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5.50 KB
  • 2022-04-29 14:24:11 发布

最新6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课件资料课件PPT.ppt

  • 5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6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课件资料 大体积混凝土是指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等于或大于1m,或预计会因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裂缝的混凝土。电厂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包括烟囱基础、冷却塔基础、主厂房基础、锅炉基础、汽机基座、变压器基础、风机基础等。因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比较特殊,且对于浇筑和养护的质量要求较高,特别是对于有害裂缝得控制,更是重中之重。所以特编写此课件,供大家参考。前言 混凝土专业技术员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工艺控制清楚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和施工特性;掌握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点施工工序及其施工工艺;了解大体积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及其预防措施;课程目标 1.2工机具要求1.2.1混凝土上料搅拌设备:混凝土自动计量设备、混凝土搅拌机、装载机、水箱、水泵。1.2.2混凝土运输设备:混凝土搅拌罐车、混凝土泵车、布料机、机动翻斗、手推车、串筒、溜槽。1.2.3混凝土振捣设备:插入式振捣器、平板振动器。1.2.4混凝土测温设备:电阻型测温仪、热电偶测温仪、玻璃温度计、湿度仪。 1.3作业条件要求1.3.1编制混凝土浇筑方案,确定流水分段划分、浇筑程序、原材料运输、混凝土配料、输送、浇筑、捣固方法以及设备移动、施工平面布置等。1.3.2准备好混凝土搅拌、运输和浇筑机具设备,并进行一次全面检修,按施工平面布置图进行安装就位和试运转,施工需要工具亦按数量做好准备,放在规定地点备用。1.3.3基础钢筋已绑扎完毕,并已经过验收;内外模板已支设好,并支撑牢固;板缝已堵严,并涂刷隔离剂;在模板上已弹好混凝土浇筑标高线。 1.3.4配置混凝土用的水泥、砂、石及粉煤灰、外加剂等材料,经检验质量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并准备足够数量,能满足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需要;试验室已按实际材料提供混凝土配合比。1.3.5根据混凝土浇筑方案,搭设好进入基坑的脚手马道和浇灌脚手平台或搭设好施工脚手架。1.3.6检查复核结构轴线、标高,大面积浇筑的基础,每隔3m左右钉上水平桩。1.4作业人员要求1.4.1主要作业人员:机械操作人员、混凝土工。1.4.2施工人员应经过专业安全和技术培训,并接受了专项施工技术交底。 目录一、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准备二、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要求三、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2.1工艺流程二、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要求2.2操作工艺要求 1.1工艺流程预拌混凝土养护、测温拆摸成品保护运输布料钢筋、模板、预埋件验收测温元件、或测温孔布置混凝土浇筑表面处理 2.2操作工艺要求2.2.1大体积混凝土搅拌、运输操作工艺:2.2.1.1混凝土搅拌要按配合比严格计量,要求车车过磅;装料顺序:石子→水泥→砂子;如有添加剂时,应与水泥一并加入;粉沫状的外加剂同水泥一并加入,液体状的与水同时加入。为使混凝土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不得少于90秒钟,当冬季施工或加有添加剂时,应延长30秒钟。2.2.1.2混凝土自搅拌机卸出后应及时运送到浇筑地点;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的“离析”,水泥浆流失、塌落度变化和产生初凝等现象,如有发生应立即报告技术部门采取措施。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超过《规范》规定的时间。混凝土水平运输采用混凝土搅拌罐车,垂直运输采用混凝土泵车。2.2.1.3泵送混凝土必须保证混凝土泵能连续工作,如发生故障停歇时间超过45分钟或混凝土已出现“离析”现象,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它方法冲洗净管内残留的混凝土。 2.2.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艺:2.2.2.1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分三种类型:(1)全面分层法(2)分段分层法(3)斜面分层法。2.2.2.2斜面分层法:混凝土浇筑采用“分段定点,循序推进、一个坡度、一次到顶”的方法——自然流淌形成斜坡混凝土的浇筑方法,能较好地适应泵送工艺,提高泵送效率,简化混凝土的泌水处理,保证了上下层混凝土不超过初凝时间,一次连续完成。当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角接近端部模板时,改变混凝土的浇筑方向,即从顶端往回浇筑。2.2.2.3分段分层法:混凝土浇筑时采用分层分段进行时,每段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程度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25倍,最大不得超过500mm。混凝土浇筑时,严格掌握控制下灰厚度、混凝土振捣时间,浇筑分为若干单元,每个浇筑单元间隔时间不超过3小时。 2.2.2.4全面分层法:浇筑混凝土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方向进行浇筑,要求在逐层浇筑过程中,第二层混凝土要在第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毕。 2.2.3大体积混凝土振捣工艺和泌水处理:2.2.3.1每浇筑一层混凝土都应及时均匀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混凝土振捣采用赶浆法,以保证上下层混凝土接茬部位结合良好,防止漏振,确保混凝土密实。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约50毫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槎。平板振动器移动的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范围,以振实振动部位的周边。2.2.3.2在混凝土初凝之前,适当的时间内给与两次振捣,可以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握裹力。两次振捣时间间隔宜控制在2小时左右。2.2.3.3混凝土应连续浇筑,特殊情况下如需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一层混凝土凝固以前将下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按水泥的品种及混凝土的凝固条件而定,一般超过2小时就应按“施工缝”处理。 2.2.3.4施工缝处理:混凝土的强度不小于1.2Mpa,才能浇筑下层混凝土;在继续浇混凝土之前,应将界面处的混凝土表面凿毛,剔除浮动石子,并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浇一遍高标号水泥砂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且振捣密实,使新老混凝土紧密结合。2.2.3.5混凝土的泌水处理:斜面分层法浇筑混凝土采用泵送时,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将顺坡向集中在坡面下,应在侧模适宜部位留设排水孔,使大量泌水顺利排出。采取全面分层法时,每层浇筑,都须将泌水逐渐往前赶,在模板处开设排水孔使泌水排出或将泌水排至施工缝处,设水泵将水抽走,至整个层次浇筑完。 2.2.4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和测温:2.2.4.1大体积混凝土养护采用保湿法和保温法。保湿法,即在混凝土浇筑成型后,用蓄水、洒水或喷水养生;保温法是在混凝土成型后,覆盖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养护或采用薄膜养生液养护。2.2.4.2在混凝土结构内部有代表性的部位部置测温点,测温点布置应在边缘与中间,按十字交叉布置,间距为3-5m,沿浇筑高度应布置在底部中间和表面,测点距离底板四周边缘要大于1米。通过测温全面掌握混凝土养护期间其内部的温度分布状况及温度梯度变化情况,以便定量、定性地指导控制降温速率。2.2.4.3测温可以采用信息化预埋传感器先进测温方法,也可以采用埋设测温管、玻璃棒温度计测温方法。每日测量不少于4次(早晨、中午、傍晚、半夜)。 测温仪及测温导线测温点布置示意图 大体积混凝土保湿养护 2.2.5冬期施工工艺:2.2.5.1冬期浇筑的混凝土掺负温复合外加剂时,应根据温度情况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负温外加剂。且在使用前必须经专门试验及有关单位技术鉴定。冬期施工前应制定冬期施工方案,对原材料的加热、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等进行热工计算,并应据此施工。2.2.5.2混凝土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污垢。运输和浇筑混凝土用的容器应有保温措施。运输浇筑过程中,温度应符合热工计算所确定的数据、如不符时,应采取措施进行调整。采用加热养护时,混凝土养护前的温度不得低于2℃。2.2.5.3整体式结构加热养护时,浇筑程序和施工缝位置,应能防止发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如加热温度超过40℃时,应征求设计单位意见后确定。混凝土升、降温度不得超过规范规定。 3.2.6.4混凝土试块除正常规定组数制作外,还应增设二组与结构同条件养护,一组用以检验混凝土受冻前的强度,另一组用以检验转入常温养护28d的强度。大体积混凝土冬季保温养护 目录一、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准备二、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要求三、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主要技术难点 3.1大体积混凝土表面裂缝产生原因及危害三、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主要技术难点3.2预防措施 3.1大体积混凝土表面裂缝产生原因及其危害造成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干燥收缩和降温收缩。处于完全自由状态下的混凝土,出现再大的均匀收缩,也不会在内部产生拉应力。当混凝土处在地基等约束条件下时,内部就会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当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开裂。 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用水大约只占水泥重量的20 % ,在混凝土浇筑硬化后,拌合水中的多余部分的蒸发将使混凝上体积缩小。混凝土干缩率大致在(2~10) ×10 - 4范围内,这种干缩是由表及里的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大约需要4 个月才能基本稳定下来。干缩在一定条件下又是个可逆过程,产生干缩后的混凝土再处于水饱和状态,混凝土还可有一定的膨胀回复。值得注意的是早期潮湿养护对混凝土的后期收缩并无明显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的保湿养护只是为了推迟干缩的发生,有利于表层混凝土强度的增长,以及发挥微膨胀剂的补偿收缩作用。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凝结后,温度迅速上升,通常经3 d~5 d达到峰值,然后开始缓慢降温。温度变化产生体积胀缩,线胀缩值符合ΔL = L0 ·α·ΔT 的规律, 这里线胀缩值数取1 ×10 - 5(1/ ℃) 。因为混凝土的特点是抗压强度高而抗拉强度低,而且混凝土弹性模量较低,所以升温时体积膨胀一般不会对混凝土产生有害影响。但在降温时其降温收缩与干燥收缩叠加在一起时,处于约束条件下的混凝土常常会产生裂缝,起初的细微裂缝会引起应力集中,裂缝可逐渐加宽加长,最终破坏混凝上的结构性、抗渗性和耐久性。 裂缝渗水局部裂缝影响混凝土耐久性 3.2预防措施3.2.1原材料和配合比控制   (1)配制大体积工程用混凝土时应该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并且应该掺加适量减水剂。   (2)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前提下,适当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   (3)科学的调整好水灰比,尽量降低单位体积混凝土拌和物的用水量。   (4)控制粗细骨料含泥量,粗骨料含泥量不大于1%,细骨料含泥量不大于3%。 3.2.2施工控制措施   (1)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一般控制在25度左右,可采取降低拌和水温度的办法(采用地下水等),骨料避免暴晒。   (2)及时覆盖保温保湿材料。   (3)预埋冷却水管,通入循环水将混凝土内部热量带走,避免产生温度应力。   (4)防止拌合物出现泌水现象,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存在泌水应及时排除,并进行二次振捣。 3.2.3设计控制措施   (1)增设滑动层。为减小温度应力,防止裂缝,宜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底面设置滑动层。特别是当结构在坚实的基岩和老混凝土基层上时,外约束力很大,如在基础底面全部或部分设置滑动层,将使温度应力大为减小。   (2)合理分块分缝。合理分块分缝,既可减小温度应力,又可以增加散热面,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分块分缝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伸缩缝、施工缝或后浇带。(3)构造钢筋适当。钢筋对混凝土抗裂影响不大,但可以起到减少混凝土收缩,限制裂缝扩大。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应适当配置抗拉的温度构造钢筋。 课程总结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工程施工的难点之一,且对后续工程质量影响很大。如何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是保证整个工程质量的关键(一般大体积混凝土多属于基础工程)。只要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高认识,注意采取一定的工艺及技术措施,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是完全能得到保证的。 谢谢大家 开县云枫初级中学张勇2014年3月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流行特点(一)极易发生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教室空间小、学生多,相互之间密切接触;如果卫生设施不好,卫生制度不健全,不良卫生习惯,这就具备了传染病在学校里发生与流行的条件。 流行特点(二)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学校是社会一个特殊的组成人群。年龄构成从儿童、少年到青年。学生每天从四面八方,一家一户汇集到学校里来,又从学校分散到千家万户里去,传染源从社会的每个角落进入学校,又从每个学校分散到每个家庭和社会上各个角落,所以说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流行特点(三)学校和托幼机构极易造成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而流行的强度大小则取决于传染源的多少,易感者的密度,传播途径实现机率大小和病原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学校易感者密度高,传染源又容易进入学校;传染机制极易实现。所以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流行特点(四)季节性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夏秋季则以肠道传染病为主。除此以外,学校传染病的发生还与学校寒暑假及开学有密切关系。 1、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流感、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2、肠道传染病: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甲肝、戌肝、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等。3、其它: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食物中毒、水污染事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1、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2、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4、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易感人群: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预防措施:1、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2、接种腮腺炎疫苗。3、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保证儿童睡眠充足。4、患厌食症者易早治疗以增强自身免疫力。5、可服中药板蓝根冲剂,连服三天。 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主要症状:眼红、结膜分泌物多、怕光、流泪,会有眼屎太多而睁不开眼。严重时,甚至耳朵前面的淋巴腺偶会肿大、喉咙发炎、发烧等现象。也有人在数日后症状转剧,结膜浮肿,偶耳会造成出血现象。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染。往往通过接触病人眼分泌物或泪水沾过的物件(如毛巾、手帕、脸盆、水等),与红眼病人握手或用脏手揉擦眼睛等,都会被传染,最终造成红眼病的流行。 夏秋季节,因天气炎热,细菌容易生长繁殖,非常容易造成大流行。既然我们知道红眼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就完全可以预防和防止流行。1、如果发现红眼病,应及时隔离,所有用具应单独使用,最好能洗净晒干后再用。2、要注意手的卫生。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不要用脏手揉眼睛,要勤剪指甲3、患红眼病时除积极治疗外,应少到公共场所活动,不使用共用毛巾、脸盆等。有人认为看一眼红眼的病人,就会得红眼病,这是没有科学道理的,目前只有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才会患病。 患红眼病的症状特症是:单眼或双眼结膜充血,大量粘液脓性分泌物,但一般不影响视力。如果不及时治疗,有的则转成慢性结膜炎。 结核病结核病过去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全身性慢性传染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也可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传播途径:活动期的痰菌(也就是痰涂片阳性或者痰培养阳性)肺结核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接触,但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主要症状:结核病多为缓慢起病,长期伴有疲倦、午后低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女性有月经紊乱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可有高热、畏寒、胸痛、呼吸困难、全身衰竭等表现。肺结核病人往往伴有咳嗽、咳痰,痰中可带血丝。结核杆菌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可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消瘦、腹泻与便秘交替,还可有血尿、脓尿、脾大、贫血以及妇科疾病的症状等。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是与肺结核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群;机体对结核菌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如幼儿、老年人、营养不良、尘(矽)肺、糖尿病患者、HIV阳性或者艾滋病人等群体是重点人群。预防措施:1、应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加强锻炼,保证充足的营养。对于婴幼儿应按时接种卡介苗,以获得免疫力。2、应注意房间通风,避免与已确诊的传染性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3、应积极、有效地治疗糖尿病、矽肺、百日咳等容易诱发结核病的基础疾病。 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是指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简称菌痢。传染源是痢疾患者和带菌者。主要通过肠道传播。病原菌随病人粪便排出,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或手,经口使人感染。人群普遍易感,以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中青年。潜伏期为数小时至7天,平均1~2天。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多发生在夏秋季。主要临床表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水痘传染源:病人为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密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临床表现:1、发热:低热或中等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2、疱疹:初期为红斑疹,经数小时发展为椭圆形水滴样小水泡,周围红晕,以后水疱破溃、结痂、脱痂。各种不同形式的皮肤损害可同时存在,这是水痘皮疹的特点之一。 皮疹初起于躯干部,继而扩展至面部及四肢,四肢末端少。隔离期限:隔离至水痘疱疹完全结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14日 一、加强宣传教育,养成良好卫生习惯1、针对不同季节的传染病,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2、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预防传染病知识,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3、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晒被褥。4、坚持体育锻炼,随季节变化增减衣服,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采取的防控措施 5、饮食均衡,保持平衡膳食,合理休息,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的紧张和疲劳,并注意防寒保暖。6、集中住宿时不混穿他人衣物,个人生活用具单独使用。7、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是要进行遮掩,不直接面向他人。8、讲究食品卫生,不喝生水,不暴饮暴食,不购买不食用过期变质和“三无”食品。 二、搞好大环境卫生1、注意教室、宿舍等生活环境的每天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打扫卫生时要坚持湿式打扫,避免尘埃飞扬。2、学生经常停留的场所要定期进行消毒,教室、桌椅、讲台、窗台、地面等等。 认真落实晨(午)检制度,做好登记,一经发现病人或疑似病人要立即隔离,到医院及时就诊。对因病缺课、缺勤的学生追踪到位。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当发生多名学生发病时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卫生部门报告。同时做好疫点消毒(开窗通风、消毒液喷雾和擦拭等)和应急预防接种工作,防止疫情扩散。三、规范开展学校晨午检工作,加强因病缺课追踪 四、疫苗接种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在传染病流行前要进行相应疫苗接种的宣传教育,提高自觉接种意识。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