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1 MB
- 2022-04-29 14:29:14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家庭急救班C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抗衰老工程生命自救心肺复苏法恢复生命的引擎脑中风突发的家庭自救应急处理
心脏大脑大脑—人体司令部人脑的正常生理功能必须依靠良好的血液供应来维持心脏的每一次跳动都通过紧连着它的主动脉将血液输送至分布极为丰富的脑部血管
脑中风让人失去尊严的恶魔没有哪一种疾病像脑中风这样,瞬间让一个人的尊严丧失—口眼歪斜,言语不清,肢体废用,意识模糊,甚至生命垂危。一位医生在网上描述中风的可怕
致残死亡脑中风—6级台阶通向悲剧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慢性病小中风脑中风中风复发
由于其发病急,来势汹,变化快,又有“卒中”、“中风”之称。民间则把这一类病症俗称“半身不遂”。
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和缺血性脑中风急性脑中风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脑中风两类,在我国出血性中风约占中风总数的20%-30%,缺血性中风约占中风总数的70%-80%。
长期血压升高,脑部血管硬化加速硬化的小动脉上形成栗粒样微动脉瘤使血管壁薄厚不均血压突然升高引起微动脉瘤破裂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又称脑溢血,当血压由于某些原因突然升高时,引起微动脉瘤破裂,于是发生脑溢血。
因脑动脉血管本身的病变致使局部脑动脉管腔变窄,部分或完全堵塞,或在狭窄处形成血栓。血栓脱落(栓子)造成该部位脑血液供应完全中断。动脉硬化斑块使官腔变窄,血液供应部分阻塞。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原因缺血性脑中风
中央台公益节目“我的父亲母亲”关注失障老人慢性脑血管疾病逐渐进展缓慢增加容易被人忽视主要包括:脑动脉硬化症(腔隙性脑梗死)脑血管性痴呆(老年痴呆)
腔隙性脑梗死不是大,中血管,而是在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了闭塞,从而引起了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发病原因腔隙性脑梗死是在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血粘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脂增高,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流速度缓慢,脑血流量减少,导致小动脉闭塞,而发生腔隙性脑梗死。
小中风发病预兆一过性黑蒙,短时间缓解一侧单独手和手臂麻木发沉行走不便口齿不清,语言不利双眼视物模糊,呕吐吞咽困难,构音障碍走路不稳,突然跌倒等一旦发现以上症状,不可忽视,需马上就医!
哪些人易得脑中风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患者,冠心病患者,动脉硬化的患者,心律不齐(房颤)等患者慢性脑缺血患者,颈动脉狭窄患者,及有脑中风、家族史,肥胖,吸烟。中医称为心烦易怒,口干咽燥,耳鸣便秘,为典型症状多阳虚体质很容易发生中风。
脑中风的家庭“自救”重先兆,早治疗,防再发远离中风牢记中风防治三部曲
重先兆小中风拉响中风警报自诊:五个“一过”提示小中风有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心脏病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警惕“五个一”的出现,一旦出现马上就诊。一过性肢体麻木一过性语言不利一过性视物不清一过性头痛一过性头晕
恢复:三高两低一禁止小中风发作后,应注意卧床休息,在饮食方面要提倡”三高二低一禁止“原则:高纤维、高矿物质、高维生素;低脂,低盐禁止吸烟
预防—中风发作时刻表发病前一个月:发病前1周~1个月:发病前24~72小时:发病前72小时~2周:头晕,视觉模糊,看东西重影;头昏沉,食后困顿,口臭;口苦咽干,手脚紧绷,行动不灵活;懒得说话,神疲乏力呵欠频频,食咽困难。
查:防中风要查颈动脉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中风)发作的重要原因,脑血管检查和抗血小板治疗是预防缺血性中风的关键,建议高危人群应该去医院筛查颈动脉多普勒超声。
中风急救牢记43214、即救命4步骤:面部,手臂,言语,时间。3、即中风抢救“黄金三小时”最晚不能低于4.5小时2、即中风急救切记2件事:第一、不能对病人乱搬动第二、不能给病人乱服药1、即发现有异常快拨打120电话
(1)使病人仰卧,头肩部稍垫高,头偏向一侧,防止痰液或呕吐物回流吸入气管造成窒息。如果病人口鼻中有呕吐物阻塞,应设法抠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生脑中风家庭自救处置方法
(2)解开病人领口纽扣、领带、裤带、胸罩,如果有假牙也应取出。可不放枕头或将枕头垫在肩膀后面,使下额略微仰起。
(3)做一些简单的检查。例如用手电筒观察病人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有可能应测量血压,如收缩压(高压)超过150毫米汞柱,可以给病人舌下含服硝苯地平(心痛定)10毫克(1片)。
(4)正确搬运病人的方法是:2-3人同时用力,一人托住病人头部和肩部,使头部不要受到震动或过分扭曲,另一人拖住病人背部和臀部,如果还有一人,则要托起病人腰部和腿部,三人一起用力,平抬病人移至硬木板床或担架上。正确搬运病人的方法
防中风发生及复发抗血小板聚集清理“血管水泥”防中风措施中,抗血小板凝聚治疗是一个中心;降血压,降血脂是两个基础点。
脑中风的元凶——血管老化血管老化了怎么办?
养护修复血管、逆转消退斑块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稳定并逆转消退斑块红曲作用机理之
拿什么拯救我们的血管?让血管年轻化!从而使人体健康。
全世界针对血液垃圾及斑块的清除唯有一种用药他汀类药物一化学合成二天然发酵
自然疗法千年红曲+=血管年轻化=人体健康=心脑健康
红曲的三大功能二、改善恢复血管内皮功能一、超强的降血脂功能,减少脂质沉淀,防止血管老化三、稳定回缩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1、预防支架、搭桥术后再狭窄2、防治骨质疏松3、清除脂肪在肝脏的堆积4、防治老年性痴呆5、抗肿瘤作用6、预防肾小球损伤……红曲作用机理之:其他功能
红曲临床试验结果:冠心病和脑中风事件危险下降近1/2;再次发生心梗危险下降近2/3;死亡危险下降1/3;总有效率98.6%。
总结受损血管内皮红曲动脉粥样硬化心梗中风源头控脂养护血管脂质垃圾逆转消退斑块预防复发先兆控制先兆
急救口决认清疾病是基础掌握急救是关键理论实践相结合争分夺秒命一线
脑瘫筛查基本技能阜阳市保健所儿保科杜凤云
一、脑瘫筛查流程第一步运动发育检查正常第二步原始反射和姿势反应检查阳性脑瘫专科医院诊断阳性正常正常随访观察
二、使用婴儿异常运动功能评定进行脑瘫筛查第一步检查:运动发育检查,用于发现运动发育落后的婴儿,对运动发育异常的婴儿进行第二步检查,原始发射和姿势反应检查,用于发现反射或姿势异常者,对第二步亦异常者转至脑瘫专科医院进行脑瘫诊断。
三、婴儿异常运动功能检查方法与判断标准(一)粗大运动或精细运动检查(二)原始反射检查(三)姿势反应检查
(一)粗大运动或精细运动检查1.俯卧抬头检查姿势:小儿俯卧在检查床或桌子上,尽量使其双手向前伸展。检查方法和观察内容:可用玩具、悦耳的铃声等诱导小儿抬头动作,观察婴儿在俯卧时能否抬起头、肩、前胸及其姿势。异常判断标准:(1)3个月:颜面一点不能离开床面;(2)6个月:头稍离开床面,但头与床面所成夹角<45°;(3)9个月:不能抬肩;(4)12个月:不能用手支撑抬胸。
(一)粗大运动或精细运动检查2、手拿盖头手帕检查姿势:小儿背对着母亲或检查者,坐其双膝上,或坐于检查台上,双手自由活动。检查方法和观察内容:检查者将一约40mm×40mm的手帕盖在婴儿头上并遮挡住眼睛,观察小儿用手拿手帕的动作。异常判断标准:(1)3个月:不能抬手平嘴;(2)6个月:不能试图拉下;(3)9个月:不能拉下手帕;(4)12个月:不能拉下手帕。
(一)粗大运动或精细运动检查3、手指抓握动作检查姿势:小儿坐于母亲或检查者双膝上或扶坐于检查台上。检查方法和观察的内容内:3个月左右小儿可询问母亲,小儿在吃奶或怀抱时是否有主动用手抓母亲衣边、衣袖、领口等动作。如果3个月的小儿没有主动抓握动作,检查者用手掰开小儿握拳的手,检查小儿手部肌张力。9个月小儿用3-5个约2.5cm×2.5cm×2.5cm大小的积木吸引其注意,让其有意用手抓握,观察小儿有无用拇指配合其余四指钳剪式将积木拿其或拇指及其四指指端讲积木拿起。异常判断标准:(1)3个月:婴儿紧握拳头难以掰开,无自主运动。(2)6个月:不能抓住母亲的衣边。(3)9个月:不能钳剪式拿积木。(4)12个月:不能用指端拿积木。
(一)粗大运动或精细运动检查4、爬检查姿势:婴儿俯卧于检查台上、手前伸。检查方法和观察内容:检查者用手抵住小儿足底,但不用力前推,观察小儿爬行的姿势,但6个月龄的小儿不能爬时,检查者用抵足底的手前轻推。观察小儿有无蹬动作。异常判断标准:(1)3个月:臀抬高或下肢瘫软;(2)6个月:给助力不能爬;(3)9个月:不能肘腹支撑爬;(4)12个月:不能肘膝位爬。
(一)粗大运动或精细运动检查5、坐(3个月小儿不检查此项)检查姿势:小儿坐于检查台上,两腿张开,躯干稍向前。不能独坐时,轻扶婴儿髋部给予帮助。检查方法和观察内容:观察检查者扶着小儿的髋部能否独坐片刻,或身体稍向前倾时独坐或自独坐。异常判断标准:(1)3个月此项不检查;(2)6个月:扶着小儿髋部亦不能独坐;(3)9个月:不能前倾独坐片刻;(4)12个月:不能自始独坐。
(一)粗大运动或精细运动检查6、站与走(3个月不做此项检查)检查姿势:检查者从身后扶腋下抱起小孩轻放于检查台上。检查方法和观察内容:观察小儿在检查者双手扶腋下时能否站立,或能否向前走,12个月龄的儿童扶着双手时能否走几步。异常判断标准:(1)3个月不做此项;(2)6个月:扶腋不能站;(3)9个月:不能扶腋走;(4)12个月:不能扶双手走。
(二)原始反射检查1、不对称颈项反射检查姿势:小儿仰卧、头正中位、四肢自然屈曲。检查方法和观察内容:检查者位于小儿头顶侧,双手扶小儿头,使小儿颜面部迅速转向一侧,观察小儿上下肢动作。正常反射表现为脸转向一侧的上下肢伸直,对侧上下肢屈曲。异常判断标准:(1)3个月:强直性反射;(2)6个月:强直性反射或明显的反射;(3)9个月:强直性反射或明显的反射;(4)12个月:强直性反射或明显的反射。补充说明:两侧都要检查,一侧有异常表现即作为异常。
(二)原始反射检查2、拥抱反射检查姿势:小儿仰卧、头正中位、四肢自然屈曲检查方法和观察内容:检查者拇指让小儿抓握,其余四肢保护小儿腕关节,轻提小儿双手,使其颈部离桌面2-3cm(头不离开检查台),突然放开,观察小儿上肢的表现。异常判断标准:(1)3个月:强直性反射;(2)6个月:强直性反射或明显反射;(3)9个月:强直性反射或明显反射;(4)12个月:强直性或明显反射。
(二)原始反射检查3、下肢交叉伸展反射检查姿势:小儿仰卧、头正中位、四肢自然屈曲检查方法和观察内容:检查者位于小儿右侧,用右手握小儿踝关节将小儿一下肢轻轻拉直,然后让其迅速屈曲(使大腿与检查台垂直,小腿与大腿垂直),观察另一下肢的动作。正常反射表现为婴儿对侧先屈曲,然后自然伸直。异常判断标准:(1)3个月:强直性反射;(2)6个月:强直性反射或明显反射;(3)9个月:强直性反射或明显反射;(4)12个月:强直性反射或明显反射。
(二)原始反射检查4、踏步反射检查姿势:婴儿背对着检查者,抱其腋下轻放于桌面。检查方法和观察内容:检查者将小儿双脚放在检查台上,躯干稍向前倾。正常反射表现为婴儿双脚轮换向前迈进,具有试着走路的样子。异常判断标准:(1)3个月:强直性反射;(2)6个月:强直性反射或明显反射;(3)9个月:强直性反射或明显反射;(4)12个月:强直性反射或明显反射。
(三)姿势反应检查1、躯干一侧抬高矫正反应检查姿势:检查者扶婴儿髋部坐于大腿上。检查方法和观察内容:检查者分别将一侧大腿抬高5-10cm,观察小儿髋部,躯干有无紧张感,以紧张是否又对称。3-12个月异常判断标准:两侧紧张感明显不对称或6个月后躯干和髋部无紧张感。
(三)姿势反应检查2、立位悬垂反应检查姿势:检查者从婴身后腋下抱起,手指不触及脊柱。检查方法和观察内容:检查者从婴儿身后腋下抱起手指不触及脊柱,观察小儿下肢活动与姿势。3-12个月异常的判断标准:下肢硬性伸展、交叉、尖足两侧不对称,上肢伸展,下肢屈曲,上下肢屈曲。
(三)姿势反应检查3、俯卧悬抱反应检查姿势:检查者双手从婴儿腹部抱起,颜面部朝下。检查方法和观察内容:检查者双手从婴儿腹部抱起,头朝下,检查者不要触碰其背部,检查者感受到小儿腹部的紧张感,观察小儿躯干用力,抬头以四肢动作。3-12个月异常判断标准:四肢、躯干呈倒U型;头颈、躯干过度背屈,躯干偏向一侧,下肢或上肢硬性伸展,四肢伸展不对称。
(三)姿势反应检查4、仰卧拉起反应检查姿势:小儿仰卧、头于正中位检查方法和观察内容:检查者拇指证小儿抓握;其余四指保护小儿腕关节,轻提小儿双手,将小儿从检查台拉起,使躯干与检查台30°,观察小儿是否紧收上臂,头、躯干内收,自己坐起或站起。3-12个月异常的判断标准:头过度后仰,头颈、躯干过度屈曲,下肢硬性伸展;下肢尖足;下肢伸展不对称;下肢固定屈曲。
(三)姿势反应检查5、仰卧悬垂反应检查姿势:小儿呈仰卧于检查台上检查方法和观察内容:检查者握住一侧上、下肢将小儿从床上水平提起,观察小儿下侧上、下肢能否保护性地伸展,能否用力支撑床或桌面。3-12个月:异常的判断标准:头背屈、手紧握拳紧贴胸、下肢硬性伸展、上肢伸展、内收、下肢硬性伸展、头下垂、脊柱上凸。
在实际过程中,检查者可根据小儿月龄及发育状况选择检查项目,检查步骤可按照俯卧—仰卧—立位姿势的顺序检查,最后检查不对称性颈肢反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室内设计一点透视法.课件PPT.ppt
- 最新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选择课件PPT.ppt
- 最新室性心动过速的药物治疗选择课件PPT.ppt
- 最新宫缩抑制剂治疗早产的评价课件PPT.ppt
- 最新宫腔镜手术病人的手术配合及护理课件PPT.ppt
- 最新宫颈鳞状上皮增生显著(2)课件PPT.ppt
- 最新宫颈癌与hpv课件课件PPT.ppt
- 最新家乡莆田课件PPT.ppt
- 最新家兔失血性休克及抢救开题答辩课件PPT.ppt
- 最新家庭急救与自救PPT文档课件PPT.ppt
- 最新家庭电路复习课课件PPT.ppt
- 最新家庭电路复习课件资料课件PPT.ppt
- 最新家庭治疗的基本概念课件PPT.ppt
- 最新家校共育课件PPT.ppt
- 最新家教经验交流分享课件PPT.ppt
- 最新家政服务员培训系列之范例课件PPT.ppt
- 最新家庭访视精要课件PPT.ppt
- 最新家禽生产与疾病防治【精品-】课件PPT.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