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7 MB
  • 2022-04-29 14:45:53 发布

最新医学PPT课件神经系统检查课件PPT.ppt

  • 9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医学PPT课件神经系统检查 第一节颅神经检查颅神经共12对,按功能分三种:一、特殊感觉神经嗅、视神经及听神经。二、运动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三、混合神经兼有运动和感觉两种神经纤维。三叉神经、面神经、舌神经、迷走神经。 面瘫-面神经麻痹可分为:中枢性(上运动神经元)面瘫对侧面下部瘫痪,即面部的1/4瘫。周围性(下运动神经元)面瘫同侧面部瘫痪,即面部的1/2瘫。 一般将肌力分为6级(度)0级无肢体活动,无肌肉收缩,完全瘫。1级肌肉可收缩,但不产生动作。2级肢体在床面上能移动,但不能抬离床面。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不能抗阻力。4级能作抗阻力动作,但较正常差。5级正常肌力。 1.瘫痪肌力减退,随意运动功能丧失或减弱称为瘫痪。瘫痪按肌力减退的程度分为:⑴完全性瘫痪完全不能作随意运动为完全性瘫痪。⑵轻瘫肌力减弱而肢体仍能运动者称为不完全性瘫痪或轻瘫。 瘫痪按损伤解剖部位分为:特点:瘫痪肌的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瘫痪肌无萎缩电检查无变性反应又称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痉挛性瘫痪;硬瘫。⑴中枢性瘫痪 ⑵周围性瘫痪特点:瘫痪肌的肌张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瘫痪肌出现肌肉萎缩电兴奋性检查有变性反应又称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痪;弛缓性瘫痪;软瘫。如格林巴利综合征、小儿麻痹。 表1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与下运动神经元瘫的鉴别 瘫痪按损害分布范围分为:⑴偏瘫一侧肢体随意运动丧失,伴有同侧中枢性面瘫及舌瘫(舌下神经瘫痪)。属于中枢性瘫痪。见于对侧脑出血、脑动脉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脑脓肿等(即大脑皮层运动区或锥体束的病变)。 ⑶截瘫躯干下半部及双侧下肢随意运动丧失。多为脊髓横断性损伤的结果。颈髓以下的双侧皮质脊髓束损害,为周围性瘫痪。见于脊髓外伤、急性脊髓炎、脊髓结核等。少数患者为大脑皮质运动区或双侧内囊、脑干中的皮质脊髓束损害(矢状窦旁中1/3损害),属中枢性瘫痪。 ⑷交叉瘫偏瘫伴有对侧下肢中枢性瘫痪。可见于矢状窦旁中1/3损害。⑸三肢瘫由于病灶同侧颅神经损害所致的周围性颅神经麻痹及病灶对侧肢体的中枢性偏瘫。见于一侧脑干病变。 被动运动-肌张力触诊时受累肌肉有坚实感,作被动运动检查时阻力增加。1.肌张力增加肌张力是指静息状态时的肌肉紧张度。 在被动检查时阻力较大,终末时阻力突然减弱,称为折刀现象。见于锥体束损害。一般为上肢屈肌、下肢伸肌肌张力增加。 ⑵强直性肌张力增加一组拮抗肌的肌张力增加,肢体作被动运动检查时,伸肌与屈肌的肌张力同等增强,如同弯曲铅管,称铅管样强直。见于锥体外束系损害。肢体在强直性肌力增加的基础上伴有震颤,作被动运动时可出现齿轮顿挫样感觉,称齿轮样强直。 2.肌张力降低触诊时受累肌肉松软,被动运动检查时其肢体阻力降低,关节运动范围扩大。见于周围神经炎、脊髓前角灰质和小脑病变。 三、不随意运动不随意运动(又称不自主运动)是随意肌不自主地收缩所发生的一些无目的的异常动作。不随意运动由锥体外束和小脑司理。不随意运动大多为锥体外系损害的表现。 1.震颤震颤是两组拮抗肌交替收缩引起的不自主运动。表现为肢体摆动动作。震颤可以有以下类型: ⑴静止性震颤较粗大的震颤,在静止及肌肉放松时震颤明显,在作意向性动作时震颤减轻或暂时消失,入睡后消失。手部动作如同“搓丸”样。造成写字、语言及吞咽困难。见于震颤麻痹即Parkinson’s病。 ⑵意向性震颤又称动作性震颤意向性震颤的颤动在随意运动时出现,在动作终末愈接近目的时愈明显。见于小脑疾患。 ⑶扑翼样震颤扑翼样震颤的震颤动作多在腕掌部,振幅粗大。见于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有凯-费环)、慢性肝病、早期肝昏迷等。 扑翼样震颤的患者 ⑷老年性震颤与震颤麻痹相似,常表现为点头、摇头动作或手抖,一般不伴有肌张力增高的改变。多见于老年动脉硬化患者。 ⑸甲亢双手指细微震颤。 2.舞蹈样运动舞蹈样运动为肢体的一种快速、不规则、无目的、不对称的运动,持续时间不长,在静止时可以发生,也可因外界刺激、精神紧张而引起发作。睡眠时发作较轻或消失。动作也可表现在表面部。如作鬼脸。多见于儿童有脑风湿病。 3.手足徐动手足徐动为手指或足趾的一种缓慢持续的伸展扭屈动作,可重复出现且较有规则。见于脑性瘫痪、肝豆状核变性、脑基底节变性(脑炎或中毒所致)等。 4.手足搐搦发作时手足肌肉呈紧张性痉挛,在上肢表现为腕部屈曲、手指伸展、指掌关节屈曲、拇指内收靠近掌心并与小指相对,形成“助产士手”。下肢的踝关节与趾关节皆呈屈曲状。发作间隙激发试验阳性,称Trousseau征。见于低血钙症和碱中毒。 手足搐搦示意图典型发作-助产士手手足搐搦激发试验(Trousseau征)阳性 四、共济运动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必须需有一定的肌群参加,如主动肌、对抗肌、协同肌及固定肌等。这些肌群的协调一致主要靠小脑功能。此外,前庭神经、视觉、深感觉、锥体外系均参与肌群的协调,动作才得以平衡和协调。协调机制发生病变时,动作协调发生障碍,称为共济失调。 ㈠共济运动的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分开双上肢,双手示指由远而近,互碰指尖,观察动作是否稳准。2.指指试验被检查者上肢伸直外展,然后以示指尖碰自己的鼻尖,观察其动作是否稳准。1.指鼻试验 被检查者双手反复作旋前和旋后运动,或用双手反复作手掌和手背的快速翻转运动。观察是否有交替运动困难或不能。3.轮替试验 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下肢伸直,举起一侧下肢,将该下肢足跟放在对侧膝部,再将足跟沿胫骨逐渐往远端滑移达踝部。双下肢分别检测,观察动作是否稳准。4.跟膝胫试验 共济运动检查阳性的患者 5.躯干共济运动检查嘱患者睁眼直立,双足平行靠拢,双上肢向前平伸,如出现躯干摇晃或倾斜不稳,为阳性。见于小脑性躯干共济失调。睁眼时能正常站稳,闭眼时站立不稳,为闭目难立征或罗姆伯格征(Romberg征)阳性。见于脊髓后索受损所致的感觉性躯干共济失调。 ㈡共济失调的种类:由于脊髓后根后束损害造成深感觉障碍,其特征是作上述检查时,睁眼时轻,闭目时加重。见于多发性神经炎、脊髓联合变性、脑部病变等。1.感觉性共济失调 感觉性共济失调的患者 2.小脑性共济失调小脑性共济失调有共济失调体征,但与视觉无关,不受睁眼与闭眼的影响,不伴有感觉障碍,见于小脑病变。 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患者 3.前庭性共济失调前庭性共济失调患者除有共济失调体征外,还有呕吐、眩晕、眼球震颤等。见于内耳眩晕病(美尼尔氏病). 前庭性共济失调的患者 第四节 神经反射检查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剌激所引起的一切反应都是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反射活动依赖于完整的反射弧和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而实现的。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形式。各反射弧均通过一定的脊髓节段,有其一定的解剖生理基础。在反射弧通路上任何部分的损害,均可使反射发生改变。 临床上检查各种反射神经,有助于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检查反射应注意左右对比,有比较才能鉴别。两侧反射的不对称性较反射的强弱变化更具有诊断意义。正常反射分为浅反射和深反射;将异常的反射分为亢进(增强)、减弱或消失,以及病理反射。 一、浅反射嘱被检查霁向内上注视,以细棉签纤维由角膜外缘向内轻触其角膜,该眼睑迅速闭合,称为直接角膜反射。刺激一侧角膜引起对侧眼睑闭合,称为间接角膜反射。1.角膜反射激皮肤或粘膜引起的反射称浅反射。 角膜反射的检查 直接与间接反射皆消失见于患侧三叉神经病变(传入障碍)。直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见于患侧面神经瘫痪(传出障碍)。角膜反射完全消失见于深昏迷病人。 2.腹壁反射双侧上、中、下三部的腹壁均消失,见于昏迷或急腹症患者。一侧腹壁反射消失,见于同侧锥体束疾病。肥胖者、老年人及经产妇由于腹壁过于松驰,也出现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 3.提睾反射双侧反射消失见于腰髓1~2节病损。一侧反射减弱或消失见于锥体束损害。此外,还可见于老年人或局部病变,如腹股沟疝、阴囊水肿、精索静脉曲张、睾丸炎、附睾炎等。 二、深反射剌激骨膜、肌腱引起的反应是通过深部感觉器完成的,故称深反射。1.肱二头肌反射 肱二头肌反射 3.桡骨骨膜反射 4.膝腱反射 5.跟腱反射 深反射的减弱或消失:器质性病变如末稍神经炎、神经根炎、脊髓前角灰质炎等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精神紧张可使深反射出现可疑的减弱或消失。骨关节病和肌营养不良症也可使深反射减弱或消失。 深反射亢进:多因锥体束受损,由于反射的抑制解除。见于脑及脊髓病变,如脑卒中后遗症(中枢性瘫痪)。 三、病理反射在神经系统病变时,出现的一些正常人不能见到的反射,称为病理反射。病理反射是指锥体束病损时,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功能,而释放出的踝和足拇趾背伸的反射。一岁半以内的婴幼儿由于锥体束尚末发育完善,可以出现上述反射现象。成年人若出现上述反射则为病理反射。 1.Babinski征阴性Babinski征阳性 4.Openheim征5.Gordon征6.Chaddock征 2.Gonda征3.Hoffmann征 阵挛阵挛是在深反射亢进时,用一种持续力量使被检查者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则该深反射涉及的肌肉就会发生节律性收缩,称为阵挛。阵挛是腱反射显著亢进的表现。临床意义与深反射亢进征同,见于锥体束损害。 踝阵挛阳性髌阵挛阳性 踝阵挛阳性 四、脑膜剌激征脑膜剌激征为脑膜受激惹的表现。见于各种脑膜炎症、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压力增高等。常用的检查方法有: 1.颈项强直颈椎病、颈椎关节炎、颈椎结核、骨折、脱位、肌肉损伤也可引起颈强直。 2.Kernig征见于各种脑膜炎症,脑脊液压力增高等。3.Brudzinski征见于各种脑膜炎症,脊液压力增高等。 四、拉赛格征坐骨神经根受刺激表现直腿抬高试验见于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腰骶神经根炎 技术分析教程主讲:熊宇虹8/2/2021 常用行情软件通达信同花顺东方财富通钱龙大智慧8/2/2021 第一章导论本章纲要:1.走势终完美2.K线、分型、笔8/2/2021 第一节走势终完美一、什么是技术分析(一)技术分析是价格几何学1.技术分析研究证券价格运行轨迹的几何变化规律。2.技术分析三大公理一:价格沿着趋势方向运动。走势是证券价格的运行轨迹;趋势是包含未来的走势延伸。趋势具有方向性、未来性和延续性(终结性)的特点。3.技术分析三大公理二:历史会不断重演,但不会简单重演。(二)技术分析是几何动力学1.价格的几何运动,只要找到了价格运动的驱动力,就可以很好地解释、分析和把握价格运动。2.技术分析三大公理三:价格变化一定有原因。影响价格变化的动因有很多,技术分析只探讨场内原因,即多空力量的此消彼长。3.走势是有结构的,趋势是自同构的。趋势的自同构性源自于投资者作为整体的心理变化规律。1.起止点2.幅度3.运行时间源自道氏理论 (三)技术分析是面向交易的方法论体系1.技术分析是分析的科学,但其目的却是交易。分析是手段,交易是目的,分析指导交易,交易修正分析结论。分析与交易具有一致性。2.技术分析与交易关系的原则: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二、走势终完美(一)道氏理论中趋势的三个级别—长期包含中期,中期包含短期。1.短期:数天至数周。2.中期:数周至数月。3.长期:数月至数年。(二)走势类型(后面相应的章节当中会有清晰的界定)1.上涨2.下跌3.盘整(三)技术分析基本原理—走势终完美1.每种走势类型终将结束。2.每种走势类型的结束终将转化为另外两种类型中的一种。8/2/2021 第二节K线、分型、笔走势的结构要素:K线—分型—笔—线段—中枢—走势类型技术分析的标准程序(简略版):1.K线合并,确定分型。2.在价格运动中,基于分型确认笔的存在和终结。3.基于笔绘制线段,在价格运动中确认线段的存在和终结。4.在线段中确认中枢。5.分析走势类型,比较进出中枢段的力度以确定是否背驰。6.根据分析结论指导交易。8/2/2021 一、普通K线及缠论K线的合并(一)普通K线和缠论K线1.普通K线是依据一个交易周期内最高价、最低价、开盘价和收盘价绘制出的柱状图形。8/2/2021 2.缠论K线:仅依据交易周期内最高价和最低价绘制出的柱状图,无阴线和阳线之分。(二)K线合并(基于缠论K线)1.K线区间:缠论K线最高价和最低价之间的价格区间。连续两根K线之间存在着价格区间的包含关系。2.K线包含关系3.K线合并及原则A.包含K线前为上涨走势时,高点取高,低点取高。B.包含K线前为下跌走势时,低点取低,高点取低。C.合并K线与相邻K线(含合并K线)具有包含关系须继续合并。前包含后包含8/2/2021 我是无情的分割线8/2/2021 我是无情的分割线8/2/2021 二、分型(一)含义:三根相邻的、根据一定规则形成的K线组合。分型构成规则:中间一根K线在组合中高点最高、低点最高为顶分型;中间一根K线在组合中低点最低、高点最低为底分型。(二)分型区间:分型中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价格区间。顶分型底分型分型区间8/2/2021 三、笔(一)含义:由两反向分型夹杂中间K线形成的具有明确方向的K线结构。(二)笔的基本结构:笔结构的特点:1.反向分型顶底K线之间至少有3根相互没有包含关系的K线。(注:缠中说禅后期曾经给出过一笔的新定义,在新定义中,反向分型顶底之间的三根K线可以有包含关系)2.反向分型顶底K线之间的中间K线可以由复杂的K线组合构成。3.符合笔的基本逻辑:在任何一笔中,底分中最低,顶分中最高。中间K线8/2/2021 以下两例不构成笔8/2/2021 (三)笔构成公理:任何一笔都以分型开始,以相反分型结束。1.上升一笔始于底分型,终于顶分型。2.下降一笔始于顶分型,终于底分型。3.笔开始于且结束于分型,但出现分型并不意味着笔结束。(四)笔的延续与终结笔终结定理:只要无法被证明终结,一笔可以无限延续。笔终结的标志是新笔的产生。问:图中有几笔?8/2/2021 AB已经上升一笔的条件,证明上升一笔已存在,但却无法证明该笔结束。AC一段中,BC是AB一笔的延续。CD貌似下降一笔,但却不具备形成一笔的条件,DE亦不是一笔。因此,BE之间一段,K线构成虽复杂,但由于无法构成一笔,因此只能看做是AB上升一笔的延续。至于AE一笔是否结束,要研究EF是否构成一笔。EF具备下降一笔的条件,证明下降一笔已存在。EF对AE反向,构成新笔,由此证明AE一笔结束。但EF只能证明下降一笔已存在却无法证明下降一笔已结束。该笔是否结束,取决于F之后的走势。ABCDEF8/2/2021 (五)运动中的笔假定向上笔为1,向下笔为-1;1代表笔的延伸,0代表笔在构建反向分型。则向上笔的状态可以分为(1,1)和(1,0)两种,同理向下笔可以分为(-1,1)和(-1,0)两种。(1,1)(1,0)(1,1)(-1,1)(1,0)(-1,0)(-1,1)(1,1)向上笔的延伸逻辑(-1,1)(-1,0)(-1,1)(1,1)(-1,0)(1,0)(1,1)(-1,1)向下笔的延伸逻辑8/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