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8.50 KB
  • 2022-04-29 14:48:03 发布

最新新抗规考虑楼梯构件影响.课件PPT.ppt

  • 5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新抗规考虑楼梯构件影响. 规范编制前研究数据结构设计建议规范相关条文理解PKPM模型中建模操作 规范编制前研究数据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一个突出的破坏现象是,作为逃生通道的楼梯间破坏较重,造成了相当的人员伤亡。为此,在2001规范的震后应急局部修订中明确要求:应从计算到构造采取一系列综合抗震对策,力求将楼梯间建成突发事件的应急疏散安全通道。即:(1)结构整体计算分析时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2)对于楼梯间的非承重墙体,应采取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或锚固等避免地震时倒塌伤人或砸坏重要设备的措施。上述局部修订的条款对指导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和全国工程抗震设计,确保楼梯间的地震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仅仅是依据汶川地震的宏观震害现象而做出的定性规定,尚需要进一步细致的深入分析,计算中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效应的规定需提高其可操作性。为配合2010规范的全面修订,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牵头负责,组织了几大设计院开展合作,进行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梯构件影响的专题研究。研究主要侧重于计入和不计入楼梯构件的对比,以便全面了解楼梯构件在框架结构中的受力状态、作用效果及影响程度。下面对研究的成果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楼梯对框架结构整体分析的影响2.结构计算周期的变化计入楼梯构件后框架结构沿梯板方向的侧向平动刚度加大,对应的自振周期减少;纯框架前三个振型的顺序为横向、纵向和扭转;计入楼梯构件后,第一振型大多数变为纵向。1.以前面典型的三跨框架为例,设置两部楼梯时,结构沿梯板方向的基本周期可减少20%左右;2.结构沿垂直于梯板方向的基本周期略有减少,一般不到5%;3.结构的扭转基本周期变化与楼梯布置和数量有关——两端对称布置时周期减少25%左右,中部集中布置时基本不变,一端布置减少不到20%。 1.楼梯对框架结构整体分析的影响3.地震剪力的变化楼层地震剪力的变化,是各方向周期变化的综合反映,沿垂直于梯板方向的变化不大,而沿梯板方向与周期变化情况有所差异:仍以三跨的情况为例:1.两端对称布置楼梯间时总剪力增加最多,达到20%;2.中部布置楼梯间时增加10%~20%,随楼梯数量而变; 3.层间位移的变化沿梯板方向仍以三跨结构为例,最大层间位移1.两端对称布置时可减少20%;中部布置时可减少10%;2.而一端布置时,无楼梯的位置则加大20%。考虑偶然偏心的层间扭转位移比变化的数量级,两端对称布置时因抗扭刚度加大可略为减少;中部布置时因抗扭刚度减少可增加15%;3.而一端布置时,因抗扭刚度明显减少,无楼梯的位置则加大20%,甚至接近1.401.楼梯对框架结构整体分析的影响 2.楼梯对框架结构构件的内力影响1.基本规律垂直于梯板方向的地震内力略有变化,沿梯板方向有显著变化。1.楼梯相连的框架柱的地震轴力和剪力加大,楼梯构件刚度占结构刚度的比重越大,增加的比例越大;2.框架梁与梯板相连端的弯矩和剪力明显加大,另一端大多有所减少。3.非楼梯间梁柱的地震内力,当楼梯间对称布置时有所减少,且楼梯构件刚度占结构刚度比重越大则减少越多;4.当楼梯间一端布置时,无楼梯一端的柱剪力和梁端弯矩加大,同样,楼梯构件刚度占结构刚度的比重越大则加大越多。 2.楼梯对框架结构构件的内力影响2.楼梯构件相连的框架梁柱依然以三跨标准模型为例:(1)框架柱。轴力加大,两端对称布置时约4.1倍、中部集中布置时约4.4倍,一端布置时约3.1倍。剪力加大,两端对称布置时约2.4倍、中部集中布置时约2.8倍,一端布置时约1.9倍。弯矩加大,两端对称布置时约1.3倍、中部集中布置时约1.5倍,一端布置时约1.0倍。(2)框架梁。沿梯板延伸与框架柱之间的框架梁段,其受力与连接梯板和框架的平台梁类似,梁端弯矩加大,两端对称布置时约为1.55倍、中部集中布置时约为1.5,1.6倍,一端布置时约为1.25倍。 3.楼梯构件的地震内力1.梯板受力地震作用下,楼梯斜板处于非常复杂的受力状态:首先是明显的轴向受力,其次是竖向受剪,另外,受压时尚存在不可忽略的面内弯矩和扭矩。2.平台梁受力楼梯休息平台梁普遍存在较大的轴力,而且受力状态复杂。其中,尤其以直接支撑楼梯踏步的梁LTL1最为复杂,处于拉、弯、剪的复合受力状态;而顺梯方向的LTL3,位于框架柱和踏步斜板之间,直接传递踏步斜板的地震效应,处于受压状态,且轴力最大。因此,框架结构楼梯设计时,应充分的估计和考虑地震作用下楼梯平台梁的复杂受力状态,尤其是轴向内力。.3.平台柱受力地震作用下,靠近踏步斜板的短柱LTZ1和LTZ2处于双向偏压(拉)受力状态,而离踏步较远的LT23地震效应要小得多。因此,框架结构楼梯设计时,应充分考虑LTZI及LTZ2的地震作用效应。 规范编制前研究数据结论(1)楼梯的支撑作用,垂直于梯板方向的影响一般小于10%,但在梯板方向是不可忽略的;当楼梯偏置时必须计人扭转的不利效应,例如,边榀框架按扭转位移比不小于1.35的要求设计,且同时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等。(2)与楼梯构件相连的框架柱、框架梁(楼面梁),应计入楼梯构件附加的地震内力,尤其是轴力和剪力。附加地震内力的大小,随楼梯刚度占结构总刚度比例的增加而加大。对类似于本文算例的基本对称的多跨、多开间的框架结构,楼梯间两根框架柱合计承担的附加地震剪力值大体接近(70%~100%),框架柱轴向力增加较多,有的可能接近3倍。而非相连的框架柱,楼梯对称布置时可仍按不计入楼梯构件的情况设计。(3)楼梯构件地震下的受力复杂,必须予以重视。梯板应计入地震轴力和面内弯矩的影响,按面外拉弯、面内压弯剪构件设计。连接梯板和框架的休息平台梁应计入地震轴力影响,按压弯或拉弯构件设计。支承梯板的平台梁,按拉弯剪构件设计。支承平台梁的短柱,取平台梁的轴向力作为剪力设计。 规范编制前研究数据结构设计建议规范相关条文理解PKPM模型中建模操作 规范相关条文理解3.6.6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抗震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l.计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6.1.15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要求:1.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2.对于框架结构,楼梯间的布置不应导致结构平面特别不规则;楼梯构件与主体结构整浇时,应计入楼梯构件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应进行楼梯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宜采取构造措施,减少楼梯构件对主体结构刚度的影响。3.楼梯间两侧填充墙与柱之间应加强拉结。 规范相关条文理解《抗震规范》中明确提出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主要应注意两个方面内容:1.楼梯对结构的影响2.楼梯构件自身的抗震要求,以保证其传力和逃生通道的实现 规范相关条文理解1.楼梯对结构的影响楼梯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取决于楼梯与主体结构的相对刚度比,其影响程度取决与主体结构的结构体系。主体刚度越大,如抗震墙、框架-抗震墙结构等,影响越小。主体刚度越小,如框架结构、砌体结构等,影响较大。 规范相关条文理解框架结构、砌体结构中多遇地震下,楼梯基本处于弹性状态。设防烈度及罕遇地震作用下,填充墙,砌体承重墙开裂严重,刚度急剧降低,楼梯刚度在主体结构刚度中比值加大,其影响也随之加大。此时现浇楼板起局部刚性楼板作用,传递水平地震力,导致梯板拉裂,框架柱形成短柱及错层柱而破坏。 规范相关条文理解抗震墙、框架-抗震墙结构、筒体结构中由于结构刚度大,整体性好,楼梯自身刚度在主体结构中比值不大,楼梯受主体结构的“保护”而很少破坏。注:这种结构体系中主体的保护作用前提条件是楼梯间四周有抗震墙和连梁形成围合。如果没有,楼梯的受力与纯框架中的楼梯有相似之处,但其对主体的影响要小于纯框架。 规范编制前研究数据结构设计建议规范相关条文理解PKPM模型中建模操作 结构设计建议1.楼梯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2.对框架、砌体等整体性较差的结构,应采取构造措施,阻断楼梯梯板对结构侧向刚度的影响。(这也是6.1.15条的要求)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主要是采取将楼梯平台与主体结构脱开或梯段板下端设置滑动支座(11G101-2中ATa及ATb型号楼梯)切断平台板与主体结构的水平传力途径。此时PKPM建模中可以不考虑其参与共同作用。 结构设计建议3.对抗震墙、框架-抗震墙等刚度大的结构,当楼梯四周有抗震墙与连梁围合时,计算中可不考虑楼梯的影响,而采取有效构造措施确保楼梯及相应的抗震墙端柱的安全具体构造措施:1.加配板顶通长钢筋抗震墙端柱箍筋加密等。 结构设计建议4.楼梯对主体结构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底部,要加强楼梯底部的抗震构造措施。无地下室时,当楼梯在底层直接支撑在孤独梯梁上时,其无法承担梯板传来的水平推力,应避免这种做法。必须采用时,应加大其平面内钢筋和加密箍筋。 结构设计建议5.特别注意设置楼梯形成的短柱,箍筋除满足计算及构造要求外,宜提高一级抗震等级进行设计。6.梯柱的截面应满足框架柱的最小截面面积要求不小于300x300mm,当建筑限制时,一边不得小于200mm,加大另外一边长度,建议不小于200x450,同时箍筋应全高加密。楼梯柱应严格按框架柱要求进行设计。7.楼梯四周有抗震墙与连梁围合时,楼梯宜与抗震墙整浇。8.与框架柱、楼梯柱相连的平台梁应满足《抗震规范》对框架梁的构造要求,并按双向受弯进行计算。 结构设计建议9.参与整体计算的楼梯,梯板两侧设置边缘构件(暗梁),宽度取1.5倍板厚。(配筋要求见11G101-2-2.2.6第4条) 结构设计建议10.6.1.15条中“楼梯间的布置不应导致结构平面特别不规则”是对楼梯设计的最基本要求,适用于所有结构,在建筑方案阶段就应该进行考虑。11.楼梯间两侧填充墙与柱之间的拉结要求按规范第13.3.4条要求执行。 PKPM模型中建模操作演示 TheEnd 问题行为的处理吴良生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执行主任 问题行为处理的五步骤1.确定行为2.记录数据3.功能分析4.制定矫正方案5.实施、修正A、C的控制替代行为 1.确定行为1-1行为的界定1-2对待不同行为的态度1-3确定优先处理的行为 1-1行为的界定★社会适应性行为(正性行为)★问题行为★异常行为 问题行为的定义★该行为会给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该行为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该行为会影响个人进入社区生活 异常行为的定义★该行为不是问题行为★该行为和社会上大多数人的行为不一样★该行为不会影响个人进入社区生活 1—2对待不同行为的态度社会适应性行为问题行为异常行为支持、鼓励消除/减少允许维持 1-3确定优先处理的行为★最危险的行为★对他人伤害最大的行为★对个体伤害最大的行为★破坏性最强的行为★最容易矫正的行为 2.记录数据行为(ABC)观察记录★时间★前事(Antecedents)★行为(Behavior)★结果(Consequences) 2.记录数据行为(ABC)观察记录表学生姓名:记录日期:记录者:___________时间A(前事)B(行为)C(结果)几点钟开始?几点钟结束?地点,活动,人物,行为出现以前刚刚发生了什么?孩子做什么?(具体的表现)孩子得到什么?逃避什么?老师/家长做什么?其他孩子做什么?周围的人的反应是什么? 行为(ABC)观察记录学生姓名:小亮日期:2003年2月27日记录者:吴良生时间A(前事)B(行为)C(结果)几点钟开始?几点钟结束?地点,活动,人物,行为出现以前,刚刚发生了什么?孩子做什么?(具体的表现)孩子得到什么?逃避什么?老师/家长做什么?其他孩子做什么?周围的人的反应是什么?AM08:43:00AM08:43:036号教室,爸爸要求他坐在座位上上课咬爸爸的手爸爸坚持要求他坐在座位上AM11:23:45AM11:24:456号教室,爸爸带他到前面上操作课躺在地上踢爸爸忽视他的行为,吴老师帮助爸爸坚持要求他上课AM11:27:20AM11:28:486号教室,爸爸第二次带他到前面上操作课大叫,擤鼻涕,把鼻涕抹到脸上忽视他的行为,吴老师帮助爸爸坚持要求他上课 3.行为的功能分析★明确前事、行为和结果★找出前事、行为、结果三者之间的关系★审察在哪些情况下问题行为比较容易出现★根据前事和行为可以假设该行为的功能 4.制定行为矫正方案4-1A、C的控制4-2替代行为的建立 4-1A、C的控制行为改变的公式S(刺激)R(反应)C(结果)可控制的可改变的可控制的 4-1-1A(前事)的控制★内在前事○饮食○睡眠○健康情况○生理的疼痛○医药的使用○生理上的残障 4-1-1A(前事)的控制★外界环境的可能因素○在“什么时候”该行为出现的最多或最少○在“什么地方”该行为出现的最多或最少○在“什么情况下”该行为出现的最多或最少○在“什么人在场时”在该行为出现的最多或最少 4-1-2结果的控制行为的基本功能★引起别人注意★逃避或脱身于嫌恶的情况★用以作为情绪上的发泄★生活太单调无聊因而制造问题或以满足生理上的需要★以行为代替语言来表达需求 4-1-2结果的控制★行为的功能假设有可能是错误的★行为的功能假设和处理方法都是正确的,但问题行为却加重了。★在确定功能假设和处理方法都是正确的基础上,必须温柔地坚持★通过结果的控制,让个案的行为“无效”“无果”。 4-2替代行为(PBS)的建立★根据该行为的功能找出具有相同功能的替代行为★建立适应性行为 5.实施、修正★科学、严格地实施行为矫正计划★审视行为矫正计划的有效性计划有效——行为减少/消失计划无效——行为维持/增强★计划出现问题及时给予修正 要点1:处罚方式的禁止和限制★学术界认为处罚不良的行为对身心残障的人而言,是不人道的做法也严重地破坏个人的人性尊严;★处罚的方法只能收一时之效,时过境迁,问题行为就会故态复萌,甚至会愈演愈烈,一定要不断地加重处罚才能收到暂时的效果;★处罚的副作用太大太多,使用的结果会往往得不偿失,最明显的副作用是孩子会学习父母、老师的处罚方法而用在别人身上;★处罚的方法无从贯彻实施,所以问题行为很难消除. 要点2:生活形态的改变★睡眠★饮食习惯★娱乐活动★噪音和气温★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程度★家庭的人口密度和活动空间 要点3:适应性行为的建立科学研究的数据表明,应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BehaviorAnalyses简称:ABA)是帮助自闭症人减少问题行为,建立适应性行为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非常感谢!感谢您的耐心倾听与配合! 祝您:健康幸福!万事如意!吴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