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 MB
- 2022-04-29 14:42:56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列车运行图编制剖析
主要内容列车运行图及分类一运输能力及计算原理四运行图编制方法二运行图指标计算三提高运输能力措施五
一、列车运行图及分类1列车运行图的概念及含义列车运行图又称时距图(Distance-TimeDiagram),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运行线(斜线)表示列车运行轨迹。列车运行图是组织列车运行的基础。规定了各次列车占用区间的次序,列车在区间的运行时分,在车站的到达、出发或通过时刻,在车站的停站时间和在折返站的折返时间,以及列车交路和列车出入车辆段时刻等。列车运行图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综合性计划,运营个业务部门要根据列车运行图规定的时间安排工作,也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各部门协同工作,维持全线列车与旅客组织的秩序,保证系统运行安全和旅客服务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列车运行图是为运营调度部门提供的一种组织列车在各站和区间运行的图解形式。列车运行线与车站中心线的交点即为列车到、发、通过车站的时刻。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有平时运行图、周末运行图、周日运行图等。
二、运行图编制方法1.列车资料准备(1)全线各区段分时班次计划(2)列车最小运行间隔(3)列车在各区间计划运行时分;(4)列车在各区间站的计划停站时间;(5)列车在折返站/折返线上的折返及停留时间;(6)列车出入车辆段的时间标准;(7)可用列车或动车组数量;(8)换乘站能力及其使用计划;(9)系统开始营业时间和营业结束时间;(10)列车交路计划,指存在长短交路配合时的情况;(11)供电系统作业标准及计划;(12)乘务组工作制度、乘务组数含量及工作时间标准;(13)运行实际统计;(14)沿线设备运用及进路冲突数据。
2.运行图编制原则(1)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提高列车运行速度,缩小列车运行时分,压缩折返时间、减少出入库作业时间;(2)尽量方便乘客:选择最小的发车间隔,减少旅客候车时间;(3)充分利用线路能力和车辆能力:线路能力=区间能力/车站能力/折返能力车辆能力=车辆数、运用车数、高峰车辆运用(4)保证运输需求的前提下,运营车底组数达到最少,减少运营成本。优化目标:客运量;运营成本;旅行速度。
3.运行图编制步骤(1)按要求和编制目标确定编图的注意事项;(2)收集编图资料,对有关问题组织调查研究和试验;(3)对于修改运行图,应分析现行列车运行图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4)确定全日行车计划;(5)计算所需运用列车数量;(6)计算所需运用列车与草图;(7)征求调度部门、行车和客运部门、车辆部门的意见,对列车运行方案进行调整;(8)根据列车运行方案画详细的列车运行图、列车运行时刻表和编制说明;(9)对列车运行图的编制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并计算列车运行图的指标;(10)将编制完毕的列车运行图、时刻表和编制说明报有关部门审核批准执行。
三、运行图指标计算(1)全日开行总列车数量;(2)全线运行所需要的列车或动车组数量,可根据运行线周转来统计;(3)旅客输送能力;(4)全日列车总行走公里及每列车/动车组走行公里;车辆走行公里包括载客里程和空驶里程。(5)动车组日均走行公里,即每一动车组平均每日走行的公里数,计算方法为:(6)动车组全周转时间,即每动车组周转一次的平均时间,计算方法为:(7)技术速度,指不包含停站时间在内的列车在站间平均运行速度;(8)旅行速度,指列车从始发站出发到到达折返站间平均运行速度。
运行图实施评价:满载率、乘客满意的调查。运行图实施及准备1)发布命令及印发新运行图、列车时刻表;2)拟定技术组织措施;3)组织学习,修订《行车工作细则》4)车辆及驾乘人员调配。
四列车运行图编制的技术关键1分时列车对数开行计划的确定系统输送能力是列车能力与列车服务间隔的函数。每分钟客流量=列车运输能力/服务间隔分时列车开行对数决定的要素:运营时间:13-18小时客流需求:平日、高峰、非高峰、夜间平日:周一至周五高峰时段4小时,可以存在多个频率,必需与车站需求相匹配。非高峰时段:几个小时列车运行的连续性,在网络条件下(支线及多交路折返)发车频率的匹配。晚间时段3小时(21时-23时)服务水平:载客量不同线路列车运用效率及乘务计划
2枢纽地区列车开行方案枢纽地区——换乘问题列车开行方案——能力验算能力验算——区间及车站能力+折返能力实例:英国伦敦阿尔盖特地区不同方向线路列车分布。3.列车折返组织站前折返列车由站前渡线折返站后折返站后尽端折返线、站后环线折返线
4动车组周转图确定列车运行图与列车周转图同时铺划,确定列车折返停留时间标准。动车组运用规则:单一交路:循环运行,至少两个以上循环。两个交路:相邻两个交路段的匹配运行图不完全状态(不成对),需回送列车。基本要求:动车组运用数最少、检修次数最少、回送次数最少、回送里程最短。1)图解法在运行图上垂直于横轴的截取线与列车运行线和列车折返停留线的交点数,即为运用车组所需数量。2)分析计算法:公式:运用动车组数=列车往返运行全部时间/计算列车发车间隔
五列车运行图编制需要考虑的问题1.商业需求——线路运营服务水平1)各车站的发车频率2)各区间的座位数3)首班车和末班车时间关键问题,乘务计划与列车运行图的配合,乘务计划的高效及乘务员休息时间的保障。2.基础设施能力1)线路和信号设施线路:主要是列车折返能力信号:列车追踪的最小时间间隔2)设施的维护和更新需求系统检修时间,列车运行里程
3.列车性能与运行时间列车性能-加速减速及制动能力运行时间-区间+停站时间列车加速减速的基本要求:乘客安全及舒适性保证基于舒适性的最大加速度:1.33-1.8m/s24.随机干扰预留缓冲时间备用车组5.不停站运行小客流车站不停站通过影响大,尽量减少
六线路能力问题1.列车加速和制动能力占用站台时间67S,站台空闲时间23s。2.信号系统安全距离122m-98m,与速度有关3.停车精确性0.2-0.5m4.列车长度5.列车停站时间车门开关时间旅客上下车时间停车至车门开启、关门至列车启动时间影响系数每测车门及宽度公式:6.端点站
第六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输能力
运营组织的目标:安全、高效、高质量服务高效:运输能力的实现(一定线路、车辆和信号系统时,能实现的最大能力)涉及的问题:运输能力的概念影响因素能力计算原理运输能力与服务水平的关系如何提高运输能力(措施)
输送能力:指在一定的车辆类型、固定设备和行车组织方法的条件下,按照现有活动设备的数量、容量和乘务人员的数量,轨道交通线路在单位时间内,所能运送的乘客人数。通过能力:指在采用一定的车辆类型和一定的行车组织方法条件下,轨道交通线路的各项固定设备在单位时间内(通常是高峰小时)所能通过的最大列车数。6.1运输能力的概念通过能力从固定设备的角度确定线路所能开行的列车数;输送能力则是从活动设备与行车作业人员配备的角度确定线路所能运送的乘客人数。1.基本概念运输能力:一定时间(1小时)轨道交通线路运输的旅客数。是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的总称。
输送能力的计算式中:p——小时内单向最大输送能力(人);m——列车编组辆数(辆);n——通过能力(列);P车——车辆定员数(人)。
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计能力与可用能力设计能力:理论最大能力线路能力×列车能力可用能力:即可实现能力可用能力=设计能力×高峰利用系数能力利用系数(0.7-0.95),运输需求的不均衡性造成。问题:可用能力的合理范围:安全保证、服务水平、运营成本
6.2运输能力影响因素6.2.1线路能力线路能力即通过能力:指在采用一定的车辆类型、信号设备和一定的行车组织方法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各项固定设备在单位时间内(通常是高峰小时)所能通过的最大列车数。主要因素:最小列车间隔和车站停留时间。1最小列车间隔最小列车间隔与闭塞分区长度,信号系统参数,折返停留时间有关。1)列车控制系统和闭塞分区长度列车追踪运行方式:追踪运行方式:单方向连发、以闭塞分区为间隔运行。追踪列车间隔时间:追踪运行的两列车在运行中互不受干扰的最小时间控制模式:固定闭塞、调度集中控制移动闭塞、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A采用双线固定闭塞、调度集中控制的线路(非连续)三显示或四显示固定闭塞追踪列车间隔影响因素:追踪列车间隔距离、速度追踪间隔距离:闭塞分区长度及数目闭塞分区长度同时满足:>=列车制动距离+安全距离;>=1个列车最大长度问题:如何保证安全。三显示带防护区段的信号制度B采用列车自动控制移动闭塞系统、实行行车指挥自动化线路(连续控制速度)系统构成:ATC=ATP+ATO+ATS+SSI功能:原理:区间及闭塞分区。最高速度、目标速度
2)折返站折返能力站前折返:站后折返:远期最大通过能力不小于30对。
2车站停留时间车站停站时间是决定最小列车间隔的主导因素。与站台类型、车门数量及能力、售检票能力等。最小列车间隔=车站停留时间+运营裕量(Margin)1)列车在站停留时间构成:旅客上下车时间,开关门时间,等待开车时间2)影响因素:列车牵引性能车门联锁及运行动作车门数量及宽度站台利用驾驶员行为外部干扰时刻表恢复其它
6.2.2列车能力分析1.列车能力概念列车能力=编组辆数×每辆车载客人数×不均匀系数(发散系数)。载客人数:车辆能力车辆能力即实际定员,主要涉及座位密度、座位率、站立密度。车辆载客能力与服务水平有关车辆拥挤水平=每M2站立人数,2-4-6-9车辆拥挤度评价:不能上车而留乘时车辆的负荷。车辆能力指标:面向设计的能力、可用能力。
2.面向设计的能力及因素座位数站立面积站立密度站立效率轮椅调整系数:一个轮椅占用面积1.2-1.5m2,相当于2-6名站立旅客。行李调整系数:城市区域可以不计,但通往机场、铁路、旅游区必须考虑。3.可用能力及因素车辆长度和宽度无旅客空间座位密度、座位利用率站立标准密度
6.2.3车站及其他能力影响分析1.车站能力约束对运输能力影响主要是限制客流抵达站台和列车的效率。因素有:车站通过列车能力站台客流限制车站停留空间不足售检票系统能力限制2.其他能力约束对运输能力影响其他能力影响因素:人的感觉和行为及差异载客分布空间不均匀旅客需求分布及弹性
6.3运输能力计算原理6.3.1线路通过能力计算3.1线路能力即通过能力的组成:区间追踪能力、车站通过能力、折返站折返能力通过能力n的计算通过能力主要由线路通过能力和折返能力决定。n=min{n线,n折}线路通过能力是指轨道交通线路在单位时间内(通常是高峰小时)能够通过的最大列车数。列车折返能力是指轨道交通折返站在单位时间内(通常是高峰小时)能够折返的最大列车数。
3.2线路通过能力在列车追踪运行情况下,计算线路通过能力的一般公式为:式中:n线——线路在1h内能够通过的最大列车数,列;t间——最小列车间隔时间,s。t间的确定与列车控制系统和闭塞区间的长度有关。线路能力的控制点:车站大部分车站能力可达40列/h,在站停留时间1.5分。但折返站、换乘站、终端站可能超过,是能力瓶颈点。
3.3列车折返能力式中:n折——线路在1h内能够通过的最大列车数,列;t折——折返出发间隔时间,s。1.站前折返能力计算A单方向折返时的最小折返间隔时间排列进路、开放信号,前行列车通过道岔进入折返区(运行和停留)、前行列车出清道岔区、重新开放信号(后行列车至道岔区前闭塞分区)的时间。
B双方向折返时的最小折返间隔时间利用双股道折返可以提高道岔区段的利用效率,缩小折返间隔。图解分析:P134-135,图6-42站后折返能力计算站后折返是地铁系统常用的一种方式,具有中间站和首末站的功能。站后折返三种形式(列车进路类型)DD’进路EE’进路DD’进路和EE’进路交替进行折返到达间隔折返出发间隔
折返出发间隔时间的确定方法(1)图解法
(2)解析法根据车站折返线的布置,列车折返主要有站前折返、站后折返、站前与站后混合折返三种方式。终点站站后折返站后折返时的作业过程如图所示:
折返列车②进入到达正线、停靠站台(a),在规定的停站时间内乘客下车完毕;按原则上优先使用与出发正线连接较近的折返线,折返列车②由车站到达正线进入尽端折返线(b),折返调车进路可以预办;折返列车②在折返线停留规定时间后能够进入出发正线、停靠站台(c)的前提条件是折返列车①已驶出车站闭塞分区,同时道岔开通出发正线和调车信号开放。显然,在采用站后尽端线折返时,当折返列车②在折返线规定的停留时间结束后即能进入下行车站正线,此时折返列车①与②之间有最小的折返出发间隔时间。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t离去——列车驶出车站闭塞分区的时间(s);t出作业——办理出折返线调车进路的时间(s),包括道岔区段进路解锁延迟、排列进路和开放调车信号等时间;t反应——车载设备反应时间(s);t出线——列车从折返线至车站出发正线的运行时间(s)。t站-----折返列车在站停留时间。
6.3.2列车能力计算1.列车编组辆数列车编组辆数确定的主要依据是预测的规划年度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计算公式是:m=pmax/(n高峰p车)2.车辆定员数P车=车厢固定乘客座位数+车厢有效站立面积(m2)×每平方米允许站立人数
3.可用能力设计能力是一种在理想作业状态下的理论计算能力,在实际的行车组织中,因为列车运行时分偏离、设备故障和外界的影响因素带来的城市轨通交通设计能力损失是客观存在的。实际可利用通过能力达不到理论计算能力。实际可用能力=设计能力×高峰发散系数
五、提高输送能力措施1.输送能力加强的途径(1)线路:包括正线数目,路权是否专用,交叉口的类型和交通控制方式等;(2)车辆:包括车辆定员数,最高运行速度,加、减速度,车门数及车门宽度和座椅布置方式等;(3)车站:包括站间距,站台高度和宽度,售检票方式和上下车区域是否分开等;(4)列车运行控制:包括信联闭类型和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等;(5)运输组织:包括列车间隔时间,列车编组辆数,列车在折返站停留时间,列车正点率,客流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等。(6)其他交通:在路权混用和平面交叉时,其他交通量及特点等。
2.输送能力加强的措施(1)修建新线,在既有双线基础上增加线路。(2)改造线路平、纵断面。(3)客流量较大的中间站修建侧线。(4)客流量较大的中间站增减站台,同时也可根据客流需求同步修建侧线。(5)使用新型车辆。(6)改进车辆设计。(7)采用先进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8)改用移动闭塞。(9)分割车站区域轨道电路。(10)采用跨站停车的列车运行组织方式。(11)加强站台乘客组织。
3.折返站折返能力加强措施:(1)改变折返方式。(2)折返线的配线形式:增加发车线,混合折返配线,在终点站修建环形折返线。(3)改变站台结构。(4)改变折返站控制方式,压缩进路时间。(5)在实际运行中,由列车调度员调整发车时间,将一部分列车提前发向区间,腾出发车线。(6)调整列车乘务组劳动组织。
睡眠护理专业知识
一、睡眠与健康的关系㈠睡眠是健康的需要⒈睡眠是人体的基本生理需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更是病人健康的必要因素。人每天大约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所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是人体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
⒉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病人消除疲劳,保护大脑神经细胞的生理功能,稳定神经系统的平衡,延衰老如果长期失眠或睡眠不足,会加速神经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所以高质量、有规律的充足睡眠,有助于病人的健康和长寿。
⒊环境的舒适程度也与病人的身心健康和疾病的康复有密切的联系。宽松、和谐、舒适的生活环境可使病人身心愉快、提高睡眠质量;同时还可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病人休养的环境应做到安静、整洁、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房间温度和湿度适宜。
(二)影响病人睡眠质量的因素⒈疾病:当病人有饥饿或腹胀、关节肌肉等部位的疼痛,组织器官出现各种疾病时,都会影响正常睡眠。⒉运动和活动:适当的运动或活动能促进眠;不运动、不活动或过度运动、劳累都会降低睡眠质量甚至使入睡困难。⒊心理因素:情绪激动、低落或出现恐惧、焦虑、悲痛等心理状态时会影响睡眠;而舒畅、愉快的情绪能促进睡眠和提高睡眠质量。
⒋环境因素:空气混浊、灯光过强、环境嘈杂、房间温度多低或过高、床铺不舒适等因素影响睡眠;环境和作息时间改变也会影响睡眠。⒌睡眠节律及其他:更换睡眠地点,可破坏病人的睡眠节律;睡前饮用浓茶、咖啡等饮料,不适当服用安眠药,看兴奋刺激性的电视和杂志,都会影响病人的睡眠。
二、哪些病症会出现失眠?㈠更年期综合症自主神经功能和内分泌功能紊乱常是出现更年期综合征的标志。由于神经功能紊乱及心理压力沉重,病人往往最初出现的便是焦虑和烦躁,他们人睡困难,睡眠时间减少,白天虽感疲乏困倦,但极难合眼入睡。同时病人情绪不稳、烦躁不安、激惹性极高,又十分过敏,因为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常会出现一阵阵潮热、面部潮红、四肢麻木及夜间盗汗。多数女病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缩短,直至停经。病人性功能都有明显减退,甚至发生性功能障碍,眩晕、耳鸣、手抖、胸闷、心慌等更是更年期综合征常见症状。
㈡糖尿病糖尿病主要是由于遗传、肥胖和活动过少,三大因素所造成。糖尿病病人失眠者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夜间多尿,在入睡后因多尿而上厕所,整夜不能安睡。另一是皮肤瘙痒,尤其以夜间入睡时力量明显,全身瘙痒使病人难以入睡,而且即使入睡后也会痒醒。所以,糖尿病病人的睡眠质量不高,经常处于浅睡眠状态,易醒,以至第二天白天没有精神,人感到困倦。
研究人员还发现,人在睡眠不好或睡眠太少的时候,体内的皮质醇和肾上腺素将变得更加活跃,从而多方面影响到人体吸收糖分,进而带来患糖尿病的后果。据报道,美国研究人员通过实验也发现,一个人如果连续1周每夜只睡眠4个小时,这必将对人体吸收糖分产生不良反应。长期没有足够睡眠的人会对胰岛素失去敏感性,时间长了就可能会引起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
(三)脑血管病脑血栓形成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大多在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发生,血流缓慢,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脑血栓形成后,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造成病人运动、感觉障碍,急性期可有烦躁不安,同时大部分脑血栓病人伴有高血压,也可引起头痛、头晕,从而影响病人睡眠,终致失眠
(四)高血压病高血压病病人的个性以A型行为为主,如表现为时间紧迫感、匆忙感、怕完不成任务感、一心一意钻研感等,对疾病并不太在意,所以大多数病人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只是在体格检查时偶尔发现高血压,而且血压时高时低,使得病人不会去想服药治疗的事。等到症状比较明显时才发现血压增高已经不再下降,此时会出现头痛、头晕、头胀、顶部箍紧感、后枕部和颈部发僵感、耳鸣、脑鸣、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四肢麻木、易激惹、易发脾气等症状。睡眠也很差,入睡困难、易醒、噩梦多,总睡眠质量差,白天不解疲乏,实际上这些症状与其说是高血压引起的,还不如说是高级神经功能失调所造成的,和神经衰弱症状十分相似。
(五)心脏病心脏病病人伴有失眠者的确较多,一方面是因患了心脏病,其思想负担较重而影响睡眠;另一方面心脏病其本身也影响睡眠,失眠又会加重心脏病,如病态窦房综合症,在心电图上常表现为窦性静止和窦房阻滞,多在夜间发病,日常在睡眠中猝死。
(六)胃病中医古籍中有"胃不和则卧不安腹满真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的论述,即指饮食不当,脾胃功能失调可以影响睡眠。胃神经症常以精神过度紧张或精神创伤为发病基础,症状复杂,有反酸、暖气、厌食、胃灼热、恶心、呕吐、食后饱胀感、上腹部不适与疼痛等症状;溃疡病造成的胃肠功能紊乱,病人经常反酸、暖气、恶心、呕吐、食欲减少、体重下降,再加上腹部疼痛,所以病人经常有失眠,入睡困难,夜间因腹痛或其他不适而醒,醒后又难以再入睡。白天则因睡眠不好、进食不住而感到疲劳、乏力。
(七)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于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素过多,大量的甲状腺素进入血液之中,引起新陈代谢旺盛和全身细胞、组织氧化过程加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度增强,从而出现了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
(八)老年人睡眠障碍主要表现在入睡时间延长、睡眠不安定、易醒、觉醒次数增加,使睡眠呈现阶段化,深睡眠时间减少。原因有几种:脑部器质性疾病、全身性疾病、精神疾病。生理学专家研究认为,60-70岁年龄段的老年人,每天的睡眠时间以6-7小时为宜,7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每天的睡眠时间一般不宜超过6小时。这是因为,老年人睡眠时间越长,体能下降越多,进而使身心两方面加速老化。
三、促进睡眠的护理措施㈠仔细了解病人平日睡眠习惯每晚需要睡眠几小时;每天几点就寝;早晨几点起床;睡前有没有特殊习惯,如喝热饮料、热水坐浴或背部按摩;睡前是否需要服用安眠药等。
㈡饮食护理晚餐不宜过饱,少食油煎厚味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心脾两虚者可服用百合莲心红枣汤;阴虚火旺者宜多食蔬菜、瓜果,忌油煎、烙烤食品。
㈢安排舒适的睡眠环境⒈室温和光线:根据病人要求和习惯,关闭门窗、调节室内温度。夏季适宜的温度为25~28℃,冬季为18~22℃,相对湿度60%左右。拉上窗帘遮挡室外光线,关闭照明灯,可根据需要打开地灯,创造舒适、安静、光线暗淡的睡眠环境。⒉通风换气:在病人入睡前的半小时,将卧室门和窗户打开,保证房间空气流通和新鲜。⒊安静:病人睡眠的环境要保持安静,不要有噪声;为病人做各项护理工作时要尽量集中时间;护理员要做到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说话轻;保持房间通道的通畅。
(四)促进病人身体的舒适,诱导睡眠⒈做好洗漱照料:主动协助病人做好睡前个人卫生。清洁口腔;用热水洗脸、洗手、洗脚;排空大小便;清洗会阴部和臀部。病人双脚发凉时,要用热水泡脚,确保病人身体清爽、温暖和舒适。⒉整理床铺⑴铺好床铺,拍松枕头,枕头高低调节合适,或按照病人的习惯选择高度。⑵根据季节冷暖增减盖被,在冬季也可使用热水袋,但要注意观察,防止发生意外。
⑶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①主动听取病人主诉,协助病人采取适当体位;对有腰部疼痛或关节疼痛的病人,要确保身体在充分放松和体位舒适的情况下入睡,必要时对受压部位、头皮、颈部、肩部实施按摩,以减轻疼痛。做好诱导工作,如让病人睡前口念数字、听钟声、听轻松音乐,使其渐渐入睡;让病人睡前静卧,用两手按摩两耳垂10分钟,可加快入睡。②及时设法解除和控制病人身体的不适,如疼痛、气喘、胸闷、瘙痒等,无法解决的不适问题,应报告医生或护士。
⑷心理安慰:时刻注意病人的情绪变化,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对精神紧张的病人应多加安慰,使其情绪稳定、消除顾虑、心情舒畅,以促进入睡。注意病人的服药方法一般以晚上临睡前服用为好,尽可能不用或少用强烈安眠药。⒊及时消除病因:如因疼痛引起的失眠者应予以止痛,或治疗其原发病;因大便秘结引起的失眠者应通便;因咳嗽引起者应止咳消炎等。⒋加强体育锻炼:如晨起打太极拳、散步等,并持之以恒,促进身心健康。⒌防止发生意外:对严重失眠,或同时具有精神症状者,要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
四、睡眠照料操作技能㈠准备工作⒈物品:水盆、热水、毛巾、枕头、棉垫、呼叫器、便盆等。⒉环境:安静。⒊护理员:衣帽整洁,洗净并温暖双手,听取病人睡眠习惯和要求.
㈡操作程序⒈环境照料向病人解释→征得同意后→打开门窗→通风30min左右→室内物品放置合理→关闭门窗→调节室温→拉上窗帘、关上电视或收录机。⒉整理床单位打开床铺→铺好被窝→拍松枕头→根据病人习惯调节枕头高度→依季节增减盖被→冬天可将热水袋放在被窝内→待病人入睡前取出→呼叫器放在枕旁→急救药品放于易于拿取的地方→依病人病情放好便器。
⒊睡前个人卫生协助病人漱口→刷牙→热水倒于水盆内→调节水温→解开病人领口和袖口→洗脸→洗手→换脚盆→洗足部(冬天可用热水泡脚)→协助排便(必要时)→更换水盆→洗会阴部、臀部→扶助病人脱衣上床入睡→协助病人取平卧位或侧卧位→关闭房间大灯→根据习惯打开地灯。
㈢注意事项⒈随时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和入睡情况。⒉动作轻稳,减少病人疲劳。⒊根据病人情况,在身体受压部位垫海绵垫等。⒋主动询问病人睡前生活习惯及有无特殊嗜好。
谢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课件PPT.ppt
- 最新分级护理制度课件PPT.ppt
- 最新分离食盐课件PPT.ppt
- 最新分离大鼠海马流程图课件PPT.ppt
- 最新分枝杆菌属(2)课件PPT.ppt
- 最新分马故事课件PPT.ppt
- 最新刘姥姥进贾府第二课时课件PPT.ppt
- 最新刘力铮制人教版六下《汤姆索亚历险记》PPT课件PPT.ppt
- 最新刘三姐课件语文S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件PPT.ppt
- 最新列表法和树状图求概率课件PPT.ppt
- 最新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ppt课件PPT.ppt
- 最新刘玉林计数原理课件课件PPT.ppt
- 最新刘爱平易近——icd与临床门路课件PPT.ppt
- 最新刘氏小儿保健推拿课件PPT.ppt
- 最新刘开华宝钢4号高炉降低熟料率操作实践课件PPT.ppt
- 最新刚体的平面运动A讲解课件PPT.ppt
- 最新刘秀梅--语文--《-狐狸分奶酪》课件PPT.ppt
- 最新创业计划书的财务分析课件PPT.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