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7.50 KB
- 2022-04-29 14:47:17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六讲空间数据质量与元数据
第一节空间数据的质量空间数据质量的概念空间数据质量评价空间数据质量问题的来源与分析数据质量控制
一、空间数据质量的概念空间数据:是对有关空间位置、专题特征及时间信息的符号纪录,是对现实世界中空间特征和过程的抽象表达。空间数据质量:空间数据在表达实体空间位置、特征和实践所能达到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和三者统一性的程度,以及数据适应于不同应用的能力。
2)数据质量的基本特征(续)完整性:指数据的完整性,包括分层的完整性、分类的完整性、内容完整性(不缺少数据)可得性:获得或使用数据的容易程度现势性:数据反映客观现象目前状况的程度,对许多类型的地理信息来说,时间是一个严格的因素,如人口统计信息、土地利用类型信息适用性:数据质量的适用性主要取决于所使用数据的内容与质量、用户的财力、获得数据的易容程序等上述这些数据质量的基本特征决定了数据质量的好坏。
2、空间数据质量标准空间数据质量标准是生产、使用和评价空间数据的依据。数据质量是数据整体性能的综合体现。其主要内容如下:数据说明:要求对空间数据的来源、数据内容及其处理过程等作出准确、全面和详尽的说明。位置精度:指空间实体的坐标数据与实体真实位置的接近程度,常表现为空间三维坐标数据的精度。属性精度:指空间实体的属性值与其真值相符的程度。它取决于地理数据的类型,常常与位置精度有关。时间精度:指时间的现势性。可以通过数据更新的时间和频度来体现。
2、空间数据质量标准逻辑一致性:指地理数据关系上的可靠性,包括数据结构、数据内容,以及拓扑性质上的内在一致性。完整性:指地理数据在范围、内容及结构等方面满足所有要求的完整程度,包括数据范围、空间实体类型、空间关系分类、属性特征分类等方面的完整性。表达形式的合理性:指数据抽象、数据表达与实体的吻合性,包括空间特征、专题特征和时间特征表达的合理性等。
三、空间数据质量问题的来源与分析源误差空间现象自身存在的不稳定性空间现象的表达操作误差空间数据使用中的误差
1、源误差地面测量数字数据的误差地图数字化数据的误差遥感数据的误差
(1)地面测量数字数据的误差来源于地面测量的数字数据中含有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误差。其中控制点误差又受控制网的参考基准、网形和观测精度以及观测费用等因素的影响。碎部点误差除继承了控制点的误差外,还受自身的观测方法、观测精度和地界的人为判断,以及地物地貌的取舍等因素的影响。当然,原始观测误差受观测仪器、观测者和外界环境三种因素影响。地面测量数据中的误差可以表现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或粗差。一般而言,粗差可采用可靠性理论探测剔除,系统误差可采用实验方法校正或建立系统误差模型处理,随机误差可采用随机模型,如最小二乘法平差处理。利用误差传播规律可求得点坐标的方差—协方差矩阵或误差椭圆(球)元素来表达点坐标数据的精度。测量方面的误差通常考虑的是:系统误差、操作误差和偶然误差。
(2)地图数字化数据的误差地图数字化是GIS数据来源之一,原图固有误差和数字化过程误差是地图数字化数据误差的主要来源。原图固有误差除含有上述地面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的全部误差外,还含有制图误差。制图误差数字化误差
①制图误差控制点展绘误差:展绘控制点是成图的第一步。编绘误差:地形图的编绘一般用摄影测量手段把各种原始资料化为同一比例尺的过程,其中所引入的误差大约在0.30~0.33毫米之间。绘图误差:这项误差是在绘图过程中产生的。综合误差:地图综合误差的大小取决于特征的类型与复杂程度,故该项误差极难量化。
①制图误差地图复制误差:地图复制误差的均方差为0.1~0.2毫米。分色版套合误差:该项误差的均方差为0.17~0.30毫米。绘图材料的变形误差:地图一般印刷于纸质载体上,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纸的尺寸也会改变。归化到同一比例尺所引起的误差:地图的比例尺是指真实的主比例尺,在将地图数字化或从地图量距时,必须利用适当的比例尺因子进行修正。
①制图误差特征的定义:自然界的许多特征并无明确的界限。特征定义会引起特征位置的某些不确定性,但并非所有的特征都有此误差。特征夸大误差:为了增强地图的易读性,有时需要夸大某些特征,因为它们在图上难以按其真实情况表示。由于很难知道制图过程中各种误差间的关系以及图纸尺寸的不稳定性,因此,很难准确地评价原图固有误差。
②数字化误差数字化方式主要有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数字化。在生产实践中,采用扫描数字化,然后屏幕半自动化跟踪。线划跟踪与扫描数字化所引起的平面误差较小,只是在扫描时,要素结合处出现的误差较大。手扶跟踪数字化引起的误差主要与被数字化的要素对象、作业员和数字化仪有关。要素对象:要素本身的宽度、密度和复杂程度对数字化误差有显著影响。
②数字化误差作业员:作业员的经验与技能主要表现在选择最佳点位、跟踪曲线和判断十字丝与目标重合程度的能力等方面。数字化仪:数字化仪的分辨率对数字化误差有决定性影响。一般在选择数字化仪时采用经济实用的原则。
(3)遥感数据误差遥感数据的误差积累过程可以分为:数据获取误差、数据预处理误差和人工判读误差等。数据获取误差:遥感资料获取时存在着多种误差。其中有些误差源是可控的,有些则是不可控的,可控的数据获取误差又包括几何误差和遥感平台误差。数据预处理误差:数据预处理包括利用地面控制对原始数据进行的几何校正、图像增强和分类等。这些预处理会引入各种各样的误差。
(3)遥感数据误差人工判读误差:在数据分析和判读阶段会引入人工判读误差。在GIS中使用遥感数据时,人工判读会影响随后的地图分析结果。
2、操作误差除了地图原始录入数据本身带有的源误差外,空间数据处理操作中还会引入新误差。由计算机字长引起的误差空间数据处理中的误差在计算机中,数据是由一定字长的编码表示的。舍入误差是由计算机字长引起的一种误差。除了数据处理精度外,数据存储精度也与计算机字长有关。
(1)空间数据处理中的误差投影变换:地图投影是三维地球椭球面到二维平面的拓扑变换。在不同投影形式下,地理特征的位置、面积和方向的表现会有误差。数据格式转换:在矢量格式和栅格格式之间的转换中,数据所表达的空间特征的位置具有差异性。数据抽象:在数据发生比例尺变换时,对数据进行聚类、归并、合并等操作时产生的误差。建立拓扑关系:建立拓扑过程中,伴随有数据所表达的空间特征的位置坐标的变化。
(1)空间数据处理中的误差与主控数据层的匹配:为保证各数据层之间空间位置的协调性,在同一地区的多层数据面中,一般建立一个主控数据层,以控制其他数据层的边界和控制点。在与主控数据层匹配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空间位移,从而导致误差。数据叠加操作和更新:数据在叠加运算以及数据更新时,会产生空间位置和属性值的差异。数据集成处理:在来源不同、类型不同的各种数据集的相互操作过程中错产生的误差。
(1)空间数据处理中的误差数据的可视化表达:数据在可视化表达过程中,为适应视觉效果序对数据的空间特征位置、注记等进行调整,由此产生数据表达上的误差。数据处理过程中误差的传递和扩散:在数据处理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误差是累积和扩散的,前一过程的误差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的误差起源,从而导致新的误差的产生。
3、空间数据使用中的误差在空间数据使用过程中也会导致误差的出现,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用户错误理解信息造成的误差;二是缺少文档说明,从而导致用户不正确地使用信息,造成数据的随意性使用而使误差扩散。一般来说,源误差远大于操作误差,因此,要想控制GIS产品的质量,良好的原始录用数据是首要的。
数据采集野外测量误差:仪器误差、地图数据误差:原始数据误差、坐标转换误差遥感数据误差:信息提取误差数据输入数字化误差:仪器误差、操作误差不同系统格式转换误差:栅格-矢量互换、三角网-等值线互换数据存储数值精度不够空间精度不够:格网或图像太大、地图最小制图单元太大数据操作分类间隔不合理多层数据叠加引起的误差传播:插值误差比例尺太小引起的误差数据输出输出设备不精确引起的误差输出的媒介不稳定造成的误差数据使用对数据所包含的信息的误解对数据信息使用不当使用GIS过程中的误差来源(陈俊、宫鹏,1998)返回
3)数据的误差类型误差类型的分类有不同的方法GIS数据处理过程分类(史文中,1994)按误差性质来分类几何误差、属性误差、时间误差、逻辑误差地形图误差地形图的位置误差、属性误差、时间误差、逻辑不一致性误差、不完整性误差数据转换和处理误差数字化误差(仪器误差、操作误差)、不同格式转换误差、不同GIS系统之间的转换误差应用分析误差数据层叠置时冗余多边形数据应用时,应用模型引起的误差
明显误差数据年代久远、地图比例尺、数据格式、数据的可接近性、数据代价原始测量误差位置误差、属性误差、数据输入输出误差、观测者偏差、获取数据时不同环境所引起的误差数据处理误差计算机字长引起的误差、处理模型引起的误差、逻辑误差、地图叠置误差、拓扑关系所造成的误差、分类及处理方法引起的误差按误差来源分类返回
四、数据质量控制数据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规范或规定对数据质量要求而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措施。空间数据质量控制常见的方法有:传统的手工方法:主要是将数字化数据与数据源进行图形部分和属性部分的比较检查。元数据方法:通过元数据可以检查数据质量,通过跟踪元数据可以了解数据质量的状况和变化。地理相关法:指的是用空间数据的地理特征要素自身的相关性来分析数据的质量。
对数据的质量控制或质量评价一般从数据的逻辑性检查入手,例如停车场与桥梁与公路应该有接口相邻地物的边界不能有交叉和裂缝不同弧段依附于同一结点时,坐标应该一致
属性相邻的地块应该合并地类标注应该符合植物的演变规律
5)数据几何误差检测和表达点误差:某点的测量值与其真实位置之间的差异,一般采取点位误差分布椭圆表示线误差:线误差的分布可以采取“骨头型”和“车链型”分布带表示,也可以采用-带表示点误差分布模型线误差分布模型真实位置测量位置
6)属性误差不确定性属性数据是指对于某一GIS中点、线、面或遥感数据的属性值或属性类别的描述属性数据可以具有(离散)类别值或连续值,也可以区分为定性或定量属性值类别变量是一个有限集合内的有限个元素,如土地覆盖分类系统中的土地类别是有限的,这时类别值没有先后、大小的涵义连续变量是某一区间内的任意值,如环境指标从1到4依次表示最好到最差,这时类别值有先后次序的涵义属性数据误差由属性的取值与其真值的相差程度决定连续属性数据误差可以用量测误差来确定,这时可以采用与位置误差相同的方法来确定,如误差传播定律类别属性数据误差确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类别、区域形状与大小、试验点的取样方法以及相互混合类别情况等
举例:土地利用分类中,一个地块实际的裸地占30%、水面占10%、植物覆盖占60%,如果该地块记录为植被类型,则有40%的不确定性如果用航片解译方法得到该地块中裸地占28%、水面占15%、植物覆盖占55%、城镇占2%,则裸地低估2%、水面高估5%、植物低估5%、城镇高估2%,这时总的不确定性为四类土地类型估计误差的绝对值之和:2+5+5+2=14。
第二节空间数据的元数据一、元数据概念与分类二、空间数据元数据所涉及的概念三、空间数据元数据的标准四、空间数据元数据的获取与管理五、空间数据元数据的应用
一、元数据概念与分类元数据(Metadata)“meta”是一希腊语词根,意思是“改变”,“Metadata”一词的原意是关于数据变化的描述。一般都认为元数据就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即关于数据的描述性数据信息。在地理空间数据中,元数据说明数据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有关特征的背景信息。(联想:纸质地图的元数据)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GIS技术发展,特别是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空间数据共享日益普遍。管理和访问大型数据集的复杂性正成为数据生产者和用户面临的突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空间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等元数据信息变得更加重要。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和操作工具已经成为空间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元数据产生背景一、元数据概念与分类
1、元数据概念元数据:是关于数据变化的描述,是描述数据的数据,它应尽可能多地反映数据集自身的特征规律,以便于用户对数据的准确、高效与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关于元数据认识的共同点是:元数据的目的是促进数据集的高效利用,并为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服务。
2、元数据的内容元数据的内容包括:(1)对数据的描述,对数据集中各数据项,数据来源、数据所有者、数据序代(数据生产历史)等的说明;(2)对数据质量的描述,如数据精度、数据的逻辑一致性、数据完整性、分辨率、源数据的比例尺等;(3)对数据处理的说明,如量纲的转换等;(4)对数据转换方法的描述;(5)对数据库的更新、集成方法等的说明。
3、元数据的主要作用(1)帮助数据生产单位有效地管理和维护空间数据,建立数据文档;(2)提供有关数据生产单位数据存储、数据分类、数据内容、数据质量、数据交换网络及数据销售等方面的信息,便于用户查询检索地理空间数据;(3)提供通过网络对数据进行查询检索的方法或途径,以及与数据交换和传输有关的辅助信息;(4)帮助用户了解数据,以便就数据是否能满足其需求作出正确的判断;(5)提供有关信息,以便用户处理和转换有用的数据。
4、元数据的表达形式元数据的表达形式:元数据也是一种数据,在形式上与其他数据没有区别,它可以以数据存在的任何一种形式存在。主要的形式是与元数据内容标准相一致的数字形式,数字形式的元数据可以用多种方法建立、存储和使用。(1)最基本的方法是文本文件。(2)元数据的另一种形式是用超文本链接标示语言(HTML)编写的超文本文件,用户可用浏览器查阅元数据。(3)用通用标示语言(SGML)建立元数据。SGML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连接元数据便于在空间数据交换网络上查询。
5、元数据的分类分类原则不同,元数据的分类体系和内容将会有很大的差异,主要分类方法有:根据元数据的内容分类根据元数据描述对象分类根据数据在系统中的作用分类根据元数据的作用分类
(1)根据元数据的内容分类科研型元数据:主要目标是帮助用户获取各种来源的数据及其相关信息,主要任务是帮助科研工作者高效获取所需数据。评估型元数据:主要服务于数据利用的评价。模型元数据:用于描述数据模型的元数据,与描述数据的元数据在结构上大致相同。
(2)根据元数据描述对象分类数据层元数据:指描述数据集中每个数据的元数据。属性元数据:关于属性数据的元数据。实体元数据:是描述整个数据集的元数据。
(3)根据数据在系统中的作用分类系统级别元数据:指用于实现文件系统特征或管理文件系统中数据的信息。应用层元数据:指有助于用户查找、评估、访问和管理数据等与数据用户有关的信息。
(4)根据元数据的作用分类说明元数据:是为用户使用数据服务的元数据。多为描述性信息,侧重数据库的说明。控制元数据:是用于计算机操作流程控制的元数据,这类元数据有一定的关键词和特定的句法来实现。
二、空间数据元数据所涉及的概念空间数据:用于确定具有自然特征或者人工建筑特征的地理实体的地理位置、属性及其便捷的信息;类型:在元数据标准中,数据类型指该数据能接收的值的类型;对象:对地理实体的部分或整体的数字表达;实体类型:对于具有相似地理特征的地理实体集合的定义和描述;点:用于位置确定的零维地理对象;结点:拓扑连接两个或多个链或环的一维对象;标识点:显示地图或图表时,用于特征标识的参考点;
线:一维对象的一般术语;线段:两个点之间的直线段;弧:由数学表达式确定的点集组成的弧状曲线;链:两个结点之间的拓扑关联;链环:非相切线段或由结点区分的弧段构成的有方向无分支序列;环:封闭状不相切链环或弧段序列;多边形:在二维平面中由封闭弧段包围的区域;二、空间数据元数据所涉及的概念
外多边形:数据覆盖区域内最外侧的多边形,其面积是其他所有多边形的面积之和;内部区域:不包括其边界的区域;格网:组成一规则或近似规则的棋盘状镶嵌表面的格网集合,或者组成一规则或近似规则的棋盘状镶嵌表面的点集合;格网单元:表示格网最小可分要素的二维对象;矢量:有方向线的组合;栅格:同一格网或数字影像的一个或多个叠加层;二、空间数据元数据所涉及的概念
像元:二维图形要素,它是数字影像最小要素;栅格对象:一个或多个影像或格网,每一个影像或格网表示一个数据层,各层之间相应的格网单元或像元一致且相互套准;图形:与预定义的限制规则一致的零维、一维和二维有拓扑相关的对象集;数据层:集成到一起的面域分布空间数据集,它用于表示一个主体中的实体,或者有一公共属性或属性值的空间对象的联合;二、空间数据元数据所涉及的概念
层:在有序系统中数据层、级别或梯度序列;纬度:在中央经线上度量,以角度单位度量离开赤道的距离;经度:经线面到格林威治中央经线面的角度距离;经圈:穿过地球两极的地球的大圆圈;坐标:在笛卡尔坐标系中沿平行X轴和Y轴测量的坐标值;投影:将地球球面坐标中的空间特征(集)转化到平面坐标体系时使用的数学转换方法;二、空间数据元数据所涉及的概念
投影参数:对数据集进行投影操作时用于控制投影误差、变形实际分布的参考特征;地图:空间现象的空间表征,通常以平面图形表示;现象:事实、发生的事件、状态等;分辨率:由涉及到或使用的测量工具或分析方法能区分开的两个独立测量或计算的值的最小差值;质量:数据符合一定使用要求的基本或独特的性质;二、空间数据元数据所涉及的概念
详述:用一对数或三个数分别直接描述水平位置和三维位置的方法;介质:用于记录、存储或传递数据的物理设备。二、空间数据元数据所涉及的概念
三、空间数据元数据的标准空间数据元数据标准的建立是空间数据标准化的前提和保证,只有建立起规范的空间数据元数据才能有效利用空间数据。目前,空间数据元数据已形成了一些区域性或部门性的标准。下表为有关空间数据元数据的几个现有主要标准。
三、空间数据元数据的标准元数据标准名称建立标准的组织CSDGM地球空间数据元数据内容标准FGDC,美国联邦空间数据委员会GDDD数据集描述方法MEGRIN,欧洲地图事务组织CGSB空间数据集描述CSC,加拿大标准委员会CEN地学信息—数据描述—元数据CEN/TC287DIF目录交换格式NASAISO地理信息ISO/TC211
三、空间数据元数据的标准美国联邦空间数据委员会(FGDC)的空间数据元数据内容标准的影响较大,该标准用于确定地学空间数据库的元数据内容。该标准于1992年7月开始起草,1994年7月8日,FGDC正式确认该标准。该标准将地学领域中应用的空间数据元数据分为7个部分,它们是:数据标识信息、数据质量信息、空间数据组织信息、空间参照系统信息、地理实体及属性信息、数据传播及共享信息和元数据参考信息。
元数据标准化这一问题逐渐成为共享地学信息的热点。元数据标准依赖于信息共享标准的理论。三、空间数据元数据的标准
四、空间数据元数据的获取与管理空间数据的地理特征要求对数据的各种操作,从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更新等方面应有一套面向地理对象的方法,相应的空间数据元数据的内容和相关的操作也就具有了不同于其它类数据元数据的特点。空间数据元数据的获取空间数据元数据的管理
1、空间数据元数据的获取获取分为三个阶段:数据收集前、数据收集中和数据收集后。对于模型元数据,这三个阶段分别是模型形成前、模型形成中和模型形成后。第一阶段的元数据是根据要建设的数据库的内容而设计的元数据,内容包括:(1)普通元数据;(2)专指性元数据;
1、空间数据元数据的获取第二阶段的元数据随数据的形式同步产生。第三阶段的元数据是在上述数据收集到以后,根据需要产生的。获取方法:(1)键盘输入法:一般工作量大且易出错,如有可能应尽量避免。(2)关联表法:是通过公共项(字段)从已存在的元数据或数据中获取有关的元数据。(3)测量法:易使用且出错少。(4)计算法:由其他元数据或数据计算得到的元数据。(5)推理法:根据数据的特征获取元数据。在元数据获取的不同阶段,使用的方法也有差异。在第一阶段主要是键盘输入法和关联表法;第二阶段主要是采样测量法;第三阶段主要是计算法和推理法。
2、空间数据元数据的管理空间数据元数据的理论和方法涉及到数据库和元数据两方面。由于元数据的内容、形式的差异,元数据的管理与数据涉及的领域有关,它通过建立不同数据领域基础上的元数据信息系统实现的。在元数据管理系统中,物理层存放数据与元数据,该层由一些软件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与逻辑层关联起来。在概念层中用描述语言及模型定义了许多概念,如实体名称、允许属性值的类型、缺省值、允许输入与输出的内容、元数据的变化、操作模型等。通过这些概念及其限制特征,经过与逻辑层关联可获取、更新物理层的元数据及数据。
五、空间数据元数据的应用使用元数据的原因空间数据元数据的应用
放射反应及损伤的处理相关纠纷的防范肿瘤诊疗中心
放疗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已毫无疑问,但也要看到放射反应和损伤的存在;放射反应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如鼻咽癌放疗中的咽痛、口干;肺癌放疗后的肺纤维化等;放射损伤是不允许的,尤其是一些重要脏器如脑、眼、肾、脊髓等,严重者可致残甚至危及生命,应避免发生。
早反应组织:更新快的口腔及消化道粘膜、造血系统等,总治疗时间影响大,其损伤在放疗期间即可发生,常可恢复;晚反应组织:更新慢的肺、肾、心脏、CNS等,其损伤在放疗后较长时间才发生,分次剂量影响大,是实质细胞耗竭后无力再生而最终导致的纤维化,常不可逆;同一器官可以顺序发生不同类型的损伤。
皮肤反应与损伤急性I度(干性皮炎):20Gy时可有红斑、充血、潮红,伴烧灼和刺痒感,30Gy后逐渐变成暗红,有表皮脱屑;II度(湿性皮炎):40Gy后可见充血、水肿、水泡形成、糜烂,有渗出液;III度(放射性溃疡):75Gy后可发生边界清楚、底部光滑的火山口型溃疡,表面可有灰白色坏死组织覆盖,伴剧痛。
慢性治疗后数月甚至数年后出现;表皮萎缩变薄,浅表毛细血管扩张,有色素沉着、脱屑、皮肤搔痒,易受损溃破;易发生蜂窝组织炎,表现为高热、局部红肿热痛等,抗炎治疗有效,易复发;晚期放射性溃疡:照射区皮肤保护不利或损伤未愈发展而成,可破坏深部组织,甚至累及骨组织,出现坏死性骨髓炎。
预防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免理化刺激:放疗中禁用湿敷、热敷、化妆品及有刺激性的药膏,避免烈日曝晒和严寒冷冻,不要剃须,衣领要软;禁忌搔抓、按摩,避免外伤。
处理原则干性反应:可不处理或1%冰片滑石粉涂抹;湿性反应:暂停放疗,局部清洁暴露、涂抹龙胆紫、2%硼酸软膏等,避免感染,一般10~14天即能愈合;放射性溃疡:局部VitB12外敷;伴感染者作细菌培养,选择敏感抗生素湿敷;反复换药,清除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生长和愈合;药物治疗无效者可切除皮损,行皮片或皮瓣移植等。
口咽粘膜反应一般在放疗2~3周时最严重,多数可自行缓解;表现:充血-白斑-融合成片-浅表溃疡,可有伪膜;症状:口咽部不适或疼痛、吞咽疼痛和声音嘶哑等。
急性粘膜损伤的分级:0级:无变化;1级:充血,可有轻度疼痛,无需止痛药;2级:片状粘膜炎或有炎性分泌物,有中度疼痛,需止痛药;3级:融合的纤维性粘膜炎,可伴重度疼痛,需麻醉药;4级:溃疡、出血、坏死。
预防保护喉,戒烟酒,避免过冷、过热及刺激性食物;进半流质高蛋白饮食,保持口腔清洁;加强局部处理:含漱剂如洗必泰、5%碳酸氢钠等,局部止痛消炎含化药物如华素片、银黄含片等,石蜡油滴鼻液等;预防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感染。
处理1、2级反应,可口服清热解毒药、消炎止痛药、局部抗炎剂喷涂等;3级反应:局部用药+抗生素及激素;4级反应:暂停放疗,抗炎,补液,清热解毒中药;
自制含漱液:地米10mg+利多卡因20ml+庆大霉素24万单位+生理盐水500ml;咽痛合剂滴咽:地米5mg+VitB25mg+1%普鲁卡因5ml+板蓝根注射液4ml;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金因肽、贝复济局部应用,可促进溃疡愈合。
头颈部反应面颈部水肿:一年左右可逐渐消退,硬性水肿易发生感染,治疗用抗生素+激素;中耳炎及听力减退:抗炎治疗、耳咽管通气等可减轻症状;张口困难:咀嚼肌和颞颌关节纤维性强直所致,早期经功能锻炼后可恢复;发音变化:照射3~4周后声音嘶哑,60~70Gy时可失声,结束后3~4周可恢复;
放射性龋齿和颌骨坏死:放疗前作常规口腔处理,拔牙者10~14天后再行放疗;放疗后1年内不宜拔牙;放射性龋齿多发生在牙颈部,常致牙体断裂,残根可引起感染,可予消炎和止痛等对症处理;放射性骨髓炎或骨坏死:死骨清除、抗炎及高压氧治疗。
甲状腺功能低下:全颈照射包括双侧甲状腺可出现;儿童、年轻女性更敏感;表现:乏力、头晕、全身水肿等;甲功:T3、T4降低,TSH正常或升高;长期TSH升高可诱发甲状腺癌;甲低治疗:根据症状补充甲状腺素40~60mg/d,T3、T4正常后3个月减量或停药。
中枢神经系统即时反应:放疗3~4次时出现;是脑、脊髓受到照射后一过性充血、水肿的表现,可加重原有的颅内或椎管内高压的症状;预防和处理:放疗开始同时应用脱水剂、激素及利尿剂可避免或减轻这种反应;
早发性延迟反应:放疗后数周至3~4个月出现;表现:嗜睡、头晕、脑脊液中细胞数和蛋白稍增高,有时伴低热;可不作处理,2周左右可恢复;不要误认为肿瘤复发而再次手术;
晚发性延迟反应:小野50Gy、大野40Gy的常规分割放疗下极少发生;放射性脊髓炎:放疗后数月~1年后发生;早期症状:一侧或双侧肢体感觉异常,低头曲颈时有触电样感觉;多数可恢复,少数可发展为典型或不典型脊髓半截症或截瘫;
放射性脑坏死:有时很难与肿瘤复发鉴别,临床表现为逐渐加重的嗜睡、记忆力及智力减退、颅神经麻痹及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精神症状:1~7年后可出现呆滞、定向障碍、答非所问等;
处理预防是关键;治疗:早期用大剂量激素、B族维生素、血管扩张剂、能量合剂和脱水剂;高压氧治疗对感觉异常者有效,对已有运动障碍者无效;一旦出现脑坏死可考虑手术探查(切除或减压)。
呼吸系统气管及支气管程度不等的刺激性干咳;轻者口服止咳药物,重者同时给予抗炎药物静滴;反应严重者可暂停放疗。
放射性喉水肿表现:咳嗽、声嘶、咽痛、呼吸困难等;处理:止咳镇痛药物、抗生素及激素、金因肽或贝复济、地米10mg+庆大24万单位+NS250ml雾化吸入;严重者停放疗,必要时气管切开;预防性气管切开:不作常规,对于声门下区癌、呼吸困难、双侧声带麻痹或较大肿瘤者应考虑;软骨受侵、合并感染时可加重;治疗后6个月仍水肿者,应考虑肿瘤残留或复发。
肺胸部肿瘤放疗后,肺组织受到损伤引起的肺部炎症反应,分为急性和慢性两个阶段;急性放射性肺炎:渗出性炎症,放疗3~4周时出现;表现:刺激性干咳、低热、盗汗及呼吸困难;治疗:大剂量激素、抗生素和吸氧等。
慢性放射性肺纤维化:放疗后3~6个月出现,表现:刺激性干咳、气促,活动后加剧;胸痛;可伴有低热;重症者可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紫绀、肺功能减退,可持续多年;高危因素:慢性气管炎、肺气肿患者,合用化疗药物如BLM、CTX、ADM、MMC等易发生;
查体:多无阳性体征;肺纤维化较广泛时,呼吸音减弱,可闻及捻发音;如继发感染,可闻及干、湿性罗音,偶有胸膜摩擦音;伴发肺心病时,可有右心衰竭体征;X线检查:照射野内出现片状、网状、条索状或团块状致密阴影;气管、心脏可向患侧移位,同侧横膈抬高;正常肺组织代偿性肺气肿;有肺动脉高压时,表现为肺动脉段突出或右心肥大;常有胸腔积液征。
治疗:对症支持:止咳祛痰、VitC、能量合剂等;激素:放射性肺炎患者可口服强的松或地塞米松,重症者静滴地塞米松;吸氧:缓解症状,改善低氧血症;抗生素:适当应用可预防继发感染,已合并感染时,加用敏感抗生素。
心脏损害心脏损伤的剂量阈值为45~50Gy;最显著的特征是心包积液;主要表现为胸痛、胸闷、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及心电图异常;慢性心包积液可伴呼吸困难、肝脏肿大;还可发生放射性心肌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变化;合用蒽环类化疗药物时易发生;治疗:对症支持、激素、心包穿刺或心包切除。
消化系统唾液腺10Gy左右即可抑制涎腺分泌功能,唾液成分发生变化(pH值降低);超过40Gy则分泌功能完全抑制,且不易恢复,因此,放疗中因尽量保护部分唾液腺;口干舌燥者可用中草药治疗,也可用催涎剂舒雅乐(sialor)。
食管10~20Gy时粘膜充血水肿,吞咽疼痛、少量吐血,30~40Gy时炎症浸润肌层,症状加重;应向患者解释此反应为放疗的必然过程,不是病情的加重,嘱进流质,避免理化刺激;轻者多饮水,可不做处理或庆大霉素+2%利多卡因含咽;重者给予抗炎药物静滴,必要时给予止痛剂,剧烈疼痛者可暂停放疗;外侵及溃疡型食管癌易引起穿孔及出血,应减少每次照射量。
胃上腹部放疗时易发生急性放射性胃炎;表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改善饮食习惯;服用维生素B6、解痉、止吐药可缓解。
肠道急性放射性肠炎:腹部照射时易发生;症状: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疼及腹泻,偶有出血、梗阻、穿孔或瘘管形成;治疗:思密达、丽珠肠乐,并发感染时可用氟哌酸、黄连素等;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思密达3g+肾上腺素0.5g+氢考0.1g+VitB120.5mg+NS30ml保留灌肠。
迟发性直肠反应放疗后6~9月甚至1~2年后;表现:里急后重、直肠内灼痛、排便障碍、大便变细、粘液血便、肛区坠痛等,严重者可发生穿孔;处理:粘膜保护剂;有便血者应用止血药;保留灌肠;为防止肠壁的过度纤维化,可适当应用激素。
全身性放射反应消化道反应表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腹泻等;腹腔照射时难免;对症处理:多饮水及补充大量维生素,促动、止吐、制酸药,适当用镇静剂;应解除病人顾虑,增强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止吐药昂丹司琼(枢复宁):急性反应首选,与地米合用;胃复安:应用广泛,锥体外系反应,乳腺癌禁用;VitB6:辅助止吐药,用于迟发性反应;非那根:与其他联合,用于预期性反应和防治锥体外系反应,有镇静作用,12.5~50mg;雷尼替丁:抑制胃酸分泌,与其他止吐药合用;吗丁啉/依托必利:胃肠动力药,辅助止吐药。
骨髓抑制常见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处理:加强营养,利血生、鲨肝醇、VitB4、升白胺、地榆升白片、参芪片等中西药治疗;白细胞低于3.0×109/L,血小板低于80×109/L时,可暂停放疗,加用集落细胞刺激因子;白细胞过低时谨防感染。
骨髓抑制分度标准(WHO)01234白细胞中性粒血小板血红蛋白≥4.0≥2.0≥100≥1103.9~3.01.9~1.599~75109~752.9~2.01.4~1.074~5094~801.9~1.00.9~0.549~2579~65<1.0<0.5<25<65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用药3~4度抑制:2.0~5.0ug/kg,皮下,10~14天,WBC>10.0连续两天后停用;2度抑制:1.0~2.0ug/kg,7~10天,WBC>5.0连续两天后停用;预防用药1.0~2.0ug/kg,5~7天,WBC>10.0后停用;
注意事项:至少5~7天;不要过分依赖,同时加强营养支持;皮下或肌注;化疗前及化疗中禁用;预防用药应在化疗后24~72h;保证有效下的最小剂量。
皮肤过敏反应皮肤搔痒、丘疹样荨麻疹等;是对肿瘤的毒性代谢产物过敏所致;抗过敏药:扑尔敏、息斯敏、敏迪等。免疫功能抑制低剂量照射有刺激作用,高剂量照射则有抑制作用;放疗患者辅以免疫调节剂可增强免疫功能,提高疗效。
伽玛刀严重并发症视力损伤;局部损伤并发症;脑干部位治疗并发症;放疗后颅压高脑疝发生;放疗后大出血;
引发放疗纠纷的因素治疗前与病人亲属沟通不充分;选择治疗方案未获得病人理解;发生并发症处理不当;发生严重放射性损伤;因为工作粗疏造成不良后果;服务态度不好激惹病人;
纠纷防范及处理提高服务质量,及时解答处理病人疑问;落实制度,治疗前充分沟通;杜绝医源性差错发生;治疗中减少放射性损伤或严重并发症;重点病人重点关注,医生心中有数;处理问题内部协调,防止扩大;
谢谢
器官损伤TD5/5TD50/5生殖腺晶体儿童乳腺、骨及软骨肾肝肺脊髓内分泌腺体消化道粘膜皮肤功能丧失白内障生长受阻、畸形急、慢性肾炎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肺炎坏死功能低下溃疡、狭窄溃疡、纤维化1~3510202530454545~60554~101215~3025403555>15055~7570常规标准治疗条件下正常组织放射耐受量(Gy)'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第六章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课件PPT.ppt
- 最新第六章贴现现金流量估价PPT课件PPT.ppt
- 最新第六章钻削与钻头.课件PPT.ppt
- 最新第六节-泌尿系统课件PPT.ppt
- 最新第六节--互感和自感课件PPT课件.ppt
- 最新第六节绝经前后诸症第七节带下病第九节胎位不正课件PPT.ppt
- 最新第六讲(上)理性情绪疗法课件PPT.ppt
- 最新第六讲-蜗杆传动--齿轮的结构与润滑课件PPT.ppt
- 最新第六讲:人物心理活动描写课件PPT.ppt
- 最新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课件PPT.ppt
- 最新第六课时习作评改课《续编故事》课件PPT课件.ppt
- 最新第十一章-动植物天然毒素(1)课件PPT.ppt
- 最新第十一章-儿童康复者的心理健康课件PPT.ppt
- 最新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复习课课件PPT.ppt
- 最新第十一章-多元文化与跨文化护理伦理道德课件PPT.ppt
- 最新第十一章其他信号设备分析课件PPT.ppt
- 最新第十一章止血药课件PPT.ppt
- 最新第十一章旅游规划图件及其制作课件PPT.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