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2.50 KB
  • 2022-04-29 14:46:16 发布

最新医药卫生药物效应动力学课件PPT.ppt

  • 5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医药卫生药物效应动力学 内容提要药物作用药物构效关系和量效关系药物作用机制受体理论 教学目的要求.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副作用、毒性反应、反跳现象、变态反应、耐受性、耐药性、药物依赖性、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效能、效价强度、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激动药及拮抗药的概念。熟悉量-效关系和药物-受体作用机制了解药物的其它作用方式。 药物的作用方式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是指药物与器官组织直接接触后所产生的作用间接作用:又称继发作用,是指由药物的直接作用引发的其它作用。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局部作用:药物未被吸收入血之前,在用药局部产生的作用.吸收作用:又称全身作用,指药物吸收入血后随血流分布到机体组织器官所呈现的作用。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定义:药物在治疗量时,常常只选择性地对某一个或几个器官组织产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器官组织不发生作用或作用不明显。机制:药物与器官组织的亲和力组织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 一般而言,选择性高的药物,针对性较强,副作用较少;选择性低的药物却相反。药物的选择作用也是相对的,可因剂量的变化而变化。意义: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药物作用的双重性治疗作用不良反应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是药物作用的两重性表现,临床用药效果正是药物作用两重性的综合体现。 治疗作用定义:凡符合用药目的能达到防治疾病效果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分类: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又称治本。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疾病症状或减轻患者痛苦,又称治标。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补充治疗:用药目的在于补充体内营养或代谢物质的不足,也称为替代治疗。 不良反应(1)定义:不符合用药目的或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危害的反应。类型:副反应:又称副作用。定义:指药物在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特点:轻、可预知、不可避免、随治疗目的而变。原因:选择性低、作用广泛 毒性反应定义:用药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时产生的危害性反应。特点:重、可预知、可避免分类:急性:多损害循环、呼吸和中枢神经系统慢性:多损害肝、肾、骨髓和内分泌系统。(“三致”:致癌、致突变、致畸)各类药物毒性反应不同,一般随着剂量加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加重。不良反应(2) 不良反应(3)变态反应:指少数人对某些药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1)特点:反应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反应性质、严重度差异很大,与剂量和给药途经无关。停药后反应逐渐消失,再用时可能再发。临床用药前常做皮肤过敏试验但仍有少数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2)原因:药物本身或其代谢物、药剂中杂质、或自然界中类似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当再次用药时,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导致机体出现组织损伤、功能紊乱等反应。(3)防治措施:问过敏史、用药史、皮试 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到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继发反应:指药物治疗作用产生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特异质反应:指少数特异体质的患者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产生作用性质可能与常人不同的损害性反应。(1)特点:反应性质与药物药理作用一致,反应的严重程度与药物剂量相关。(2)原因:先天遗传异常所致。不良反应(4) 停药反应: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出现的症状,也称撤药反应。如果出现原有疾病症状重现或加重的现象,又称反跳现象。耐受性:连续多次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须加大剂量才能达原效应。耐药性:长期用化疗药后,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又称抗药性。不良反应(5) 药物依赖性:指长期用药后,患者对药物产生主观和客观上需要连续用药的现象。分类:精神依赖性:长期用药后患者产生一种愉快满足感,停药后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负担,有主观上不适和渴望继续用药的愿望,也称心理依赖性或习惯性。躯体依赖性:长期用药后,机体对药物产生适应状态,突然停药会出现戒断症状,也称生理依赖性。不良反应(6) 个体差异高敏性:患者对药物敏感,应用很小剂量就可以达到应有的作用,常规剂量就能产生强烈作用甚至中毒反应。先天耐受:患者对药物敏感性较低,需要用较大的剂量才能达到应有的作用。后天耐受:药物长期反复应用后,机体对药物可以产生耐受性,但停药一段时间后还可以恢复敏感性。 药物的量效关系定义: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称量效关系剂量:剂量最小中毒量最小致死量最小有效量无效量治疗量中毒量致死量极量常用量 1.无效量:药物剂量过小(<阈浓度),不出现效应的剂量。2.最小有效量(阈剂量):刚引起效应的剂量3.有效量:介于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使机体产生疗效而不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又称治疗量。临床常用量:在治疗量中,大于最小有效量而小于极量、疗效显著而安全的剂量。 4.极量:能引起最大效应而不至于中毒的剂量,又称最大治疗量。是国家药典规定对某些药物允许使用的最高剂量。5.最小中毒量和中毒量最小中毒量:药物引起毒性反应的最小剂量。中毒量:介于最小中毒量和最小致死量之间的剂量。6.最小致死量和致死量最小致死量:药物引起死亡的最小剂量。致死量:大于最小致死量的剂量。 量效曲线以剂量或浓度为横坐标,效应为纵坐标,表示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曲线。分类量反应量效曲线质反应量效曲线 量反应量效曲线量反应:药物效应可用具体数量或最大效应百分率来表示。如心率、血压、尿量等。E(%)100500102030EmaxE(%)100500logC0.11030pD2 量效曲线 量效曲线意义(1)效能与效价强度效能:药物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效价:同类药物达同等效应时所需剂量。反映药物和受体的亲和力大小。关系:效能与效价间无相关性,二者反映药物的不同性质。意义:二者可作为临床选药和确定药量的依据 效价强度和效能的比较A、B、C、D四种药物的效能与效价比较 质反应量效曲线质反应:药物效应不能用数量表示,只能用有或无、阴性或阳性表示的反应。如死亡或生存、惊厥或不惊厥等效应指标均属质反应。 量效曲线意义(2)半数有效量(ED50):一群动物中引起半数动物产生阳性反应的剂量。半数致死量(LD50):能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治疗指数(TI):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LD50/ED50)。安全范围:指5%致死量(LD5)与95%有效量(ED95)之间的距离或1%致死量与99%有效量的比值。 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作用机制是阐明药物为什么起作用及如何起作用的有关理论。其研究有助于阐述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是药效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大多数药物是通过与受体结合而发生作用。 药物作用的受体理论(1)受体概念: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类功能蛋白质,能识别、结合某些神经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药物等,并通过信息放大系统,引起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配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内、外源性)。 特性:特异性、灵敏性、饱和性、可逆性、多样性类型:离子通道型、G-蛋白偶联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细胞内受体。 药物——受体相互作用示意图:效应药物体内活性物质细胞膜受体药物-受体复合物 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条件: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内在活性:药物与受体结合后激活受体产生效应的能力。分类:激动药:有较强亲和力,又有较强内在活性的药物。拮抗药:与受体有较强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不能引起效应,但能阻断激动剂与受体的结合,与激动剂有对抗作用。药物作用的受体理论(2) 竞争性拮抗剂:与激动剂相互竞争同一受体,结合是可逆的,其效应往往根据拮抗剂的浓度和亲和力而定。非竞争性拮抗剂:拮抗剂与激动剂虽不竞争同一受体,但它与受体结合后可妨碍激动剂与特异性受体结合或改变效应器的反应性。部分激动药:与受体有较强亲和力,而内在活性较弱的药物。(双重特性:单用有较弱的激动作用,随着剂量增加,使激动药的作用减弱) 受体的调节定义:受体数目、亲和力及效应力受到多种因素(生理、病理或药物等)影响而发生的变化。受体的调节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类型:向上调节向下调节药物作用的受体理论(3) 向上调节:受体数目增多、亲和力增大或效应力增强。长期应用拮抗药,使受体数目增多、亲和力及效应力增强,称为增敏现象。是反跳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向下调节:受体数目减少、亲和力降低或效应力减弱。长期应用激动药,使受体数目减少、亲和力及效应力减弱,称为受体脱敏。是耐受性产生的原因之一。 药物的其他作用机制改变细胞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参与或干扰细胞物质代谢过程影响酶的活性影响细胞膜离子通道影响生理递质的释放或激素的分泌 (1)竞争性拮抗剂:①虽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能与受体结合,但缺乏内在活性,结合后非但不能产生效应,同时由于占据受体而拮抗激动剂的效应,但可通过增加激动剂浓度使其达到单用激动剂时水平;②拮抗剂与激动剂相互竞争与受体结合,可降低激动剂与受体结合的亲和力,但不降低内在活性。(2)非竞争性拮抗:①拮抗剂与激动剂虽不争夺相同的受体,但它与受体结合后可妨碍激动剂与特异性受体结合;或非竞争性拮抗剂与激动剂争夺同一受体,但由于共价键作用,与受体结合比较牢固,呈不可逆性,妨碍激动剂与特异性受体结合;②拮抗剂可降低激动剂与受体结合的亲和力、内在活性。 小结重点掌握药物作用的二重性,不良反应的类型,效能、效价、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激动药及拮抗药的概念。 课堂练习单项选择题1.出现明显副作用的剂量是:A治疗量B<治疗量C>治疗量D极量EED502.药物的治疗指数是:A.ED50/LD50的比值B.ED10/ED90的比值C.ED5/LD95的比值D.LD50/ED50的比值E.ED50/LD50的比值 耐受性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副作用继发反应效能效价本章复习思考题激动剂拮抗剂治疗指数治疗量 药物作用机制分类非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与理化性质有关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与化学结构有关影响细胞代谢:维生素、铁剂等影响酶的活性:新斯的明、依那普利影响核酸代谢:利福平、喹诺酮类影响离子通道:硝苯地平影响免疫功能:干扰素作用于受体:见后 作用与效应靶点结合药物机体生理、生化功能或形态的变化药物作用药物效应 NAα-受体血管平滑肌收缩BP升高直接作用压力感受器反射心率减慢间接作用直接与间接作用 Thankyou!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把手放在胸前感受心跳,准确的说出心脏的位置。感受: 心脏位于胸腔 的中部偏左下方(心尖向左), 形状像倒置的梨。 主动脉肺动脉肺静脉心房心室下腔静脉上腔静脉1234567 心脏结构1.心脏内部有个腔,分别是: 2.心脏的内部只有侧相通。 3.心室与相连,心房与相连。 4.在心房和心室之间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其作用是:5.在心脏处,血液的流动方向是:四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同动脉静脉瓣膜控制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心房心室动脉 主动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下腔静脉肺动脉肺静脉左心房瓣膜左心室123456 心脏的壁1.心脏壁主要是由什么组织构成的?由此可以推断它具有什么功能?2.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房与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与右心室又有什么不同?请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肌肉组织肌肉具有收缩和舒张能力,因此心脏能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 1.与左心房相连的血管是() A.主动脉B.肺动脉C.肺静脉D.腔静脉2.心肌壁最厚的是()A.左心室B.右心室C.左心房D.右心房3.心脏瓣膜的作用是保证血液流动的方向 从(  )A.心房→心室→动脉B.心房→心室→静脉 C.心室→心房→动脉D.静脉→心室→心房CAA考考你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