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4.50 KB
  • 2022-04-29 14:41:30 发布

最新情绪智力与谈判行为关联性之跨文化研究课件PPT.ppt

  • 5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情绪智力与谈判行为关联性之跨文化研究 報告大綱壹、研究問題的形成貳、前言及研究問題參、文獻回顧肆、研究架構伍、研究方法陸、預期研究貢獻 壹、研究問題的形成參與博士班seminar—「情緒智力」國際企業管理專題研討(三)—「情緒與談判」國際企業管理專題研討(一)—「跨文化」研究研究主題的形成—情緒智力與談判行為關聯性之跨文化研究 Goleman(1998,2001)認為情緒才能是一種學來的能力,其立基於情緒智力,並導致工作中的傑出表現。Goleman說明情緒智力與情緒才能之間的關係—前者為後者的基礎,前者是潛在的能力,後者則是可以習得的工作技能。本研究將情緒智力視為一種能力,一種行為,而非僅是技能或技巧。情緒智力與情緒才能的差異性(二) 情緒智力與談判行為(一)過去對談判的研究認為傑出的談判者應是冷靜而無情緒(Ogilvie&Carsky,2002)。近期的談判研究方注意到情緒對談判行為的重要性(Kumar,1997;Bazermanetal.,2000;Bodtker&Jameson,2001;Greenhalgh,2002),但仍以探討—正面情緒、負面情緒、中立(無)情緒—對談判的影響為主流。Kumar(1997)回顧情緒在談判中所扮演的角色,認為情緒智力因人而異並會干擾談判情境中的情感反應。 情緒智力與談判行為(二)Ogilvie&Carsky(2002)雖提出情緒智力對談判或談判行為上的重要性,甚至於發展談判中掌握情緒智力的工具,可是卻少有研究提及談判者的情緒智力、談判過程與談判結果之關係,更遑論進行實證討論。 情緒智力與談判行為(三)目前,情緒智力和衝突管理(Ivshin,2001;Malek,2000;Rahimetal.,2002;Lee,2003)或者與整合式談判行為(Brauchle,2004)的相關研究採用的Goleman(1998)或Bar-On(2000)的EQ-i(EmotionalQuotientInvertory)量表,其皆將情緒智力視為是心理能力與人格特質的混合。情緒智力在溝通和談判領域的研究相當缺乏,亟待專家學者來開發(Dougherty&Krone,2002)。 問題點情緒與談判行為vs.情緒智力與談判行為—EI可控制自身的情緒狀態,並可能策略性的應用情緒(Saloveyetal.,1994)。情緒智力與情緒才能具差異性跨文化差異性—隨著世界貿易的擴張與多國籍企業的急速拓展,跨文化的相關研究日益重要(Knutson,1994))。研究情緒智力與談判行為是否有文化差異存在有必要性。 研究問題(一)談判者的情緒智力如何影響談判過程與談判結果。將情緒智力量表進行跨文化檢測,並進一步驗證談判者的情緒智力和談判行為之間的關係是否存在跨文化差異性? 研究問題(二)本研究立基於Salovey&Mayer(1990;Mayer&Salovey,1997)的情緒智力理論,將情緒智力視為一種能力,進而探討在一次性雙邊談判下,情緒智力與談判過程及談判結果之關係。跨文化差異性:東方文化—海峽兩岸華人;西方文化—美國情緒智力的研究起源於西方,以美國為主流中國的崛起 情緒智力與正、負面情緒情緒覺察與情緒管理情緒智力與談判過程從情緒的觀點推論情緒覺察與談判過程情緒管理與談判過程情緒智力與談判結果談判過程與談判結果情緒智力與談判行為關聯性之跨文化差異參、文獻回顧 情緒包含四個概念:(1)情緒由刺激所引起;(2)情緒是主觀意識經驗;(3)情緒狀態不易自我控制;(4)情緒與動機有連帶關係(袁之琦、游桓山,1990)。情緒也像生理或心理反應一樣,能夠激起行為,並指引行為方向(張春興,1989,1991)。情緒(emotion)、情感(affect)、感受(feeling)、心境(mood)、評價(evaluation)、偏好(preference)等辭彙不但難以區分,而且常會交替使用,而在談判的領域中並未加以區別,並且在研究方法上因相關性高而不易分類,故在本文中皆以「情緒」(emotion)稱之。情緒智力與正、負面情緒(一) 研究多將情緒分為兩種情緒特徵—典型的正面情緒(typicalpositiveaffect)與典型的負面情緒(typicalnegativeaffect)。高正面情緒包括熱忱與活潑的感覺,反之低正面情緒則為難過和了無生氣的感受;高負面情緒包括如:生氣和害怕等令人厭惡的情緒,反之低負面情緒則為冷靜和沈著的感覺(Wastonetal.,1988)。情緒智力愈高不但會強化個人的正面情緒並可減弱負面情緒(Schutteetal.,2002;陳建宏,1997)。情緒智力與正、負面情緒(二) Jordanetal.(2002)認為Mayer&Salovey所提出的情緒智力的四個層次有情緒覺察(emotionalperception)、情緒同化(emotionalassimilation)、情緒的了解(emotionalunderstanding)和情緒的管理(emotionalmanagement)四層,雖然其間的相互關連仍然有很大部分不明確,但是第一層的情緒覺察和第四層的情緒管理是這四個層次中的基礎且最重要的。本研究為探討談判者的情緒智力與談判行為之關聯性,更進一步討論情緒覺察和情緒管理對於談判行為的影響。情緒覺察與情緒管理 研究發現正面情緒會促使談判者增強溝通的意願(Baron,1990),選擇合作策略(Forgas,1998),並強化談判者發掘整合性利益(integrativegains)的能力(Barry&Oliver,1996;Carnevale&Isen,1986;Krameretal,1993),增加談判者的自信心,並獲致較佳的談判結果(Krameretal.,1993)。Kunnanatt(2004)提出高情緒智力者較能使自己和他人在社會環境的人際互動中產生雙贏的結果,其會散發出情緒性吸引力(emotionalattraction),社會關係網絡和情緒的支持結構會不斷增加。相反地,低情緒智力者在情緒互動上會產生不良後果,而且常會不自覺的因情緒性排斥(emotionalrepulsion)而導致其社交圈愈來愈狹窄。情緒智力與談判過程—從情緒的觀點推論(一) Thompson(2001)整理了情緒與談判的相關文獻,認為情緒可能會影響談判者:(1).發現和創造新資源或者簡單分割現有的資源;(2).利用合作或競爭式談判策略;(3).考量眾多的選擇和資訊的需求;(4).正確評判他人的利益;(5).對於談判結果和績效有正面或負面的感受。談判者的情緒將影響談判過程,例如談判策略的選擇、談判者所展現的人際吸引力等等,進而影響最終的談判結果。情緒智力愈高確實會強化個人的正面情緒並減弱負面情緒。情緒智力與談判過程—從情緒的觀點推論(二) 假設1:高情緒智力談判者在談判過程中,愈傾向採取合作式談判策略。假設2:高情緒智力談判者在談判過程中,較具有人際吸引力。建立研究假設 根據MayerandSalovey(1997)的情緒智力之觀念性架構,情緒覺察(emotionalawareness)為情緒智力的基礎。Lane(2000)亦認為情緒覺察可能是成就情緒智力的重要關鍵。在談判中,共有三種情緒資訊來源:自己的情緒反應、他人面對我們的情緒反應以及他人的情緒反應(DePaulo,1992)。因此,情緒在談判中扮演著人際互動的重要角色(Adleretal.,1998;Barry&Oliver,1996;Davidson&Greenhalgh,1999;Morris&Keltner,2000;Trompsonetal.,1999),而經實證研究發現談判者會受到談判對手的情緒所影響(VanKleefetal.,2004),這可能是因為談判者覺察到自己和對手的情緒,而導致這樣的結果。情緒覺察與談判行為(一) 情緒覺察係指辨認自己和他人情緒的能力,包括對事物、藝術、故事、音樂和其他刺激的知覺,所以對面部、聲音和其他非語言的溝通管道之情緒知覺和表達都包含在內,其為情緒智力的重要基礎。Selman(1981)應用認知—發展理論,主張一個獨立個人會依據自己的思想和感覺(feelings)來分析他人的地位,進而決定其人際交流性質。其將人際談判策略分為五個層級,由低而高依序為:透過身體的力量(層級零)、潛藏的力量—威脅或權力(層級一)、心理的力量—說服(層級二)、人際合作(層級三)、整合和綜合(層級四)來進行談判。因此,情緒覺察可能與人際談判策略的層次或者談判的策略相關(Laneetal.,1990;Lane,2000;Selmanetal.,1986)。情緒覺察與談判行為(二) 情緒覺察與談判行為(三)情緒智力愈高者,則對他人情緒知覺的自他差異愈小(Engelberg&Sjoberg,2004)。Morand(2001)也認為談判者在解讀他人情緒上有其重要性,因此針對個人在辨識他人的面部情緒表現的能力是否具差異性來進行探討;亦即討論個人在評估他人情緒的能力(辨認他人的情緒表現之能力)差異性。高情緒覺察能力者能夠知道個人的感覺、監控和調節展現於外的情緒,並可預期他人在經歷情緒後的情緒表現。因此,情緒覺察能力愈高,可能在社會脈絡中情緒表達的適當性愈佳(Lane,2000),進而展現高人際吸引力。 假設1-1:談判者的情緒覺察能力愈佳,談判對手採取談判策略的自他差異知覺愈低。假設2-1:談判者的情緒覺察能力愈佳,談判者在談判過程中較具有人際吸引力。建立研究假設 Mayer,Salovey,&Caruso(2004a)認為情緒管理係指個人在自己的目標、自我知識(self-knowledge)和社會覺察的脈絡中來管理情緒(Averill&Nunley,1992;Gross,1998;Parrott,2002),並調節自己和他人的情緒以促進個人的了解和成長。從成年人早期開始,情緒自我管理的方法方會隨年齡增加而成長,包括避免感受、重新評估以自我確認或緩和情緒(Erber,1996;Larsen,2000;Tice&Bratslavsky,2000;Ticeetal.,2001;Wenzlaff,Rude,&West,2002)。研究顯示相較於EI的其他三大能力,情緒調節在社會互動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因為其直接影響情緒表達和行為(Lope,Salovey,&Straus,2003;Lopes,2004;Lopesetal.,2004;Lopeetal.,2005)。情緒管理與談判行為(一) 情緒管理與談判行為(二)衝突管理技能有賴於個人的自我管理技能(self-managementability)和排除負面情緒以發掘解決方案的能力(Carlopio,Andrewartha,&Armstrong,1997),這似乎和情緒調節和管理能力相呼應。個人在MSCEIT情緒管理次量表的分數愈高,則社會互動的品質愈佳,亦即自評和他評(同儕)人際敏感度和利社會傾向(prosocialtendencies)、同儕正面評價和互惠的友誼評價愈高(Lopes,2004;Lopesetal.,2004;Lopeetal.,2005)。 假設1-2:談判者的情緒管理能力愈佳,談判對手愈傾向採取合作式談判策略。假設2-2:談判者的情緒管理能力愈佳,談判者在談判過程中較具有人際吸引力。建立研究假設 目前情緒智力與結果變項之相關研究,大部份以領導者、行政主管或教師為研究對象,探討情緒智力與領導效能(Barlingetal.,2000;Goleman,1995;Megerian&Sosik,1996;Wolffetal,2002;廖國鋒、陳素子,2003;邱紹一、李介至,2003)、辦學績效(王心怡,2002)班級經營效能或教師效能(劉郁梅,2001;顏淑惠,1999)之間的關係,多數得到顯著的正面結果。Thompson(2001)在“TheMindandHeartoftheNegotiator”一書中回顧情緒與談判的相關文獻,大多數的結果顯示心情好的談判者相較於中立情緒或情緒欠佳的談判對手,獲致較佳的個人利益與共同利益。情緒智力與談判結果(一) 實務上,談判結果並不易衡量。在社會心裡學領域中,最廣為應用的談判結果衡量變數為經濟獎酬(economicreward)或利潤(profit)。利潤係指談判雙方的個人利潤和共同利潤(Pruitt&Lewis,1975;Dwyer&Walker,1981)。Dwyer&Walker(1981)更建議利用事後問卷來衡量談判者的滿意度是一項具有意義指標。本研究欲採利潤(談判者個人利潤、談判對手的談判利潤與談判雙方的共同利潤)以及滿意度(談判對手滿意度)兩個層面來衡量談判結果。情緒智力與談判結果(二) 假設3.1:高情緒智力談判者,個人所獲得的談判利潤較高。假設3.2:高情緒智力談判者,談判對手所獲得的談判利潤較高。假設3.3:高情緒智力談判者所獲得的共同談判利潤較高。假設4:高情緒智力談判者能使談判對手獲得高談判滿意度。建立研究假設 Rubin&Brown(1975)回顧談判策略之相關文獻,提出談判者採取合作的代表性談判策略(representationalstrategy),較能相互交換資訊,獲致較佳的談判結果。Adleretal.(1992)研究美國人和大陸中國人的面對面談判行為,結果發現談判者採行問題解決式談判策略,雖與談判者的利潤無顯著相關,但卻與談判對手的利潤和滿意度呈現正向關係。談判過程與談判結果(一) McGuire(1968)認為人際吸引力會使談判者做一定的犧牲(談判上的讓步)。Graham(1985)的研究也發現愈具人際吸引力的談判者,個人所獲得的談判利潤較低,但使談判對手獲得高談判滿意度。談判過程與談判結果(二) 假設5.1:談判者在談判過程中若採用合作式談判策略,個人所獲得的談判利潤較高。假設5.2:談判者在談判過程中若採用合作式談判策略,談判對手所獲得的談判利潤較高。假設5.3:談判者在談判過程中若採用合作式談判策略,所獲得的共同談判利潤較高。假設6:談判者在談判過程中若採用合作式談判策略,可使談判對手獲得高談判滿意度。建立研究假設 假設7.1:談判者在談判中的人際吸引力愈強,個人所獲得的談判利潤較低。假設7.2:談判者在談判中的人際吸引力愈強,談判對手所獲得的談判利潤較高。假設7.3:談判者在談判中的人際吸引力愈強,所獲得的共同談判利潤較高。假設8:談判者在談判中的人際吸引力愈強,可使談判對手獲得高談判滿意度。建立研究假設 文化的特性會影響溝通行為和衝突的管理(Chen,Ryan&Chen,2000;Hwang,1997;Knutson,Hwang&Deng,2000;Ting-Toomey,1998)。Cai,Wilson,&Drake(2000)在回顧文化價值觀和談判行為的相關文獻後,指出談判者應用整合或競爭的戰術、談判對手的滿意度與戰術的互惠性方面均有文化差異性的存在。情緒智力與談判行為關聯性之跨文化差異(一) 中國文化塑造出注重關係(Guanxi)、人情(Renqing)、面子(Face)的價值觀,形成異於西方文化的人際互動模式(Hwang,1987)。美國文化重視隱私、平等、非正式化、習於改變、剛毅自信等特質,使他們在衝突中重視公正、合理,人際關係被認為是非正式、平等、暫時性、少許的相互責任(Knutsonetal.,2002)。Adleretal.(1992)研究美國人和大陸中國人的面對面談判行為,結果發現確實存在跨文化差異性。情緒智力與談判行為關聯性之跨文化差異(二) 假設9:談判者的情緒智力與談判過程之間的關連性存在跨文化差異。假設10:談判者的情緒智力與談判結果之間的關連性存在跨文化差異。建立研究假設 肆、研究架構 伍、研究方法研究對象研究程序與研究設計研究變項與研究工具資料分析方法 研究對象本文為跨文化研究,樣本涵蓋美國、中國大陸與台灣三個國家的經理人,其具備相當的工作經驗或談判經驗,進行談判實驗的效果應可達到相當的水準。 研究程序與研究設計(一)階段一─衡量情緒智力陳沁怡、廖宜偉(2004)依據陳沁怡等(2003)發展的233題量表所建構的32題簡式情緒智力量表,其中16題衡量情緒覺察能力,16題衡量情緒管理能力。(二)階段二─實驗設計Kelly(1966)和Pruitt(1981)實驗前先給予參與者十五分鐘的時間閱讀實驗手冊與規劃談判策略。然後,研究者帶領參與者兩人一組至談判桌,給予最後的口頭指示後離開。談判最終必須達成共識並且在一小時後結束。詳細的實驗操作見Pruitt(1981);Graham(1985,1986)。 研究程序與研究設計(三)階段三─填寫事後問卷談判實驗結束後給予事後問卷,以調查買賣雙方所採行的談判策略、談判者的吸引力、買方對談判的滿意程度。本研究係參考Graham(1985)與Forgas(1998)所使用的問卷修正而來。(四)問卷與實驗設計的翻譯情緒智力問卷:源自於台灣,經由三位專家學者與原問卷作者討論轉譯而成。談判實驗與事後問卷:源自於美國,經由三位專家學者討論轉譯而成。繁體版、簡體版、英文版 研究程序與研究設計(五)談判結果的衡量談判實驗中的利潤部份除考慮匯率以外,另將各國的物價水準考量在內,以避免受試者的價格知覺影響談判決策。匯率水準大漢堡指數(BigMacindex) 研究變項與研究工具(一)研究變數描述衡量工具談判者的情緒智力談判者個人對自己或他人情緒的覺察與管理能力。情緒覺察情緒管理利用陳沁怡、廖宜偉(2004)的32個問項,range=32-160談判策略談判者所採用的談判策略(競爭—合作)談判者和談判對手共同評量談判者所採用的談判策略,參考Graham(1985)改編,6個問項,range=6-30,談判對手採取問題解決策略的知覺之自他差異在談判過程中對於談判對手採取談判策略的傾向之評判準確度將談判策略各題項的分數差異取絕對值後再予以加總談判者人際吸引力談判者在談判中所展現的人際吸引力談判對手評量談判者的人際吸引力,利用Graham(1985)的3個問項,range=3-15 研究變項與研究工具(二)研究變數描述衡量工具談判者個人利潤談判者達成最終協議所獲得的利潤參考Kelly(1966)和Pruitt(1981)的談判實驗談判對手個人利潤談判對手達成最終協議所獲得的利潤參考Kelly(1966)和Pruitt(1981)的談判實驗談判雙方共同利潤談判雙方達成最終協議的共同利潤參考Kelly(1966)和Pruitt(1981)的談判實驗談判對手滿意度談判對手對談判協議的滿意度利用Graham(1985)的4個問項,range=4-20談判者的角色談判者在實驗中的角色(控制變項)買方=1,賣方=0 資料分析方法卡方檢定探索性因素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相關分析迴歸分析 陸、預期研究貢獻情緒智力量表的跨文化檢測釐清情緒智力與談判行為之間的關聯性跨文化研究情緒智力與談判行為的關係可為管理實務界之參考 敬請指教謝謝聆聽 一 给药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目的:1.练习小白鼠的捉拿及腹腔注射。2.认真观察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影响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1.水合氯醛的药理作用?水合氯醛有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催眠作用出现快,因不缩短REMS(快动眼睡眠),无后遗效应。临床用于顽固性失眠性失眠和治疗子痫、破伤风、小儿高热惊厥。本品对胃有刺激性地,可引起恶心、呕吐。消化性溃疡病人不宜口服。剂量过大可抑制心脏2.硫酸镁的药理作用?答:口服给药产生导泻、利胆作用。注射给药产生抗惊厥、降压作用。导泻:口服硫酸镁溶液,由于Mg2+和So42-难吸收,肠腔内渗透压升高,故能阻止肠腔内水分吸收,使肠容积扩大,刺激肠壁牵张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肠蠕动增加而导泻。作用迅速而强大,常用于急性便秘、清除肠内毒物及服用驱虫药后加速虫体排出。利胆:高浓度(33%)用于阻塞性黄疸和慢性胆囊炎。抗惊厥:镁离子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并使运动神经释放乙酰胆碱减少,导致骨骼肌松弛,故能抗惊厥,临床用于破伤风和子痫所致惊厥。降压:注射给药可直接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且降压作用迅速。用于治疗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一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操作:1.取鼠3只,称重标号,观察各鼠正常活动后,2.分别腹腔注射2%水合氯醛0.05ml/10g、2%水合氯醛0.15ml/10g、2%水合氯醛0.5ml/10g。给药后分别置于大烧杯中,观察各鼠活动情况,比较各鼠症状表现有何不同 实验结果:鼠号  体重   药物及药量      用药后反应及发生时间甲鼠2%水合氯醛0.05ml/10g乙鼠2%水合氯醛0.15ml/10g丙鼠2%水合氯醛0.5ml/10g 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目的:1.练习小白鼠的捉拿、灌胃法及肌肉注射。2.认真观察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影响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操作:1.取鼠2只,称重标号,观察各鼠正常活动。2.以10%的硫酸镁0.5ml/10g的剂量给甲鼠肌肉注射,乙鼠灌胃。3.观察两鼠用药后有何不同。 实验结果:鼠号体重给药途径药物及药量给药途径用药后反应甲鼠肌肉注射10%的硫酸镁0.5ml/10g?乙鼠     灌胃10%的硫酸镁0.5ml/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