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1.50 KB
  • 2022-04-29 14:30:06 发布

最新技术分析报告.课件PPT.ppt

  • 3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技术分析报告. 一、专用检具存在的问题把曲轴箱的曲轴孔放入膨胀芯轴时,曲轴孔与膨胀芯轴之间存在一定角度,拧紧后可能仍然会有一定角度。在转动曲轴箱时,各人的用力有所不同,用力方向也不可能与曲轴孔轴线完全垂直。人眼在读百分表时有一定的误差。曲轴箱两孔垂直度传统的测量方法是在专用检具上利用膨胀芯轴定位,气缸孔插心棒来测量。这种测量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二、三坐标测量曲轴箱两孔垂直度随着测量技术的提高,分析工具的应用,这用了几十年的测量方法显然过时,西门子方面也要求我们改进。现在国际上常用的位置误差测量方法是用三坐标测量机来测量。所以我们改用三坐标测量机来测量曲轴箱两孔垂直度。 3、初步改进方案为了提高三坐标测量曲轴箱两孔垂直度的重复性。我们后来采用两孔插心棒的测量方法,测针改用Φ3×20mm或Φ2×20mm。这样改进以后,测量数据的可重复性得到很大改善。经MSA分析也符合要求。 4、用心棒测量的MSA分析数据测量员ABB次数零件号12312312310.02450.03120.02490.02720.02980.03090.02580.03130.026820.05240.05870.06010.05580.05610.05180.06210.05470.058230.01230.00980.01560.01430.01670.0180.01410.01150.016740.06540.06230.06490.06810.06270.06650.06150.06750.063450.07150.07340.07620.07220.07760.07410.06990.07340.07460.06240.06110.06080.05780.05930.05940.06190.06330.059470.03370.03850.03120.03490.03690.03920.03870.03530.03480.05270.05460.05810.05030.05920.05820.05490.05330.056490.00850.01010.01210.00950.01340.00790.01160.01050.0114100.05270.06030.05590.05830.05470.06210.05880.06140.0599 5、用心棒测量的MSA分析图 6、用心棒测量的MSA分析结果来源标准差(SD)研究变异(6*SD)%研究变异(%SV)%公差(SV/Toler)合计量具R&R0.00265040.01590211.9723.24重复性0.00264570.01587411.9523.2再现性0.00015880.0009530.721.39操作员0.00015880.0009530.721.39部件间0.02198810.13192999.28192.78合计变异0.02214730.132884100194.18可区分的类别数=11 7、心轴测量法的不足之处1、孔内不擦干净会在心轴塞入时微小尘物挤压而影响测量值。2、心轴的不正常状态(锈、脏、不正当使用造成的毛刺等)影响测量值。3、因为要插入两根芯棒,大大影响测量速度,测量效率低下。4、气缸孔、曲轴孔容易被芯棒拉伤。4、每个测量员插入的心轴松紧程度不一致,导致测量结果偏差大。5、大锥度气缸孔的MSA分析数据偏差(主要是第4点造成)。 三、深入研究改进方法嘉兴精测室的三坐标测头为TP200,他的结构与TP20不同,摆动很小,灵敏度较高,我们对各个测针做了探测误差测试。Φ4×10mm:1.6μΦ2×20mm:3.2μΦ3×20mm:2.5μΦ4×50mm:3.6μΦ6×50mm:2.2μ这让我们产生了灵感,是否可不用芯棒,直接用较长的测针在气缸孔和曲轴孔内采点,来测量两孔垂直度。 1、直接测量法的提出从上面的测量结果看出,测针越长,探测误差越大;同长测针球径越大,探测误差越小。这让我们产生了灵感,是否可不用芯棒,直接用较长的测针在气缸孔和曲轴孔内采点,来测量两孔垂直度。 2、直接测量法的测得的数据垂直度垂直度垂直度垂直度垂直度0.03920.03540.03760.03240.04140.04060.04180.04220.03540.04030.04410.03430.03230.04240.03910.03870.03310.04120.04270.03540.04250.03330.03890.04180.03910.04270.03470.04310.03040.0365最大值最小值在我们的GLOBAL575测量机用Φ6×50mm测针对同一个曲轴箱的两孔垂直度测量做了重复性分析,离散性在0.014左右。 3、下步打算我们计划在嘉兴精测室的三坐标测量机上,进行直接测量法的MSA分析。如果MSA分析合格的,我们将改用直接测量法测量曲轴箱两孔的垂直度。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测量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约成本。(可省下因两孔被擦伤而返工的费用。)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教学目的】1.了解中医外科学在我国历史上对人类健康事业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为学生树立学习中医外科学的专业思想。2.了解中医外科学在世界领域中的成就和近40年的发展,诱导学生为创建中医外科学的新成就去探索。17 【教学内容】1.中医外科学的起源、形成、发展、成熟。2.历代外科医学的主要学术成就、著述和创造发明。3.重点介绍陈实功、王洪绪、高锦庭三大流派的主要学术思想和代表著作。4.近40年来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和成就。18 一、中医外科学发展的起源阶段⒈时间在原始社会,外科成为独立的专科在周代。⒉主要成就⑴公元前1324年左右,甲骨文上有“疾自(鼻病)、疾耳、疾齿、疾舌、疾足、疾止(指或趾)疥、等记载。19 ⑵《山海经》:“高氏之山……其下多箴石。”郭璞注说“砭针,治痈肿者。”砭针是切开排脓的工具,也是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⑶《周礼》中有疡医的记载,主治肿疡、溃疡、金创和折疡。如说:“疡医下士八人,掌肿疡、溃疡之祝药劀杀之齐。”(祝药即敷药,劀是刮去脓血,杀是腐蚀剂去恶肉或剪去恶肉,齐是疮面平复)20 ⑷1973年出土的马王堆文物《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一部医学文献。21 二、中医外科学发展的形成阶段⒈时间中医外科初具规模,形成一个学科是在汉朝。⒉主要成就⑴那时已经有了医学理论著作《内经》,其中《灵枢·痈疽》所载外科病有17种,对痈疽病因病理有一定认识。22 ⑵号称外科鼻祖的华佗,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进行剖腹术,是世界上最早的剖腹手术。⑶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治疗肠痈、寒疝、狐惑病等方药,至今仍为临床所应用。对后世外科的发展有很大影响。23 ⑷ 西汉前后的《金创瘈疭方》是我国第一部专著,可惜已失传。汉代,从理论、实践、药物、手术、著作等多方面看,中医外科已初步形成一个独立学科。24 三、中医外科学发展的发展阶段⒈时间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有较快的发展。⒉主要成就⑴晋末出现了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25 ⑵两晋南北朝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总结了许多有科学价值的经验。海藻治瘿疾,是世界上最早用碘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记载。狗脑敷治疯狗咬伤,开创了免疫疗法治疗狂犬病的世界先列。⑶巢元方等的《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原病理学专著。书中有不少外科内容对病因病理有了进一步认识。26 ⑷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记载了许多脏器疗法,采用动物肝脏治夜盲症,食牛羊乳治脚气病,食羊靥、鹿靥治甲状腺肿大,现代科学均已证实。用葱管导尿较1860年法国发明橡皮管导尿早1200多年。⑸王焘的《外台秘要》载方6000多种,是外科方药有价值的参考文献。27 ⑹宋代外科发展到成熟阶段。病机分析上重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治疗上注重扶正与祛邪相结合,内外治相结合。《圣济总录》提出“五善七恶”。《太平圣惠方》提出应鉴别“五善七恶”,同时总结了内消、托里等内治方法。[其他]⑺公元1227年魏岘的《魏氏家藏方》已载有痔核周围先涂膏剂,以免灼痛,使枯痔疗法更为完善。28 ⑻宋外科专著日益增多,《卫济宝书》专论痈疽,用方已注明加减之法。记载了许多医疗器械。⑼李迅著的《集验背疽方》,对背疽病源、症状、治疗作了全面论述。⑽陈自明的《外科精要》,强调对痈疽应辨证施治,区分寒热虚实对症疗法。强调疮疡的整体疗法,载有托里排脓的多个方药,至今仍在临床中应用。29 ⑾元代的外科著作,有朱震亨的《外科精要发挥》,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等。齐德之著的《外科精义》总结元以前各种方书的经验,从整体出发,指出外科病是阴阳不和、气血凝滞所致。治疗疮疡应辨别阴阳虚实,提倡采取内外治相结合的方法,批评“治其外而不治其内,治其末而不治其本”的方法。30 四、中医外科学发展的成熟阶段⒈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已发展较为成熟。⒉主要成就突出代表为三大学术流派的形成。⑴薛己著的《外科枢要》,记载了有关外科理论、经验、方药,详细叙述了新生儿破伤风的诊治,这是首次。31 ⑵汪机的《外科理例》提出“治外必本诸内”的思想。并创制玉真散治疗破伤风。⑶王肯堂的《疡科准绳》、申斗垣的《外科启玄》、陈文治的《疡科选粹》、窦梦麟的《疮疡经验全书》等均很有特色。32 ⑷陈司成的《疮秘录》是我国第一部梅毒专著。⑸当时外科学术流派有“正宗派”,以陈实功著的《外科正宗》为代表。⑹“全生派”,以王维德的《外科全生集》为代表[特点]。汪机的《外科理例》,许克昌的《外科证治全书》有类似特点。⑺“心得派”,以高锦庭的《疡科心得集》为代表。属此派的还有,余听鸿的《外证医案汇编》。33 ⑻清代的外科著作,还有陈士铎的《外科秘录》、顾世澄的《疡医大全》都各有特色。吴师机的《理瀹骈文》专述药膏的外治法。总结了不少治疗学上的新成就。近代张山雷于1927年所著的《疡科纲要》,内容简要,立论、辨证、用药,对外科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34 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医外科进入了历史发展新阶段。医学教育、临床医疗、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35 思考题1.中医外科学在我国历史上经历了哪些阶段?每阶段的主要学术成就、著述和创造发明有哪些? 2.三大流派的主要学术思想和代表著作是什么? 3.近40年来中医外科的发现和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