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2 MB
  • 2022-04-29 14:35:50 发布

最新颈部淋巴结分区(6)课件PPT.ppt

  • 6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颈部淋巴结分区(6) 概述颈部淋巴结引流非常丰富,全身约有800枚淋巴结,其中约有300枚位于颈部。正常的淋巴结直径多为0.2-0.5cm,质软,光滑,不易触及。不仅接受头颈部器官的淋巴引流,也接受胸、腹、盆腔和四肢的淋巴引流。颈部淋巴结肿大主要见于转移癌、淋巴瘤、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和淋巴结核等。颈部淋巴结肿大以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最多见,其次为转移性癌。 颈部淋巴结分区为了指导临床应用,1991年,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基金学院及美国头颈外科学会(TheAmericanAcademyofOtolaryngology-HeadandNeckSurgeryFoundation,Inc.andTheAmericanSocietyforHeadandNeckSurgery)制定了颈部淋巴结分区方案。分为I~VI区 I区IA区上界:颏舌骨肌或下颌骨下缘切线水平下界:舌骨体平面前界:颏联合或颈阔肌后界:舌骨体内侧界:与对侧IA区相连外侧界:二腹肌前腹内缘IB区上界:下颌舌骨肌和下颌下腺上缘下界:舌骨体平面前界:下颌骨前缘后界:下颌下腺后缘内侧界:二腹肌前腹外侧缘外侧界:下颌骨下缘或内缘 前界:颏联合外侧界:二腹肌前腹内侧缘后界:舌骨IA区 I区IA区上界:颏舌骨肌或下颌骨下缘切线水平下界:舌骨体平面前界:颏联合或颈阔肌后界:舌骨体内侧界:与对侧IA区相连外侧界:二腹肌前腹内缘IB区上界:下颌舌骨肌和下颌下腺上缘下界:舌骨体平面前界:下颌骨前缘后界:下颌下腺后缘内侧界:二腹肌前腹外侧缘外侧界:下颌骨下缘或内缘 下颌舌骨肌后界:颌下腺后缘内侧界:二腹肌前腹外侧缘外侧界:下颌骨内缘、颈阔肌前界:下颌骨前缘IB区颌下区,为口腔肿瘤淋巴结转移多发部位。 Ⅱ区(levelⅡ)Ⅱ区(levelⅡ)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区,即二腹肌下,相当于颅底至舌骨水平,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该区淋巴结常是喉癌转移首发部位,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Ⅱ区以副神经为界分两部分,其前下方为ⅡA区,后上方为ⅡB区。 II区上界:寰椎侧突的下缘(颅底)下界:舌骨体下缘前界:下颌下腺后缘、颈部血管鞘前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内侧界:颈部血管鞘内缘和肩胛提肌外侧界:胸锁乳突肌内缘采用颈内静脉后缘为界,前为IIA区,后为IIB区。IIA区为头颈肿瘤主要淋巴引流集中区域,是第1站前哨淋巴结,经常是喉癌转移的首发位置。IIB区淋巴结常常是鼻咽癌、喉癌的转移处。 II区外侧界:胸锁乳突肌内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内侧界:颈部血管鞘内缘和肩胛提肌前界:颌下腺后缘、颈部血管鞘前缘 Ⅲ区(levelⅢ)Ⅲ区(levelⅢ)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区,从舌骨水平至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处,前后界与Ⅱ区相同。 III区上界:舌骨体下缘下界:环状软骨下缘前界:胸锁乳突肌前内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内侧界:颈部血管鞘内缘和棘旁肌(斜角肌)外侧界:胸锁乳突肌内缘 前界:胸锁乳突肌前内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内侧界:颈部血管鞘内缘和棘旁肌外侧界:胸锁乳突肌内缘III区 Ⅳ区(levelⅣ)Ⅳ区(levelⅣ) 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区。从肩胛舌骨肌到锁骨上。前后界与Ⅱ区同,位于肩胛舌骨肌、锁骨和胸锁乳突肌侧缘所围成的区域。Ⅱ、Ⅲ、Ⅳ区共同构成颈内静脉淋巴结链,收纳腮腺、颌下、颏下、咽后壁及颈前淋巴结的淋巴液,因此是颈廓清术中的重点区域。 IV区上界:环状软骨下缘下界:胸锁关节上2cm前界:胸锁乳突肌前内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内侧界:颈部血管鞘内缘和棘旁肌(斜角肌)外侧界:胸锁乳突肌内缘 前界:胸锁乳突肌前内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内侧界:颈部血管鞘内缘和棘旁肌外侧界:胸锁乳突肌内缘IV区 Ⅴ区(levelⅤ)Ⅴ区(levelⅤ)为颈后三角淋巴结。前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后界为斜方肌前缘,下界为锁骨。Ⅴ区以肩胛舌骨肌下腹为界,上方为ⅤA区,下方为ⅤB区。锁骨上淋巴结即属于ⅤB区。 V区上界:胸锁乳突肌终点下界:锁骨前界:胸锁乳突肌后缘后界:斜方肌前侧缘内侧界:肩胛提肌外侧界:颈阔肌和皮肤 前界:胸锁乳突肌后缘后界:斜方肌前侧缘内侧界:肩胛提肌外侧界:颈阔肌和皮肤V区 Ⅵ区(levelⅥ)Ⅵ区(levelⅥ)为颈前中央区淋巴结。包括环甲膜淋巴结、气管周围(喉返神经)淋巴结、甲状腺周围淋巴结,约6~16枚,有人把咽后淋巴结也归属这一区。此区两侧界为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上界为舌骨,下界为胸骨上窝。其中喉前淋巴结位于环甲膜部,收容声门下区淋巴液,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VI区(颈前间隙)上界:舌骨体下缘下界:胸骨颈静脉切迹前界:颈阔肌和皮肤后界:气管和食管后壁内侧界:与对侧的VI区相连外侧界:胸锁乳突肌前外缘、皮肤和甲状腺内缘 VI区后界:气管和食管后壁前界:颈阔肌和皮肤外界:胸锁乳突肌前外缘、皮肤和甲状腺内缘 Ⅶ区(levelⅦ)Ⅶ区(levelⅦ)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JointCommitteeonCancer,AJCC)在公布TNM分期时,又补充第7个分区,即上纵隔淋巴结,两侧界为颈总动脉,上界为胸骨上窝,下界为主动脉弓水平。 VII区(上纵隔淋巴结)上界:胸骨上窝下界:主动脉弓水平两侧界:颈总动脉咽喉癌、食管癌及甲状腺癌可以转移至此, 故有人建议将上纵隔淋巴结列为Ⅶ区。 谢谢! 多学科协作(MDT)——通向医学未来的必经阶段37 现代医学诊疗模式大趋势传统模式:单学科诊疗(看人生的病)必经阶段:多学科协作(看生病的人)38 MDT的核心理念以病人为中心针对特定疾病,依托多学科团队,制定规范化、个体化、连续性的综合治疗方案。39 MDT的核心目标为患者设计最佳诊疗方案,确保最佳疗效。提升学科的诊疗能力和学术水平。医、教、研健康管理真正融合,推动医学科学进步。40 MDT适用于各个学科肿瘤治疗是典型的例证41 肿瘤MDT简介肿瘤MDT:为了肿瘤诊治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肿瘤治愈率和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向肿瘤患者提供一种综合、全面、以患者为中心的诊断治疗模式。 MDT:肿瘤患者的诊疗肿瘤的患者,面临的问题:诊断不明确,奔波于各个科室各室医生之间,沟通困难,靠患者传递信息诊断后治疗方法如何选择:手术、化疗、放疗……MDT:为肿瘤患者提供一种综合、全面、便捷的诊断治疗模式。43 我院肿瘤患者情况病人、疾病谱变化肿瘤患者增多疑难、危重患者多高龄患者比例高一个科室“单打独斗”的诊疗模式,不能满足需求MDT,在患者的诊疗工作中将成为常态44 假如我是患者今年80岁,有严重的冠心病、慢阻肺,刚刚被确诊前列腺癌,我该怎么办?45 传统医疗模式下,医患双方的共同困惑关于医院的选择:综合医院能治好我的肿瘤吗?专科医院能保证我的医疗安全吗?关于前列腺癌:就诊科室或医生不同,治疗方案差异巨大多种治疗方法可选:手术、放疗、介入、冷冻、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等不同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对单一学科/医生的治疗效果有所担忧关于高龄及心肺疾病:如何平稳控制,耐受各项治疗措施?46 MDT是医患双方的必然选择通过MDT,与患者充分沟通,为患者找到最适合病情的科学合理的综合诊疗方案,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使患者获得最佳疗效。47 MDT普遍模式针对特定疾病/器官/系统联合接诊/查房/讨论/会议等多学科固定医生参与核心团队支持团队协作诊治学科(更广义MDT)固定时间,固定周期,固定地点形成诊治决议由MDT团队科室执行追踪48 MDT基本条件有一定的病例数(可多病种联合)确定的召集人,固定团队、专家、制度诊治决议可执行团队人员齐心协力,无障碍沟通49 国内现阶段开展MDT的挑战宏观:待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医院:模糊的医院及学科发展规划学科:传统的学科管理话语权模式医生:个体的诊疗行为主观随意性50 MDT的可操作性可操作性:结合具体情况,寻求突破点,以点带面有人推动,走到一起是开始,保持下去是进步,形成团队是成功。从大家感兴趣的事做起,从最容易的事做起,从对方最需要的事做起协作始于自觉,完善需要制度“行胜于言”,“说一尺不如干一寸”51 MDT模式下医院的发展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殊途同归综合医院:依托综合实力,发展特色专业专科医院:做精特色专业,兼顾综合发展52 MDT是通向医学未来的必经阶段没有协作的竞争是低水平的竞争!53 MDT与学科建设54 学科是什么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的功能单元医院人才实现价值的技术平台诊疗服务的源头,医院品牌落脚点只有围绕患者需求,积累内部与外部资源、整合有形与无形资源,通过高效地组织运营、发挥学科的驱动力和影响力,打造疾病诊疗服务链,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55 学科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深度的精通”,不是某一个人的能力,是整个团队的能力在患者眼里它是具有价值的、独一无二的,在竞争者看来模仿困难56 MDT与学科建设模式转变:激发学科发展活力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多学科协作: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治疗技术向规范化、精准化、微创化发展57 建立院级管理机制,为多学科合作支持设立组织管理机构建立工作计划、例会等制度进一步加强支持工作,在绩效考核考核体系予以监督、奖惩,深入贯彻MDT理念加强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度的追踪研究58 我院MDT职责1.定期专家组织会诊、病例讨论,讨论肿瘤患者的综合诊治方案,尤其是疑难、复杂和少见病例;全院病例讨论时间:每月第三周周五(14:30-16:30)2.定期召开小组会议,每年至少两次,研究我院肿瘤学科发展中需改进的方面和具体策略,为我院肿瘤学科的不断发展和高水平的学科建设提出建议和意见;3.跟踪国际国内肿瘤学新进展,进行业务知识培训。59 我院MDT流程新发恶性肿瘤患者本科室MDT成员(登记)本科室病例讨论组织MDT会诊(记入病历)制定诊疗方案按计划执行追踪诊疗结果(随访登记本)MDT评估60 MDT实施注意点专业的偏见和对肿瘤综合治疗内涵理解的差异是影响综合治疗开展的主要因素。克服专业偏见加强不同学科间沟通、互动和良好协作才能确保综合治疗的有效运行。61 医学未来在于医学本质的回归传统模式:单学科诊疗(看人生的病)必经阶段:多学科协作(看生病的人)医学本质:人文之关爱(看生病的人)62 永不放弃!63 谢谢聆听!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