具有初步的时间概念,但往往与具体生活活动相联系,例如,早晨就是天亮、太阳升起或起床时间;晚上就是天黑或睡觉的时候。中大班学前儿童对昨天、今天、明天等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时间概念已分辨的很清楚,但对大前天、大后天以及更远的时间就很难分清楚。 作业P56—思考与实践第6题 诗歌鉴赏题型三分析技巧型 如何读懂一首诗歌?五看:二看作者(熟悉的作者的风格和生平)一看标题(时间、对象、目的、情感、题材)三看注释(诗词的写作背景和典故)四看意象(意象的形象意义和情感)五看字眼(表示情感的字眼) 表达技巧一、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二、人称(一、二、三人称)三、修辞手法高考大纲规定八种常见修辞。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四、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点题、倒叙、对话、首尾呼应铺垫、开门见山、设置悬念、伏笔、过渡、对仗) 表达技巧五、表现手法(3类)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1、景—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以乐衬哀)2、事—情(叙事抒情、咏史抒怀、借古讽今、用典抒怀)3、物—情(咏物抒情、咏物言志) 表达技巧五、表现手法(3类)描写方法:侧面描写→白描细节描写1、写人(利用修辞)—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2、写物(利用修辞)—外形、动作、颜色(视觉)、声音(听觉)、气味(嗅觉)、光泽、硬度(触觉)、味道(味觉)3、写景(利用修辞)—由远及近、由上到下、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结合 表达技巧五、表现手法(3类)构思技巧:象征对比衬托想象联想用典 三、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①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③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1分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1分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1分书写、语言影响分1分 预习检测一早行 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①主要用了反衬手法。②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而“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③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4分 预习检测二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词的上阙中,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 给你以下五个答案,你选哪个?其他的为什么不选?①小花小草愁得哭泣生烟;天冷了,燕子成双成对飞去,人却不能。月亮不解我的心;天亮了,我也不曾安睡。0分②表现了诗人伤心、惜别、孤苦的离恨愁。1分③作者用凄凉的景色描写出一幅独自一人、寂寞无聊的画面,抒发自己的幽幽离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1分④作者通过对燕子等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的离恨苦,衬托出自己的苦闷心情。1分⑤作者借物抒情,用了菊、兰、燕子、明月等意象表达景物无情人有情的情感,抒发了自己的离恨苦。2分以译代析,没有鉴赏南辕北辙,答非所问笼而统之,以空对空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浮在表面缺乏分析 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词的上阙中,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首句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物,表面写菊愁兰泣,实则是人内心悲伤;然后用燕子双飞来反衬人的孑然一身,凸显出主人公的孤独和对离人的思念期盼;最后两句再次使用拟人的写法,埋怨月光无情,以明月“不谙”来称“人谙”。反复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巧妙地表现离恨愁。(请你找出三步骤) 三、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①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③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1分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1分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1分书写、语言影响分1分 探究一观祈雨 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采用对比(步骤一)。前两句写农民春旱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步骤二)。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中(步骤三)。 探究二春日郊外唐庚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1)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4分)(1)答案:①对比:城内和城外的景色对比。②运用比喻:莺声像人在说话,草间风吹如药的香味。③多角度描摹: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来表现春日景物的特点。(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可得满分) 探究三(1)用典(1分)使用了王昭君不被赏识,张丽华不得君王留幸之典(1分)表达出诗人怀才不遇,仕途不顺,不得重用的苦闷(2分) 练习一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试分析这首诗歌的表达技巧。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寓情于景、用典、衬托的手法(步骤一)。其中,三四两句是寓情于景,“自”“空”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色虽美,却无人欣赏,以乐景写哀情。“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一句用刘备三顾茅庐来衬托诸葛亮的杰出才能(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步骤三)。 试分析这首诗歌的表达技巧。(2)后人评价这首诗“照应紧凑,结构严谨”,试作具体分析。(4分)练习二答:(4分)照应:①后三联紧扣“幽”,②中间两联分别扣题目中的“江”“村”。对仗:①中间两联对仗工整,②颔联除上下联对仗外,还当句自对,“自去”对“自来”,“相亲”对“相近”。严谨:全诗由景——物——人——情,结构严谨,天衣无缝。(以上三点答对任意两点即给4分) 选做题南湖早春①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②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注释]①此诗是《琵琶行》同期作品。②鸸:一种鸟。(2)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从表现手法和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这首诗。(4分)(2)这首诗流露出诗人遭遇贬谪的郁闷心情。(1分)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1分)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蘋争绿,白雁低飞,黄鴯语涩。描绘的是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郁闷心情,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诗人正是以乐景反衬忧郁的情绪。(2分)或者:诗人以美景衬哀情,以南湖早春景色的生机勃勃、明媚可爱,反衬自己遭贬后的衰病不堪,抒发了面对美景却无心欣赏的消沉郁闷的心情。(答出"乐景衬哀情"或"反衬手法"1分,答出心情"遭到贬谪后消沉郁闷"1分,有分析2分,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