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7 MB
  • 2022-04-29 14:20:10 发布

最新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课件PPT课件.ppt

  • 9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课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2、常识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技能目标:通过对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数量的探究进一步培养探究能力。情感目标: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教学重点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难点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大小颜色形态细菌真菌1、比较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大小、颜色、形态小大大多色浅有红、褐、绿、黑、黄等颜色表面或黏滑或粗糙干燥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状 2、细菌、真菌培养一般方法(你认为有几个步骤?)1、配制培养基2、高温灭菌3、冷却接种4、恒温培养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 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表达交流、6、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科学探究是生物学学习的重要途径,那么探究的步骤有哪几步呢?(其中1、2、3为本节内容) 1、提出问题:(先确定变量)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不同环境里都有细菌真菌吗?马路上的细菌真菌比草地多吗?池塘里有细菌吗?…...假设不同环境里都有细菌真菌,假设马路上的细菌真菌比草地多。假设池塘里有细菌。小时候你有过不洗手就吃饭的习惯吗?帮幼儿园的阿姨设计一个探究:说服小朋友养成自觉洗手的好习惯。 P56请参照以下提纲分组进行计划的制定:评价探究思路:你准备怎样设计探究计划?可供使用的材料:装有培养基经高温灭菌冷却的培养皿两套,无菌棉棒、透明胶带、标签纸、放大镜等。(各做什么用?) (1)你们组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假设是什么?(2)标签纸上应该写些什么?贴在培养皿的什么位置合适?(3)两套培养皿各编上1号和2号,你们准备用几号做实验组、几号做对照组?哪个可能无菌长出?见提示4(4)你们准备到哪儿去采样?采样是培养方法的第几个步骤?两个培养皿是否都需要打开采样?如果是采样的时间要一样吗?是否都要放在同一环境下培养?(5)为什么要用无菌棉棒?培养基和培养皿在接种前为何要高温灭菌?(6)设计观察记录的表格:时间、次数、菌种、菌落数。请参照以下提纲分组进行计划的制定: 探究讨论:1、为什么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为什么要用无菌棉棒?因为经高温处理后,可以将培养皿上、培养基内混有的细菌和真菌的孢子杀死,这样就排除了实验外其他环境的污染。因此,在实验前不要盲目打开培养皿,以防止细菌和真菌的孢子等落在培养基上。实验中用无菌棉棒的目的同样是为了防止棉棒上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2、提示4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哪一个步骤?提示4中的操作相当于一般培养方法中的接种步骤。 3、通过各组的交流,你认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怎样?细菌和真菌几乎无处不在,但在不同环境中分布的多少不同,如手、硬币上附着的细菌和真菌较多。 4、什么环境条件下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在这个探究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的情况存在吗?是什么情况?为什么?经过严格的高温灭菌的环境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的存在,如对照组的一套培养皿,因为对照组的培养皿经高温灭菌后一直处在密封状态。 三.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在生物圈中广泛分布土壤水体空气工农业产品人体及动物极端环境 科学家在深海的火山口等极端特殊的环境中,发现了古细菌。古细菌的存在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了古细菌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强,也说明了细菌的分布很广泛p58|1 生存基本条件1.水分2.适宜的温度3.有机物质4.有的还需要特殊条件四.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哪些基本条件? 认识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或真菌的分布比较细菌真菌 1、你会描述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吗?你能区分细菌和真菌菌落吗?2、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你学会了吗?3、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是什么,你知道了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细菌和真菌分布在()土壤中水里空气中生物体上B.C.D.D学得怎样? 2、下列关于细菌的菌落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比较小B.或光滑黏稠C.或粗糙干燥D.比较大D学得怎样? AB3、上图培养基中()是细菌的菌落,()是真菌的菌落。AB请观察学得怎样? 4、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氧气水有机物适宜的温度A.B.C.D.D学得怎样? 5、大量的细菌能使食物腐败,食品在冰箱能保存一段时间不腐败,主要原因是在冰箱的环境中()。A.无细菌B.细菌繁殖慢C.细菌被冻死B学得怎样? 6、细菌和大部分真菌个体比较小,可以在()中加入适于它们生长的物质制成(),经过接种就会繁殖成肉眼可见的()。A.菌落B.培养基C.培养皿学得怎样?CBA 7.下列有关菌落的描述正确的是()。A.每个菌落由大量不同种细菌组成B.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种类C.细菌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D.一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细胞形成的8.罐头食品在很长时间内不会腐败变质,这主要是因为()。A.罐头密封很严,细菌无法侵入B.罐头密封很严,细菌无法呼吸C.罐头在封罐前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封罐后罐内没有细菌D.罐头在封罐前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封罐后罐内细菌无法生存BC 泡菜坛的结构,既要加盖,还要用一圈水来封口。你能推测出其中的科学道理吗?科学与生活泡菜坛加盖后用水封口,其目的是不让空气进入坛内而保持坛内的缺氧环境。因为乳酸菌只有在缺氧的环境下才能把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乳酸。 细菌真菌是好是坏?请阐明你的论据!我们应持怎样的态度看待它们?课外小辩论: 同学们再见! 肝功能试验LiverFunctionTest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消化内科常廷民 前言(一)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腺体器官,功能繁多;(二)最主要功能是物质代谢,同时还有分泌、排泄、生物转化等功能;(三)当肝细胞发生变性及坏死后,可出现血清酶学的变化(急性肝损伤);当肝细胞大量损伤后,则出现肝脏代谢功能的明显变化(慢性肝损伤)。 第一节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一、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测:(一)大部分血浆蛋白(γ球蛋白除外)如清蛋白、糖蛋白、脂蛋白、多种凝血因子、抗凝因子、纤溶因子、转运蛋白等均在肝脏合成;(二)γ球蛋白为免疫球蛋白,由B淋巴细胞及浆细胞产生,肝脏慢性炎症时,刺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γ球蛋白生成增加; (三)体内氨基酸及核酸代谢产生的氨在肝脏内通过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经肾脏排出体外,维持血氨在正常水平,当肝脏严重受损时,尿素合成减少,血氨升高,出现肝性脑病。由于肝脏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代谢及分解代谢,通过检测血浆蛋白含量、凝血因子含量及血氨浓度可了解肝脏有无慢性损伤及其严重程度。 (四)全部清蛋白和90%的总蛋白由肝脏合成,因此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含量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1、清蛋白是正常人体血清中的主要蛋白质组分,肝脏每天大约合成120mg/kg,半衰期19~21天,在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体内代谢物质转运及营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球蛋白是多种蛋白质的混合物,包括含量较多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多种糖蛋白、金属结合蛋白、多种脂蛋白及酶类。球蛋白与机体免疫功能与血浆粘度密切相关。清蛋白占总蛋白≥60%,球蛋白占总蛋白≤40%,A/G(1.5~2.5):1。 (五)临床意义:血清总蛋白降低一般与清蛋白减少相平行,总蛋白升高同时有球蛋白升高。由于肝脏具有很强的代偿能力,且清蛋白半衰期较长,因此只有肝脏病变达到一定程度和在一定病程后才能出现血清总蛋白的改变,因此它常用于检测慢性肝损伤,并可反映肝实质细胞储备功能。 1、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增高:主要由于血液浓缩引起(如严重脱水、休克、饮水量不足)、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全身总蛋白量并未增加。 2、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降低:(1)肝细胞损害影响总蛋白与清蛋白合成:见于亚重肝、肝硬化、肝癌等,清蛋白含量与有功能的肝细胞数量呈正比。清蛋白持续下降,提示肝细胞坏死进行性加重,预后不良。治疗后清蛋白上升,提示肝细胞再生,治疗有效。血清总蛋白<60g/L或清蛋白<25g/L称为低蛋白血症,临床上常出现严重水肿及胸腹水。 (2)营养不良:如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不良。(3)蛋白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蛋白丢失性肠病、严重烧伤、急性大失血等。(4)消耗增加:如重症结核、甲亢、恶性肿瘤等。(5)血清水分增加:如水钠潴留、静脉补充过多晶体液。 3、血清总蛋白及球蛋白增高:当血清总蛋白>80g/L或球蛋白>35g/L,分别称为高蛋白血症或高球蛋白血症。总蛋白增高主要是因球蛋白增高,其中又以γ球蛋白增高为主。(1)慢性肝病:自免肝、慢活肝、慢性酒精性肝病、肝硬化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总蛋白不高)。(2)M球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3)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等。(4)慢性炎症与慢性感染:如结核病、疟疾、黑热病、麻风病、慢性血吸虫病等。4、血清球蛋白浓度降低:主要是因合成减少。(1)生理性减少:小于3岁的婴幼儿。(2)免疫功能抑制: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3)先天性低γ球蛋白血症。 5、A/G倒置:清蛋白降低及/或球蛋白增高均可引起A/G倒置,见于严重肝功能损伤及M蛋白血症,如慢性中度以上持续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六)血清蛋白电泳:在碱性环境中(pH8.6)血清蛋白质均带负电,在电场中均会向阳极泳动,因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颗粒大小、等电点及所带的负电荷多少不同,它们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也不同。 清蛋白分子质量小,所带负电荷相对较多,在电场中迅速向阳极泳动,γ球蛋白因分子质量最大,泳动速度最慢。临床上运用最多的是醋酸纤维素膜法及琼脂糖凝胶法。电泳后从阳极开始依次为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五个区带。 临床意义:1、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时,清蛋白降低、γ球蛋白增加;2、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清蛋白降低,单克隆γ球蛋白明显升高;3、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由于血脂升高,α1及α2球蛋白(是脂蛋白的主要成分)增高,清蛋白及γ球蛋白降低。 (七)血清前清蛋白测定:前清蛋白(PAB)由肝细胞合成,比清蛋白小,是一种载体蛋白,能与甲状腺素结合,因此又叫甲状腺素结合前清蛋白,并能运输维生素A,半衰期短(约2天),因此它比清蛋白更能早期反映肝细胞损害。 临床意义:1、降低:见于(1)营养不良、慢性感染、晚期恶性肿瘤;(2)肝胆系统疾病:肝炎、肝硬化、肝癌、胆汁淤积性黄疸。对早期肝炎、急性重症肝炎有特殊诊断价值。2、增高:见于Hodgkin病(霍奇金病)。 (八)血浆凝血因子测定:1、除组织因子及vW因子(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外,其他凝血因子几乎都在肝脏中合成,凝血因子半衰期比清蛋白短得多,尤其是维生素K依赖因子(Ⅱ、Ⅶ、Ⅸ、Ⅹ),在肝功能受损的早期,清蛋白检测完全正常,而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却有显著降低,故在肝脏疾病早期可用凝血因子检测作为过筛试验。 2、酒精和肝炎病毒均可抑制骨髓的巨核细胞生成,引起血小板减少。3、在胆汁淤积时,由于肠道胆盐缺乏,影响肠腔对脂溶性维生素K的吸收,维生素K依赖因子在维生素K缺乏时,不能被激活,引起凝血障碍,临床检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时可通过给予维生素K而被纠正。 4、肝脏疾患时,通常进行的过筛试验有:(1)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在待检血浆中加入Ca2+和组织因子,观察血浆的凝固时间,它反映血浆因子Ⅱ、Ⅴ、Ⅶ、Ⅹ含量。在急性缺血性肝损伤及毒性肝损伤PT延长>3s,在急性病毒性或酒精性肝炎PT延长<3s。 PT延长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特征,也是诊断胆汁淤积,肝脏合成维生素K依赖因子Ⅱ、Ⅴ、Ⅶ、Ⅹ是否减少的重要实验室检查。在暴发性肝炎时,如PT延长、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都降低,则可诊断DIC.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严重肝病时,因子Ⅸ、Ⅹ、Ⅺ、Ⅻ合成减少,致使APTT延长;维生素K缺乏时,因子Ⅸ、Ⅹ不能被激活,APTT亦可延长。(3)凝血酶时间(TT)测定:TT延长主要反映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或结构异常和FD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存在,肝硬化或急性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合并DIC时,TT是一个常用的检测手段。 (4)肝促凝血酶原试验(HPT):能反映因子Ⅱ、Ⅶ、Ⅹ的综合活性,由于其灵敏度太高,故与预后相关性较差。(5)抗凝血酶Ⅲ(AT-Ⅲ)测定:AT-Ⅲ主要在肝脏合成,与凝血酶形成1:1共价复合物而抑制凝血酶。严重肝病时AT-Ⅲ活性明显降低,合并DIC时降低更显著。 (九)血氨测定:1、血氨的来源:肠道中未被吸收的氨基酸、未被消化的蛋白质、血液中渗入肠道的尿素在大肠杆菌作用下脱去氨基生成氨,经肠道吸收入血,经门静脉进入肝脏。2、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高度毒性,肝脏是唯一能解除氨毒性的器官,大部分氨在肝内通过鸟氨酸循环生成尿素,经肾脏排出体外,一部分在肝肾脑等器官中与谷氨酸合成谷氨酰氨。 3、肝脏利用氨合成尿素,是保证血氨正常的关键。在肝硬化及暴发性肝衰竭时,如果80%以上肝组织破坏,氨就不能被解毒,氨在中枢神经系统积聚,引起肝性脑病。临床意义:1、升高(1)生理性增高见于进食高蛋白饮食或运动后;(2)病理性增高见于严重肝损害(如肝硬化、肝癌、重肝等)、上消化道出血、尿毒症、肝外门脉分流形成。2、降低:低蛋白饮食、贫血。 二、脂类代谢功能检测:(一)血清脂类包括:胆固醇、胆固醇酯、磷脂、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二)肝脏除能合成上述脂类外,还能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初生态高密度脂蛋白、酰基转移酶等。(三)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磷脂主要来源于肝脏。 (四)在胆道阻塞时,血浆中出现异常大颗粒脂蛋白,称为阻塞性脂蛋白X(LP-X),同时血浆中胆固醇和磷脂含量增高。(五)严重肝病时,因肝细胞对酰基转移酶的合成和分泌功能降低,使血中胆固醇和其他脂类减少。(六)在肝脏合成磷脂发生障碍时,会造成脂肪运输障碍而导致肝细胞内脂肪沉积,形成脂肪肝。 (七)血清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测定:内源性胆固醇80%是由肝脏合成,血浆中卵磷脂胆固醇脂肪酰基转移酶(LCAT)全部由肝脏合成,在LCAT的作用下,卵磷脂的脂肪酰基转移到胆固醇羟基上,生成胆固醇酯。临床意义:1、肝细胞受损时,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均降低;2、胆汁淤积时,血中出现阻塞性脂蛋白X,血中总胆固醇增加,以游离胆固醇增加为主。3、营养不良及甲亢患者,血中总胆固醇减少。 (八)阻塞性脂蛋白X(LP-X)测定:临床意义:1、胆汁淤积性黄疸的诊断:血清LP-X阳性有助于此病的诊断;2、肝内外胆管阻塞的诊断:LP-X的定量与胆汁淤积程度相关,肝外阻塞比肝内阻塞引起胆汁淤积程度严重,一般认为其含量>2000mg/L时提示肝外胆道阻塞。 三、胆红素代谢检测:胆红素的代谢在黄疸一节中已经讲过。当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贫)、肝细胞对胆红素转运缺陷(Gilbert综合征)、结合缺陷(Crigler-Najjar)、排泄障碍(Dubin-Johnson)及胆道阻塞(各种肝炎、胆管炎症等)均可引起胆红素代谢障碍。 (一)血清总胆红素(STB)测定:记正常值临床意义:1、判断有无黄疸、黄疸程度及演变过程17.1umol/L<STB<34.2umol/L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34.2umol/L~171umol/L为轻度黄疸,171umol/L~342umol/L为中度黄疸,>342umol/L为重度黄疸。 2、根据黄疸程度推断黄疸病因:溶血性黄疸通常<85.5umol/L,肝细胞性黄疸为17.1~171umol/L,不完全性梗阻性黄疸为171~265umol/L,完全性梗阻性黄疸通常>342umol/L。3、根据总胆红素、结合与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程度判断黄疸类型:惹STB增高伴UCB明显增高提示溶血性黄疸,STB增高伴CB明显增高为胆汁淤积性黄疸,三者均增高为肝细胞性黄疸。 (二)血清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测定:临床意义:根据CB与STB比值,可协助诊断黄疸类型:CB/STB<20%提示溶血性黄疸,>50%为胆汁淤积性黄疸,20%~50%为肝细胞性黄疸。(三)尿内胆红素测定:UCB为脂溶性的,不能透过肾不球屏障,不能在尿中出现;CB为水溶性的,能够透过肾小球基底膜而在尿中出现。 临床意义:1、胆汁排泄受阻:肝外胆管阻塞;肝内小胆管压力升高。2、肝细胞损害:病毒性肝炎、药物或中毒性肝炎、急性酒精性肝炎。 3、黄疸鉴别诊断:肝细胞性及梗阻性黄疸尿中胆红素阳性,溶血性黄疸则为阴性。先天性黄疸中Dubin-Johnson和Rotor综合征尿中胆红素阳性,而Gilbert和Cirgler-Najjar综合征则为阴性。4、碱中毒:胆红素分泌增加,尿胆红素+ (四)尿中尿胆原测定:参考值:阴性或弱阳性1、尿胆原增多(1)肝细胞受损;(2)循环中红细胞破坏增加及红细胞前体细胞在骨髓内破坏增加;(3)内出血、充血性心衰伴肝淤血时;(4)其他,如肠梗阻、顽固性便秘。2、尿胆原减少或缺如(1)胆道梗阻;(2)新生儿及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 四、胆汁酸代谢检测:(一)胆汁的主要成分是胆汁酸盐、胆红素和胆固醇。(二)胆汁酸在肝脏中由胆固醇合成,随胆汁分泌入肠道,经肠道细菌分解后由小肠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被肝细胞摄取,少量进入血液循环,因此胆汁酸测定能反映肝细胞合成、摄取及分泌功能,并与肠道排泄功能有关。 (三)由于胆汁酸能使疏水脂类在水中乳化为细小微团,因此具有促进脂类食物及脂溶性维生素在肠道的消化吸收,并维持胆汁中胆固醇的溶解状态,体内50%胆固醇以胆汁酸形式排泄,当胆汁酸合成减少,常导致肝内胆色素性或胆固醇性结石形成,此外胆汁酸还能促进胆汁分泌,具有重要的利胆作用。 临床意义:胆汁酸增高见于:(1)肝细胞损害;(2)胆道梗阻;(3)门脉分流。五、摄取、排泄功能检测:(一)靛氰绿滞留率试验;(二)利多卡因试验。 六、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测:肝脏是人体含酶最丰富的器官。有些酶存在于肝细胞内,如ALT、AST、LDH;有些酶是由肝细胞合成,如凝血酶;肝脏和某些组织合成的酶释放到血液中,从胆汁中排出,当胆道阻塞时,其排泄受阻,致使血清中这些酶的活性升高,如ALP、γ-GT;与肝纤维化有关的酶,如:MAO(单胺氧化酶)、PH(脯氨酰酰羟化酶) 同工酶:是指具有相同催化活性,但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免疫学反应等都不相同的一组酶。因此又称同工异构酶。 (一)ALT、AST1、ALT主要分布在肝脏,其次是骨骼肌、肾脏、心肌等组织中;AST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是肝脏、骨骼肌、肾脏组织中。2、在肝细胞中,ALT主要存在于非线粒体中,AST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内。 3、在中等程度肝细胞损伤时,ALT漏出率远大于AST;4、ALT和AST的血浆半衰期分别为47h和17h,因此ALT测定反应肝细胞损伤的灵敏度较AST为高,但在肝细胞严重损伤时,线粒体膜亦损伤,可导致线粒体内AST的释放,血清中AST/ALT比值升高。 临床意义:1、急性病毒性肝炎:(1)ALT、AST均显著升高,可达正常上限的数十倍、上百倍,ALT升高更明显。(2)ALT>300U/L、AST>200U/L、ALT/AST>1,是诊断急性病毒性肝炎重要手段。(3)在肝炎病毒感染后1~2周,转氨酶达高峰,3~5周逐渐下降,ALT/AST比值逐渐恢复正常。但转氨酶的升高程度与肝脏损伤的严重程度无关(?) (4)在急性肝炎恢复期,如转氨酶活性不能降至正常或再上升,提示急性病毒性肝炎转为慢性。急性重症肝炎时,病程初期以AST升高显著,如在症状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深,酶活性反而降低,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不佳。 2、慢性病毒性肝炎:转氨酶轻度上升(100~200U/L)或正常,ALT/AST>1。若AST升高较ALT显著,即ALT/AST<1,提示慢性肝炎可能进入活动期。3、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癌等非病毒性肝病,转氨酶轻度升高或正常,且ALT/AST<1。酒精性肝病AST显著升高,ALT接近正常,可能因为酒精具有线粒体毒性及酒精抑制吡哆醛活性有关。 4、肝硬化:转氨酶活性取决于肝细胞进行性坏死程度,终末期肝硬化转氨酶活性正常或降低。5、肝内、外胆汁淤积:转氨酶活性通常正常或轻度上升。 6、急性心肌梗死:梗死后6~8h,AST增高,18~24h达高峰,4~5天后恢复,若再次增高提示梗死范围扩大或新的梗死发生。7、其他疾病:骨骼肌疾病、肺、肾、胰梗死,休克及传单,转氨酶轻度升高。 (二)碱性磷酸酶(ALP)ALP主要分布在肝脏、骨骼、肾、小肠及胎盘中,胆道疾病时可能由于ALP生成增加而排泄减少,引起ALP升高。临床意义:1、肝胆系统疾病:各种肝内外胆管阻塞性疾病,ALP明显升高,且与胆红素升高相平行;累及肝实质细胞的肝胆疾病,ALP轻度升高。 2、黄疸的鉴别诊断:(1)胆汁淤积性黄疸:ALP和胆红素明显升高,转氨酶轻度增高;(2)肝细胞性黄疸:胆红素中度增加,转氨酶活性很高,ALP正常或稍高;(3)肝内局限性胆道阻塞(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脓肿等):ALP明显增高,ALT无明显增高,胆红素大多正常。 3、骨骼疾病:如纤维性骨炎、佝偻病、骨软化症、成骨细胞瘤、骨折愈合期,ALP升高。4、生长中儿童、妊娠中晚期:ALP生理性增高。 (三)γ-谷氨酰转移酶(GGT或γ-GT):GGT主要存在于细胞膜和微粒体上,参与谷胱甘肽的代谢。肾脏、肝脏和胰腺含量丰富,但血清中GGT主要来源于肝胆系统。GGT在肝脏中广泛分布于肝细胞的毛细胆管一侧和整个胆管系统,因此当肝内合成亢进或胆汁排出受阻时,GGT增高。 临床意义:1、胆道阻塞性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硬化性胆管炎、肝癌等,均可使GGT明显升高。2、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肝炎时GGT中度升高;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非活动期,酶活性正常,若GGT持续升高,提示病变活动或病情恶化。 3、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GGT可明显或中度以上升高(300~1000U/L),ALT、AST仅轻度增高,甚至正常。酗酒者当戒酒后GGT可随之下降。4、其他:脂肪肝、胰腺炎、胰腺肿瘤、前列腺肿瘤等GGT亦可轻度增高。 (四)单胺氧化酶(MAO):为一种含铜的酶,分布在肝肾胰心等器官,肝中MAO来源于线粒体,在有氧情况下催化各种单胺的氧化脱氢反应。MAO可加速胶原纤维的交联,血清MAO活性与体内结缔组织增生呈正相关,因此临床上常用MAO活性测定观察肝脏纤维化程度。 临床意义:1、肝脏病变:80%以上的重症肝硬化病人及伴有肝硬化的肝癌患者MAO活性增高,但对早期肝硬化反应不敏感。中、重度慢性肝炎有50%病人血清MAO增高,表明有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形成。2、肝外疾病:慢性充血性心衰、糖尿病、甲亢、系统性硬化等,MAO也可升高。 (五)脯氨酸羟化酶测定(PH):在脏器发生纤维化时,PH在该器官组织内的活性增加。当肝纤维化时,肝脏胶原纤维合成亢进,血清中PH增高,因此测定血清中PH活性可作为肝纤维化的指标。 临床意义:1、肝脏纤维化的诊断:肝硬化及血吸虫性肝纤维化,PH活性明显增高;原发性肝癌因大多伴有肝硬化,PH活性亦增高;肝病时当肝细胞坏死加重伴胶原纤维合成亢进时,PH活性增加;慢性中、重度肝炎因伴有明显肝细胞坏死及假小叶形成,PH活性增高。 2、肝脏病变随访及预后诊断: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其PH活性进行性增高,提示肝细胞坏死及纤维化状态加重,若治疗后PH活性逐渐下降,提示治疗有效,疾病在康复过程中。 (六)血清铜测定:铜主要分布在肝、肾、脑等组织,肝脏是含铜量最大的器官。铜在小肠上部吸收到门静脉后与血浆蛋白结合转运至肝,随胆汁排出体外。95%血清铜与α2球蛋白结合为铜蓝蛋白,其余为游离铜或与清蛋白结合。 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1)肝胆系统疾病,如肝内外胆汁淤积,转移性肝癌、肝硬化等;(2)风湿性疾病,如SLE、RA、风湿热、强脊炎等;(3)其他,如贫血、甲亢、各种感染、心肌梗死、妊娠妇女等。2、降低:见于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肾病综合征、烧伤、营养不良等。 肝功能总蛋白(TP)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球蛋白(GLB)胆汁酸(BA)白/球比(A/G)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 思考题:1、简述何为低蛋白血症,主要有何病因引起?有何临床意义?2、简述A/G倒置有什么临床意义?3、简述ALP和GGT升高的临床意义?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