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8 MB
  • 2022-04-29 14:35:59 发布

最新颜色:指矿物新鲜表面的颜色有浅色、深色之分课件PPT.ppt

  • 5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颜色:指矿物新鲜表面的颜色有浅色、深色之分 条痕是指矿物粉末的颜色用毛瓷板(没上釉的瓷板)刻划检验观察的颜色.有的矿物有好几种颜色,但条痕比较固定的.块状—铁黑色土状—多为暗红色条痕为砖红色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条痕是黑色的 3.硬度(hardness)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外力机械作用的强度。通常以十种矿物为标准,来标定矿物相对硬度的大小,称之为摩氏硬度。 4.解理与断口(cleavage&fracture)解理:矿物受外力作用时,沿一定方向裂破成平面的性质.裂开的平面就是解理面分级:方解石的三组解理1.极完全解理:2.完全解理:方解石3.中等解理长石、角闪石4.不完全解理:5.无解理:石英云母橄榄石 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后,形成的各种凹凸不平的不规则的断裂面贝壳状:石英土状:高岭土、铝钒土参差、锯齿状:黄铁矿、自然铜断口fracture 弹性、挠性、延展性5.其他性质密度 试论腧穴的泻热作用钟兰 腧穴的泻热作用早已被大量的临床事实所证实,许多腧穴都具有不同程度,不同作用部位和方向的泻热作用。 一、《内经》有关泻热腧穴的记载《素问.气穴论篇》中明确提出,人身凡365穴,其中有“热俞五十九穴”,即是具有泻热作用的腧穴。《素问.水热穴论》明确了五十九热俞的穴名和主治范围。认为,热病甚者用五十九刺。 五十九刺:上星、囟会、前顶、百会、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以越诸阳之热逆(指热之逆于头);(称为头上五行五穴)大柕、膺俞(中府)、缺盆、背俞(王注:风门(热府))以泻胸中之热; 气街、足三里、巨墟上下廉,以泻胃中之热;云门、髃骨(肩髃)、委中、髓空(腰俞?),以泻四肢之热;魄户、神堂、魂门、意舍、志室,以泻五藏之热。对于热甚者,可以分别用上述腧穴针刺以泻之,具有较好的泻热作用。取穴特点是局部取穴或循经取穴。 《素问.刺热病论篇》又曰:“热病气穴:三椎下间主胸中热,(身柱可泻肺热)四椎下间主膈中热,(四椎下可泻心热)五椎下间主肝热,(神道可泻肝热)六椎下间主脾热,(灵台可泻脾热)七椎下间主肾热。”(至阳可泻肾热)明确提出了位于督脉上的泻热腧穴,说明督脉上背部的腧穴均具有泻热作用,且与穴位所在的部位有关。 《灵枢.热病》“热病三日,而气口静、人迎躁者,取之诸阳,五十九刺,以泻其热而出其汗,实其阴以补其不足者。” 说明在用阳经穴泻表热时,也应配合充实阴的针法。又:“热病七八日,脉口动喘而眩者,急刺之,汗且自出,浅刺手大指间”(少商穴)。又:“热病身先涩,烦而热,烦悗,唇嗌干,取之脉,以第一针,五十九刺”等等。篇中论述诸多热病,均用五十九热穴进行治疗,只是选择的针具不同而已。 又:“热病而汗且出,及脉顺可汗者,取之鱼际、太渊、大都、太白,泻之则热去,补之则汗出,汗出太甚,取内踝上横脉(三阴交)以止之。”此处又提出了治疗热病汗出的四个腧穴,以及汗出太甚取脾经之三阴交以补救阴液的方法。 又:“热病体重,肠中热,取之以第四针,于其腧及下诸指间,索气于胃络,得气也。”此是应用锋针刺太白、陷谷及厉兑、内庭、丰隆脾胃二经之等穴治疗肠胃有热之证的方法。 又:“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取之涌泉与阴陵泉,以第四针,针嗌里。”此是用锋针刺涌泉、阴陵泉、廉泉穴治疗热邪在足太阴、少阴的方法。本篇又分别指出了五十九刺(即五十九个治疗热病的腧穴)的具体穴名,与《素问》中记载的五十九个热穴有所不同。 这59个(穴点)泻热的腧穴在四肢的多为井穴和输穴;位于头部的泻热穴位多属督脉。井穴:少泽、关冲、商阳、少商、少冲、中冲;荥穴:少府;输穴:后溪、中渚、三间、束骨、(足)临泣、太白、陷谷;头部穴:五处、承光、通天、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听会、完骨、风池、天柱、承浆、哑门、百会、囟会、神庭、风府、廉泉。 《内经》时期就对热病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并有治疗各种热病的专门腧穴,病位不同,选穴不同,针具各异:毫针、镵针和锋针,治疗实热之证。 二、泻热腧穴的当代应用1、井穴的泻热作用:井穴泻本经热邪,多用刺血的方法,。2、荥穴的泻热作用:同井穴。3、具有全身泻热作用的腧穴:泻热范围广,可作用于全身,在应用时不必辨病位,只要属实热为病即可使用。如大椎、合谷、曲池、委中、肩髃、风池、风府、印堂、外关等穴即是。 合谷:《千金方》:合谷、五处主风头痛。《外台》:主寒热……热病汗不出。《大成》:疔疮生面上与口角,灸合谷。曲池:《甲乙经》:伤寒余热不尽,曲池主之。腕急身热惊狂《大成》:伤寒大热不退:曲池、绝骨、三里、大椎、涌泉、合谷。疔疮生手上,曲池(灸)。大热,曲池、三里、复溜。 风门:又名“热府”《大成》:身热伤寒热退后余热《图翼》:此穴能泻一身热气,常灸之,永无痈疽疮疥等患。譩譆:《甲乙经》:“热病汗不出,上星主之,先取譩譆,后取天牖、风池。”又“痉,互引、身热,然谷、譩譆主之”。《外台》:主治“热病汗不出,肩背寒热,痉互引,身热……”《图翼》:大风热病汗不出…… 委中:《图翼》:此穴主泻四肢热,委中者,血郄也。凡热病汗不出,小便难,衄血不止……取其经血之愈。《金鉴》:主治……热病难愈风池:《甲乙经》:热病汗不出,上星主之,先取譩譆,后取天牖、风池。《大成》:伤寒温病汗不出…… 大椎:《素问·骨空论》:灸寒热之法,先灸项大椎,以年为壮数……《甲乙经》:伤寒热盛烦呕,大椎主之。《千金翼方》:诸烦热,时气瘟病,灸大椎百壮,针入三分泻之。 4、泻内脏热的腧穴:背俞穴、募穴及全身泻热作用的腧穴,考虑膀胱经背部第二线的穴位。肺俞:《甲乙经》:“肺气热……胸中有热”。心俞:《外台》:“主寒热心痛。”《图翼》:此穴主泻五脏之热,与五脏俞同。 肝俞:《甲乙经》:“肝俞主热病差后食五辛多患眼(暗)如雀目。”脾俞:《甲乙经》:“热痉,脾俞及肾俞主之。”又:“热引胃痛。”三焦俞:《图翼》:“伤寒身热头痛。”肾俞:《千金方》:“肾俞主头身热。” 章门:《甲乙经》:“热病,先头重额痛,烦闷,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俯仰……。”期门:《千金方》:“主胸中热,息贲,胁下气上。”《外台》:“治胸中烦热……。”中极:《甲乙经》:“腹热痛。”关元:《素问·骨空论》:“灸寒热之法……齐下关元三寸灸之。”《灵枢·寒热》:“……头眩痛,身尽热,关元主之。” 中脘:《甲乙经》:“小肠有热,溺赤黄,中脘主之。”《图翼》:“心下胀满,伤饱食不化,五隔五噎,翻胃不食,心脾烦热疼痛……。”巨阙:《甲乙经》:“热病胸中澹澹……。”《铜人》:“治心中烦满热病。” 5、其他具有泻实热作用的腧穴●手太阴肺经:孔最:《甲乙经》:热病汗不出,上髎及孔最主之。《外台》:主热病汗不出,此穴可灸五壮,汗即出。列缺:《千金方》:列缺主手臂身热。列缺曲池主热病烦心,心闷,先手臂身热,瘈疭唇口聚,鼻张目下汗出如珠。经渠:《千金方》:主热病汗不出。太渊:《甲乙经》:病温身热,五日不已,汗不出,刺太渊。 ●手阳明大肠经:三间:《甲乙经》:寒热,唇口干……三间主之。《千金方》:主气热身热喘。阳溪:《甲乙经》:主热病汗不出。主热病烦心。寒热疟疾。《图翼》:热病烦心。 ●胃经解溪:《甲乙经》:热病汗不出。冲阳:《甲乙经》:热病汗不出,口中热痛,冲阳主之。陷谷:《千金方》:凡热病刺陷谷。《外台》:主热痢……热病汗不出。 ●脾经(下述穴前面已述及)隐白:《甲乙经》:气喘,热病。《外台》:热病衄血不止。大都:《甲乙经》:热病汗不出且厥,手足清……《外台》:主热病汗不出,且厥足清。《大成》:身热汗出,足厥冷,大都主之。太白:《甲乙经》:热病,满闷不得卧,太白主之。热病,先头重,额痛,烦闷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以俯仰…… ●心经通里:《铜人》:治热病,卒心中懊侬……《金鉴》:主治温病,懊侬心悸…… ●小肠经后溪:《甲乙经》:振寒寒热……烦满身热《大成》:热多寒少:后溪、间使、百劳、曲池。寒多热少:后溪、百劳、曲池。腕骨:《外台》:主寒热汗不出。《铜人》:主热病汗不出。阳谷:《外台》:热病汗不出。 ●膀胱经膈俞:《铜人》:热病汗不出。《图翼》:“热病汗不出“……血热妄行。”●肾经太溪:《外台》:足热,热病汗不出。 ●心包经曲泽:《甲乙经》:身热,烦心,口干……间使:《甲乙经》:热病烦心《大成》:热多寒少:间使、三里内关:《甲乙经》:面赤皮热,热病汗不出,中风热……内关主之。大陵:《甲乙经》:热病烦心而汗不止……胸中热……身热如火 ●三焦经中渚:《外台》:主热病汗不出外关:《金鉴》:主治五脏六腑结热,鼻衄吐血不止……伤寒自汗烘烘热,唯有外关针极灵。支沟:《甲乙经》:热病汗不出。《图翼》:凡三焦相火炽盛,及大便不通,胁肋疼痛者,俱宜泻之。 ●胆经悬钟:《甲乙经》:热病汗不出足临泣:《甲乙经》:热病汗不出●肝经曲泉:《千金方》:“主身热头痛汗不出。” ●督脉神道:《甲乙经》:身热头《铜人》:治寒热头痛身柱:《素问·刺热篇》:三椎下间主胸中热。●任脉会阴:《甲乙经》:“小便难,窍中热。”上脘:《甲乙经》:“头眩病,身热汗不出……”鸠尾:《针灸大成》:“主息贲,热病……。” 6、关于泻虚热的腧穴大椎:骨蒸潮热。三阴交:古籍中尚未见有养阴的提法,近年有人提出有养阴的作用。肺俞:《针灸大成》:“主……寒热喘满,虚烦傳尸骨蒸……”。“虚烦口干,肺俞”。膈俞:《大成》:骨蒸《图翼》:怠惰嗜卧骨蒸喉痹…… 胆俞:《大成》:“骨蒸劳热食不下”。《图翼》:“……骨蒸劳热”。意舍:《千金方》:“消渴身热……意舍主之”。太溪:古籍中未见可退虚热和养阴的记载,只提出可治疗消渴、烦心不眠等症。复溜:盗汗。行间:《大成》:“消渴……嗌干善渴……” 7、泻热作用与操作方法毫针刺泻法刺血法(镵针、三棱针)刺血+拔罐加强泻热作用单用拔罐法刮痧法艾灸法 8、参考资料1、曾文玲“柴胡注射液曲池穴注射治疗高热”2、黄世福“承淡安运用“马氏穴”治热性病探讨”(针灸大师承淡安先生,运用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疗热性病)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中医科佳娜,董惠娟“大椎穴放血治疗肝癌癌性发热”4、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阮经文“针刺大椎穴治疗低热33例” 5、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刘艳红等“少商穴针刺放血治疗高热40例”6、何景贤陈水星“针刺合谷穴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疗效观察”7、空军大连医院“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肺结核病人发热” 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