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4 MB
  • 2022-04-29 14:22:46 发布

最新北京---明十三陵模板课件PPT.ppt

  • 5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北京---明十三陵模板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简介 明朝十六帝为何只有十三帝?明太祖朱元璋陵寝在南京明惠帝朱允文,由于“靖难之役”,被朱棣赶下去了,生死不详,所以没有陵寝明代宗朱祁钰,“土木堡之变”中继位,后明英宗被放回后,于1457年被赶下皇帝位,然后被贬为王,死后是以亲王礼制葬在了颐和园西侧的金山口。所以明朝十六皇帝,只有十三陵。 景陵是宣宗皇帝朱瞻基(1399-1435)与继后孙氏的合葬陵,建于公元1435年。朱瞻基在位十年,三十八岁病逝。 裕陵是英宗朱祁镇(1427-1464)的陵墓。英宗九岁即位,1449年亲征瓦剌被俘,史称“土木之变”,一年后返回北京,七年后利用“夺门”复辟,重登帝位。 茂陵是宪宗朱见深与三个皇后的合葬墓。朱见深(1447-1487)是英宗长子,在位二十二年。 定陵是万历皇帝朱诩钧和他的两皇后的陵墓。建于1584-1590年,占地18万平方米,耗银800多万两。明楼檐下石榜刻有“定陵”二字,四角及台阶都用巨石拼砌而成。明楼内石碑上刻有“大明”和“神宗显皇帝之陵”字样。地宫是陵墓的主体,位于明楼的正后部。 德陵是熹宗朱由校与皇后张氏的合葬墓。朱由校(1605-1627)是光宗第一子,十五岁即帝位,在位七年。 思陵就是明末崇祯帝朱由检(1610-1644)的陵墓。崇祯帝十七岁即位,1644年李自成进京,他吊死在煤山,后由义军葬于此。 康陵是武宗朱厚与皇后夏氏的陵墓。武宗(1491--1521)十四岁即位,在位十六年。 永陵是世宗朱厚(1507-1566)的陵墓,始建于1536年。武宗无子,世宗以堂弟身份继位,在位四十五年。 泰陵位于长陵西北3.5公里的笔架山东南麓,这里又称“施家台”,或“史家山”,是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孝宗朱祐樘与皇后张氏的和葬墓. 昭陵位于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穆宗朱载垕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是目前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规模复原修葺的陵园,也是陵区正式开放的旅游景点之一。 陵寝研究之陵寝建筑特点我国古代帝王陵寝的陵区设置,早在战国中期随着陵墓的建造就已出现,其制导源于我国古代以宗教为单位,按贵族的等级和宗法礼制关系布葬的“公墓”制度。各个时代陵区规模的大小及建筑的设置各不相同,但总起来说,宋朝以前历朝历代的帝王陵寝建筑虽然彼此声势相连,形成了布局相对集中的陵寝区域,单各陵相互的独立性都很强。以唐朝及北宋诸陵为例,每座陵园都有各自的门阙、神道和石刻群,均自成体系,它们虽然在地理位置上形成了一个整体,但在建筑的设置上却彼此互不统属,缺乏有机的整体联系。明十三陵则不同,各陵虽然各有自己的享殿、明楼、宝城,自成独立单位,但陵区之内,长陵神道作为各陵公共的“总神道”出现,公用的牌坊、石刻群,使陵区建筑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整体。 古树之最1、最粗的侧柏   在十三陵长陵西南,生长着一株树形高大,树势旺盛的侧柏,径粗146厘米,是十三陵地区最粗的侧柏,据推测其树龄应超过十三陵首陵长陵的历史。 最粗的油松   在十三陵康陵陵门内北侧生长着一株苍劲古朴的油松,胸径102厘米,是十三陵地区最粗的油松。 永陵的白皮松   十三陵只有永陵和昭陵内有白皮松生长,永陵的白皮松最有代表性,其中一级白皮松10株、平均胸径74.5厘米,二级白皮松7株,平均胸径51厘米,最为奇特的是在大殿遗址上自然滋生的一株白皮松,此树虽然生长在石缝中,但是长得十分茂盛,树干笔直,色白如银,树冠饱满,生机勃勃,堪称永陵一景。 银杏  在康陵村内生长着一株高大的银杏树,胸径167厘米,枝繁叶茂,每年秋季硕果累累,是十三陵地区最粗的银杏树。 长陵的“龟龙玉树”   最为奇特的是号称北京之最的“杜梨王”,杜梨本是山中灌木,一旦落户皇家陵园不仅高大繁茂形似乔木,而且生得根似龟身、干似碑体,活生生一个乌龟驮石碑,更为奇特的是每年四月谷雨时节满树白花绿叶甚是素雅壮观,待到花落时节,片片白色花瓣随风飘落,落花纷纷,哀思无限,叹为观止! 文物鉴赏 中医药治疗便秘武汉市中心医院 【概述】一、定义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的以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大肠病证。病机:大肠传导功能失常 【概述】二、源流1.《内经》称为“后不利”、“大便难”,便秘与脾、胃、肠有密切的关系,其病机多为脾胃受寒,肠中有热。《素问•厥论篇》:“太阴之厥,则腹满膑胀,后不利。”《素问•举痛论篇》:“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概述】二、源流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称便秘为“脾约”、“闭”、“阴结”、“阳结”。认为其病与寒、热、气滞有关。首次将便秘依寒热而分阴结、阳结二类。创制了苦寒泻下的承气汤,温里泻下的大黄附子汤,养阴润下的麻子仁丸,理气通下的厚朴三物汤。 【概述】二、源流3.《诸病源候论·大便难候》强调引起便秘的病因与五脏不调、阴阳虚实寒热有关4.《景岳全书》有火为阳结,无火为阴结。5.《石室秘录·大便秘结》认为便秘主要是肺燥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大便秘结者,人以为大肠燥甚,谁知是肺气燥乎?” 【概述】三、范围功能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肠炎恢复期直肠及肛门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疾病 【病因病机】脾虚传送无力,糟粕内停,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成便秘;胃与肠相连,胃热炽盛,下传大肠,燔灼津液,大肠热盛,燥屎内结,可成便秘;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之燥热下移大肠,则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成便秘;肝主疏泄气机,若肝气郁滞,则气滞不行,腑气不能畅通;肾主五液而司二便,若肾阴不足,则肠道失润,若肾阳不足则大肠失于温煦而传送无力,大便不通,均可导致便秘。 【病因病机】1.肠胃积热热秘热病之后,余热留恋肺热肺燥,下移大肠素体阳盛,燥热内生胃肠积热肠道干涩过食辛辣或过服温药热秘素体阳盛,燥热内生胃肠积热肠道干涩过食辛辣或过服温药 【病因病机】2.气机郁滞大肠气机郁滞传导失职气秘忧愁思虑,脾伤气结肺失肃降,腑气不通抑郁恼怒,肝郁气结虫积肠道,气机阻滞久坐少动,气机不利 【病因病机】3.阴寒凝滞恣食生冷,凝滞胃肠外感寒邪,凝聚肠胃过服寒凉,阴寒内结阴寒内结凝结肠道寒凝冷秘 4.气虚阳衰【病因病机】久病不愈,正虚阳衰苦寒攻伐,伤阳耗气年老体弱,气虚阳衰素体虚弱,阳气不足气虚→大肠传导无力→气虚便秘阳虚→阳虚寒凝,肠失温养→阳虚便秘过食生冷,损伤阳气久病不愈,正虚阳衰苦寒攻伐,伤阳耗气年老体弱,气虚阳衰素体虚弱,阳气不足气虚→大肠传导无力→气虚便秘阳虚→阳虚寒凝,肠失温养→阳虚便秘 【病因病机】5.阴亏血少血虚→大肠不荣→血虚便秘阴虚→大肠干涩→阴虚便秘素体阴虚,津亏血少失血多汗,伤津亡血辛香燥热,损耗阴血房室劳倦,阴津亏损病后产后,气血亏虚 【病因病机】小结病性:热、气、冷、虚胃肠积热为热秘;气机郁滞为气秘;阴寒积滞为冷秘;气血阴阳不足为虚秘。病位:大肠相关的脏腑:肺、脾胃、肾、肝基本病机:大肠传导功能失职 【诊断】1.便秘的临床特征:次数减少,周期延长;周期不长,但粪干难排;粪质不硬,排便无力,便出不畅。2.伴随症状:腹胀腹痛、头晕头胀、脘闷嗳气、食欲不振、心烦易怒等。 3.病因:外感寒热、饮食失调、情志不畅、坐卧少动、年老体虚。4.理化检查:胃肠X线钡餐、纤维结肠镜检查。【诊断】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辨寒热虚实干燥坚硬,伴有肛门灼热,苔黄厚—积热素体阳虚,排便艰难,舌胖苔白滑,无肛门灼热—阴寒粪质不甚干结,排便不畅—气滞粪质不干,便下无力,或欲便不出,舌淡少苔—气虚粪便干燥,排出艰难,舌红少津无苔--阴(血)虚 【治疗原则】原则:“通下”,而非泻下实则通泻(清热润肠通便,顺气导滞)虚则润补(益气养血,温通开结)六腑以通为用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审证求因,审因论治 【分证论治】实秘1.肠胃积热主症:大便干结,腹中胀满,口干口臭。兼症:面红身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舌脉:舌质红干,苔黄燥,脉滑数。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方药:麻子仁丸用药:大黄、枳实、厚朴、火麻仁、杏仁、白蜜、芍药等 临证加减便秘严重,痞满燥实坚俱备者,可用大承气汤,以通腑、泻热、存阴。少数病例表现为热结旁流,症似泄泻,实为便秘重症,治用大承气汤,也可结合直肠给药。津液已伤,可加生地、玄参、麦冬以滋阴生津。【分证论治】实秘 【分证论治】实秘2.气机郁滞主症:大便干结,腹中胀满。兼症:胸胁满闷,嗳气呃逆,食欲不振,肠鸣矢气,便后不畅。舌脉: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治法:顺气导滞方药:六磨汤用药:木香、乌药、沉香、大黄、槟榔、枳实、厚朴、香附、柴胡等 临证加减气郁日久,郁而化火,可加黄芩、栀子、龙胆草清肝泻火。跌仆损伤,腹部手术后,便秘不通,属气滞血瘀者,可加桃仁、红花、赤芍之类活血化瘀。【分证论治】实秘 【分证论治】实秘3.阴寒积滞主症: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兼症: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舌脉:舌苔白腻,脉弦紧。治法:温里散寒,通便导滞方药:大黄附子汤用药:附子、大黄、细辛、枳实、厚朴、干姜等 【分证论治】虚秘1.气虚秘主证:有便意,努挣乏力,难以排出。兼症:乏力、汗出、气短、面色无华、懒言。舌脉:舌质淡胖、齿痕,苔薄白,脉弱。治法:补气润肠,健脾升阳方药:黄芪汤用药:黄芪、火麻仁、白蜜、陈皮、人参、白术等 【分证论治】虚秘临证加减气虚下陷-补中益气汤(黄芪、白术、人参、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肺虚久咳短气-生脉饮+紫菀、白前气阴两虚,大便干结-加杏仁、郁李仁润肠通便肺肾气虚-大补元煎本型白术、黄精是益气通便的要药。 【分证论治】虚秘2.血虚秘主症:大便干结,难排。兼症: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口干心烦、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脉:舌淡、苔白或红少苔,脉细弱。治法:养血润肠方药:润肠丸用药:当归、生地、火麻仁、桃仁、枳壳、玄参、何首乌、枸杞子等 【分证论治】虚秘临证加减加玄参、何首乌、枸杞子养血润肠。血虚内热,加知母、胡黄连等以清虚热。阴血已复,大便仍干燥者,用五仁丸润肠通便。(五仁丸:杏仁、桃仁、柏子仁、松子仁、郁李仁、陈皮) 【分证论治】虚秘3.阴虚秘主症:大便干结,努挣难下,兼症:口干心烦,潮热盗汗,耳鸣,腰膝酸软。舌象: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润肠通便方药:增液汤用药:玄参、麦冬、生地、芍药、玉竹、石斛、火麻仁等 【分证论治】虚秘临证加减年老阴血不足,可加桑椹子、核桃肉、郁李仁、杏仁,润肠通便;肾阴不足,耳鸣、腰膝酸软,用六味地黄汤+火麻仁、柏子仁、栝蒌仁本型是血虚的进一步发展,增液汤是养阴通便的要方,此外滋阴药易碍胃,常常加用消食的药物。 【分证论治】虚秘4.阳虚秘主症:大便艰涩,排出困难。兼症:面色光白,四肢不温,喜热怕冷,小便清长,或腹中冷痛,拘急拒按,或腰膝酸冷舌象:舌淡苔白,脉沉迟。治法:温阳润肠方药:济川煎用药:肉苁蓉、牛膝、当归、升麻、泽泻、枳壳、肉桂等 【分证论治】虚秘临证加减若脾阳不足,中焦虚寒,可用理中汤加当归、芍药;若肾阳不足,尚可选用金匮肾气丸或右归丸。便秘尚有外导法,如《伤寒论》中的蜜煎导法,对于大便干结坚硬者,皆可配合使用 治秘勿忘理肺肺为华盖,主一身之气,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壅滞或肺气虚,均可导致气机升降失常,大肠传导迟缓。肺为水之上源,肺失宣降,水液不行,则肠道干枯而大便难行。治疗上“开上窍以通下窍”,“釜上揭盖”。临床常见肺气壅滞咳喘、胸闷伴便秘,用麻黄、杏仁、桔梗、枳壳等宣畅肺气药物,喘平而大便畅行。肺气虚而便秘者(上虚下实)徒攻其实,上虚益虚,纯润其肠,便实亦难行,选用太子参、党参、桔梗、天冬、麦冬、黄精等开提肺气,养育肺阴,则肺阴虚而津还肠润,肺气足而魄门启闭有度。 注重益气通幽便虽处于魄门,需气之推动,方能传导下行,脾气虚则运化不健,大肠传导失职而便秘,治疗当以补中益气为主,切忌乱投硝、黄、番泻叶之类峻攻(初用尚可通便,继用非但无效,且徒伤正气)。气虚便秘多见于老人,中气愈衰,津液愈涸大便愈秘。治则益气养阴,肠道得润,则大便自通。常用:黄芪、太子参、生白术、百合、沙参、当归、肉苁蓉。 【其它治疗】针灸治疗治法:调理肠胃,行滞通便主穴:大肠俞、天枢、支沟、上巨虚热者加合谷、曲池;气滞者加行间、大敦;气血虚弱加脾俞、胃俞;冷秘灸神阙、肾俞、气海。穴位敷贴大黄粉或大黄厚朴糊脐(神阙穴)。中药灌肠大承气汤灌肠(大黄、芒硝、枳实、厚朴)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