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3.50 KB
- 2022-04-29 14:35:45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颅脑损伤及护理
概述颅脑损伤是指颅脑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致的损伤,无论在和平或战争时期都是一类极为常见的损伤性疾病。发生率次于四肢居第二位,但由于伤及中枢神经系统,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居第一位。
第一节头皮损伤
头皮血肿的处理1.小的血肿不需特殊处理。2.较大的血肿早期可冷敷和加压包扎。3.为避免感染,一般不穿刺抽吸。第一节头皮损伤
二、头皮裂伤(scalplaceration)可由锐器或钝器伤所致。出血较多,可引起失血性休克。第一节头皮损伤
头皮裂伤的处理清创缝合1.检查伤口深处有无骨折或碎骨片。2.若有脑脊液或脑组织外溢,须按开放性脑损伤处理。3.清创缝合时限允许放宽至24小时。第一节头皮损伤
三、头皮撕脱伤(scalpavulsion)多因发辫受机械力牵扯所致,严重时可撕脱整个头皮,可导致失血性或疼痛性休克,较少合并颅骨骨折或脑损伤。第一节头皮损伤
头皮撕脱伤的处理处理原则:压迫止血、止痛、防治休克、清创、抗感染。手术方法:头皮瓣复位及清创缝合术。第一节头皮损伤
第二节颅骨损伤
颅底骨折颅底线型骨折多为颅盖骨折延伸到颅底。根据发生部位分:颅前窝骨折颅中窝骨折颅后窝骨折(注意是否有颈椎骨折可能,必要时颈托固定)。第二节颅骨损伤
三大临床表现:1.脑脊液漏2.迟发性的局部瘀血3.相应的颅神经损伤症状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第二节颅骨损伤
颅前窝骨折(fractureofanteriorfossa)常累及眶顶及筛骨;常伴有鼻出血、脑脊液鼻漏、外伤性颅内积气;球结膜下出血、眼眶周围淤血(“熊猫眼”征);损伤嗅、动眼神经及视神经。护理方面:1、半卧位(床头抬高15-30度)2、不可堵塞、冲洗,不做腰穿,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和擤涕。第二节颅骨损伤
动眼神经损伤?视神经损伤?如何鉴别动眼神经损伤:视力存在;瞳孔直接和间接光反射消失;患侧眼睑下垂;眼球外斜;眼球向上、向下、向内及下斜运动障碍;伴有复视。视神经损伤:视力消失;瞳孔直接对光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无眼睑下垂;无眼球运动障碍。
颅中窝骨折(fractureofmiddlefossa)骨折累及蝶骨伴脑膜破裂时,有鼻出血或脑脊夜鼻漏(经蝶窦);骨折累及颞骨岩部伴中耳鼓膜破裂时,脑脊液经外耳道流出,鼓膜完整时经耳咽管鼻腔流出;面听神经(Ⅲ-Ⅷ颅神经)易受损;颈内动脉海锦窦漏中颅窝骨折临床最常见;骨折波及破裂孔时常导致致命性的大出血。第二节颅骨损伤
早期治疗及护理1.早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2.体位:半卧位,头偏向患侧,让耳道渗血流出(外耳道流血侧)。3.不堵塞外耳道、不冲洗,不做腰穿,避免颅内感染。
颅后窝骨折(fractureofposteriorfossa)骨折累及颞骨岩部后外侧时,伤后1~2日出现乳突部皮下瘀血斑,又称Battle征。骨折在基底部,有枕下淤血肿胀。骨折在枕骨大孔处可有后组颅神经的损害。第二节颅骨损伤
后组颅神经?包含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后组颅神经功能?包含吞咽、发音、咽反射、咳嗽、咳痰等功能。患者脑疝时,因颅内压力高,经常后组颅神经受压后麻痹,功能消失,所以神经外科术后最常见为鼻饲及气管切开。
脑脊液漏的处理1.早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2.体位:半卧位,头偏向一侧。3.不可堵塞、冲洗,不做腰穿,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和擤涕。4.如超过一个月仍未停止漏液,可手术修补。第二节颅骨损伤
凹陷骨折的手术指征(1)合并脑损伤,大面积骨折片凹陷使颅腔缩小引起颅内压增高,CT示中线移位明显有脑疝可能者。(2)引起脑功能障碍→偏瘫、癫痫、失语等。(3)凹陷深度>1cm。(4)开放性骨折。(5)静脉窦处骨折,手术应慎重,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引起颅内高压者,仍应手术治疗。第二节颅骨损伤
凹陷性骨折手术示意图
凹陷性骨折手术示意图第二节颅骨损伤
第三节脑损伤
闭合性脑损伤(1)冲击伤指受力侧的脑损伤(2)对冲伤其对侧者属对冲伤好发部位额极、颞极及其底面第三节脑损伤
头部作减速运动时脑损伤机制第三节脑损伤
由于颅前窝和颅中窝的凹凸不平,各种不同部位和方式的头部外伤均易在额极、颞极及其底部发生惯性力的脑损伤第三节脑损伤
二、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原发性脑损伤指暴力作用于头部时立即发生的脑损伤,主要有脑震荡、脑挫裂伤及原发性脑干损伤,原发性丘脑下部损伤及弥漫性轴索损伤等。继发性脑损伤指受伤一定时间后出现的脑受损病变,主要有脑水肿和颅内血肿。第三节脑损伤
临床表现:(1)短暂的意识障碍(<30分钟)(2)逆行性健忘(3)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CT检查颅内无异常治疗:一般无需特殊治疗(1)卧床休息,注意病情观察(2)对症治疗,镇痛、镇静等护理要点:需要避光、安静、通风环境。脑震荡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第三节脑损伤
脑挫裂伤(braincontusionsandlacerations)病理:主要是大脑皮层的损伤,好发于额、颞极及其底面。脑挫伤指软脑膜尚完整者;脑裂伤指软脑膜、血管和脑组织同时有破裂,伴有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第三节脑损伤
临床表现(1)意识障碍:伤后立即出现,意识障碍的程度与时间与损伤程度、范围直接相关。(2)局灶性症状与体征:有偏瘫、肢体抽搐、失语等(3)头痛、恶心、呕吐及视乳头水肿。(4)颅内压增高与脑疝CT检查可显示脑挫伤的部位、范围、脑水肿程度、脑受压、中线移位情况。第三节脑损伤
颅内压增高临床护理观察要点:最常见症状:全头痛(以额顶部常见)、恶心、呕吐、烦躁、精神异常,注意是颅高压表现。库欣反应:血压明显增高,脉搏减慢,脉压增大,继之出现潮式呼吸,点头样呼吸,枕骨大孔疝形成,血压下降,脉搏细数,呼吸心跳停止。这种生命体征的改变为急性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称之为柯兴反应(Cushing’sReaction)。
原发性脑干损伤(primarybrain-steminjury)临床特征:受伤当时立即出现,主要表现为:(1)意识障碍:受伤当时立即昏迷,昏迷程度深、时间长;(2)瞳孔:大小多变、不等或极度缩小,眼球位置不正或同向凝视;(3)交叉性瘫痪:同侧颅神经瘫,对侧肢体瘫,根据损伤平面不同,受损的颅神经有别;(4)病理反射阳性:肌张力增高,去大脑强直等;(5)生命体征严重紊乱:累及延髓可出现严重的呼吸、循环紊乱。第三节脑损伤
治疗和预后治疗:急性期给予激素、脱水、降温、供氧,纠正呼吸循环紊乱,尽可能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恢复期可用促醒药物,高压氧治疗,功能锻炼等。预后:部分轻症者可获救,重症者疗效甚差,占颅脑损伤死亡者的1/3,桥脑、延髓平面受损者救治希望甚微。第三节脑损伤
下丘脑损伤(hypothalamusinjury)(1)下丘脑是植物神经系统重要的皮质下中枢,与机体内脏活动、内分泌、物质代谢、体温调节以及维持意识和睡眠有重要关系。因此临床表现复杂。(2)表现伤后早期意识和睡眠障碍、高热、低温、尿崩症、水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急性肺水肿等。(3)治疗和预后:与原发性脑干损伤基本相同,但更复杂更困难。第三节脑损伤
护理为什么要记录尿量?多尿:尿量>2500ML。脑外科通常需要的是每小时尿量:每小时>300ML,或者连续2小时>600ML需要报告(排除输液因素如挂甘露醇)。需要皮下注射:垂体后叶素6单位。原因:下丘脑损伤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三、颅内血肿(intracranialhematoma)分类:(1)按部位: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特殊部位血肿。(2)按时间:急性血肿(3天内);亚急性血肿(4~21天);慢性血肿(22天以上)。主要危害:压迫、推移脑组织,引起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形成脑疝。第三节脑损伤
硬脑膜外血肿(epiduralhematoma)与颅骨损伤关系密切,骨折或颅骨短暂变形撕破位于骨沟内的硬脑膜动脉或静脉窦引起出血,板障出血;出血来源以脑膜中动脉最常见。发生率:约占颅内血肿的30%。出血来源:脑膜中动脉;脑膜前动脉;硬脑膜窦;脑膜静脉;板障静脉。第三节脑损伤
临床表现与诊断1.外伤史2.意识障碍“中间清醒期”(lucidinterval)(昏迷---清醒----昏迷)3.瞳孔改变4.锥体束征5.生命体征第三节脑损伤
CT表现CT检查:颅骨内板与脑表面间双凸形或梭形高密度。(此处血肿未凝固,有继续出血可能)第三节脑损伤
第三节脑损伤
硬膜下血肿(subduralhematoma)急性硬膜下出血(AcultSubduralHematoma)发生率:约占颅内血肿的40%。出血来源:分两型:复合性血肿 出血多为脑挫裂伤所致的皮层静脉出血。单纯性血肿 少见,为桥静脉损伤所致。第三节脑损伤
临床表现常合并脑挫裂伤,病情多较重。临床表现有:①意识障碍进行性加深;②颅内压增高症状 头痛、呕吐、意识改变、脑疝体征;③局灶性体征 根据受累部位,可出现偏瘫、失语、癫痫等;④CT示颅骨内板与脑表面之间高等密度或混合密度新月形、半月形影。第三节脑损伤
CT表现和治疗CT表现:示颅骨内板与脑表面之间高等密度或混合密度新月形、半月形影。治疗:手术-开颅血肿清除、内外减压;非手术治疗-病情稳定、出血量少者。第三节脑损伤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hronicsubduralhematoma)形成机理:好发于50岁以上老人,有轻微的头外伤或无外伤史。新生的血肿包膜产生组织活化剂进入血肿腔,血肿腔凝血机能减弱,包膜新生毛细血管不断出血及血浆渗出,使血肿再扩大,血肿可发生于一侧或双侧。第三节脑损伤
临床表现与诊断(1)慢性颅内高压症状。(2)血肿压迫所致的局灶症状和体征。(3)脑萎缩脑供血不全症状、精神症状(临床以误认为“老年状态”)。第三节脑损伤
CT表现和治疗CT示:颅骨内板下低密度新月形、半月形影,少数为高、等或混杂密度。治疗——首选方法为钻孔冲洗引流术。第三节脑损伤
护理要点颅脑术后引流管护理及如何观察引流液:脑室外引流管高度:垂直额头10CM;或者离外耳道高度15CM。其余均放置床头即可。及时观察引流液性状,颜色,及引流量。
五、颅脑损伤的处理第三节脑损伤
Glasgow昏迷计分法第三节脑损伤
病情观察2.瞳孔3.神经体征4.生命体征5.其他第三节脑损伤
(三)脑损伤的分级1.按伤情分级:(1)轻型(Ⅰ级)单纯脑震荡,有或无颅骨骨折,昏迷<20分钟;(2)中型(Ⅱ级)轻度脑挫裂伤或颅内小血肿,有或无颅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无脑受压,昏迷<6小时,有轻度的生命体征改变;(3)重型(Ⅲ级)广泛性颅骨骨折,广泛性脑挫裂伤,脑干损伤,颅内血肿,昏迷>6小时,有明显的阳性体征。第三节脑损伤
2.Glasgow昏迷评分法轻度:GCS13~15分中度:GCS9~12分重度:GCS3~8分第三节脑损伤
(四)急诊室处理要求1.轻型(Ⅰ级)留院动态观察病情。2.中型(Ⅱ级)住院治疗,动态监测做好随时手术准备。3.重型(Ⅲ级)住院或重症监护,对症治疗,有手术指征尽早手术。第三节脑损伤
(五)昏迷病人护理与治疗1.保持呼吸道通畅最为重要。2.头位与体位:头高15°,定时翻身。3.营养:早期肠外营养,肠功能恢复肠内营养。4.尿潴留:保留导尿。5.促苏醒。第三节脑损伤
(六)脑水肿治疗脱水2.激素治疗3.过度换气4.其他氧气治疗亚低温治疗巴比妥治疗第三节脑损伤
(七)手术治疗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脑疝者、开放性颅脑损伤需急诊手术。颅内血肿有以下情况考虑手术治疗:(1)意识障碍加深,病情渐恶化者;(2)颅内压>2.7Kpa(270mmH2O)并呈进行性升高;(3)幕上血肿>40ml,幕下血肿>10ml,或CT示中线移位>1cm者。第三节脑损伤
手术方式1.开颅血肿清除术2.去骨瓣减压术3.钻孔探查术4.脑室外引流术5.钻孔引流术第三节脑损伤
END结束
治疗学治则与治法
治则:治疗疾病的总则。治法: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治则是指导治法的总则。治法是治则的具体化运用。
治则一、治未病二、治病求本三、正治与反治四、标本缓急五、扶正祛邪六、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七、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治法
一、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未病先防: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正气:1、调摄精神,避免不良精神的刺激,使气机调畅,气血平和“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2、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五禽戏(虎、鹿、熊、猿、猴)太极拳
3、生活起居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4、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防止邪气:“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既病防变:1、早诊断、早治疗,预防疾病的发展。2、先安未受邪之地,作好预防。“见肝之病,知其传脾,当先实脾”。B
二、治病求本治病求本: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抓住本质进行治疗。“治病必求于本。”是辨证论治中的根本原则。
治病求本如:头痛外感头痛-----发汗解表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阳亢头痛-----平肝潜阳血虚头痛-----补血滋养痰湿头痛-----祛痰化湿B
三、正治与反治正治法:当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相一致时,就采取逆其病势的方药进行治疗的一种法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反治法:当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相反时,就采取顺其病势的方药进行治疗的一种法则。如:伤食致泄泻,用通利法。血虚便秘,用补血法。B
四、标本缓急标:现象。邪症状体表新病继发病本:本质。正病因内脏旧病原发病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同治B
五、扶正祛邪邪>正,邪胜则病,邪盛则病进。正>邪,正胜则不病,正盛则病退。调节正邪之间的力量对比,使得正>邪。
扶正: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多用补法:药物、针灸、气功、推拿、锻炼、精神调摄、饮食调养等。祛邪:祛除病邪,使邪去正安。
具体运用:扶正:正虚邪不盛的疾病。祛邪:邪实正未衰的疾病。扶正祛邪并用:正虚邪实的疾病。使得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B
六、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治疗疾病要根据季节、时令、气候的不同,地理环境的不同,人的体质、性情、性格、及饮食起居的不同等,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因时制宜(感冒)夏季不能过用辛温,以防汗泄太过。冬季重用辛温,使邪从汗解。因地制宜(感冒)南方因气温偏高偏湿,用辛温轻剂。北方因气温偏寒、偏燥,用辛温重剂。因人制宜B
七、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相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因其病因病机不同,(性质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如:胃脘痛寒邪犯胃---------散寒止痛饮食停滞---------消食导滞肝气犯胃---------疏肝理气脾胃虚寒---------温中散寒瘀血凝滞---------活血理气
异病同治: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因其病因病机相同,(性质相同),可以用相同的方法治疗。如:子宫下垂------中气下陷------补中益气胃下垂-------中气下陷------补中益气肾下垂------中气下陷------补中益气脱肛----------中气下陷------补中益气肌无力-------中气下陷------补中益气B
治法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药
汗法:通过发汗解表的方法,使在表的邪气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主要适用于外感表证。分类:辛温解表-------风寒表证辛凉解表-------风热表证注意:不可过汗,以汗出邪去为度。
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胃脘以上的痰涎、宿食以及毒物等从口而出的一种治法。
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排出粪便的方法,使停留在肠胃的有形积滞随大便而出的一种治法。主要适用于内有积滞的病证。具体运用:寒下------里热实证温下------寒凝润下------肠道枯燥的便秘
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
温法:用温里散寒的方法,祛除里寒证的一种治法。具体运用:温中散寒温经散寒温肺化饮温肾利水温胃理气
清法:用寒凉的药物,通过清热、凉血、泻火的方法,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种治法。适应症:里热实证。具体运用:清热泻火清热泻肺清肝泻火清热解毒清心泻火清热凉血清胃泻火
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食、气、血、痰、水、虫等所形成的有形之邪得以消散的一种治法。具体运用:消食导滞利水消肿消痞化积软坚散结行气化瘀活血化瘀B
补法:是用补养的药物,通过补益的方法,治疗虚证的一种治法。具体运用:补气、补血、补阴、补阳。补养心血、补益心气、养血柔肝、滋阴润肺、补气健脾、
复习思考题(一)治则与治法的关系?“治未病”体现在哪两个方面?什么叫治病求本?什么叫正治法?什么叫“寒者热之”?什么叫“同病异治”?什么叫“异病同治”?运用“扶正祛邪”的治则时,应注意的原则是什么?中医治疗疾病的八大基本治法是什么?八法中,------法治疗表证,------法治疗里寒证,-------法治疗各种虚证,-------法治疗里热证。治则中“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意义。
中药与方剂理、法、方、药
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道地药材”炮制
药物的性能(药性)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方剂方剂
药物的性能四气:四种不同的药性。寒凉:治疗热证。温热:治疗寒证。B
药物的性能五味:酸、苦、甘、辛、咸。酸:收、涩。苦:泄。甘:补。辛:散、行。咸:软、下。B
药物的性能升降沉浮是指药物在人体内作用的不同趋向。升浮药有上行、向外的功能。沉降药有下行、向内的功能。B
药物的性能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某一部分有选择性的作用。引经药B
方剂的组成君---治主病、主证。臣---辅助君药治主病、主证。----治兼病、兼证。佐----协助君臣。-----消除君臣的毒性、烈性。使----调和。----引经药。
方剂的应用剂型:汤、丸、散、膏、酒、糖浆、片、胶囊、冲剂、针剂等煎法:服法:
辨证论治什么叫辨证论治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方法是中医学的精华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如何辨证?四诊收集资料(症状、体征、过程)理论分析辨出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邪正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治则与治法具体的治疗方法
复习辨证论治的具体内容:基本方法-----四诊辨证纲领-----八纲辨证辨证基础-----脏腑辨证治疗原则-----治疗大法-----八法治疗手段-----具体方法
八纲辨证:根据四诊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以概括病变的大体类别、部位、性质、以及邪正盛衰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归纳为阴证、阳证、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八类基本证候。类别:阴、阳。部位:表、里。性质:寒、热。邪正盛衰:虚、实。
一、表证表证:是六淫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肌体所致病位浅在肌肤的证候。特点:急、短、浅。表现:发热恶寒(恶风)、舌苔薄白、脉浮。常兼有头痛身痛、鼻塞、咳嗽等。风寒表证风热表证
二、里证里证:表示病变部位在脏腑所致的证候。形成:1、表证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2、病邪直接侵犯脏腑;3、脏腑功能失调。表现:多样,以脏腑的证候为主。特点:病程长、不恶风寒、脉不浮、舌苔有变化。
三、寒证寒证:是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肌体机能活动衰退所表现的证候。表现:恶寒喜暖、口淡不渴、面色苍白、肢冷蜷卧、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迟。
四、热证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肌体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表现:发热喜凉,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绸,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
五、虚证虚证:是人体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气虚证:面色苍白,少气懒言,语音低微,神疲乏力,自汗,动则诸证加剧。舌淡,脉虚。阳虚证:面色晄白,形寒肢冷,神疲乏力,自汗,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
五、虚证血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木,经少、延期或闭经,舌淡,脉细。阴虚证:午后潮热,盗汗,颧红,咽干口燥,手足心热,小便短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六、实证实证:邪气过盛、脏腑功能亢进所表现的证候。表现:七、阴阳是总纲。阴:里、寒、虚。阳:表、热、实。
脏腑辨证定义: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进行分析归纳,皆以推究病机,判断病位、病性、正邪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包括脏病辨证、腑病辨证,脏腑兼病辨证。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1、心气虚临床表现:心的症状+气虚症状。心悸,气短,动则加剧,自汗,面色苍白,少气懒言,语音低微,神疲乏力,动则诸证加剧。舌淡,脉虚细或结带。2、心阳虚临床表现:心气虚+阳虚症状心悸,气短,动则加剧,自汗,面色苍白,舌紫暗,脉虚细或结带。形寒肢冷。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3、心血虚临床表现:心的症状+血虚症状心悸失眠,健忘多梦,面色萎黄,头晕,唇舌色淡,脉细。4、心阴虚临床表现:心的症状+阴虚症状心悸失眠,健忘多梦,潮热,盗汗,颧红,手足心热,小便短黄,舌红少津,脉细数。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5、心火炽盛临床表现:心的症状+火热症状失眠,心胸烦热,甚至狂躁,面赤,口渴,或口舌生疮,舌体糜烂,大便干结,苔黄,脉数。6、心血瘀阻临床表现:心的症状+瘀血症状心悸,胸闷,或胸刺痛,痛引肩背内手臂,舌紫,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或结带。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7、小肠实热临床表现:小肠的常见症状+火热症状小便短赤,尿道灼痛,口舌生疮,口渴,尿血,苔黄,脉数。
肺与大肠病辨证1、肺气虚临床表现:肺的症状+气虚症状咳喘无力,动则气短,痰清稀,面色苍白,乏力,自汗,畏风,舌淡,脉虚弱。
肺与大肠病辨证2、肺阴虚临床表现:肺的燥咳症状+阴虚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粘,或痰中带血,口干咽燥,形体消瘦,潮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肺与大肠病辨证3、风寒犯肺临床表现:咳嗽,痰清稀,鼻塞流清涕,或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苔薄白,脉浮。4、风热犯肺临床表现:咳嗽,痰黄粘绸,咽喉疼痛,口干,头痛,恶风发热,苔薄黄,脉浮。
肺与大肠病辨证5、燥邪犯肺临床表现:咳嗽+干燥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唇、舌、鼻、咽喉干燥,或身热恶寒,苔薄白(黄),脉浮。
肺与大肠病辨证6、痰热壅肺临床表现:咳嗽+热症状咳嗽气喘,呼吸急促,痰黄粘绸,甚至咳吐脓血,发热、口干,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脉数。
肺与大肠病辨证7、痰湿阻肺临床表现:咳嗽+痰湿症状咳嗽痰白粘易咯,苔白腻,脉滑。8、大肠湿热临床表现:泻泄秽浊,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尿黄,口渴,苔黄腻,脉滑数。
脾与胃病辨证1、脾气虚临床表现:运化失常症状+气虚症状食少纳呆,口淡无味,腹胀,便溏,消瘦,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虚弱。
脾与胃病辨证2、脾阳虚临床表现:运化失常症状+气虚症状+寒症状食少纳呆,腹胀腹冷痛,喜温喜按,便溏,形寒肢冷,或白带清稀量多,或肢体浮肿,舌淡胖,脉虚弱。
脾与胃病辨证3、中气下陷临床表现:下坠的症状+脾气虚症状脘腹有坠胀感,食后更甚;便意频频,肛门有坠重感;久痢不止,甚至脱肛;内脏下垂,食少纳呆,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虚弱。
脾与胃病辨证4、脾不统血临床表现:出血的症状+脾气虚症状便血,尿血,鼻衄,肌衄,月经多,崩漏,+食少纳呆,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虚弱。
脾与胃病辨证5、寒湿困脾临床表现:运化失常+寒湿食少纳呆,腹胀闷,便溏,+口粘不爽,头身困重或浮肿+苔白腻,脉缓。
脾与胃病辨证6、脾胃湿热临床表现:运化失常+湿热食少纳呆,腹胀闷,便溏,+口粘而甜,头身困重或浮肿+苔黄腻,脉滑数。
脾与胃病辨证7、胃阴虚临床表现:胃的局部症状+阴虚症状胃痛隐隐,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脾与胃病辨证8、胃火炽盛临床表现:胃的局部症状+热症胃腕灼热疼痛,吞酸嘈杂,口渴喜冷饮,消谷善饥,牙龈肿痛,口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
脾与胃病辨证9、食滞胃脘临床表现:消化不良
肝胆病辨证1、肝气郁结临床表现:情志抑郁或发怒,善太息,胸胁或少腹部胀痛,脉弦。
肝胆病辨证2、肝火上炎临床表现:情绪火亢+热急躁易怒,头痛,头胀,眩晕,口苦咽干,便秘尿黄。3、肝阳上亢临床表现:阳亢+可兼有肝火上炎头痛,头胀,眩晕,面烘热,脉弦。
肝胆病辨证4、肝血虚临床表现:目糊,目涩,夜盲,+肢体麻木,筋脉拘挛+血虚5、肝阴虚临床表现:目糊,目涩,+阴虚
肝胆病辨证6、肝风内动临床表现:眩晕,摇晃,抖动,抽搐,项强,肢体麻木肝阳化风:+肝阳上亢热极生风:+热血虚生风:+血虚
肝胆病辨证7、肝胆湿热临床表现:肝开窍部位肝经部位(耳、胸胁、少腹、会阴)+湿热(苔黄腻)+脉弦数。
肾与膀胱病辨证1、肾阳虚临床表现:腰膝酸软+寒+不孕、不育2、肾虚不固临床表现:遗尿、遗精、尿失禁、夜尿频,带下清稀,滑胎。+腰膝酸软3、肾(阳)虚水泛临床表现:全身肿+腰膝酸软+寒
肾与膀胱病辨证4、肾不纳气临床表现:呼多吸少+腰膝酸软5、肾精不足临床表现:生长迟、生殖功能低下、早衰
肾与膀胱病辨证6、肾阴虚临床表现:腰膝酸软,头晕,耳聋耳鸣,+阴虚7、膀胱湿热临床表现:尿路刺激,尿血,尿石+苔黄腻,脉数。
辨证论治的特性强调中医治疗的重点是“证”的区别,不是“病”的异同。异病同治-------异病证同治同同病异治-------同病证异治异强调中医辨证“从证入手”。个体有特异性。强调“证”是恒动变化的。证变则治也变治变则药也变
病、证、症的区别:病----病名,一组临床表现的名称。证----证候,是疾病的本质反映,诊断性结论。反映病变的部位、性质、类别,揭示了发病机制与发病趋势,提示了治疗的方向。症----症状,是疾病的外在表现。
复习思考题什么是中药的四气?什么叫辨证论治?中医治病强调“证”还是“病”?中医的“病”是指什么?中医的“证”是指什么?什么要同病异治?在八纲辨证中,-----反映疾病的类别,-----反映疾病的性质,-----反映疾病的部位,-----反映正邪的盛衰。
。8.心悸、乏力、动则更甚,面色白,舌淡,脉弱。用脏腑辨证属——————。9.干咳少痰,咽干口燥,盗汗,颧红,手心发热。苔少舌质红,脉细数。用脏腑辨证属———。10.纳少,腹胀,神疲乏力,面色白,四肢倦怠,苔薄白,脉细。用脏腑辨证属———。11.胃中烧灼感,牙龈肿痛,口干,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数。用脏腑辨证属———。12.尿频、尿急、尿痛、腰酸、发热、口渴,苔黄,脉数。用脏腑辨证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ppt-(1)(1)课件PPT.ppt
- 最新颅内压增高 (12) 课件课件PPT.ppt
- 最新颅内压增高处理指南 课件课件PPT.ppt
- 最新颅内压增高及颅内压监护 PPT课件课件PPT.ppt
- 最新颅内压增高及颅内压监护 PPT课件PPT课件.ppt
- 最新颅内感染与脑出血有无关系(1)课件PPT.ppt
- 最新颅脑外伤的基本CT改变(1)课件PPT.ppt
- 最新颅脑创伤研究现状与展望课件PPT.ppt
- 最新颅脑损伤幻灯(1)课件PPT.ppt
- 最新颅脑血管性病变影像学诊断(1)课件PPT.ppt
- 最新颅脑断层解剖 PPT课件PPT课件.ppt
- 最新颅脑解剖——解剖学双语课件课件PPT.ppt
- 最新颈前路椎间盘摘除减压,钢板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课件PPT.ppt
- 最新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_小刚下载课件PPT.ppt
- 最新颈肩腰腿痛的防治课件PPT.ppt
- 最新颈部淋巴结分区(6)课件PPT.ppt
- 最新颈部淋巴结分区(4)课件PPT.ppt
- 最新颈部局解(应用解剖)(3)课件PPT.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