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1.00 KB
  • 2022-04-29 14:47:49 发布

最新中医治疗黄褐斑课件课件PPT.ppt

  • 4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中医治疗黄褐斑课件 黄褐斑亦称肝斑,妊娠斑,是一种常见面部的黄褐色斑。本病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二者之比为3—4:1 病因:多方面的可能与妊娠,口服避孕药有关慢性肝肾疾病月经不调内分泌功能障碍日晒、精神、神经因素等 外用治疗1、外用脱色剂:3%氢琨霜复方维甲酸霜(3%氢琨霜、0.1%去炎松、0.1%维甲酸)每日1—2次(有个别病人涂后有反应,若反应明显时停用药) 2、倒膜治疗有效改善面部皮肤血液循环,使药物更有效地渗入皮肤,促进脱色药物吸收,加速色斑消退,每周一次。3、内用治疗口服维生素C大量每日1—3g部分患者有效 2、中医治疗辩证论治(1)瘀血阻络主证:面部斑呈黑褐色,颧、额、唇周为主,对称分布,伴面色较暗,肢体麻木,妇女多伴月经后期,色暗黑,有血块,或有痛经,舌质暗紫,有瘀斑、瘀点、脉沉弦或沉涩、细弦 治则:活血化瘀代表方:桃红四物汤加味桃红各10g当归15g川芎10g熟地10g赤白芍各10g泽兰10g香附10g丹皮15g白芷10g生草6g (2)肝郁气滞主证:皮损如浅褐色至深褐色片,边缘不整,对称分布、可伴性急,烦躁易怒,女子经血不畅,两乳胀痛、苔:薄白,脉弦滑 治则:疏肝解郁活血理气代表方:逍遥散加减柴胡10g郁金10g当归20g白芍15g茯苓10g白术10g香附10g炒栀子10g枳壳10g益母草10g生草6g桃红各10g (3)肝脾不和主证:皮损多为栗皮色,地图状斑片,边缘不整,对称分布,两颧、目下、鼻周、唇周、伴胸腹满闷,两胁胀痛、腹胀便溏,苔白、脉弦滑。 治则:疏肝健脾活血代表方:四逆散或逍遥散加减柴胡10g白芍10g枳实10g生草6g当归15g川芎10g香附12g桃仁10g红花10g川楝子10g (4)气血两虚主证:额面淡褐色斑,对称,神疲乏力,失眠多梦,心悸,女子月经不调,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则:补益气血代表方:八珍汤加味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生草6g当归15g川芎10g熟地10g白芍15g生黄芪15g枣仁15g龙眼肉10g远志10g桃红各10g (5)冲任失调主证:女子除面部褐色斑外,伴见月经不调、前后不定期,经量多或少,或兼有腰膝酸软、不孕等症,舌淡,苔薄白,脉缓沉细 治则:补益肝肾代表方:杞菊地黄汤加减熟地15g枸杞子10g菊花14g山萸肉14g山药12g泽泻10g丹皮10g云苓10g杜仲15g川芎14g鹿角胶10g龟板胶10g桑寄生10g生草6g (6)肾阴虚主证:皮损黑褐色斑片,形状不规则、以鼻为中心对称分布于颧面,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苔少质红,脉细数 代表方:知柏地黄汤加味知柏地黄汤+何首乌10g杜仲10g桑寄生10g当归10g川芎10g泽兰10g (7)肾阳虚除面部褐斑外,伴形寒肢冷,腰膝软而无力,尿少浮肿,舌淡,苔薄白,脉沉缓 代表方:金贵肾气丸加减附子6g肉桂10g熟地10g山萸肉12g仙茅根10仙灵脾10g补骨脂12g茯苓10g白术10g当归10g桃红各10生黄芪6g (8)脾虚湿阻主证:面色不润,斑色灰褐,神疲乏力,纳少腹胀,月经量少,舌质红,苔白腻,脉濡细 代表方:四君子汤加味党参15g生黄芪15g炒白术15g云苓15g山药12g炒薏米10g莲子肉12g香附10g丹皮15g当归10g川芎10g生草6g 体会1、凡有黄褐斑的女患者,大多数伴有月经不调、后期量少色暗,有血块等。2、黄褐斑形成的时间不一,时间越长,治疗时间越长。病程越短,能及时治疗者,疗效好,治愈快。3、坚持治疗,不间断的治疗,愈后较好,尽量不中断。 4、在辨证分型治疗过程中,尽量加用一些活血药效果好。5、在治疗黄褐斑过程中,女患者的月经不调也会随之治愈。6、治疗过程中及治愈后,尽量防日晒,否则个别病人有反复。 谢谢! 進階網路技術 BroadbandNetworkTechnologiesOSI-ISO七層各層功能HomeWork1 .授課老師:王井煦敎授925650邱鑫坤935603劉文雄935635劉得源935639邱顯忠935652蔡子健935655郭大豪 1.OSI參考模型的目的2.網路的功能分為七層包括的優點3.各層的功能作用4.封裝4.Example OSI參考模型的目的OSI開放系統互連架構(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由國際標準組織(ISO)和國際電訊聯盟的電訊標準化部門(ITU-T)所開發的國際性標準,其目的是提供資料網路的標準以促使多廠牌間的設備能夠互相溝通。透過OSI參考模型,藉由圖表觀察資訊或資料如何從應用程式(例如,試算表,文件等等)傳送出去,穿越網路媒體(例如,電線等等),到網路上另一部電腦的應用程式中,即使送出者和收受者使用不同的網路也沒問題。 網路的功能分為七層有下列優點:將網路通訊作業拆解成較小,也較簡單的部份。將網路元件標準化,使多家不同的廠商得以加入開發及支援。讓各種不同類型的網路硬體與軟體彼此互通聲息。防止一層中的改變更動影響其他各層,以便更迅速發展。將網路通訊作業拆解成較小的部份,在學習了解時更加簡單明瞭。 各層的功能作用7.提供網路服務給應用程式處理(如電子 郵件、檔案傳輸以及終端機模擬6.(1)確保接數系統能讀取資料 (2)資料的格式 (3)資料結構5.建立、管理及終止應用程式之間的會 談4.(1)主機間傳送問題的考慮 (2)資料傳送的穩定度 (3)建立、維護及終止虛擬電路 (4)錯誤之偵測和修復 (5)資訊流控制3.(1)提供二個終端系統的連接及路徑 選擇 (2)路由領域2.(1)提供資料在媒體間可靠的傳送 (2)實際位址、網路拓撲、錯誤提 示、流流通控制1.電線、連接器、電壓、資傳傳輸决度 第一層:實體層實體層定義了電氣、機制、程序和功能等四大規格來啟動、維護及關閉端點系統間的實體鏈結。如電壓標準、電壓改變的時間、實體的資料速率、最大傳輸距離、實體的連接器和其它相似的屬性都由實體層規格所定義。 第二層:資料鏈結層資料鏈結層提供在實體鏈結上可靠的資料傳輸。此時資料鏈結層關心的是實際(而非邏輯)定址、網路拓樸、網路存取、錯誤通知、井然有序的訊框遞送、以及資料流控制。 第三層:網路層網路層是很複雜的一層,可提供位於不同地理區域的兩主機系統間的連通性和路徑選擇。 第四層:傳輸層傳輸層將來自傳送方主機系統的資料區段化,然後在接收方主機系統上,重新將資料組合成資料流。會談層和傳輸層之間的分野可以想成媒體層協定和主機層協定之間的分際。應用層、展示層和會談層都與應用程式有關,而最下面三層則是與資料傳輸有關。傳輸層試圖提供可以保護上層而避免傳輸實作細節的資料傳輸服務。尤其是,如何在兩主機之間進行可靠的傳輸之類的問題,傳輸層特別關心。傳輸層會在提供通訊服務時,建立、維護並適當終止虛擬電路。也在提供可靠服務時,運用傳輸錯誤偵測與復原以及資訊流控制功能。 第五層:會談層會談層顧名思義就是,建立、管理並終止兩個通訊主機之間的會談。會談層提供服務給展示層。同時也讓兩個主機展示層之間的對話同步化,並管理兩者之間的資料交換。除了會談規定以外,會談層也提供各項規定,以利有效進行資料傳輸、服務分等,以及會談層、展示層和應用層問題的例外報告。 第六層:展示層展示層可以確保一個系統的應用層所送出資訊可由另一個系統的應用層加以讀取。必要時,展示層會利用共同的格式,在多種資料格式之間進行翻譯的工作。 第七層:應用層應用層是OSI中最接近使用者的一層,它提供網路服務給使用者的應用程式。這一層與其它各層的差異是在,它不提供服務給OSI的其他任何一層,而只為在OSI模型之外的應用程式提供服務。此類應用程式的範例包括:試算表程式、文字處理程式和銀行終端機程式。應用層會建立元件間通訊的有效性、在發生錯誤後復原及資料完整性控制的程序上,建立共識並讓程序同步化。 封裝1.在網路上所有的通訊都由來源出發,然後都傳送到目的地,而送上網路的資訊則稱之為資料或資料封包。2.封裝程序將資料用必要的協定資訊包起來,再進行網路傳輸。因此當資料向下通過OSI模型各層時,會陸續收到表頭、尾標及其他資訊封裝程序將資料用必要的協定資訊包起來,再進行網路傳輸。因此當資料向下通過OSI模型各層時,會陸續收到表頭、尾標及其他資訊3.資料由來源傳出後,如圖中所示,就向前行進進入應用層,然後依次往下通過其他各層。 可以看到,包裝作業與所交換的資料流,在網路為終端使用者執行服務時,不斷地改變。 網路必須執行下列五個會談步驟,才能封裝好資料:建立資料。當使用者送出電子郵件訊息時,其英數字元即轉換成可以穿越互連網路行進的資料。封裝資料以便於終端傳輸。資料被封裝以便做互連網路傳輸。利用區段,傳輸功能可保證置於電子郵件系統兩端的訊息確實進行通訊將網路位址加入表頭。資料放入封包或資料元,其中含有來源和目的邏輯位址的網路表頭。這些位址可幫助網路設備送出封包,沿著指定的路徑穿越網路。將本地位址附加到資料鏈結表頭。每個網路設備必須將封包放入訊框,訊框允許連接到鏈結上下一個直接與網路連接的設備。在選定網路路徑上的每一個設備,都必須要訊框化以連接到下一個設備。轉換成位元以便傳輸。訊框必須轉換成0和1(位元)的格式,以便在媒體上傳輸(通常是電線)。計時的功能使設備得以區分這些穿越媒體行進的位元。在實體互連網路上的媒體會隨著所選路徑變化。舉例來說,電子郵件可能起源於一個LAN,經過校園主幹網路,再出去與另一個WAN連接直到到達其在另一個遠端LAN上的目的地。當資料向下穿越OSI模型的各層,表頭和尾標會被加入。 資料在網路上是先在來源電腦上進行封裝,然後再傳送至目的地。OSI模型的每一層是依靠其下一層的服務功能。要提供這種服務,下一層透過封裝作業將上一層的PDU放入資料欄位中,然後加入各層所需的表頭和尾標來執行功能。接著,當資料向下移動穿越OSI模型各層時,會另外再加表頭和尾標。 在第7、6,及5各層加入此種資訊後,第四層會加入更多資訊。這個資料群組,也就是第四層PDU,稱為區段。 Example網路層提供服務給傳輸層,然後傳輸層呈現資料到互連網路子系統。網路層的任務在互連網路間移動資料。透過封裝資料,並附加表頭,建立資料封包(第三層PDU)來完成作業。表頭中包括完成傳輸所需的資訊,例如來源和目的之邏輯位址。資料鏈結層提供服務給網路層,將網路層資訊封裝入訊框(第二層PDU)中;訊框表頭包括要完成資料鏈結功能的資訊(例如:實體位址)。資料鏈結層透過將網路層資訊封裝入訊框的方式,提供服務給網路層。實體層也提供服務給資料鏈結層。實體層將資料鏈結訊框編碼化成一連串的1和0(位元),以供在第一層進行媒體(通常是電線)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