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3.00 KB
  • 2022-04-29 14:47:24 发布

最新第十七章--肛门直肠疾病课件PPT.ppt

  • 14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十七章--肛门直肠疾病 发生在肛管直肠部位的相关疾病,主要有痔、肛裂、肛周脓肿(肛痈)、肛瘘(肛漏)、直肠脱垂(脱肛)、直肠息肉(息肉痔)、肛管直肠癌(锁肛痔)。 【解剖概要】(1)肛管消化道的终端,上接直肠,下端终止于肛门缘。解剖学肛管——上自齿线,下至肛缘,长约3~4cm外科肛管——上自肛管直肠环,下至肛缘,上界扩展至齿线上1.5cm左右 直肠上1/3前面与两侧为腹膜覆盖,中1/3前面腹膜向前反折成为直肠膀胱凹陷或直肠子宫凹陷,下1/3无腹膜覆盖。 (4)齿线直肠与肛管的交界线,由肛瓣及肛柱下端组成,该线呈锯齿状,故称齿线(或称梳状线),为重要的解剖标志。 齿状线上、下的解剖差异部位齿状线以上齿状线以下组织黏膜皮肤动脉供应直肠上、下动脉肛管动脉静脉回流直肠上静脉丛回流入门静脉直肠下静脉丛回流入下腔静脉淋巴回流腹主动脉周围或骼内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或髂外淋巴结神经支配植物神经支配,无痛觉阴部内(脊)神经支配,痛感敏锐 (5)肛管特异性解剖结构肛柱——齿线以上的黏膜,由于括约肌收缩,出现6~10个长约1~2cm的纵形条状皱襞,又叫直肠柱肛瓣——各直肠柱下端之间的半月形黏膜皱襞肛窦——肛瓣与直肠柱之间的直肠黏膜形成的向上开口的袋状小窝 肛乳头——肛瓣下方的三角形乳头状突起肛腺——正常肛管内有4~8个肛腺,多集中在肛管后壁,每个肛腺开口于肛窦处肛梳——齿线以下的一宽约1cm的环状带,表面光滑而略有光泽 肛白线——肛梳下缘的环状线,此线恰为肛门内、外括约肌的交界处,直肠指检时可触知(括约肌间沟)肛垫——直肠肛管移行区环状的海绵状组织带肛管直肠环——由外括约肌浅部、深部及提肛肌的耻骨直肠肌和内括约肌的一部分组成的一围绕肛管的肌肉 【检查体位】侧卧位膝胸位截石位倒置位蹲位弯腰扶椅位 【检查方法】(1)肛门视诊;(2)直肠指诊;(3)肛镜检查;(4)肠镜检查;(5)钡灌肠。 【部位标识】时钟定位法以肛门为中心,按时钟面的12点来描计,前正中线为12点,后正中线为6点,左侧正中线为3点,右侧正中线为9点。 一、痔外科常见病、多发病。齿线两侧直肠上、下静脉丛的瘀血、扩张、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俗称“痔疮”。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痔是“血管性肛垫”,是正常解剖的一部分,普遍存在于所有年龄、男女性及各种族,不能认为是一种病,只有合并出血、脱垂、疼痛等症状时,才能称为病(痔病)。 【流行病学】发病率高,真正发病率不详。“十人九痔”、“十男九痔”、“十女十痔”成年人群中痔疮发病率约占60%,内痔占53.7%。1977年全国155个单位普查57927人,患肛肠疾病共有33837人,总发病率为59.1%,其中痔的发病率占87.25%。 【病因】(1)解剖因素:肛门直肠位于人体下部,直肠上静脉及其分支无静脉瓣,静脉血液向上回流困难,容易造成肛门直肠静脉瘀血、扩张;直肠血管穿过直肠肌层和肛门括约肌,易受压;痔内静脉丛位于直肠末端粘膜下疏松组织内,缺乏弹力纤维组织的支持作用,易造成静脉丛血液瘀滞。 (2)肛垫下移学说:肛垫松弛、肥大、下移和出血。(3)遗传、地理及食物因素 【分类】(1)内痔:发生于齿线上(2)外痔:位于齿线下(3)混合痔:直肠上、下静脉丛瘀血、扩张、屈曲、相互沟通吻合而形成的静脉团 (一)内痔母痔——发生肛门于右前、右后、左侧(3、7、11点)的内痔(原发性内痔)子痔——除母痔外其余部位发生的痔(继发性内痔) 原发性内痔与血管分支有关,直肠上动脉主要终末分布在右前、右后及左侧正中的直肠柱内,该三处并行的直肠上静脉丛比较屈曲。 【临床表现】(1)便血:内痔的早期症状;(2)脱出:晚期内痔的主要症状;(3)疼痛:不明显;(4)粘液流出;(5)肛周瘙痒;(6)便秘。 【内痔分期】根据是否有痔核脱出及脱出程度(1)Ⅰ期内痔(2)Ⅱ期内痔(3)Ⅲ期内痔(4)Ⅳ期内痔 【诊断】间断性大便带血和肛门肿物脱出,应首先考虑内痔。内痔的诊断主要靠肛管直肠检查。首先做肛门视诊,其次做直肠指诊,最后做肛门镜检。根据痔块脱出情况判断分期情况。注意与直肠癌相鉴别 【治疗】内痔的治疗,重点在于消除症状,而不是痔核本身(1)多数无症状的痔无需特殊治疗;(2)有症状的痔积极对症处理;(3)症状严重反复发作者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多食粗纤维食物形成良好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注意局部卫生清洗 (2)注射疗法①硬化萎缩注射法②消痔灵注射法③坏死枯脱注射法④枯痔钉疗法 内痔的各种非手术疗法的目的都旨在促进痔周围组织纤维化,将脱垂的肛管直肠粘膜固定在直肠壁的肌层,以固定松弛的肛垫,从而达到止血及防止脱垂的目的。 注射疗法注意事项(1)首次注射最重要,如注射足量,疗效良好,较少量多次注射效果更佳。注射针宜用9号长的穿刺针。(2)注射中和注射后,都不应有疼痛,如觉疼痛,往往为注射位置太靠近齿线所致,因此,针尖刺入处,绝不能在齿线下。 (3)注射后24小时内不应大便,以防痔块脱垂。如有脱垂,应告诉病人立即回纳,以免发生痔静脉栓塞。(4)第2次注射前先做直肠指诊,如痔块已硬化,表明粘膜已固定,则不应再注射(5)注射后卧床休息片刻,防止虚脱。 (3)内痔器械套扎法(4)手术治疗(切除、结扎) (二)外痔外痔位于齿状线以下,由痔外静脉丛扩张曲张而形成。表面覆盖皮肤,不易出血,其形状大小不规则。 【临床表现】(1)疼痛(2)肛旁异物感(3)大便困难 【病理分类】(1)结缔组织性外痔(皮痔)(2)静脉曲张性外痔(血痔)(3)血栓性外痔(葡萄痔) 【治疗】内治外治并重(1)一般治疗:改善饮食,预防便秘(2)外用药物:抗菌素软膏、止痛剂、止血剂(3)手术治疗:痔切除术 (三)混合痔痔内、外静脉丛曲张,扩大,相互沟通吻合,括约肌间沟消失,使内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个整体。 混合痔的临床表现与内、外痔相同,且兼而有之。治疗参照内、外痔(内痔注射外痔切除术、外切内扎术) 二、肛裂齿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缺血性溃疡。发病率在肛门部疾病中仅次于痔疮。中医:“裂痔”、“裂肛”、“脉痔”、钩肠痔 【病因】(1)解剖因素:肛尾韧带伸缩性及血供均较差,而且直肠末端的生理曲度是由后方向前弯曲至肛门,肛门后方在排便时承受压力较大,故后正中处易受损伤。 (2)外伤:慢性便秘病人,由于大便干硬,排粪时用力过猛,易损伤肛管皮肤。反复损伤使裂伤深及全层皮肤,形成慢性感染性溃疡。另外医源性损伤也是一个明显因素。 (3)感染:肛裂的主要原因。齿线附近的慢性炎症,如后正中处的肛窦炎,向下蔓延而致皮下脓肿,破溃而成慢性溃疡。 (4)肛门内括约肌痉挛:肛管部慢性炎症刺激使肛门内括约肌处于痉挛状态,粘膜肌层和肛管皮肤弹性减弱,紧张度增强,致肛管皮肤裂开。 【病理】(1)新鲜肛裂裂口新鲜,整齐,底浅有弹性,色红,无瘢痕形成。 (2)陈旧性肛裂①梭形溃疡:纵裂,长约0.5cm~1cm②肛乳头肥大:肛乳头炎引起③哨兵痔:裂口下端肛缘部结缔组织外痔④栉膜带:溃疡基底的底深质硬灰白组织⑤潜在瘘道:肛窦感染化脓,形成小脓肿“肛裂三联征”:①+②+③ 【临床表现】(1)疼痛:周期性疼痛(2)便血:与肛裂大小、深浅有关(3)便秘:加重肛裂 【诊断】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就应考虑有肛裂的可能。局部检查发现肛管后正中部位的肛裂“三联征”,就可确诊。确诊肛裂者,不宜做直肠指检和肛镜检查。注意和其他溃疡型肛管疾病(结核、克隆病、溃疡性结肠炎)相鉴别。 【分期诊断】肛裂的分期是根据局部病变为准则(一)Ⅲ期分类法(1)Ⅰ期肛裂:病程短,溃疡边缘整齐,无瘢痕形成。裂口新鲜,尚未形成明显裂痔及肛乳头肥大,下端有哨兵痔。 (2)Ⅱ期肛裂:病程长,反复发作,溃疡边缘增厚变硬不整齐,已形成哨兵痔。(3)Ⅲ期肛裂:溃疡边缘结缔组织增生,变厚,有潜在管道,裂口上端有肛乳头肥大,下端有哨兵痔。 (二)Ⅱ期分类法(1)早期肛裂:裂口新鲜,尚未形成慢性溃疡,疼痛较轻。(2)陈旧性肛裂:裂口已形成梭形溃疡,边缘不整齐,有结缔组织增生,变厚变硬有潜在瘘道,有裂痔,也有肛窦炎或肛乳头肥大,并有周期性疼痛。 【治疗】解除括约肌痉挛,帮助排便,中断恶性循环,促使创面愈合。 (一)一般治疗(1)口服润肠药物:果导片、麻仁丸、液体石腊油或蜂蜜。(2)定时生理排便:早晨起床或饭后。(3)坐浴或外洗:1/5000高锰酸钾液,复方芩柏颗粒。 (4)局部敷药:利多卡因软膏、马应龙麝香痔疮膏、九华膏(5)封闭疗法:0.25%布比卡因5ml在长强穴作扇形封闭,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二)扩肛术(1)适应症:早期肛裂。(2)操作方法:截石位或侧卧位,常规消毒,局部浸润麻醉,医者戴无菌手套,食指中指涂润滑油,先伸入右手食指以润滑肛门,然后背向伸入左手食指,轻轻向肛裂两侧撑开肛管,进而伸入两手中指参与扩张,位于肛裂病变处的两指应向下向外用力。 (三)手术治疗(1)肛裂切除术(2)内括约肌切除术 (四)辨证论治肛裂辨证,当首辨虚实。实者损之,虚者补之。(1)风热肠燥证——凉血地黄汤(《外科大成》):生地、当归、地榆、槐角、黄连、天花粉、甘草、升麻、赤芍、枳壳、黄芩、荆芥 (2)湿热蕴结证——内疏黄连汤(《保命集》):黄连、芍药、当归、槟榔、木香、黄芩、栀子、薄荷、桔梗、甘草、连翘、大黄。(3)血虚肠燥证——润肠丸(《沈氏尊生书》):当归、生地、麻仁、桃仁、枳壳。 三、直肠脱垂直肠粘膜、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外的一种慢性疾病。中医:脱肛、垂肠痔、截肠症(脱肛绞窄、坏死、脱落者)多见于小儿、经产妇和老人,经年累月,缠绵难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甚至丧失劳动能力。 【病因】(1)解剖因素(2)盆底组织软弱(3)腹压增高(4)其他因素 【病理】(1)滑行方式(2)套叠方式 【分类】不完全性直肠脱垂(假性脱垂)(1)脱垂层次完全性直肠脱垂(真性脱垂)内脱垂(2)是否脱出肛门外脱垂 Ⅰ度脱垂:2~4㎝(3)脱出长度Ⅱ度脱垂:5~8㎝Ⅲ度脱垂:8㎝以上 【临床表现】(1)脱出(2)肛周潮湿(3)坠胀(4)嵌顿 【治疗】(1)注射疗法:治疗直肠脱垂的首选疗法,有黏膜下注射法(点状和柱状)和直肠周围注射法。(2)肛门环缩术:适于直肠脱垂并发肛门松弛、失禁。(3)直肠悬吊及固定术:适于病情较重反复发作者。 四、肛管直肠瘘指直肠、肛管与肛周皮肤相通的感染性管道。中医:痔瘘、肛漏。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病因】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常见后遗症(1)解剖因素:肛窦、肛腺处炎症好发;肛管上皮薄,易受伤;肛管表皮层血供差;肛周脂肪组织多间隙多。(2)物理因素:肛管创伤。(3)病理因素:多数由一般化脓性感染所致,少数由结核感染所致。 【病理】(1)原发性内口:感染源的入口(2)瘘管:有直有弯,少数有分支(3)继发性外口:脓肿溃破处或切开引流处 【分类】单口内瘘(内盲瘘)内外瘘(1)按瘘口单口外瘘(外盲瘘)全外瘘 直瘘弯瘘(2)按瘘管后位马蹄形瘘前位马蹄形瘘环行瘘 非特异性肛瘘(3)按病因特异性肛瘘(结核性肛瘘、梅毒性肛瘘、放线菌性肛瘘) 低位单纯性肛瘘低位肛瘘低位复杂性肛瘘(4)统一分类高位单纯性肛瘘高位肛瘘高位复杂性肛瘘 【临床表现】(1)流脓(2)瘙痒(3)疼痛(4)肛缘硬条索状物(5)探针、美兰染色、X线造影等检查明确瘘道深浅、走向和内口所在 【诊断】(1)既往有肛痈反复发作史,并有自行溃破或曾切开引流的病史;(2)有肛旁反复流脓、疼痛、瘙痒的症状;(3)有必要的辅助检查所获得的阳性结果。 【治疗】肛瘘不能自愈,必须手术治疗(包括挂线疗法)。治疗原则是将瘘管切开,形成敞开的创面,促使愈合。因瘘管与括约肌关系密切,防止因括约肌损伤而引起术后肛门失禁是手术的关键。因此要确定内口部位及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根据内口位置及瘘管与括约肌关系来选择手术方法,是肛瘘手术的要点。 (1)低位肛瘘切扩术(2)高位肛瘘挂线术 【术后并发症】(1)复发:10%左右。多因术中未找到内口,未能切除原发性肛隐窝病灶。若肛瘘手术方法正确,仍有复发,则需考虑是否有特异性感染,如结核、克隆病等。(2)肛门失禁:早期肛门暂时性失禁常见,和炎症、疼痛和敷料有关;若括约肌受损重者,出现永久性肛门失禁。(3)直肠粘膜脱垂。(4)慢性肛瘘癌变(粘液性癌)。 第十一章软件维护软件维护的概念软件维护活动程序修改的步骤及修改的副作用软件可维护性提高可维护性的方法 软件维护的概念软件维护的定义影响维护工作量的因素软件维护的策略维护成本 软件维护的定义在软件运行/维护阶段对软件产品进行的修改就是所谓的维护。维护的类型有四种: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改正性维护在软件交付使用后,因开发时测试的不彻底、不完全,必然会有部分隐藏的错误遗留到运行阶段。这些隐藏下来的错误在某些特定的使用环境下就会暴露出来。为了识别和纠正软件错误、改正软件性能上的缺陷、排除实施中的误使用,应当进行的诊断和改正错误的过程就叫做改正性维护。 适应性维护在使用过程中,外部环境(新的硬、软件配置)数据环境(数据库、数据格式、数据输入/输出方式、数据存储介质)可能发生变化。为使软件适应这种变化,而去修改软件的过程就叫做适应性维护。 完善性维护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用户往往会对软件提出新的功能与性能要求。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需要修改或再开发软件,以扩充软件功能、增强软件性能、改进加工效率、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这种情况下进行的维护活动叫做完善性维护。 实践表明,在几种维护活动中,完善性维护所占的比重最大。即大部分维护工作是改变和加强软件,而不是纠错。完善性维护不一定是救火式的紧急维修,而可以是有计划、有预谋的一种再开发活动。事实证明,来自用户要求扩充、加强软件功能、性能的维护活动约占整个维护工作的50%。 预防性维护预防性维护是为了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靠性等,为以后进一步改进软件打下良好基础。预防性维护定义为:采用先进的软件工程方法对需要维护的软件或软件中的某一部分(重新)进行设计、编制和测试。 在整个软件维护阶段所花费的全部工作量中,完善性维护占了几乎一半的工作量。软件维护活动所花费的工作占整个生存期工作量的70%以上,这是由于在漫长的软件运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对软件进行修改,以改正新发现的错误、适应新的环境和用户新的要求,这些修改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而且有时会引入新的错误。 三类维护占维护在软件生存期 总维护比例所占比例 影响维护工作量的因素在软件的维护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工作量,从而直接影响了软件维护的成本。应当考虑有哪些因素影响软件维护的工作量,相应应该采取什么维护策略,才能有效地维护软件并控制维护的成本。 系统大小:系统越大,理解掌握起来越困难。系统越大,所执行功能越复杂。因而需要更多的维护工作量。程序设计语言:使用强功能的程序设计语言可以控制程序的规模。语言的功能越强,生成程序的模块化和结构化程度越高,所需的指令数就越少,程序的可读性越好。 系统年龄:老系统随着不断的修改,结构越来越乱;维护人员经常更换,程序又变得越来越难于理解。许多老系统在当初并未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进行开发,因而没有文档,或文档太少。在长期的维护过程中文档在许多地方与程序实现变得不一致,在维护时就会遇到很大困难。 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使用数据库,可以简单而有效地管理和存储用户程序中的数据,还可以减少生成用户报表应用软件的维护工作量。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在软件开发时,若使用能使软件结构比较稳定的分析与设计技术,及程序设计技术,如面向对象技术、复用技术等,可减少大量的工作量。 其它:应用的类型数学模型任务的难度开关与标记、IF嵌套深度、索引或下标数等对维护工作量都有影响。许多软件在开发时并未考虑将来的修改,为软件的维护带来许多问题。 软件维护的策略改正性维护通常要生成100%可靠的软件并不一定合算,成本太高。但通过使用新技术,可大大减少进行改正性维护的需要。这些技术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开发环境、程序自动生成系统、较高级(第四代)的语言。以及新的开发方法、软件复用、防错程序设计及周期性维护审查等。 适应性维护这一类维护不可避免,可以控制。(1)在配置管理时,把硬件、操作系统和其它相关环境因素的可能变化考虑在内。(2)把与硬件、操作系统,以及其它外围设备有关的程序归到特定的程序模块中。(3)使用内部程序列表、外部文件,以及处理的例行程序包,可为维护时修改程序提供方便。 完善性维护利用前两类维护中列举的方法,也可以减少这一类维护。特别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程序生成器、应用软件包,可减少维护工作量。 此外,建立软件系统的原型,把它在实际系统开发之前提供给用户。用户通过研究原型,进一步完善他们的功能要求,就可以减少以后完善性维护的需要。 维护成本有形的软件维护成本是花费了多少钱,无形的维护成本有更大的影响。一些合理的修复或修改请求不能及时安排,使得客户不满意;变更的结果引入新的故障,使得软件整体质量下降;把软件人员抽调到维护工作中,干扰了软件开发工作。 软件维护的代价是降低了生产率,在做老程序的维护时非常明显。例如,开发每一行源代码耗资25美元,维护每一行源代码需要耗资1000美元。维护工作量包括生产性活动(如分析和评价、设计修改和实现)和“轮转”活动(如力图理解代码在做什么、试图判明数据结构、接口特性、性能界限等)。 维护工作量的模型M是维护中消耗的总工作量p是上面描述的生产性工作量K是一个经验常数c是因缺乏好的设计和文档而导致复杂性的度量d是对软件熟悉程度的度量。 模型指明,如果使用了不好的软件开发方法(未按软件工程要求做),原来参加开发的人员或小组不能参加维护,则工作量(及成本)将按指数级增加。 软件维护活动为了有效地进行软件维护,应事先就开始做组织工作。首先建立维护的机构申明提出维护申请报告的过程及评价的过程为每一个维护申请规定标准的处理步骤建立维护活动的登记制度以及规定评价和评审的标准。 维护机构除了较大的软件开发公司外,通常在软件维护工作方面,并不保持一个正式的组织机构。虽然不要求建立一个正式的维护机构,但是在开发部门确立一个非正式的维护机构则是非常必要的。 软件维护的机构 维护申请提交给维护管理员,他把申请交给某个系统监督员去评价。一旦做出评价,由修改负责人确定如何进行修改。在修改程序的过程中,由配置管理员严格把关,控制修改的范围,对软件配置进行审计。在维护之前,就把责任明确下来,可以减少维护过程中的混乱。 软件维护申请报告维护申请报告或称软件问题报告,由申请维护的用户填写。用户必须完整地说明产生错误的情况,包括输入数据、错误清单以及其它有关材料。如果申请的是适应性维护或完善性维护,用户必须提出一份修改说明书,列出所有希望的修改。 维护申请报告将由维护管理员和系统监督员来研究处理。他们应相应地做出软件修改报告,指明:所需修改变动的性质;申请修改的优先级;为满足某个维护申请报告,所需的工作量;预计修改后的状况. 软件修改报告应提交修改负责人,经批准后才能开始进一步安排维护工作。 软件维护工作流程 尽管维护申请的类型不同,但都要进行同样的技术工作。修改软件需求说明修改软件设计设计评审对源程序做必要的修改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回归测试)确认测试软件配置评审等。 在每次软件维护任务完成后进行情况评审,对以下问题做一总结:(1)在目前情况下,设计、编码、测试中的哪一方面可以改进?(2)哪些维护资源应该有但没有?(3)工作中主要的或次要的障碍是什么?(4)从维护申请的类型来看是否应当有预防性维护?情况评审对将来的维护工作如何进行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维护档案记录程序名称源程序语句条数机器代码指令条数所用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安装的日期程序安装后的运行次数与程序安装后运行次数有关的处理故障次数 程序改变的层次及名称修改程序增加的源程序语句条数修改程序减少的源程序语句条数每次修改所付出的“人时”数修改程序的日期软件维护人员的姓名维护申请报告的名称、维护类型维护开始时间和维护结束时间、花费在维护上的累计“人时”数维护工作的净收益等。 维护评价评价维护活动比较困难,因为缺乏可靠的数据。如果维护的档案记录做得比较好,可以得出一些维护“性能”方面的度量值。每次程序运行时的平均出错次数;花费在每类维护上的总“人时”数; 每个程序、每种语言、每种维护类型的程序平均修改次数;因为维护,增加或删除每个源程序语句所花费的平均“人时”数;用于每种语言的平均“人时”数;维护申请报告的平均处理时间;各类维护申请的百分比。据此可对开发技术、语言选择、维护工作计划、资源分配、以及其它许多方面做出判定。 程序修改的步骤及修改的副作用分析和理解程序修改程序重新验证程序 分析和理解程序理解程序的功能和目标;掌握程序的结构信息,即从程序中细分出若干结构成分。如程序系统结构、控制结构、数据结构和输入/输出结构等;了解数据流信息,即涉及到的数据来源何处,在哪里被使用了解控制流信息,即执行每条路径的结果;理解程序的操作(使用)要求; 修改程序1.设计程序的修改计划程序的修改计划要考虑人员和资源的安排。小的修改可以不需要详细的计划,而对于需要耗时数月的修改,就需要计划立案。2.修改代码,以适应变化3.修改程序的副作用所谓副作用是指因修改软件而造成的错误或其它不希望发生的情况。副作用有三种:修改代码的副作用、修改数据的副作用、文档的副作用。 重新验证程序在将修改后的程序提交用户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确认和测试,以保证整个修改后程序的正确性。静态确认修改软件,伴随着引起新的错误的危险。为了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验证修改后的程序至少需要两个人参加。要检查: 计算机确认在进行了以上确认的基础上,用计算机对修改程序进行确认测试:(1)确认测试顺序:先对修改部分进行测试,然后隔离修改部分,测试程序的未修改部分,最后再把它们集成起来进行测试。这种测试称为回归测试。(2)准备标准的测试用例。(3)充分利用软件工具帮助重新验证过程。 (4)在重新确认过程中,需邀请用户参加。维护后的验收──在交付新软件之前,维护主管部门要检验:(1)全部文档是否完备,并已更新;(2)所有测试用例和测试结果已经正确记载;(3)记录软件配置所有副本的工作已经完成;(4)维护工序和责任已经确定。 软件可维护性的定义软件可维护性是指纠正软件系统出现的错误和缺陷,以及为满足新的要求进行修改、扩充或压缩的容易程度。可维护性、可使用性、可靠性是衡量软件质量的主要质量特性。软件的可维护性是软件开发阶段各个时期的关键目标。软件可维护性 目前广泛使用的是用如下的七个特性来衡量程序的可维护性。可理解性可使用性可测试性可移植性可修改性效率可靠性而且对于不同类型的维护,这七种特性的侧重点也不相同。 在各类维护中的侧重点 可维护性的度量人们一直期望对软件的可维护性做出定量度量,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常用的度量一个可维护的程序的七种特性的方法。就是质量检查表质量测试质量标准 质量检查表是用于测试程序中某些质量特性是否存在的一个问题清单。评价者针对检查表上的每一个问题,依据自己的定性判断,回答“Yes”或者“No”。质量测试与质量标准则用于定量分析和评价程序的质量。由于许多质量特性是相互抵触的,要考虑几种不同的度量标准,相应地去度量不同的质量特性。 1.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表明人们通过阅读源代码和相关文档,了解程序功能及其如何运行的容易程度。一个可理解的程序应具备以下一些特性:模块化,风格一致性,不使用令人捉摸不定或含糊不清的代码,使用有意义的数据名和过程名,结构化,完整性等。 2.可靠性可靠性表明一个程序按照用户的要求和设计目标,在给定的一段时间内正确执行的概率。关于可靠性,度量的标准主要有:平均失效间隔时间MTTF平均修复时间MTTR有效性A=MTBD/(MTBD+MDT) 度量可靠性的方法根据程序错误统计数字,进行可靠性预测。常用方法是利用一些可靠性模型,根据程序测试时发现并排除的错误数预测平均失效间隔时间MTTF。根据程序复杂性,预测软件可靠性。 用程序复杂性预测可靠性,前提条件是可靠性与复杂性有关。因此可用复杂性预测出错率。程序复杂性度量标准可用于预测哪些模块最可能发生错误,以及可能出现的错误类型。 3.可测试性可测试性表明论证程序正确性的容易程度。程序越简单,证明其正确性就越容易。而且设计合用的测试用例,取决于对程序的全面理解。一个可测试的程序应当是可理解的,可靠的,简单的。用于可测试性度量的检查项目如下:程序是否模块化?结构是否良好? 程序是否可理解?程序是否可靠?程序是否能显示任意中间结果?程序是否能以清楚的方式描述它的输出?程序是否能及时地按照要求显示所有的输入?程序是否有跟踪及显示逻辑控制流程的能力?程序是否能从检查点再启动?程序是否能显示带说明的错误信息? 4.可修改性可修改性表明程序容易修改的程度。一个可修改的程序应当是可理解的、通用的、灵活的、简单的。通用性是指程序适用于各种功能变化而无需修改。灵活性是指能够容易地对程序进行修改。 测试可修改性的一种定量方法是修改练习。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做几个简单的修改,来评价修改的难度。设C是程序中各个模块的平均复杂性,n是必须修改的模块数,A是要修改的模块的平均复杂性。则修改的难度D由下式计算:D=A/C 5.可移植性可移植性表明程序转移到一个新的计算环境的可能性的大小。或者它表明程序可以容易地、有效地在各种各样的计算环境中运行的容易程度。一个可移植的程序应具有结构良好、灵活、不依赖于某一具体计算机或操作系统的性能。用于可移植性度量的检查项目如下: 是否是用高级的独立于机器的语言来编写程序?是否使用广泛使用的标准化的程序设计语言来编写程序?是否仅使用了这种语言的标准版本和特性?程序中是否使用了标准的普遍使用的库功能和子程序?程序中是否极少使用或根本不使用操作系统的功能? 程序在执行之前是否初始化内存?程序在执行之前是否测定当前的输入/输出设备?程序是否把与机器相关的语句分离了出来,集中放在了一些单独的程序模块中,并有说明文件?程序是否结构化?并允许在小一些的计算机上分段(覆盖)运行?程序中是否避免了依赖于字母数字或特殊字符的内部位表示? 6.效率效率表明一个程序能执行预定功能而又不浪费机器资源的程度。这些机器资源包括内存容量、外存容量、通道容量和执行时间。用于效率度量的检查项目如下:程序是否模块化?结构是否良好?是否消除了无用的标号与表达式,以充分发挥编译器优化作用? 程序的编译器是否有优化功能?是否把特殊子程序和错误处理子程序都归入了单独的模块中?是否以快速的数学运算代替了较慢的数学运算?是否尽可能地使用了整数运算,而不是实数运算?是否在表达式中避免了混合数据类型的使用,消除了不必要的类型转换? 程序是否避免了非标准的函数或子程序的调用?在几条分支结构中,是否最有可能为“真”的分支首先得到测试?在复杂的逻辑条件中,是否最有可能为“真“的表达式首先得到测试? 7.可使用性从用户观点出发,可使用性定义为程序方便、实用、及易于使用的程度。一个可使用的程序应是易于使用的、能允许用户出错和改变,并尽可能不使用户陷入混乱状态的程序。用于可使用性度量的检查项目如下:程序是否具有自描述性? 程序是否能始终如一地按照用户的要求运行?程序是否让用户对数据处理有一个满意的和适当的控制?程序是否容易学会使用?程序是否使用数据管理系统来自动地处理事务性工作和管理格式化、地址分配及存储器组织。程序是否具有容错性?程序是否灵活? 其它间接定量度量可维护性的方法问题识别的时间;因管理活动拖延的时间;收集维护工具的时间;分析、诊断问题的时间;修改规格说明的时间;具体的改错或修改的时间;局部测试的时间;集成或回归测试的时间;维护的评审时间; 这些数据反映了维护全过程中检错-纠错-验证的周期,即从检测出软件存在的问题开始至修正它们并经回归测试验证这段时间。可以粗略地认为,这个周期越短,维护越容易。 提高可维护性的方法建立明确的软件质量目标和优先级使用提高软件质量的技术和工具进行明确的质量保证审查选择可维护的程序设计语言改进程序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