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5 MB
- 2022-04-29 14:44:52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推拿特定穴之上下肢部穴位(2)
1.脾经〈位置〉:脾经亦称脾土,拇指桡侧自指尖至指根处。〈操作〉:⑴微屈拇指,自指尖推向指根为补,称补脾经。⑵拇指伸直,自指根推向指尖为清,称清脾经。⑶拇指伸直,从指尖到指根来回推为平补平泻,称清补脾经。⑷补脾经,清脾经与清补脾经称推脾经。〈作用〉:健脾胃,补气血,清湿热,消积滞,化痰涎。
4.肺经〈位置〉:肺经亦称肺金,无名指末节螺纹面。〈操作〉: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起推向指尖为清,称清肺经;反之为补,称补肺经;清肺经和补肺经统称推肺经。〈作用〉:补益肺气,清肺泄热,止咳化痰。〈主治〉:感冒,咳嗽,气喘,胸闷。。〈次数〉:100-500次。〈应用〉:⑴清肺经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痰鸣等症,常与清天河水、推揉膻中合用。⑵补肺经用于治疗肺气虚损,咳嗽气喘,虚汗,畏寒等症,多与推脾经合用。
5.肾经〈位置〉:肾经亦称肾水,小指末节螺纹面。〈操作〉:自掌根推至小指为补,称补肾经;反之为清,称清肾经;清肾经和补肾经统称推肾经。〈作用〉:滋肾壮阳,温补下元,清热利尿。〈主治〉:先天不足,久病体虚,五更泻,遗尿,小便赤涩不利。〈应用〉:⑴补肾经能补肾益脑,强筋健骨,用于治疗先天不足、肾虚久泻等症,常与补脾经合用。⑵清肾经可清利下焦温热,用于治疗膀胱蕴热,小便赤涩等症,多与清小肠合用。※推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统称推五经,专治五脏病变,根据脏腑虚实或清或补,灵活运用。
6.大肠〈位置〉:食指桡侧缘,由指尖向虎口成一直线。〈操作〉:用右手拇指桡侧面,自指尖直推至虎口为补,称补大肠;反之为清,称清大肠;来回推为清补,称清补大肠;补大肠与清大肠、清补大肠统称为推大肠。〈作用〉:固涩止泻,清利大肠湿热。〈主治〉:泄泻,痢疾,腹痛,便秘。〈次数〉:100-500次。〈应用〉:⑴补大肠能调理肠道,止寒热泻痢,常与补脾经、摩 腹、揉脐、推七节骨合用。⑵清大肠能清热,除湿,导滞,用于湿热滞留肠道,身热腹痛等症。
7.小肠〈位置〉:在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操作〉:自小指尖到指根直推为补,称补小肠;反之为清,称清小肠;补小肠与清小肠、清补大肠统称为推小肠。〈作用〉:清热利尿,分别清浊。〈主治〉:小便赤涩,尿闭,口舌糜烂。〈次数〉:100-500次。〈应用〉:⑴清小肠可利下焦湿热,用于治疗小便不利,尿闭,泄泻等症。⑵若心经有热,移热于小肠,常配合清心经、清天河水等法。⑶若下焦虚寒,则用补法。
8.四横纹〈位置〉:手掌面,食、中、环、小四指第一指尖节横纹处。〈操作〉:⑴以拇指指甲依次掐之并揉,称掐四横纹。⑵以拇指桡侧自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称推四横纹。〈作用〉消肿散结,调和气血,退热除烦。〈主治〉:疳积、腹痛、腹胀、消化不良、咳喘。〈次数〉:掐3—5次;推100—500次。〈应用〉:⑴用于治疗胸闷、咳嗽,多与推肺经、揉膻中合用。⑵用于治疗伤食、消化不良,多与捏脊、推脾经合用。※※※本穴在上临床上常用毫针或三棱针点刺,并配以捏脊法,用于治疗营养不良、疳积、泄泻等症效果较好。
9.小横纹〈位置〉:掌面食、中、环、小指掌指尖节横纹处。〈操作〉:⑴以拇指指甲依次掐之并揉,称掐小横纹。⑵以拇指桡侧推小横纹,称推小横纹。〈作用〉:清热除烦,消肿散结。〈主治〉:发热烦躁,口疮唇裂,腹胀。〈次数〉:掐3—5次;推100—500次。〈应用〉:本穴主要用于治疗腹胀及口疮唇裂。⑴固脾虚作胀者,兼补脾经。⑵固伤食者兼揉脐,清脾经。⑶口唇破裂,口舌生疮者兼清脾经。⑷推小横纹配合揉肺俞,治疗肺部干罗音有一定疗效。
10.胃纹〈位置〉:小指掌面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用食指或中指指端揉之,称揉胃纹。〈作用〉:祛风明目,清热散结。〈主治〉:目赤肿痛,鹅口疮。〈次数〉:100—500次。〈应用〉:本穴主要用于目赤肿痛、高热等症。
11.内劳宫〈位置〉:掌心中,屈指时当中指与环指中间处。〈操作〉:以中指指端揉之,称揉内劳宫。〈作用〉:清热除烦,熄风凉血。〈主治〉:发热、烦渴,口疮,齿龈糜烂,虚烦内热。〈次数〉:100—300次。〈应用〉:本穴乃清热除烦之要穴,用于治疗五心烦热、口舌生疮等症,多与清天河水,清心经等法合用。
12.小天心〈位置〉:手掌大、小鱼际交接之中点凹掐处。〈操作〉:⑴用拇指指甲掐揉之,称掐揉小天心。⑵以食指或中指尖,或中指屈曲,以第二指间关突起处处捣之,称捣小天心。⑶用中指指端揉之,称揉小天心。〈作用〉:清热、镇惊、利尿、明目。〈主治〉: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小便赤涩,惊风,夜喘。〈次数〉:掐揉5—30次;捣30-50次;揉100-300次。〈应用〉:本穴为清心安神之要穴,用于心经有热、惊风、夜寐不安等症。
13.八卦〈位置〉:又称内八卦,以手掌中心内劳宫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掌指关节横纹约三分之二处为半径画圆,八卦穴即在此圆上,依次分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对小天心穴者为坎,对中指指根者为离,在拇指侧半圆中点为震,在小指侧半圆中点者为兑。)〈操作〉:⑴自乾向坎经震运至兑为一遍,称顺运八卦,但在运至离时要轻轻而过。⑵自兑向坤经坎运至乾为一遍,称逆运八卦,在运到离时,也要轻轻而过。⑶每四卦一运,如自乾向坎经艮至震,或自巽向离经坤至兑等等分运,称分运八卦。
〈作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行滞消食,降气平喘。〈主治〉:咳嗽、气喘、胸闷、呕吐、泄泻、食欲不振。〈次数〉:100—500次〈应用〉:⑴顺运八卦性平和,善开胸膈,除气闷,消胀满,胸膈不利,伤化食,胸闷,腹胀等症均可用之,常与推脾经、掐四横纹合用;用于痰鸣、咳嗽等症多与揉膻中、推肺经合用。⑵逆运八卦能降气平喘,用于痰喘、呕吐等症。
14.板门〈位置〉:手掌大鱼际之平面〈操作〉:⑴用拇指或食指指腹,在大鱼际平面的中点揉之称运板门,或称揉板门。⑵以拇指桡侧自拇指根向腕横纹推之,称板门推向横纹,反之则称为横纹推向板门。〈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除腹胀,止呕吐。〈主治〉:食欲不振,乳食积滞,呕吐、泄泻、腹胀、暧气。〈次数〉:100—500次〈应用〉:⑴用于乳食停滞,食欲不振、腹胀、暧气、呕吐等症,常与推脾经,分腹阴阳合用。⑵板门推向横纹,功专止泻,用于脾阳不振,乳食停积所的泄泻。
15.胃经〈位置〉:大鱼际桡侧赤白肉际,从拇指掌指关节到掌根。〈操作〉:⑴自掌根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徐清胃经,反之胃补,称补胃经。⑵清胃经与补胃经,统称推胃经。〈作用〉:健脾和胃,降逆止呕,消食积,清中焦湿热。〈主治〉:呕恶、暧气、烦渴善饥,食欲不振,吐血*血。〈次数〉:100—500次〈应用〉:清胃经能清脾胃湿热,和胃降逆,可单穴使用⑴若用于胃失和降引起的恶心、呕吐、呃逆、暧气等症,多与清补脾经合用。⑵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纳呆,腹胀等症,多与补脾经、摩腹等合用。
16.总筋〈位置〉:手腕掌侧横纹中点。〈操作〉:⑴以拇指或中指端按揉之,称揉总筋。⑵以拇指指尖与食指对合拿之,称拿总筋。〈作用〉:清热,通调气机。〈主治〉:惊风,潮热,牙痛,夜喘,口舌生疮。〈次数〉:揉100—300次;拿3—5次。〈应用〉:本穴能清心经热,故可用于惊风,夜啼,口舌生疮,常配清心经,清天河水等法合用。
17.端正〈位置〉:中指指甲根旁两侧1分许,赤白肉际处,桡侧称左端正,尺侧称右端正。〈操作〉:⑴用拇指指甲掐之,称掐端正。⑵用拇指端揉之,称揉端正。〈作用〉:止泻痢,降逆,止呕吐,止血。〈主治〉:泄泻,痢疾,呕吐,鼻衄,惊风。〈次数〉:掐端正3—5次;揉端正50—100次。〈应用〉:⑴揉左端正功在升提中气,止泻痢,用于水泻,痢疾等症,常与推脾经、推大肠等合用。⑵揉右端正功能降逆止呕,用于胃气上逆而致的恶心,呕吐等症,多与运八卦、推脾经合用。※※※本穴对鼻衄有奇效,方法为用细绳自中指第二节指纹起扎至指端(不可太紧),扎好后患儿静卧即可。
18.老龙〈位置〉:中指背,距指甲根中点1分许。〈操作〉:以拇指甲掐之,继而揉之,徐掐老龙。〈作用〉:醒神开窍。〈主治〉:高热抽搐,昏迷不醒。〈次数〉:3—5次或醒后即止。〈应用〉:本穴主要用于急救。
19.两扇门〈位置〉:手背中指本节两旁凹陷中。〈操作〉:⑴用拇指或食指偏峰揉之,称揉二扇门。⑵用拇指与食指指甲掐之,继而揉之,称掐二扇门。〈作用〉:发汗解表,退热平喘。〈主治〉:感冒,身热无汗,惊风抽搐。〈次数〉:揉100——500次;掐3——5次。〈应用〉:本穴为发汗效穴,故常用于感冒,身热无汗等症,但本穴性温,散而不守,易伤阳耗气,故对体虚者,须用本穴时,必先固表,如补脾经,补胃经,然后再用本穴。
20.外劳宫〈位置〉:手背中央,在3、4掌骨间,与内劳宫穴相对。〈操作〉:⑴用食指或中指端揉之,称揉外劳宫。⑵用指尖掐揉之,称掐揉外劳宫。〈作用〉:温阳散寒,升阳举陷,发汗解表。〈主治〉:腹胀、腹痛、肠鸣,泄泻、消化不良、遗尿、脱肛、疝气。〈次数〉:揉100—500次;掐揉3——5次。〈应用〉:本穴性温,是温阳散寒,升阳举陷之要穴,兼能发汗解表,可用于一切寒症。
21.威灵〈位置〉:外劳宫穴旁,第2、3掌骨歧逢间。〈操作〉:以拇指甲掐之,继后揉之,称掐威灵。〈作用〉:开窍、醒神、镇惊。〈主治〉:惊风,昏迷不醒,头痛。〈次数〉:3—5次或醒后即止。〈应用〉:本穴主要用于惊风、昏迷,为急救之常用。
22.精宁〈位置〉:外劳宫旁,为4、5掌骨岐逢间。〈操作〉:⑴用拇指甲掐之,称掐精宁。⑵用食指或中指端揉之,称揉清宁。〈作用〉:行气、破结、散结。〈主治〉:疳积、痰喘、干呕。〈次数〉:掐3—5次;揉100—500次。〈应用〉:⑴本穴善消坚破结、化痰,故虚者慎用,如必须应用时,应与补脾经、补胃经合用。⑵掐精宁用于急救,多与掐威灵合用,可加强治疗效果。
23.二人上马〈位置〉:手背,第4、5掌指关节后掐中。〈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称二人上马,亦称揉二马。〈作用〉:滋补肾阴,理气散结,利水通淋。〈主治〉:小便赤涩、喘咳、体虚、淋症,消化不良等。〈次数〉:100—500次。〈应用〉:本穴为补肾滋阴的要穴,用于阴虚阳亢,潮热烦躁,久病体虚,消化不良,小便赤涩,遗尿等症,多与补脾经、补肾经、补肺经合用;揉二马对小便闭塞,疗效明显。
24.外八卦〈位置〉:手背,外劳宫周围,与内八卦相对处。〈操作〉:顺运外八卦与逆运外八卦,均同内八卦操作。〈作用〉:宽胸理气,通滞散结。〈主治〉:胸闷、腹胀、便秘。〈次数〉:100—300次。〈应用〉:常与摩腹、揉脐合用,用于胸闷、腹胀、便秘等症。
25.一窝风〈位置〉:手背腕横纹正中之凹陷中。〈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称揉一窝风。〈作用〉:发散风寒,温中行气,通经络,利关节。〈主治〉:伤风感冒,腹痛,关节屈伸不利。〈次数〉:100—300次。〈应用〉:本穴善止腹痛,一切腹痛均可用之,尤对因受风寒,食积等导致的腹痛,其效甚佳;此外,本穴还能通经络而散寒以治疗痹痛。
26.三关〈位置〉:前臂桡侧,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操作〉:食、中二指并拢,用指腹从腕横纹起推至肘横纹,或用拇指桡侧推之,称推三关,亦称推上三关。〈作用〉:温阳散寒,益气活血,培补元气。〈主治〉:腹痛、腹泻、畏寒,四肢无力,病后虚弱等症。〈次数〉:100—500次。〈应用〉:本穴性温,能补养气血,温补下元,用于气血虚弱,命门火衰,下元虚冷,阳气不足,食欲不振,疳积,吐泻等一切虚寒症,常与补脾经,补肾经,揉丹田等法合用。
27.天河水〈位置〉:前臂掌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操作〉:⑴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横纹推至肘横纹,称清天河水,亦称推天河水。⑵如自劳宫推至肘横纹,称大推天河水⑶以凉水滴于腕横纹处,用食、中二指指腹,慢慢推至肘横纹,再以四指拍之,并用口吹气于天河水穴透之,称引水上天河。〈作用〉:清热解表,泻心火,除烦躁,化痰。〈主治〉:外感发热,口渴,烦躁不安,惊风,异舌等症。〈次数〉:100—500次。〈应用〉:本穴性微凉,能清热解表。⑴用于感冒、发热、头痛、恶风、汗出、咽痛等症。⑵善于清心经热,故也可用于烦躁不安,口舌生疮,异舌等症。清热作用:打马过天河>引水上天河>大推天河水>推天河水。
28.六腑〈位置〉:前臂尺侧,自肘横纹至腕横纹成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或用拇指罗纹面的桡侧,自肘横纹推至腕横纹,称退六腑,或推六腑。〈作用〉:清热、凉血、解毒。〈主治〉:高热,烦躁,口渴饮凉,惊风,鹅口疮,痄腮,便秘。〈应用〉:⑴本穴性寒大凉,功专清热,凉血,解毒,对脏腑郁热,积滞,壮热,苔黄,口渴,痄腮,热痢等一切实热症均可用之。⑵本穴与补脾经同用,则止汗效果较好,脾虚腹泻者慎用。退六腑与推三关为大凉大热要穴,可常用,亦可两穴合用。
四、下肢部穴位
1.箕门〈位置〉:大腿内侧,自膝上缘自腹股沟成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膝内侧上缘直上,推至大腿根部,称推箕门。〈作用〉:利尿。〈主治〉:小便赤涩不利,尿闭,水泻。〈次数〉:100—500次。〈应用〉:本穴性平和,有较好的利尿作用。⑴用于小便赤涩不利,多与清小肠合用。⑵用于尿闭对与揉丹田合用。⑶用于水泻,多与补脾经,推大肠合用,“取其利小便实大便”之意。
2.百虫〈位置〉:膝上内侧,血海穴上2寸。〈操作〉:用拇、中二指先按后拿之,称按拿百虫。〈作用〉:通经络,止抽搐。〈主治〉:惊风,抽搐,昏迷,下肢瘫痪。〈次数〉:3—5次。〈应用〉:本穴与按揉足三里,拿委中,揉膝眼等法合用,用于下肢瘫痪,痹痛等症。
放射性肺炎(radiationpneumonitis)
定义系由于肺癌、乳腺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或胸部其他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受到损伤而引起的炎症反应。
症状多于放射治疗后2~3周出现症状
症状轻者无症状,炎症可自行消散;重者肺脏发生广泛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损害,甚致呼吸衰竭。
症状常有刺激性、干性咳嗽、伴气急、心悸和胸痛,不发热或低热、偶有高热。
症状气急随肺纤维化加重呈进行性加剧、容易产生呼吸道感染而加重呼吸道症状。并发放射性食管炎时出现吞咽困难。若放射损伤肋骨,产生肋骨骨折,局部有明显压痛。
体征体检见放射部位皮肤萎缩、变硬,肺部可闻及干、湿罗音和摩擦音。肺部广泛、严重纤维化,最后导致肺动脉高压及肺源性心脏病,出现相应征象。
病因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严重程度与放射方法、放射量、放射面积、放射速度均有密切关系。有认为放射量阈在3周内为2500~3000rad。
诊断根据放射治疗史,干性呛咳,进行性气急和胸部X线有炎症或纤维化改变可作出诊断,▲但应与肺部肿瘤恶化和转移性肿瘤相鉴别,以免误诊;支气管粘膜上皮经照射后常引起细胞间变,应与癌肿细胞慎加区别。
肺功能改变肺放射性肺炎和纤维化都引起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顺应性减低,伴通气/血流比例降低和弥散功能减低,导致缺氧。▲有时胸片尚未发现异常,而肺功能检查已显示变化。
X线表现多数于停止放疗一月后,肺部出阴影。
X线表现急性期在照射的肺野上出现弥温性片状模糊阴影,其间隐约可见网状影,酷似支气管肺炎或肺水肿。
X线表现病变的范围与胸廓表面照射野一致。
X线表现慢性发生肺纤维化,呈条索状或团块状收缩或局限性肺不张。纵隔胸膜和心包有大量粘连,纵隔向患侧移位,同侧横膈升高和胸廓塌陷。
防治放射性肺炎的防治关键,在于“防”。一旦发现本病,应尽早开始治疗,阻断病程的进展。如已发生广泛肺纤维化,则预后不良
预防为预防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应严格掌握放射总剂量及其单次剂量分配、照射野大小。
治疗首先是即时的皮质激素治疗。▲在急性期,及时的激素治疗可降低炎性反应的程度,增加炎性渗出的吸收,对某些因对放射致敏产生的反应效果更佳。同时可促进Ⅱ型细胞内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分泌。
治疗地塞米松可以使用10-20mg/日,最多可给到40毫克冲击。
治疗时间看病情缓解程度决定,缓慢减量。过快停药可使症状和体征出现反跳现象,并且更加难以控制。▲此外,对于后期纤维化过程,激素的应用无益而有害。
治疗★注意加用抗生素及制酸治疗。由于放射性肺炎常伴有继发感染,及时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是需要的。抗生素的选择应据感染的菌种和药敏结果而定。
治疗当心如果足量抗生素及激素使用后病情仍未得到缓解,需警惕真菌感染。
治疗可加用H2受体抑制剂如苯海拉明,非甾体抗炎药如消炎痛等以减轻炎性渗。,
治疗另外给予一定的支持治疗较好,如对症的止咳药,雾化吸入,低流量吸氧等。
谢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控制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解课件PPT.ppt
- 最新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sunzhiguang资料课件PPT.ppt
- 最新推拿基本手法 滚法课件PPT.ppt
- 最新推拿、推拿学的特点 课件课件PPT.ppt
- 最新推拿手法四-小儿推拿手法课件PPT.ppt
- 最新推拿手法(新教材推拿学)课件PPT.ppt
- 最新推拿学及骨伤科学的特殊检查方法课件PPT.ppt
- 最新推拿手法学第三章课件PPT课件.ppt
- 最新推拿手法学—摆动类手法课件PPT.ppt
- 最新推荐《散落的钞票》第一课时课件课件PPT.ppt
- 最新推荐阅读一本书ppt模板-by@杨溢课件PPT.ppt
- 最新推销的十二种开场白页剖析课件PPT.ppt
- 最新描写小动物的PPT课件课件PPT.ppt
- 最新掺伪第四章第二部分课件PPT.ppt
- 最新措辞学概论(第四章)课件PPT.ppt
- 最新提升班-(第三讲)课件PPT.ppt
- 最新提升H2系列机种产能QCC总结报告课件PPT.ppt
- 最新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ppt课件(1)课件PPT.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