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 MB
  • 2022-04-29 14:27:44 发布

最新CRT围手术期---术后护理查房课件PPT.ppt

  • 7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进入夏天,少不了一个热字当头,电扇空调陆续登场,每逢此时,总会想起那一把蒲扇。蒲扇,是记忆中的农村,夏季经常用的一件物品。  记忆中的故乡,每逢进入夏天,集市上最常见的便是蒲扇、凉席,不论男女老少,个个手持一把,忽闪忽闪个不停,嘴里叨叨着“怎么这么热”,于是三五成群,聚在大树下,或站着,或随即坐在石头上,手持那把扇子,边唠嗑边乘凉。孩子们却在周围跑跑跳跳,热得满头大汗,不时听到“强子,别跑了,快来我给你扇扇”。孩子们才不听这一套,跑个没完,直到累气喘吁吁,这才一跑一踮地围过了,这时母亲总是,好似生气的样子,边扇边训,“你看热的,跑什么?”此时这把蒲扇,是那么凉快,那么的温馨幸福,有母亲的味道!  蒲扇是中国传统工艺品,在我国已有三千年多年的历史。取材于棕榈树,制作简单,方便携带,且蒲扇的表面光滑,因而,古人常会在上面作画。古有棕扇、葵扇、蒲扇、蕉扇诸名,实即今日的蒲扇,江浙称之为芭蕉扇。六七十年代,人们最常用的就是这种,似圆非圆,轻巧又便宜的蒲扇。  蒲扇流传至今,我的记忆中,它跨越了半个世纪,也走过了我们的半个人生的轨迹,携带着特有的念想,一年年,一天天,流向长长的时间隧道,袅CRT围手术期---术后护理查房 CompanyLogo病例资料的介绍内容CRT-D相关知识 病例资料---一般资料6床石某诊断:1、冠心病、陈旧前壁心梗、PCI术后、CRTD植入术后、心律失常:频发室早、阵发室速、心功能III级、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高血压3级(极高危)2、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肾性贫血、慢性肾脏病(CKD)3期、慢性间质性肾炎3、2型糖尿病4、甲状腺功能减退 ICD的概述ICD(ImplantedCadiacDefibrillator),是临床上治疗持续性或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医学仪器,ICD具有支持性起搏和抗心动过速起搏、低能量心脏转复和高能量除颤等作用,能在几秒钟内识别病人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并能自动放电除颤,明显减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猝死发生率,挽救病人的生命。 ICD的适应症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自发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对其它治疗无效。伴发于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和左室功能障碍的非持续性室速原因不明的晕厥,在心电生理检查时能诱发有血液动力学显著临床表现的持续性室速或室颤,而药物治疗无效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自发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非一过性或可逆性原因引起的室颤或室速所致的心脏骤停 ICD的功能。功能起搏心电图的识别与储存转复与除颤起搏 ICD的并发症感染出血栓塞电极脱位ICD导致的心律失常不适当的电击心力衰竭暂时意识丧失并发症手术相关并发症ICD系统相关并发症基础心脏病相关并发症 CRT的概述CRT(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是借助于ICD技术,在传统右心房、右心室双腔起搏的基础上增加左心室起搏,以恢复房室、室间和室内运动的同步性。CRT作为一种新技术,主要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它不但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减少住院率,同时也能明显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 CRTDCRTD(cardiacresynchronizationand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因为CRTD=CRT+ICD所以重点是CRT 舒张期收缩期正常心脏收缩 部分心衰患者的机械因素“不合适”的AV间期舒张期充盈不足左右心室、室间收缩不同步、室间隔矛盾运动每搏心输出量下降二尖瓣返流有效心排量下降 房室不同步正常情况下心房收缩应在心室舒张期末,心室舒张期心房内压力始终大于心室内压力,使得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PR间期延长,心房收缩处于心室舒张的早期或中期,心室舒张期末心室内压力高于心房内压力,造成二尖瓣舒张期返流,同时心室舒张充盈时间缩短计算左室舒张充盈时间/R-R间期,可初步判断房室不同步是否存在 左、右心室间收缩不同步正常人右心室先收缩,左心室后收缩,时间差<30ms左心室收缩较右心室收缩延迟>40ms-左右心室间收缩不同步(左心室收缩延迟)左右心室间收缩不同步(右心室收缩延迟)时,右心室收缩较左心室收缩延迟 组织多普勒测量左心室内不同步正常心脏各节段达峰时间一致,最大差值不超过30-40ms各节段达峰时间差值增加时,表示左心室内收缩不同步左心室收缩同步左心室收缩不同步 CRT改善左右心室同步性改善房室同步性改善左心室内同步性 CRT的适应证Ⅰ类Ⅱa类Ⅱa类Ⅱb类NYNA分级Ⅲ、Ⅳ级,药物控制不佳,窦性心律,LEVF≤35%,QRS波群时限≥120ms房颤患者:NYNA分级Ⅲ、Ⅳ级,药物控制不佳,LEVF≤35%,QRS波群时限≥120ms需频繁心室起搏患者:NYNA分级Ⅲ、Ⅳ级,药物控制不佳,LEVF≤35%NYNA分级Ⅰ、Ⅱ级,药物控制不佳,LEVF≤35%,预计需频繁起搏的起搏器或ICD患者 CRT的组成由脉冲发生器和电极导线组成,一般需要三根电极导线:一根在左房,一根固定在右室室间隔上,另一根置于冠状窦内。 CRT的植入方法所有起搏器手术均遵循以下顺序:1、制作囊袋2、建立静脉入路3、电极导线的植入和测试4、连接电极导线和脉冲发生器5、系统测试6、将电极导线、脉冲发生器放入囊袋并缝合 CompanyLogoCRT的并发症术中急性左心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冠状静脉窦穿孔、夹层、心包积液膈肌刺激、跳动左心室电极导线脱位交叉感知切口出血或囊袋血肿与感染阈值增高 CRT围手术期---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可减低患者的焦虑和疼痛程度。在术前要及时和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耐心向患者介绍手术过程、手术持续时间、麻醉方式、所需配合,消除患者恐惧、焦虑心理,调整其认知结构并主动配合治疗。 CRT围手术期---术前护理2、一般护理:(1)完善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彩超、常规血液化验.(2)对患者心功能状态进行评估,包括心功能分级、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试验等。植入前3d停用阿司匹林,术前2d帮助患者训练平卧位床上进食、排尿排便,以适应术后需要。根据医嘱,教会患者自测脉搏;术前1d作备皮准备,包括双侧颈胸部、腋下手术部位备皮;术前4h禁食、禁饮、术前一晚使患者有良好的睡眠,情绪紧张者服用安定1~2片助入睡;床旁常备除颤仪及抢救物品等,持续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入导管室前嘱患者排空膀胱。 CRT围手术期---术中护理患者进入导管室后,护士要做好解释、安慰、鼓励工作,以增强患者的信心,提高手术耐受力,积极配合手术。术中分离起搏器囊袋、造影等重要环节,提醒患者注意配合,告诉其手术的进程。由于CRT—D的手术时间长(2~3h或更长),加之患者心功能储备较差,精神紧张致交感神经兴奋,有诱发或加重心衰的可能,故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的改变,备齐抢救心衰的药物,术中持续吸氧。 CRT围手术期---术后护理1、心电监护患者返回病房后需行床边全部导联心电图检查。行心电监护了解起搏情况,观察有无电极脱位、阈值升高等异常,如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再次复查心电图并及时处置。出院前需行心脏超声、心脏三位片及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 CRT围手术期---术后护理2、卧床与体位术后患者需卧床48~72h,术侧肩关节及上肢制动,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由于心室导管电极末端位于肌小梁内及冠状静脉内,结合血流动力学分析及金属重力和克服血流浮力的影响,患者严禁右侧卧位,3天后术侧上肢只能在45度范围内活动,不能过度上举及外展,防止电极脱位。术后6周避免抬举>2.5kg的重物。 CRT围手术期---术后护理3、并发症的观察护理(1)出血和血肿用500g沙袋压迫6~8h。(2)局部感染和囊袋积液:术后2d行切口处换药,使用3天抗生素。(3)电极脱位:术后严密心电监护,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正确的肢体活动,防止不恰当的肢体活动致电极脱位。(4)起搏阈值增高:起搏阈值早期升高是由于电极对局部心肌刺激发生炎性水肿所致,随着时间延长3个月后起搏阈值将随之下降。 CRT围手术期---术后护理4、术后患者饮食健康指导术后嘱患者进高蛋白、粗纤维、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以促进切口愈合。无糖尿病的患者应多食水果、蔬菜,预防便秘。如患者出现便秘,可遵医嘱给予开塞露灌肠,以免用力排便引起电极脱位。 CRT围手术期---术后护理5、出院指导和随访(1)嘱患者和家属在CRT植入后1、3、6个月各随访1次。内容为:NYHA心功能分级、ECG、心脏超声、6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及术后起搏器优化等。(2)尽量减少上肢活动,避免电磁干扰。(3)严格按照医嘱用药。(4)随身携带CRT植入卡。(5)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避免恐惧、焦虑心理。 ThankYou! 古典诗词鉴赏复习艺术手法聿怀中学黄晓燕高二《唐诗宋词元曲》选修复习总结 诗歌鉴赏怎样读懂一首诗:①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②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③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④诗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⑤诗题、描述、议论、抒情一致。 特别注意:①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②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③分析修辞手法及其作用。④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⑤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答题范式:明手法(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诗词鉴赏艺术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技巧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陆游《书愤》杜甫《登岳阳楼》辛弃疾《鹧鸪天》上片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转换记叙角度作者当时被安使之乱的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 2、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意见。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李清照《鹧鸪天·桂花》、杜牧《题乌江亭》 3、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景物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a、描写视觉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 b、描写内容角度:所见,所闻,所感(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 c、描写方法: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Ⅱ、虚实结合Ⅲ、动静关系Ⅳ、白描、工笔 描写手法根据描写角度的不同可分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如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前四句夸张地写罗敷的服饰之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贵和美好。至于罗敷具体怎么美呢?这是很难描绘的。于是作者笔势一荡,不直接写罗敷本身,而去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通过侧面描写,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你自己想她怎么美,她就怎么美。 [正面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侧面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 石头城(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本诗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渲染与烘托的区别渲染和烘托的区别在于,渲染属于正面描写,烘托属于侧面描写。两者虽然都用到描写的手段,但是渲染是把加浓的笔墨用到主要对象上面,烘托却把笔墨用到了次要对象上面。对同一事物,可以正面进行渲染,也可以从侧面进行烘托。 [衬托]则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衬”出其中的一个。(1)正衬: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美衬美、以丑衬丑、以悲衬悲、以喜衬喜、以乐衬乐、以哀衬哀等等,诸如此类都是正衬。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牡丹》《鹧鸪天桂花》(2)反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美衬丑、以丑衬美、以悲衬喜、以喜衬悲、以乐衬哀、以哀衬乐等等,诸如此类都是反衬。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闹衬静。 对比与衬托的区别对比是通过比较,区别好坏,揭示不同事物的不同面目,所比较的对象,两个方面没有什么主次之分;而衬托中的两个方面有明显的主次之分,是用次要的来衬托主要的。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此诗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 [动静结合]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以动衬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客观为实,虚构为虚;正面直接描写为实,侧面间接描写为虚。如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想别后的情景: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想像中别后的凄凉景象倍增眼前断人肠的离愁。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例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上文画线两句诗,即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这句诗是纯用名词组合,没有(动词)形容词的修饰点缀。即所谓白描手法。马致远《秋思》李白《丁都护歌》如“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的直白描绘,震撼人心。 [工笔]即细节描写。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抒情手法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如:《登幽州台歌》 间接抒情: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融情入景: Ⅱ、托物言志、借物寓理:塑造具体的诗歌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品格、情操、志向、理想),多见于咏物诗。 Ⅲ、用典抒情Ⅳ、借古讽今 Ⅰ借景(物)抒情。作者对景象或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托在此景此物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寓情于景(物)。诗人怀着特有的情感去看眼前景象,这种景象自然带上了诗人情感的色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雨》 (Ⅱ)借物寓理。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这首诗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托物言志。如韩愈《葡萄》 (Ⅲ)用典抒情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Ⅳ)借古讽今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起兴。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比兴: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2)赋。朱熹对“赋”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如《孔雀东南飞》中“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从多角度直叙刘兰芝的多才能干。如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白居易《轻肥》“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3)借代。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4)夸张。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梦游天姥吟留别》等(5)反问。如“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迭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顾况《子规》何树何山著子规?(6)设问。如“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7)比拟。如“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8)用典。古典诗歌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这就叫作用典。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属于借古抒怀。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如李益《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一正一反)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使用典故使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如“春风十里”(姜夔《扬州慢》)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暗用) (9)对偶。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10)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晴”与“情”同音,是双关。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如苏东坡《定风波》 (11)通感也称“移觉”。通感的概念虽然没有在中国古典诗论中出现过,但是在古典诗歌中使用通感艺术手法的名篇佳句俯拾皆是。如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作者描写视觉中的枝头春意,却着一“闹”字,使我们耳边仿佛出现了喧哗声响,从而使视觉形象和昕觉巧妙地沟通起来。日色冷青松空翠湿人衣(12)移就。是指将原来适用于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用于描写乙事物。移就一般是将表现人的情状的词语移用于表现物。如李煌《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是没有感情的植物,作者用“寂寞”来修饰梧桐,就把描述人的情感、情状的词语,用到了描述事物上,产生了独特的表达效果。 移就与拟人的区别(一)从内容上看,“拟人”重在把物人格化,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描写;“移就”则是把甲性状词语移属于乙,重在移而就之,它不把事物人格化,也就是不把事物当作人来描写。。(二)从形式上看,“移就”的语言成分限于表性状的词语(主要是形容词),在句子结构中大多充当定语;而“拟人”所选用的词语,在句子中大多作谓语。总之,“移就”是把属于描写甲事物性状的词语移来描写乙事物性状而物不变;“拟人”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而物变人。春风得意;风木含悲;燕妒莺惭喜颜笑眼;愁肠百结;愁肠九转;愁眉苦脸;凄风苦雨,愁云惨雾 (13)顶真也叫连珠、蝉联等。语言形式上如明珠相串,美观悦目,而且在内容上突出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内容更加紧凑集中。如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以“莲”字贯穿上下两句,将江南莲叶茂盛、碧绿的特点展现出来。(14)互文。指古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如《孔雀东南飞》中“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15)反语也称“反讽”。指用和本意相反的词句来表达本意。如《诗经·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说“君子”不是白吃饭的,恰恰是含蓄地讽刺其白白吃饭。 (16)比喻。如“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海畔尖山似剑鋩”“唯有牡丹真国色”博喻:白居易《花非花》贺铸《青玉案》 (17)象征。利用象征之物和被象征对象之间的某种类似的对应关系,使被象征对象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从中国诗歌的发展历史来看,楚辞中的“香草美人”已经在运用象征的手法了,后来历代的“咏怀诗”、“咏物诗”等更是普遍运用了象征手法。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一般是用特定的形象象征某种特定的现实关系,或者象征某种确定的思想感情,例如,用松竹梅象征人格的高洁,这几乎成了中国诗歌的传统。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杜牧《早雁》 象征和比喻象征和比喻的关系极其密切,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喻由本体和喻体两部分组成,象征也由本体和象征体两部分组成。象征从广义讲也是一种比喻,只不过比一般的比喻更要宽泛和深广。另外,象征的本体往往是抽象的思想、情感、意识、观念等,这与比喻的本体往往是具体的事物相比,略有不同。 (19)列锦。是将几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排列构成句子,没有谓语成分的一种修辞手法。没有形容词,却能写景抒情;没有动词,却能叙事述怀。例如,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意象,勾勒出一幅商山早行的完整画面,没有一个闲词。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两句没有一处动词,却将诗人热血报国的情怀袒露无遗。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连用九个意象构成一幅秋天傍晚萧瑟苍凉的图画,表现出天涯游子的愁苦心境。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用列锦的方式,把作者纷乱的愁情比喻成遍地如姻的青草、满城随风飘舞的柳絮、江南黄梅时节的霏霏细雨,将三个独立的意象,三个不同的画面组合起来,形象生动地描摹出诗人的愁绪。 (20)拈连。指在连续叙述甲、乙两项有关联的事物时,将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临时用来表现乙事物,又叫顺连。拈连可以使上下文联系紧密自然,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深刻性。拈连的词语一般为动词。例如,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午睡醒来愁未醒”,在后一句中,“醒来”原本仅适用于甲事物“午睡”,但作者却顺手用“醒来”来表现乙事物“愁”,这就是拈连。又如,李德裕《无题》:“松倚苍崖老,兰临碧涧衰。不劳邻舍笛,吹起旧时悲。”在后两句中,“吹”原本仅适用于甲事物“笛”,但作者却顺手用“吹”来表现“悲”。海畔尖山似剑鋩,秋来处处割愁肠。——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结构技巧 [比兴手法]:起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起承转合](蜀相)、[画龙点睛]、[开门见山],[抑扬手法]、[首尾照应]、[点染] 表现手法 赋比兴、对比、象征、衬托、烘托、以动衬静、用典、铺垫、渲染、以乐景衬哀情、抑扬(逆情、欲擒故纵)、曲笔逆笔、寓褒于贬、明褒实贬、言此意彼(意在言外)、点染、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联想想象、虚拟假设、比兴手法、以小见大、一语双关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如: 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先扬后抑,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先写汉文帝在宣室夜召曾被驱逐的臣子贾谊,“求贤”“虚前席”写汉文帝求贤心切,这是扬;但汉文帝并不为听取如何治国安民的大计,感兴趣的只是鬼神之事,这足以证明其政治上的昏聩慵弱,这是抑。抑扬 [点染]如柳永《望海潮》[化虚为实]如李煜《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愁是无形的,可剪可理之物是有形的,用比喻把无形之物化为有形之物来写形象生动。写出了离愁就象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盘绕纠缠着人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无法摆脱;再通过心理描写写离愁,突出难以言说的离愁之苦。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虚拟假设]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从假设的角度反思历史,指出如果没有东风的帮助,历史可能改写,见解虽不一定正确,却表现了诗人的智慧和才情,使全诗深沉而有韵味。杜牧《题乌江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对比]白居易《轻肥》宦官的骄横之态与江南天灾作比。温庭筠《过陈琳墓》王维《观猎》杜甫《哀江头》“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李清照《永遇乐》辛弃疾《鹧鸪天》[以小见大]杜牧《过华清宫》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刻思考。苏轼《定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