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7.00 KB
  • 2022-04-29 14:24:35 发布

最新李氏砭法--课件课件PPT.ppt

  • 3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李氏砭法--课件 又称李氏刮痧疗法,是指用虎符铜砭通过徐而和的手法在人体皮部上刮痧调动阳气治病扶正祛歇,以通为治,以通为补,以通为泻,以通为健的治疗方法李氏砭法定义 1.十二皮部是人体最佳的排毒部位。2.十二皮部、皮毛、腠理、经络、脏腑相互关系。3.刮痧动阳气治病扶正祛邪,以通为治,以通为补,以通为泻,以通为健,手段有补泻,目的只有一个,是为了通,刮痧是让他整个人气血流动起来。刮痧完全从调动功能入手来解决生命活力问题。4.因此皮部刮拭造气要治脏腑的病,必须经卫气而入营气,让气一层层往里走去触动病,再把它一层层往外推。气至病所定要透皮入骨,经反复催气才能气冲病灶,得气见效。铜砭刮痧治病原理 晕板急救出现晕板原因:不宜刮痧者刮痧,施宿、术者手法不当;受刮者强忍疼痛。晕板症状:头晕,脸色发白。急救措施:先让病人躺平,房间通风。声音平和且坚定地与患者保持沟通。先点内关穴,急救加极泉穴,待患者冷汗冒出或腹泻或呕吐即复安全。 刮痧后注意事项刮痧后4小时内不宜洗澡,避免吹风。刮痧后24小时禁食,但可以适量喝点温红糖水帮助化瘀血排痧毒,小面积刮痧可以进食。糖尿病人癌症病人术后不宜喝糖水。 实验四类风湿因子的检测 类风湿因子的检测类风湿因子(RF)是一种抗人或动物IgG分子Fc片段抗原决定簇的抗体,是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RF最初由Rose等(1984年)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发现。RA患者体内有产生RF的B细胞克隆,在变性IgG或EB病毒的直接作用下可大量合成RF。RF主要为19S的IgM,也有7S的IgG和IgA,它与天然IgG结合的能力较差,最易与人和动物的变性IgG或免疫复合物中的IgG结合。 RF与体内变性的IgG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后可活化补体,或被吞噬细胞吞噬。由吞噬细胞释放的溶酶体酶、活化肽、胶原酶、前列腺素E2等物质,在细胞因子和炎性粘附分子的参与下,致组织炎性损伤,可使患者发生骨关节炎及血管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RA):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明了,推测可能为外源性感染作用于遗传易感个体,导致机体免疫系统紊乱,进而引起关节滑膜、软骨组织慢性炎症和破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RF在RA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很高,可达79.6%,是RA患者血清中常见的自身抗体。高滴度RF阳性支持对早期RA的诊断,在RA患者,RF的滴度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呈正相关,即随症状加重而效价升高。但RF不是仅在RA患者中出现,在SLE、进行性全身性硬化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部分老年人中RF的阳性率可达28.9%~50%。因而RF对RA患者并不具有严格特异性,RF阳性不能作为诊断RA的惟一标准。尽管在多种疾病中可有RF阳性,但滴均较低(<40IU/ml),随着RF滴度增加,RF对RA的诊断特异性增高。 类风湿因子的病理作用(一)类风湿性血管炎,在外周血液循环中,类风湿性关节炎特异性RF与自身IgG分子结合形成稳定的免疫复合物,部分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清除,部分沉积于血管壁,激活补体导致血管炎。 类风湿因子的病理作用(二)关节型损伤由于类风湿关节滑液中缺少正常的IgG分子,IgG-RF自身结合形成多聚体复合物,IgG-RF多聚体沉积于关节表面激活补体引起关节性损伤。 常见的RF有IgM型、IgG型、IgA型和IgE型,其中IgM和IgA类风湿因子易于检测,而IgG类风湿因子难于测出。IgA类风湿因子及IgM类风湿因子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有较好的参考价值。IgM型RF:在RA患者血清中IgM型RF效价>80IU/ml并伴有严重关节功能障碍时,通常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IgG型RF:在RA患者血清或滑膜液中IgG型RF的出现与患者的滑膜炎、血管炎和关节的症状密切相关,此类RF常伴随高滴度的IgM型RF在同一RA患者血清或滑膜液中出现。在正常人及非RA患者中很难检测出IgG型RF.IgG型RF在关节软骨表面的沉积可激活补体引起关节的炎性损伤,因此滑膜液中检测出IgG型RF比血清中检出IgM型RF更具病理意义。RF检测方法一般有胶乳凝集试验、双抗原夹心ELISA法、速率散射比浊法。一般医院主要采用胶乳凝集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的检测类风湿因子的主要类型:IgM型特点:高凝集、易于沉淀测定方法为:1、乳胶凝集法2、酶联免疫吸附法3、乳胶免疫比浊法 胶乳凝集试验检测RF概念: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或表面包被抗原(抗体)的颗粒状物质与相应的抗体(抗原)在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相互结合,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团现象。 正向间接凝集试验—测RF 原理(胶乳凝集试验)类风湿因子(RF)是一组抗变性IgG的自身抗体,它能与人或动物的变性IgG结合,而不与正常人IgG发生凝集反应。将处理过的人IgG与胶乳颗粒共价交联,使其吸附于胶乳颗粒载体上,称为致敏胶乳颗粒。当待检血清中有RF时,则与致敏胶乳颗粒上的变性IgG发生反应,出现凝集现象。 (正向)间接凝集反应原理示意图(变性IgG) 主要的试剂和器材类风湿胶乳诊断试剂RF阴性对照RF阳性对照反应板搅拌棒 操作步骤(1)在3块载玻片上分别加一滴RF阳性血清、RF阴性血清及待检血清。(2)加20ulIgG致敏的胶乳于各血清样品中,轻微晃动载玻片混匀。(3)1min后观察凝集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和判断在室内的光线下观察,有清晰的凝集颗粒出现,且液体澄清者为RF阳性。若需做半定量测定,可将血清作倍比稀释,重复上述测定,以出现凝集的血清最高稀释度为RF的效价(滴度)。 注意事项(1)器材要洁净、血清要新鲜、以确保结果可靠(2)注意阴性、阳性对照的设立(3)注意血清及致敏胶乳加样量的比例 直接凝集试验(玻片法)--测ABO血型 原理天然的颗粒性抗原(如细胞、细菌等)与相应抗体在适宜条件下反应,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物,称为直接凝集反应。玻片法属于定性试验。 主要的试剂和器材抗A血型定型试剂抗B血型定型试剂搅拌棒玻片 步骤取玻片1块,左上角和右上角分别标上“A”和“B”用采血针采指尖血(左手无名指尺侧),将血滴在玻片的两端。在两血滴上分别滴上抗A标准血清和抗B标准血清,用搅拌棒搅匀。手持玻片,前后旋转摇动,促使血清与红细胞充分混合,用肉眼观察有无凝集。 结果观察和判断有凝集时红细胞相互聚集成团,出现大小不等的颗粒。 注意事项玻片应洁净、干燥、中性,以防止和减少非特异性凝集。室温低于10℃时,易出现冷凝集而造成的结果。 临床意义在美国风湿病协会所规定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中,本试验是诊断标准之一。本试验对类风湿性疾病的阳性率约80~90﹪。类风湿因子并非类风湿病所特有,部分正常人及肝炎病人也可呈阳性反应,75岁以上的老年人阳性率较高。据报导,在类风湿病活动期内,(多数报导认为)此期的阳性率为60—80﹪,非活动期的阳性率为20—50﹪。风湿热的阳性率约为10—40﹪,风湿病以外的疾病仍有4—10﹪呈阳性。有10﹪的正常人也呈阳性,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阳性率也升高。尤其是60岁以上者增高较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