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 MB
  • 2022-04-29 14:47:51 发布

最新第十章 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运动训练学 教学课件课件PPT.ppt

  • 2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十章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运动训练学教学课件 主要结构与知识点分析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多年训练计划的划分和制定要点指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让学生掌握多年训练计划制度的必要性和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的特点和制定的要求9/5/20212运动训练学 第一节指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长期性要求二、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阶段性要求三、运动员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与后天获得性竞技能力最佳组合的要求9/5/20213运动训练学 第三节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一、基础训练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1)任务:总任务是发展一般运动能力。重点是发展协调能力和基本技能,学习和掌握多种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通过这些练习和参加处级比赛,培养运动员的一般心理品质,发展运动素质。运动员在基础训练阶段把协调能力的训练放在第一位。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运动素质的训练比重。(2)内容训练内容的配置,随年龄的增长,按照柔韧—有氧耐力何反应速度—最大速度和速度力量—最大力量、无氧耐力合力量耐力的顺序进行。(3)符合特征与竞赛安排适宜原则:p.335-p.3399/5/20217运动训练学 二、专项提高阶段和最佳竞技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1、两个阶段的基本特征与训练任务专项提高阶段:成功接受3—5年的基础训练后,“少年”项目从10—12岁,“成人”项目从14—16岁就进入了专项提高阶段。4—6年,竞技能力接近或达到高峰,进入最佳竞技阶段。多参加国内比赛。最佳竞技阶段:集中进行训练、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在适宜的条件下创造运动成绩。一般持续4—8或更长。多参加国外比赛。9/5/20218运动训练学 2、两阶段负荷安排的不同特点专项提高阶段:较大的负荷。可以是增长式发展,也可以波浪式发展,有明显的节奏最佳竞技阶段:答复河道最大负荷。有明显节奏。两阶段不应该绝缘分开,而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9/5/20219运动训练学 3、优秀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高原现象(1)概念:优秀运动员在多年的训练过程中,常常在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达到较高水平后,会出现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甚至若有下降的现象。(2)导致高原现象的原因A.进入青春期,运动员发育逐步完善,遗传效应减慢或停止。B.习惯性的训练方法和手段高度适应,训练效应自然减弱。C.训练部党和不良的环境的影响。D.由于训练和经济利益、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等原因导致主观努力下降。E.训练内容和负荷比例不当。9/5/202110运动训练学 4、集体项目运动队的结构调整与集团竞技能力的保持和提高改善球队成员组织特征,提高球队集团竞技能力应注意:(1)保持不同竞技能力发展阶段运动员之间的数量比例(2)保持适宜的运动员平均累计平衡训练年限(3)采取全国选拔式组建国家队(4)选用适宜的队伍更新方式:微调、改建、重建9/5/202111运动训练学 三、竞技保持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运动员在28岁以上还处于较高的竞技水平。注意:1、保持和提高运动员稳定的心理状态,激励进取动机2、安排适宜的素质训练和技战术训练,力求获得局部竞技能力的提高3、加强训练理论的学习,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理论知识,有效参加训练和竞赛4、注意负荷的自我把握5、服从全程性多年计划总体要求,注意个阶段的有机衔接9/5/202112运动训练学 本章结束,谢谢!9/5/202113运动训练学 临床补钾方法及注意事项 正常人日常生理一般钾需要量3.0g(75mmol)10%氯化钾越60ml补钾和不氯化钾不是一回事 氯化钾5.6g谷氨酸钾17g枸盐酸钾8g醋酸钾7g钾离子3.0g 补钾量轻度缺钾:血钾3-3.5mmol/l,补钾100mmol(8g氯化钾)中度缺钾:血钾2.5-3.0mmol/l,补钾300mmol(24g氯化钾)重度缺钾:血钾2.0-2.5mmol/l,补钾500mmol(40g氯化钾)注意:应分3-4天补足! 补钾原则:1无尿一般不补;2不可静脉推注;3严重低钾时,补钾应先快后慢,最快每小时1gKCL,一般每小时0.75g;4注意补钾过快造成的高钾血症。3-4.5gKCL可使血钾暂升高1-1.5mmol/L,补10-12gKCL可使血钾暂时升高2.5-3.5mmol/L,但不久还可下降;5不能操之过急,每日6g为宜;6注意补Mg;7补钾最好用生理盐水,最好不用葡萄糖溶液,否则可能会使血清钾更低。 安全补钾的关键不是浓度,而是速度<20MMOL/h(华盛顿内科手册第30版)。而具体的方法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重度缺钾(血钾小于2mmol/L)应首选静脉补钾,尤其建议深静脉,采用静脉灌注泵。浓度最高不超过千分之60。最常用KCL1g-1.5g/50ml,(千分之20-30)速度不超过20mmol/H(1.5g/H)。由于浓度较高,应该进行持续心脏监护和测定血浆钾,避免严重高钾血症和/或心脏停搏. 2.血钾接近正常以后补钾以口服为主,静脉为辅。口服和静脉同时进行。浓度超过0.6%的KCl溶液直接刺激浅静脉导致内皮细胞肿胀、血管痉挛,形成静脉炎,最终导致静脉血栓形成,同时由于局部高浓度K+离子的刺激,患者的痛感强烈。因此,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的医疗常规内都严禁经过外周静脉输入超过0.6%的K+溶液,也就是说外周最高浓度是0.45%。 一般来说,国内除ICU以外,基本上外周静脉补钾都使用0.3%的氯化钾溶液,补充速度虽然慢一点,但是安全系数则要高得多 口服补钾:对于严重低钾患者,给予10%的氯化钾溶液,每次10ml,每日3-4次。可以加入到橙汁中改善口感,宜加用胃黏膜保护剂,减少高浓度的钾对对胃黏膜的刺激造成胃黏膜糜烂出血。10%枸橼酸钾(100ml/瓶,1g枸橼酸钾含钾4.5mmol),20-30mltid。不建议口服补达秀,因补达秀补钾较氯化钾溶液慢。 3.还可以灌肠补钾,但应用较少。可用生理盐水20ml+10%KCL30ml保留灌肠,保留时间最好在15-20分钟以上,1-2次/天,(间隔时间10-12小时)。危重病例不宜灌肠补钾4.观察是否存在其他问题,是否有稀释性的低纳血症,查血气,纠正代谢性碱中毒,补钾的同时补点镁。 5.关于补钾所用液体:补充KCl,用葡萄糖液不是理想选择,因为随后增高病人血浆胰岛素水平可导致一过性低钾血症加重,症状加剧,特别是洋地黄化病人.注意很多人喜欢用极化液补钾,这个时候先不要加用胰岛素,以免进一步减低血钾水平配液选择:稀释氯化钾应选择盐水,尽量避免使用葡萄糖溶液尤其是高糖溶液,因为葡萄糖进入体内后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从而促使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而加重低钾血症。 配液浓度、补液速度:常规补钾原则是浓度不大于0.3%、速度不大于60滴/分钟、见尿补钾。 特殊患者补钾:如患者并有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而又低血钾时怎么办?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提高氯化钾溶液浓度而减慢输入的速度,最好方法是采用"微量泵"控制输液,可用30mL盐或糖水加氯化钾20mL以20~25mL/h速度给药,既控制了液体量又补充了钾。对于一时难以纠正的重症低钾血症患者应该考虑控制液体的入量,因为大量盐水输入体内后会导致渗透性利尿从而增加钾的排出,不利于低血钾的纠正,此时采取“微量泵补钾”技术不失为一选择方法。 新规目前认为,引起心跳骤停的主要因素是单位时间内流经心脏钾离子浓度,因此对单位时间补钾总量的控制更加科学,第13版实用内科学不在规定补钾浓度上限,而对补钾速度作出严格控制。 速度:静脉20-40mmol/h(氯化钾1.5-3.0g/h)为宜,<50-60mmol/h,(氯化钾3.75-4.5g/h)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