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1.00 KB
  • 2022-04-29 14:46:39 发布

最新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课件PPT.ppt

  • 13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概述一、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通过调查、监测、预测等手段,分析判断建设项目在建设施工期和建成后投产期所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程度和范围,为建设项目的:①厂址选择;②污染源设置;③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措施;④有关工程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性意见。 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1、空间范围大,自然净化能力较强,可以采取高烟囱排放或尽量可能将污染源设置在远离人口密集或环境敏感的地区。2、为了调查或探测大气的运动规律,必将增加评价工作的难度和周期。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三三制”)第一个三:准备、正式工作和编制报告书三个阶段第二个三:正式工作包括:调查、预测和评价三大阶段第三个三:调查主要包括污染源、气象条件和环境质量现状三个方面。 可以根据项目的性质、总投资和产值、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环境敏感区的分布情况,以及当地大气污染程度,对评价工作的等级作适当的调整,但调整的幅度上下不能超过一级。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如果Pi<25×107,其评价工作可按有关规定进一步从简。调整和从简结果都应征得环保主管部门同意。 五、大气环境调查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难度大、周期长、费用高,主要指调查阶段工作。目的①为下一步预测提供必要的参数②直接为评价提供背景数据和相关信息内容主要三部分污染源气象条件环境质量现状 (一)关于污染源调查(P134-138)污染因子的筛选:根据污染源调查与评价结果,一般不多于5个。查找主要工业企业类型的主要污染物。大气污染源调查对象:拟建项目和评价区内原有工业和民用污染源。调查方法:物料衡算法,现场实测法,经验估算法。建设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点源与面源。一、二、三级评价有所区别。其他污染源调查内容 (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P138-141)现有例行监测资料分析:如果评价区内及周边区已设有大气监测站、点。大气质量现状监测监测指标监测时间布点方法(网格、同心园、功能区、扇形等)大气质量现状分析与初步评价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分析污染物浓度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多用单因素指数法 (三)关于污染气象调查污染气象要素系指与大气污染或大气自然净化有关的那一部分气象要素。大气是通过三种机制达到自然净化的,即平流输送、湍流扩散、清除机制。清除机制是因沉降和转化等物理、化学等方面的作用对大气污染源的清除。对大多数评价项目主要是调查与前两种自然净化机制有关的污染气象要素,即地面与大气边界层气象要素及湍流扩散参数。 建设项目所在地附近气象台站现有常规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现有大气边界层平均场和大气湍流扩散资料的收集和统计大气边界层平均场参数的观察湍流扩散试验特殊气象场观察 图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工作程序图污染气象及大气扩散规律建设项目初步工程分析和环境概况调查划分评价级别确定评价范围编制大气环境评价大纲(方案)工程分析:重点是污染调查、污染因子筛选环境状况调查大气环境评价标准或环境目标值确定评价区污染源社会自然城镇社会结构地理、地形、气候等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工业民用土地利用环境敏感区发展规划常规气象资料、经验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分析大气边界层平均场观测湍流扩散参数测量室内模拟试验大气扩散模式选择、计算参数确定大气质量影响预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对策建议结论结束 第二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大气污染的研究内容SourcesofairpollutantsControlmethodsAtmosphericbehaviorofairpollutantsEffectsofairpollutantsLegislativeandregulatorymeasures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大气扩散模式定量地分析污染物对周围大气质量的影响,理想的扩散模式应能较客观地反映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输送、稀释、扩散、转化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空气污染气象学起着关键的作用。 源受体大气扩散污染气象学大气科学大气物理、化学……大气气象学……污染气象学……气象条件对污染物的稀释扩散作用污染物对气象的影响 一、大气圈结构大气圈垂直结构 大气圈垂直结构对流层(~12km左右)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全部的水蒸气,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每升高100m平均降温0.650C强烈对流作用温度和湿度的水平分布不均大气边界层-对流层下层1~2km,地面阻滞和摩擦作用明显自由大气-大气边界层以上,地面摩擦可以忽略 大气圈垂直结构平流层(对流层顶~50-55km)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集中了大部分臭氧没有对流运动,污染物停留时间很长中间层(平流层顶~85km)气温随高度升高而迅速降低对流运动强烈 大气圈垂直结构暖层(中间层顶~800km)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增高气体分子高度电离-电离层散逸层(暖层以上)气温很高,空气稀薄空气粒子可以摆脱地球引力而散逸大气压力总是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均质大气层80~85km以下,成分基本不变 二、主要气象要素(1)气温天气预报中:1.5m高、百叶箱内气温。 (2)气压单位:mb(毫巴)大气的压强1atm=101326Pa=1013.26mb=760mmHg (3)风向和风速--风玫瑰图 (4)云大气中水汽的凝结现象叫做云云量:天空被云遮蔽的成数(我国10分,国外8分)云高:云底距地面底高度低云(2000m以下)中云(2000-6000m)高云(6000m以上)云状:卷云(线),积云(块),层云(面),雨层云(无定形) 云高云(6000m以上)中云(2000-6000m)低云(2000米以下) (5)能见度能见度:正常视力的人,在天空背景下能看清的水平距离。级别(0-9级,相应距离为50-50000米) 三、大气污染物扩散与气象因子的关系风:风的作用,污染系数,风向频率,风玫瑰图大气湍流:概念,直观示意图大气稳定度:定义,判别,γ,γd大气稳定度与烟云扩散的关系逆温 四、大气污染物扩散与下垫面性质的关系1、下垫面作用机理:直接和间接作用2、城市下垫面影响:热力效应和动力效应3、山区下垫面的影响:过山气流、坡风和谷风4、水陆交界处的影响 五、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散布过程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散布过程可用图示表示(烟囱   排出),概括起来,散布过程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烟气抬升(机械、热力学过程)②烟窗或建筑物造成的下泄和尾流混合③风的搬运(风向、风速)④湍流扩散⑤干沉降⑥湿沉降⑦化学转化⑧混合层对污染物输送的影响⑨迎风坡的抬升和背风坡的下沉⑩其它气象过程:气象条件的日变化,山谷风,海陆风,热力学效应,大气环流等。 列举的以上诸过程有气象的、空气动力学的、热力学的、机械的、化学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在污染物的散布过程中它们往往是相互作用的。但是,随着排放特征、污染物性质、地形气象条件的差异,各项因素的重要性也不一样。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突出其中一个或几个主要因素的作用,研究其定量表达方—大气扩散模式(预测模型),以便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实际应用。可能情况下再根据其它因子进行修正。 第三节大气污染预测模式 一、湍流扩散的基本理论扩散的要素风:平流输送为主,风大则湍流大湍流:扩散比分子扩散快105~106倍湍流的基本概念湍流——大气的无规则运动风速的脉动风向的摆动原因热力:温度垂直分布不均(不稳定)机械:垂直方向风速分布不均匀及地面粗糙度 1、湍流扩散理论主要阐述湍流与烟流传播及湍流与物质浓度衰减的关系1)梯度输送理论类比于分子扩散,污染物的扩散速率与负浓度梯度成正比2)湍流统计理论基础是泰勒->正态分布萨顿模式高斯模式3)相似理论 2、点源扩散的高斯模式坐标系高斯模式的四点假设:(1)污染物浓度在y和z方向是正态分布的(双正态假设),在x方向只考虑迁移,不考虑扩散;(2)在整个空间中风速是均匀、稳定的,风速大于1m/s;(3)源强是连续均匀的;(4)在扩散过程中污染物质量是守衡的。 高斯模式的坐标系和基本假设图示 二、高架点源短期地面浓度预测模式 (最基本的预测模式)1、孤立排气筒下风向任一点地面浓度预测预测孤立排气筒对下风向任一点地面某种大气污染物的浓度贡献值,可按下式计算:式中C—单位mg/m3Q—单位时间污染物排放量,mg/sY—该点(预测点)与通过排气筒的平均风向轴线在水平面上的距离,m.He—排气筒有效高度(m)。He=Hs+ΔHU—排气筒距地面的几何高度H(m)处的风速,m/s。—垂直于平均风向的水平横向扩散参数,m。—铅直扩散参数,m。 对于U,无实测值时,U可按下式计算。H≤150m时,U=U10×(H/10)pH>150时,U=U10×15pH—排气筒的几何高度,m。U10—距地面10米高处10min平均风速,m/s。p—风速高度指数 2、孤立排气筒下风向短期(30min)最大地面浓度预测Cm—孤立排气筒下风向30min最大地面浓度,mg/立方米。P11—30min取样时间的横向稀释系数其它符号同前。按下表确定P11的值 3、最大地面浓度点距排气筒的距离预测Xm—最大地面浓度点距排气筒距离m。和r值可由表查得。教材P117-118,表5-6和5-7查不同稳定度下,值,据此可计算 高斯模式的浓度扩散公式汇总地面源(H=0)高架源(H≠0)地面轴线上点C(x,0,0)地面点C(x,y,0)半无界(任一点)C(x,y,z)无界(任一点)C(x,y,z) 高斯烟流的浓度分布高斯烟流中心线上的浓度分布 三、扩散参数的计算和确定(一)什么是扩散参数大气中几乎时时处处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尺度和不规则的湍流运动。湍流运动使烟流作整体漂移(风作用下)外,使烟流的直径不断增大。是污染物与周围大气交换加快,不断分散、稀释,称湍流扩散过程。湍流扩散的强度叫扩散速率,其衡量方法可由多种方法,在实用中常用污染物浓度分布的标准差来表示湍流扩散的速率大小。浓度分布的标准差本来是表征污染物散布范围的特征量,但是,在相同条件下,污染物扩散范围越广,表示大气的湍流扩散速率越大,所以可用它来表示扩散速率。一个连续点源所释放的烟流,其铅直方向的平均浓度分布通常如下图。横风向也是一样。 高斯烟流的形态 习惯上,称为横风向和铅直向浓度分布的标准差,从上述说明可知,它其实是分布范围,单位:m。越大,说明污染物扩散的范围越大,浓度越低。显然,它是离源距离的函数:近距离内,浓度峰值高,散布范围窄,值小,远距离,相反。 在相同的距离上,大小随气象条件及下垫面性质而不同,具体:风向的变化幅度增加,增大;风速越大,下降城市大于农村的地形越复杂,越大取值时段越长,越大 污染气象学中,大气扩散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在于如何恰当地用可测的气象参数来描述各种条件下的烟云散布状况,由于浓度分布标准差是扩散速率的标志,故又称为扩散参数,另外,有时也用烟流的宽度和高度来表示它的水平和铅直扩散范围。定义:烟流半宽度(y0)是沿y轴方向从轴线(x轴)到浓度下降为轴线浓度十分之一处的距离。 根据浓度正态分布及与y0的定义可推导出:y0=2.15烟流宽度2y0=4.3同样烟流高度2Z0=4.3具有实用价值,面源模式中要用到。 (二)扩散参数的确定(是预测模式计算的关键)有两类方法:第一类:查表,查曲线—计算,由常规气象要素—大气稳定度—参数第二类:大气扩散试验—, 1、扩散参数可表示为a1—横向(y方向)扩散参数的回归指数;a2—铅直向(z方向)扩散参数的回归指数;r1—y方向扩散参数的回归系数;r2—z方向扩散参数的回归系数;X—距排气筒下风向的水平距离m。以上指数、系数都可以在表中查出,陆书玉P117-118表5-6和5-7。为了方便,也可根据前表的不同组合在各种大气稳定度下计算出扩散参数值。 2、大气稳定度的确定前一类方法(即查表计算)确定扩散参数一定要先确定大气稳定度,确定大气稳定度也有很多方法。实用的话,应该根据一些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就可确定,普遍应用的就是帕斯奎尔(Pasquill)法,即称P.S法。(1)P.S稳定度分类分六级:A—极不稳定B—不稳定C—弱不稳定   D—中性 E—较、微稳定F—稳定 (2)根据云量与太阳高度角—确定太阳辐射等级数(反映地面加热、降温状况的一个参量。白天地面加热状况:h0和云量;夜间降温:云量) 云量(1/10)太阳高度角总云量/低云量夜间ho≤15°15°<ho≤35°35°<ho≤65°ho>65°≤4/≤4-2-1+1+2+35~7/≤4-10+1+2+3≥8/≤4-100+1+1≥5/5~70000+1≥8/≥800000由太阳高度角和云量求太阳幅射等级 日高角和日高图太阳高度角(或日高角)是指当时当地太阳实际照射到水平面上的角度。在当地真太阳时正午12点日高角hθ、太阳倾角δ(赤纬角)和当地纬度角φ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太阳到地球的距离远远大于地球的半径,因此α≈φ-δ;Sinhθ=COSα=COS(φ-δ) 任一时刻太阳高度角(日高角)hθ的计算式Sinhθ=SinφSinδ+CosφCosδCos(15t+λ-300)式中:φ——当地纬度,°;λ——当地经度,°;δ——太阳倾角,°;按当时月份与日期查表。t——观测进行时的北京时间,h。 (3)根据太阳辐射等级数和地面风速——稳定度等级,查表(教材117表5-5)。地面风速是指离地面10m高处的10min的平均风速。 (4)由大气稳定度—扩散参数,来进行模式计算,还要作某些调整,实际应用时很重要。1)平原地区农村和城市远郊区:A,B,C级稳定度—查表确定计算扩散参数D,E,F级稳定度—应向不稳定方向提半级后查表2)一般城市的工业区和丘陵山区的农村或城市区A,B级不提级,C-B,D,E,F级向不稳定方向提一级半,查表。3)一般城市非工业区的城区:A,B级不提级C,D,E,F向不稳定方向提半级,查表。 3、大气扩散参数的现场测定和室内模拟对于复杂地形的大气扩散过程,由于湍流较强,采用经验公式确定扩散参数进行模拟计算,往往不够准确,在有条件时,扩散参数应尽量现场实测,或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确定。常用的方法有:(1)烟云照相法(放烟照相法)(2)示踪法(3)平衡球法(4)环境风洞试验 烟云照相法(放烟照相法)这种方法适合于已有合适高度的排烟烟囱,可在不同排烟状况及气象条件下对烟云扫描。该方法要在相同条件下拍下多张照片,进行叠置描下平均烟云轮廓线。通过烟云轮廓线的宽度来求扩散参数,也可用烟云图像的灰度进行分析,因为灰度分布与浓度分布具有相似性,便可通过相片的灰度分析求扩散参数。如在当地没有实际的烟云可供试验测定时,也可通过人工释放烟幕进行扩散参数的扩散试验,但不能进行烟气抬升高度的研究。 这是一种公认较好的测量大气扩散参数的方法,通常也用此方法验证预测模式。其原理为:①在大气中释放一定数量的示踪物质;②再测量示踪物质在空间的浓度分布;③最后利用正态模式或标准差的定义推出扩散参数。示踪法 平衡球法这种方法能直接测出空气粒子的运动轨迹和湍流扩散参数。原理:用轻于空气的气体注入气球,使该气体与气球的平均密度与某一高度上空气的密度相等,以便模拟单个空气粒子(汽块)随时间改变在空气中的运动规律。 环境风洞试验复杂地形等对扩散的影响,可进行实验室风洞试验模拟。这种方法试验条件可控,可作重复性、规律性研究。原理:风洞是用人工制造的气流来模拟实际气流的试验装置,用于大气扩散研究的风洞为环境风洞。它是一种低速风洞,能模拟大气边界层的流动。 四、排气筒有效高度的计算在预测模式计算中,要用到He,He=Hs+ΔH关键要确定ΔH,即烟气抬升高。导致烟气抬升的机理有两个:①动力学因素——动量、速度②热力学因素——烟气温度比周围空气高而产生的净浮力影响这两种作用机理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两类:①烟气排放因素:包括出口烟流的速度、烟气温度、烟囱出口内径等。②气象因素:平均风速、环境空气温度、风速垂直切变、大气稳定度等。 由于影响因素多,使抬升问题相当复杂,计算困难。现国内外已提出许多计算抬升高度的方法,但没有一个全部考虑上述诸因素,也没有一种公式被普遍接受使用,多数是经验的、半经验,根据各自有限的观测资料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用不同公式方法计算结果可能差别很大。烟气抬升对高速或热量很大的烟气排放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污染物落地浓度的最大值与烟囱有效高度的平方成反比,烟气抬升高度有时可达烟囱本身高度的数倍,从而极显著地降低了地面污染物的浓度。烟气抬升公式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对抬升机理的研究而得到的理论公式,另一类是通过实验观测得到的经验公式。具体见教材119-120 五、多源模式在预测多个污染源(烟囱)对一个接受点的环境影响时,方法是将接受点当作扩散坐标系的原点,污染源就可以在坐标系上给予确定,这样换变一下后,源就成了接受点。只要画出或想象有一条通过接受点指向上风向的X轴,并确定出各排放源对此X轴的横向距离就能定出源与接受点之间的几何图形。则接受点的总浓度是源1和源2排放污染物的浓度之和。计算公式仍按前面孤立排放筒地面浓度预测公式,三个、四个源一样,进行叠加。 六、面源模式城市的家庭炉灶和低矮烟囱数量很大,单个排放量很小,若按点源计算,工作量很大,就可作面源处理。对一个大的面源,如要计算某一城市面源对某一个评价点的影响,可把它分成若干个单元(小方格),所谓网格化,并进行编目。先计算每个单元对评价点的影响,然后进行叠加,即为整个面源对评价点的影响。面源处理的方法是:转化为点源模式计算。具体是:假设面源单元与上风向某一点源(虚拟点源)造成的污染等效,即当这个虚拟点源扩散到面源单元时,正好是面源单元的效果。 这样经适当的转变(扩散参数),就可按点源(孤立排气筒模式)处理:这就相当于在面源单元处有一个初始扩散参数,用表示。若按浓度分布呈正态分布,又假设面源单元为正方形,边长为L。则=(根据L=4.3),L为面源单元边长。由就可以求出虚拟距离Xy,由公式= 得出Xy= 显然Xy随大气稳定度而变化,并把确定为X+Xy的函数(其中X就是评价点到面源中心的距离),就能用点源模式进行计算。注意:仍看作是X的函数。如果在一个面积内的排放污染物来自不同高度,这个变化能够用 近似求得。这时:He应是排放源的平均有效高度,相似地:-Xz—Xz+X— 七、线源模式1、无限线源对于连续排放(源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处处相等)的无限长的线源,如一条繁忙的高速公路,当风向与线源垂直时,下风向浓度的计算式为: 2、有限线源在估算有限线源的浓度时,必须考虑线源末端引起的所谓“边缘效应“。对于一个横风向的有限线源,思路是取通过要预测的接受点的平均风向为X轴。线源的范围定义为从y1伸到y2,其中y1<y2,接受点的浓度预测模式为:其中: 八、大气扩散计算的其它实用模式前面给出的大气扩散计算模式,是高斯模式的基本形式,适用于对气体污染物,有风条件的短期地面浓度预测。当烟气中粉尘颗粒物含量大,其粒径超过飘尘时;当要计算特殊气象条件下地面浓度时;当要预测长期平均地面浓度时,则需要采用经过修正的高斯模型。 (一)倾斜烟羽模式(干沉降模式,颗粒物模式)当烟尘粒径大于10um时,应考虑在运行中的干沉降作用(关于干沉降湿沉降)。此时烟羽在运行中向下倾斜,这样可对前面基本式中的有效高度He加以修正。(斯托克斯沉降公式) 其中:r—微粒半径,cm。g—重力加速度,980cm/s2p—微粒密度(真容重),g/cm3煤粉尘1.5-2.5;水泥粉尘3.12。u—空气粘滞系数,20度时为1.81×10-4。 (二)封闭型模式即有混合层反射的扩散模式(教材P112-113)。当有上部逆温层时,其混合层高度D(书上h)大于烟囱有效高度He时,采用封闭型模式计算:其中D:逆温层底高(混合层高度)m,—稳定,小风条件的水平扩散参数,m。 具体作法:①由求得,然后查表,反求出距离②当X≤XD时,烟羽尚未达到逆温层底,可用点源模式计算。③当X≥2XD时,用上式计算。④当XD<X<2XD时,用内插法。A点:烟羽达到逆温层底,开始受影响。B点:垂直浓度分布均匀的起始点。 (三)、熏烟型扩散模式在夜间,当存在辐射逆温时,高架连续点源排放的烟流排入稳定的逆温层中,形成平展型扩散。这种烟流在铅直方向为漫扩散,在源高度上形成一条狭长的高浓度区。日出以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加,地面逐渐变暖,辐射逆温从地面开始破坏,逐渐向上发展。当辐射逆温破坏到烟流下边缘稍高一些时,在热力湍流的作用下,烟流中的污染物便发生了强烈的向下混合作用,增大了地面的污染物浓度,这个过程称为熏烟(漫烟)过程。 熏烟型扩散模式 当辐射逆温消失过程中出现熏烟污染时,采用熏烟型模式:式中熏烟高度:熏烟扩散参数: (四)烟团模式在静风条件下(全国评价都用烟团模式),高斯烟羽模式不适用,此时应采用根据“烟团模型“导出的烟团模式。当静风持续时间达3小时以上时,可认为全方面浓度均匀。采用下式计算:t—烟团运行时间,s.He=Hs+ΔH,ΔH应按静风模式计算。a和b值可查表. (五)长期浓度场计算模式当计算值时段大于24小时的长期平均浓度场时,如计算月、季、年平均浓度时,首先要统计出相应时段的“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联合频率表“,然后按照下式计算长期平均浓度场,并绘制浓度分布等值线图。 式中:i,s,N—分别表示方位、稳定度、风速档次;—i方位的长期平均浓度,mg/立方米;n—选定的方位数,8或16;f(i,s,N)—风向为i,稳定度为s,风速档次为N时的联合频率;u(N)—N风速档的代表风速,m/s;—稳定度为s的垂直扩散参数,m;He(s,N)—稳定度为s,风速档为N时的有效源高,m。 上式只考虑有风条件,对静风频率高的地区,尚须加上静风浓度场部分,静风浓度场的等值线是同心圆,具体计算式可查阅有关书籍。它很精确,短期浓度稍有超标或超标频率小,不要大惊小怪。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预测学习要点大气污染与污染源和扩散环境有关。主要污染物有粉尘、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大气污染源排放方式有点源、线源和面源三种。了解有关大气层的基本物理量、基本结构及大气污染成因。了解大气边界层中的温度场、风场及湍流特征;掌握气温层结、干绝热直减率、逆温的概念,认识气温层结与大气稳定度的关系。高斯模式是求解点源大气污染物扩散的主要计算方法,掌握各种不同条件下高斯模式的应用公式;掌握烟气抬升高度与地面最大浓度的计算公式,及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学习利用常规气象资料确定大气稳定度的分级方法,在此基础上获得大气湍流扩散参数(σy,σz),并在环境评价中应用。认识点源、线源、面源,以及特殊气象条件下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式的处理方法。了解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工作程序。 作业61、某一石油精炼厂投产后,将会自He=60m处排放8×104mg/s的SO2,Hs=50m,预测在距地面10m高处风速为4m/s,大气稳定度为D级时,该排气筒下风向500处,距排气筒的平均风向轴线水平距离50m处的一个地面点所增加的SO2浓度值。 2、拟建一电厂的He=150m,排放源强为151000mg/s的SO2,预测投产后在D级大气稳定度时,排气筒上出口的风速4m/s的条件下,排气筒对正下风向取样30min最大地面浓度的贡献是多少?并预测最大地面浓度点离排气筒的距离。 3、某工厂位于城市远郊区,其地理位置为北纬41度06分,经度为东经121度08分。于冬季12月13日早8时(查得太阳倾角δ=-23.1)自一高架点源排放大气污染物,当时离地面10m高处10min平均风速6m/s,总云量6,低云量4,问应按何种大气稳定度预测下风向的大气污染物的浓度。 4、示图中,点A和B是SO2的两个源,源A:Hs=120m,Q=1450g/s,H=63m;源B:Hs=50m,H=10m,Q=126g/s,并假定以下条件:大气稳定度C类,地面风向65度,120m处高空风速8.5m/s,50m处高空风速7.0m/s,只考虑A和B两个污染源,两个源云运行平均方向是245度,预测图中接受点处的地面空气中的SO2浓度是多少? 5、在某城区以边长1524m的正方形区域进行排放SO2编目,每一区域的排放量估计为6000mg/s,假设E类大气稳定度,南风,风速2.5m/s,区内源的平均有效高度为20m,预测该区在其北面相邻区域中心的SO2浓度是多少? 6、拟建一南北走向的高速公路,预计在运行高峰期汽车流量8000辆/h,平均速度64km/h,每辆车的总碳氢化合物排放率为20mg/s,预测在D类大气稳定度,风速4m/s时,风向270度,对公路下风向300m处的总碳氢化合物浓度贡献。 7.把一条长150米成直线分布的燃烧农业垃圾的烟源看成是一个有限线源,有机物总排放率估计为9mg/s。当风速以3m/s向与线源相垂直的方向吹时,离线源中心点400m的下风向的总有机物浓度是多少?离线源一端下风向400m处的浓度又是多少?假设大气稳定度为C类。 作业七1、在一座城市远郊区拟建一座滤饼焚烧炉,焚烧炉排气筒高为32m,上出口内径为1m,实际排烟率为11.28m3/s,排气筒出口处的烟气温度为177℃,当地同名气象台统计定时观测最近五年平均气温为10℃,平均风速为4m/s,气象台比拟定焚烧炉的地面海拔高20m,预测投产后烟气的抬升高度。2、位于平原城市的某化工总厂的二期电站工程,拟建120m高的排气筒,上出口内径为6m,排烟气量为54.15Nm3/s,排气筒出口处的烟气温度为130℃,当地同名气象台统计定时观测最近五年平均气温为9.2℃,平均风速为3.9m/s,假定气象台与工厂地面海拔高度相同,预测排气筒的抬升高度。3、拟建一座火电厂,排气筒高为100m,排气筒出口内径为5m,排气筒出口处的烟气排出速度为3.5m/s,排气筒出口处的烟气温度为145℃,厂址处同名气象台统计定时观测最近五年平均气温为15℃,预测在静风与稳定天气下,排放源高度以上环境温度垂直变化率为0.001℃/m,求烟气的抬升高度。 肺痨 [概说]一、概念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患。临床以咳嗽、咳血、潮热、盗汗及全身逐渐消瘦为其特征。 1.病名释义:痨,同劳,指虚劳或劳损。古代对全身虚弱的消耗性疾病均称为“劳”,本病劳损在肺,故称“肺痨”。 2.三大特点:传染性、慢性、虚弱性。 3.四大主证:咳嗽、咳血、潮热、盗汗。 除四大主证外,还可见身体逐渐消瘦,这是由于长期慢性消耗,出现的虚损表现。 病轻——间断出现。 病重——先后相继出现,或同时并见。 二、病名释义(异名)1.以其具有传染性而命名 尸注:注指传入或久留之意,与“传”亦同义。指肺痨患者死后,体内之痨虫可传染给他人而发病。又称为“传尸”。 鬼疰:疰与注同义。因痨虫传染,有如鬼魅,无形迹可见而得名。 劳疰:肺痨闰人生前其痨虫传染给别人而发病。 虫疰、毒疰:“虫“指痨虫,“毒”指病邪,亦指痨虫。指感受痨虫邪毒而致病。 二、病名释义(异名)2.以症状特点而命名肺痿疾:肺痨重症,后期可发展为肺痿不用,故名。 骨蒸:形容发热犹如从骨髓蒸发而出。 劳嗽:肺痨久咳不已,形休消瘦虚弱。 急痨:指肺痨发病过程中,病情急剧恶化,迅速出现败症。伏连:指痨虫伏藏于内脏,接连传注,最后形成五脏俱损的痨病。 二、病名释义(异名)■殜:古病名。指传尸之初起不甚者。《外台秘要·传尸方》:“传尸,亦名转注,以其初得,半卧半起,号为■殜”。 痨瘵:即肺痨。指具有传染性的虚弱性疾病。首见于《三因方》,继而《济生方》用“痨瘵”来统一诸称,沿用至晚清,现一般称之为“肺痨”。 三、沿革(一)春秋战国至东汉末期——属慢性虚损性疾病《素问·玉机真藏论》:“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颈,身热,脱肉破■……肩髓内消。” 《灵枢·玉版》:“咳,脱形,身热,脉小以疾”。 《金匮》中的虚劳病,即包括本病在内,并指出了本病的合并症:“若肠鸣,马刀挟瘿者,皆为劳得之。” 马刀:肺痨兼见耳下至缺盆或腋窝部的狭长如马刀状的瘰疬。 挟瘿:分布于颈之两旁的瘰疬。 三、沿革(二)魏晋至北宋——具有传染的特点《中藏经》中已有“传尸”的病名,并认识到与肺痨病人直接接触,再加之正气虚弱,会染上本病。 《肘后方》指出其传染的严重性。“死后复传之旁人,乃至灭门”。 《普济方》明确指出本病的病因为“肺虫”,即“痨虫”。“肺虫居肺叶之内,蚀人肺系,故成瘵疾。” 三、沿革(三)唐宋至晚清——明确病位、病机、治则《千金方》明确病位在肺。 《外台秘要》系统描述了本病的典型症状和发展过程及兼证。 《仁斋直指方》提出“治瘵疾,杀瘵虫”的论点。 《丹溪心法》认为“痨瘵主乎阴虚”,明确提出“滋阴降火”的治疗大法。《十药神书》是治疗肺痨的第一部专著。《红炉点雪》为另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医学正传》确立杀虫与补虚两大治则。 四、讨论范围感染瘵虫而致的肺脏劳损性疾患,与西医学中的肺结核病相类似,但从“痨瘵”而言,还应包括某些肺外结核在内,其辨证治疗亦可参考本篇内容。 [病因病机]一、病因(一)感染“瘵虫”《三因方》:“诸证虽曰不同,其根多有虫。”1.为慢性传染性疾患:发病后“累年积月,渐就顿滞,以致于死。”《肘后方》2.传染力强:“乃至灭门”。3.直接接触即可传染致病:问病、吊丧、看护、与患者朝夕相处。 一、病因(二)气血虚弱1.禀赋不足:“瘵虫”乘虚入侵。《外台秘要》:“婴孺之流,传注更苦。”2.后天失调:青年早婚,摄生不当,沉湎酒色,耗伤精血,“瘵虫”乘袭。《古今医统》:“纵欲多淫,苦不自觉,精血内耗,邪气外乘。”3.病后失养:大病之后,或外感久咳,或产后失于调养,都可导致正气虚弱,“瘵虫”侵袭。4.营养不良:生活贫困,饮食营养不良,亦可致正虚,成为罹患本病的重要因素。《理虚元鉴》:“因境遇者……贫贱而窘迫难堪” 一、病因外感和内伤两种病因可互为因果。正虚是发病关键:因正气旺盛,感染后并不一定发病,正气不足则感邪后易于发病,诚如《古今医统》指出:“凡此诸虫……著于怯弱之人……日久遂成痨瘵之证。”同时病情的轻重亦与正气的强弱的关。感染是致病条件:由于感染“瘵虫”这一特定的病因,决定了患病后特殊的疾病发展规律,故而与其它疾病不同,同时,感染“瘵虫”还可直接耗伤人体的气血。 二、病机(一)病位主要在肺,传及脾肾,并可影响整体1.主脏在肺肺脏本虚,卫外不固,或因其它脏器虚弱,导致肺虚,“瘵虫”乘虚从口鼻而入,首先直接伤肺,侵蚀肺体。——干咳咽燥,声音嘶哑,痰中带血等。《证治汇补》:“虽分五脏见证,然皆统归于肺。 2.传及脾肾,影响整体(1)肺脾同病 《素问·经脉别论》:“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脾肺脾两虚(疲乏、食少、便溏等)土不生金子盗母气 (2)肺肾同病肺肾肺肾两虚(骨蒸、潮热、遗精、月经不调等)肾失滋源相火灼金 肺虚不能制肝肾虚不能养肝肺虚心火乘客肾虚水不济火心火上炎(虚烦不寐,盗汗等)肝火偏旺(性急善怒,胸胁掣痛) 二、病机(3)肺脾肾同病肺痨久延而病重者,因精血亏损,可以发展为肺脾肾三脏交亏,或因肺病及肾,肾虚不能助肺纳气;或因脾病及肾,脾不能化精以滋肾,由后天而损及先天。甚则病及于心,因肺虚不能辅佐心治理调节血脉的运行,而致心气虚衰,气虚血瘀,出现喘息气短,心慌唇紫,浮肿肢冷等重症。由此可见,病久可以由肺而影响脾肾,甚则累及心脏,五脏皆受影响。 二、病机(二)病理性质主要为阴虚火旺,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1.基本病理为阴虚瘵虫居于肺间,侵蚀肺体,肺体属阴,故阴分先伤,出现阴虚肺燥之候。临床表现以阴虚为主,故《医门法律·虚劳门》说:“阴虚者,十常八九,阳虚者,十之一二”。 2.病理演变本病病理性质虽以阴虚为主,但由于病情有轻重之分,病变发展阶段不同,涉及脏器不一,故可出现不同的病理演变。初期——肺体受损,肺阴亏耗——肺阴不足中期肺肾阴虚,心肝火旺——阴虚火旺肺病及脾,阴伤气耗——气阴两虚后期——肺脾肾俱亏,病及于心——阴阳两虚 (四)预后正气较强,病情轻浅,为时短暂,早期治疗者,均可获康复,若正气虚弱,治疗不及时,迁延日久,每多演变恶化,全身虚弱症状明显,出现大骨枯槁,大肉尽脱,肌肤甲错,兼有合并症;喉疮声哑,咯血浅红色,似肉似肺;久泻不能自制,腹部冷痛,或有结块;猝然胸痛,喘息胸高,不能平卧;喘息短气,口如鱼口,面浮足肿,面色青晦;内热不退,或时寒时热,汗出如水;脉小数疾者,俱属难治的恶候。 [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1、有与肺痨病人的长期密切接触史。2、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形体明显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3、初期病人仅感疲劳乏力、干咳、食欲不振,形体逐渐消瘦。 二、病证鉴别(一)肺痨与虚劳的关系1.联系:肺痨发展到后期,可导致患者身体日益消瘦,体虚不复,形成劳损。此时在治疗上也可按照虚劳虚则补之,损则益之的原则施治。 2.区别:从概念病位病理等方面 (二)与肺痿相鉴别1.联系:①病位均主要在肺;②肺痨后期可转成肺痿(肺叶痿弱不用)。《外台秘要》:“传尸之疾……气急咳者名曰肺痿。”2.区别:主要从概念及主证来鉴别肺痨:①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病。②咳嗽、咳血、潮热、盗汗。肺痿:①肺部多种慢性疾病后期,肺叶痿弱不用。②咳吐浊唾涎沫。 三、相关检查X线检查不但可早期发现肺结核,而且可对病灶部位、范围、性质、发展情况和治疗效果作出判断。X线表现有浸润、干酪样变和空洞形成,均属于活动性病变。活动性肺结核痰中常可找到结核菌。条索状、结节状病变经一定时期观察稳定不变或已纤维硬结、痰菌阴性者,属于非活动性病灶。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者,常提示体内有活动性病灶,红细胞沉降率也可增快。 [辨证论治]一、一般症状1.主症:咳嗽、咳血、潮热、盗汗。2.病情:有轻有重。病轻者诸症未必都出现,重者则诸症兼见。或先后发生。发病一般较缓慢,常逐渐加重,但亦偶有急骤发病,很快恶化。3.先后经过:①初起病轻,稍咳,乏力,偶尔痰中夹少量血丝。②进一步发展,四大主证可同时或逐渐出现,表现肺阴虚(干咳,咳血,颧红,口干,潮热,盗汗)或肺脾气阴两虚(食欲不振,便溏或泄泻,乏力)。③病重若未及时治疗,可出现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肌肤甲错,气喘,唇紫,泄泻,浮肿,逐渐趋于危候(肺脾肾俱亏,病及于心)。 二、辨证原则——辨病理性质,分病变脏器初期——阴虚为主——肺阴不足中期阴虚火旺——肺肾阴虚,心肝火旺气阴两虚——肺病及脾,阴伤气耗后期——阴阳两虚——肺脾肾俱亏,病及于心 三、治疗原则——补虚抗痨《医学正传》:“一则杀其虫以绝其根本,一则补其虚以复其真元。”补虚培元脏器主脏——肺整体——脾肾降火复其真元大法滋阴——益气补阳抗痨杀虫绝其根本 四、证治分类 肺痨证治——1 肺痨证治——2 主症配合治疗简表 [预防调护]一、预防 1.接触病人时,应加强保健措施和药物消毒方法,并注意不在饥饿、体虚时探视病人,以免“瘵虫”乘虚而入,侵袭人体。 2.平时应注意保养正气,爱惜精血,正气强盛,“瘵虫”就难以入侵。 二、调护 得病之后,不但要耐心接受治疗,更应注重摄生,饮食、起居、情志都要调摄,禁酒戒色,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加强食养,以清养滋润为宜,并可常食猪羊肺以脏补脏,忌食辛辣动火之品,如辣椒、葱、姜等 [预后转归]本病的预后,与以下三个方面有关: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轻重;治疗的早迟 《肘后方》:“觉知此候者,便宜急治之。” 标志预后险恶的难治之候,归纳起来有以下七个方面:治不及时,迁延日久,全身衰弱症状明显,大骨枯槁,大肉尽脱,肌肤甲错,兼有合并症者;喉呛声哑,咯血浅红色,似肉似肺者;久泻不能自制,腹部冷痛或有结块者;猝然胸痛,喘息胸高,不能平卧者(气胸);喘息短气,口如鱼口,面浮足肿,面色青晦;内热不退,或时寒时热,汗出如水;脉小数疾。 [结语]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病由感染“痨虫”所致,病位主要在肺,并与脾、肾等脏有关。病理性质主在阴虚,进而阴虚火旺,或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在临床先后表现各个不同证候类型。治疗应以补虚培元和治痨杀虫为原则,调补脏器重点在肺,并应注意脏腑整体关系,同时补益脾肾。根据病理“主乎阴虚”的特点,应以滋阴为主法,火旺者兼以清火,如合并气虚、阳虚见症者,则当同时兼顾。 [临证要点]1.重视补脾助肺,以畅化源;2.补虚不忘治实; (1)阴虚——火旺、痰热 (2)气虚——痰浊 (3)咳血——蓄瘀3.降火防苦寒太过;4.结合辨病,防止突变;5.在辨证基础上配合抗痨杀虫药物。 [临证要点]1、重视补脾助肺。脾为生化之源,输水谷之精气以养肺,故当重视补脾助肺,培土生金,以畅化源。脾为肺之母,瘵虫伤肺,肺虚耗夺脾气以自养则脾亦虚,脾虚不能化水谷为精微上输养肺,则肺更虚。终至肺脾同病,气阴两伤。治当益气养阴,补肺健脾,忌用地黄、阿胶、麦冬等滋腻药。 1、重视补脾助肺。即使肺阴亏损之证,亦当在甘寒滋阴的同时,兼伍甘淡实脾之药,帮助脾胃对滋阴药的运化吸收,以免纯阴滋腻碍脾,但用药不宜香燥,以免耗气、劫液、动血。方宗参苓白术散意,药如橘白、谷芽、山药、扁豆、莲肉、苡仁等。 2.补虚不忘治实本病虽属慢性虚弱性疾病,以虚居多,但病程中往往可以见到虚中夹实的病理表现,应掌握补虚不忘治实的要求,注意兼顾。 (1)阴虚——炎旺、痰热 阴虚火旺,灼津为痰,痰热内郁,证见咳嗽,咯痰稠粘色黄量多,苔黄腻,口苦,脉弦滑,在滋阴的同时予以清化痰热。 2.补虚不忘治实(2)气虚——痰浊 肺脾气虚,不能运化、输布水谷精微,水谷不能化生精微,反酿成痰浊,上贮于肺,壅阻肺气,证见痰多粘稠色白,纳差脘闷,舌苔白腻,当在补益肺脾之气的同时参以宣化痰浊之品,必要时暂从标治,以化 祛湿为先。 (3)咳血——蓄瘀 咳血多因肺络受伤,若出血时间较长而见蓄瘀阻滞肺络以致出血反复不止,血色紫黯成块,胸胁刺痛,舌紫,脉涩者,当用祛瘀止血法。 3.降火防苦寒太过本病病程中可见火旺之症,但本质仍在于阴虚,阴虚不能制阳,故治疗当以甘寒养阴为主,适当佐以清火,即使是肺火、肝火、痰热等标象明显者,清肺化痰亦只能暂用,中病即止,不可过量或持久使用苦寒之品,以免苦燥伤阴,寒凉败胃伤脾。 4.结合辨病,防止突变一般而言,本病多属慢性过程,但亦有急骤发病,病情多重,表现为“急痨”、“百日痨”等特殊情况,或出现类似湿温、类疟等变证,临床当注意结合辨病,配合有关理化检查,采取必要的综合治疗措施,如中西医结合方法,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复习思考题肺痨的治疗原则是什么?临床当怎样理解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