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0.00 KB
  • 2022-04-29 14:20:49 发布

最新儿童营养基础资料课件PPT.ppt

  • 4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儿童营养基础资料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第一节小儿营养基础 基础代谢(basalmetabolism)生长发育(growthanddevelopment)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pecificdynamicaction)活动所需(Bodilyactivity)排泄损失(lossintheexcreta)小儿能量需要 (一)能量代谢1、基础代谢率小儿基础代谢的能量需要量较成人高,并随年龄增长、体表面积的增加逐渐减少。基础代谢所需热能,在婴儿时为230.12KJ/(kg·d),7岁时为108.10KJ/(kg·d),12岁时约为125.52KJ/(kg·d),成人时约为104.6KJ~125.52KJ/(kg·d)。 2、食物的热力作用(Forthermiceffectoffood,TEF)食物中的宏量营养素除了为人体提供能量外,本身在消化、吸收过程中出现能量消耗额外增加的现象,即食物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如氨基酸的脱氨以及转化成高能磷酸键产生的高能消耗,称为食物的热力作用。食物的热力作用与食物成分有关。蛋白质的热力作用最高,蛋白质本身在吸收、消化所需能量相当摄入蛋白质产能的30%。脂肪的热力作用为4%,碳水化合物为6%。婴儿食物含蛋白质多,食物热力作用占总能量的7~8%,年长儿的膳食为混合食物其TEF为5%。 3、活动消耗(Forphysicalactivity)儿童活动所需能量与身体大小、活动强度、活动持续时间有关。婴儿约为63KJ~84KJ/kg·d,好哭、好动的婴儿可高出3~4倍,少哭、安静的婴儿此项能量所需可减半。12~17岁可达126KJ/kg·d。当能量不足时,儿童可表现活动减少。4、排泄所需(Forexcreta)正常情况下未经消化吸收的食物的损失约占总能量的10%,腹泻时有所增加。 5、生长所需(Forgrowth)组织生长合成消耗能量为儿童特有,生长所需能量与儿童生长的速度成正比,即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出生~6个月为167KJ~209KJ/kg·d,占总能量的25%~30%;6个月~1周岁为63KJ~84KJ/kg·d;周岁以后减少到20KJ/kg·d,到青春期又增加。 以上五部分能量的总和就是儿童的需要量。一般认为基础代谢占能量的50%,排泄消耗占能量的10%,生长和运动所需能量占32%~35%,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占7%~8%(图5-1)。婴儿能量平均需要量为3972KJ/kg·d,1岁后以每日计算。按体重计算,小儿每日所需能量比成人高。婴儿所需460KJ/kg·d,以后每增加3岁就减少42KJ/kg·d,到15岁为250KJ/kg·d。能量供应不足可使小儿反应淡漠、活动减少,久之引起生长缓慢、体重下降。反之,长期能量摄入过多可引起肥胖。 图5-1 (二)宏量营养素1、碳水化合物为供能的主要来源,所产生的能量占总能量的50%~60%。如碳水化合物产能>80%或<40%都不利于健康。2、脂类为脂肪、胆固醇、磷脂的总称,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素之一。脂肪所提供的能量占婴儿总能量的45%(35%~50%),随年龄的增长,脂肪占总能量的比例下降。 3、蛋白质主要由20种基本氨基酸组成,其中8种人体内不能合成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essentialaminoacids,EAAs)。蛋白质供能占总能量的8%~15%,一岁内婴儿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RNI为1.5~3g/kg·d。 能量来源(婴儿)Energysource (三)微量营养素1、矿物质2、维生素(1)常量元素钙、磷、镁、钠、氯、钾、硫等(2)微量元素铁、锌、碘等 (四)其他膳食成分1、膳食纤维2、水 小儿每日需能量和需水量表Thedailyenergyandwaterrequirementinchildren年龄能量(Kcal/kg·d)水(ml/kg·d)Agesenergywater~1岁1101501~3岁1001254~6岁901007~9岁807510~12岁707513~15岁605016~19岁5050成人40~4540~50每增3岁减10每增3岁减25 二、小儿消化系统功能 与营养发育 (一)消化酶的成熟与宏营养素的消化、吸收1、蛋白质胃蛋白酶可凝结乳类。胎儿34周是胃主要细胞开始分泌胃蛋白酶,出生时活性低,3个月后活性增加,18个月时达到成人水平。胰蛋白酶生后1周胰蛋白酶活性增加,1个月时已到成人水平。 2、脂肪胆汁、胃酸胎儿2~3个月开始分泌胆汁,出生时胆汁缺乏,胃酸低。出生24周后胃酸达到成人水平。33~34周的早产儿脂肪的吸收率为65%~75%;足月儿脂肪吸收率为90%;生后6个月的婴儿对脂肪的吸收率达95%以上。胰腺酶、肠脂酶胎儿16周时已产生胰腺酶,但新生儿期胰腺分泌胰腺酶较少,2岁后达到成人水平。生后肠脂酶分泌不足。 3、碳水化合物0~6个月婴儿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只要是乳糖,其次是蔗糖和少量淀粉。肠双糖酶的出现是肠功能发育的标志。胎儿34周时开始分泌唾液淀粉酶,但活性较低,出生后3个月后其活性逐渐升高,2岁时达到成人水平。4~6个月的婴儿开始分泌胰淀粉酶。 (二)与进食技能有关的消化道发育1、咀嚼反射是婴儿出生具有的一种最基本的进食动作。2、吸吮发育婴儿口腔解剖发育特点是婴儿吸吮基础。3、吞咽发育出生时吞咽是由反射引起,主要为舌后部运动。4、挤压反射婴儿对固体食物出现舌体抬高、舌向前吐出的挤压反射。5、咀嚼有节奏的咬运动、滚动、磨的口腔协调运动。 (三)胃排空——胃的运动胃排空与食糜的组成有关,脂肪、蛋白质可延长排空时间。温度、年龄、全身状况亦可影响排空时间。水的排空时间约为0.5~1小时母乳的排空时间约2~3小时牛乳3~4小时混合食物4~5小时 密山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授课教师:朱德山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免疫学的应用 生物制品免疫诊断与免疫防治第九节免疫学应用 一、生物制品利用微生物、寄生虫及其组织成分或代谢产物以及动物或人的血液与组织液等生物材料为原料,通过生物学、生物化学以及生物工程学的方法制成的。用于传染病或其他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生物制剂称为生物制品种类:疫苗、免疫血清和诊断液 (一)疫苗概念:活疫苗灭活疫苗(死苗)代谢产物疫苗亚单位疫苗生物技术疫苗多价苗和联苗寄生虫疫苗使机体产生人工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1、种类 (1)活疫苗(活苗)强毒苗:弱毒苗:异源苗:毒力没有减弱的疫苗,免疫的过程就是散毒的过程,所以在现在的生产中应严格禁止病原微生物毒力减弱,但仍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或筛选自然弱毒株,扩大培养后制成的疫苗。如鸡新城疫Ⅱ系、Ⅳ系弱毒苗用具有共同保护性抗原的不同种病毒制成的疫苗。例如用火鸡疱疹病毒(HVT)预防鸡马立克病 (2)灭活疫苗(死苗)概念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微生物,经人工培养后,用理化方法将其灭活制成的疫苗。如鸡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 活苗和灭活苗的优缺点比较运输保存方便运输、保存要求条件较高均为湿苗通常制成冻干苗容易制成联苗或多价苗不易制成联苗不排毒,无污染危险有排毒的可能,存在污染危险佐剂可增强免疫力不需佐剂免疫期较短免疫期长,效果巩固只能注射多种免疫途径使用剂量大,接种后不能增殖使用剂量小,接种后能增殖灭活苗活苗(弱毒苗) 是利用细菌的代谢产物如毒素、酶等制成的疫苗(3)代谢产物疫苗是将病毒的衣壳蛋白与核酸分开,除去核酸,用提纯的蛋白质衣壳制成的疫苗。此类疫苗仅含有病毒的抗原成分,无核酸,因而无不良反应,使用安全,效果较好(4)亚单位疫苗 (5)生物技术疫苗生物技术疫苗是利用生物技术制备的分子水平的疫苗种类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抗独特型疫苗DNA疫苗基因工程活疫苗 (6)多价苗和联苗多价苗:(7)寄生虫疫苗由于寄生虫大多有复杂的生活史,具有功能抗原和非功能抗原,其虫体抗原极其复杂并具有高度多变性,因此,较为理想的寄生虫疫苗不多是指将细菌(或病毒)的不同血清型混合制成的疫苗联苗: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细菌或病毒联合制成的疫苗,一次免疫可达到预防几种疾病的目的 2、疫苗使用的注意事项(1)疫苗的质量疫苗应购国家批准的生物制品厂家的疫苗购买及使用前检查是否过期,并剔除破损、封口不严及物理性状(色泽、外观、透明度、有无异物等)与说明不符者 (2)疫苗的保存和运输疫苗种类保存环境备注灭活苗(死苗)非冻干活菌苗(湿苗)冻干的弱毒、弱菌苗马立克病疫苗2~15℃的阴暗环境中4~8℃冰箱中不能冻结保存冷冻保存,温度越低越好液氮罐中保存温度应保持稳定,不能波动太大,若反复冻融,能造成病毒、细菌的大量死亡 (3)疫苗的稀释与及时使用器械的消毒:稀释方法:消毒全部疫苗病毒(或细菌)都洗下来疫苗应于临用前才由冰箱内取出,稀释后应尽快使用稀释剂的选择:使用:经高压灭菌或煮沸消毒如下表 种类稀释剂马立克病疫苗用于滴鼻、点眼、刺种、擦肛、注射免疫的疫苗用于饮水免疫的疫苗用于气雾免疫的疫苗稀释剂的选择专用稀释剂灭菌的生理盐水、灭菌的蒸馏水最好是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也可以用洁净的深井水,但不能用含有消毒剂的自来水蒸馏水、去离子水,不能含有盐分可在稀释剂中加入0.1%的脱脂奶粉,以保护疫苗 (4)选择适当的免疫途径接种途径:注意:应根据疫苗的类型、疫病特点及免疫程序来选择每次的接种途径,一般应以疫苗使用说明为准滴鼻、点眼、刺种、皮下或肌肉注射、饮水、气雾、滴肛或擦肛等 (5)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无统一的免疫程序注意: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由于影响免疫的因素很多,免疫程序应根据疫病在本地区的流行情况及规律、畜禽的用途(种用、肉用或蛋用)、年龄、母源抗体水平和饲养条件,以及使用疫苗的种类、性质、免疫途径等方面的因素制定 (6)免疫剂量、接种次数及时间间隔剂量:在一定限度内,疫苗用量与免疫效果成正相关过低,不能产生足够强烈的免疫反应过高,可能造成免疫麻痹接种次数:为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和持久免疫力,生产中常进行2~3次的连续接种时间间隔:视疫苗种类而定,细菌或病毒疫苗免疫产生快,间隔7~10d或更长一些。类毒素是可溶性抗原,免疫反应产生较慢,时间间隔至少4~6周 (7)疫苗的型别与疫病型别的一致性有些传染病的病原有多种血清型,并且各血清型之间无交互免疫性,对于这些传染病的预防就需要对型免疫或使用多价苗 (8)药物的干扰使用活菌苗前后10d不得使用抗生素及其他抗菌药,活菌苗和活病毒苗不能随意混合使用(9)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免疫接种时,应注意被免疫动物的年龄、体质和特殊的生理时期(如怀孕和产蛋期) (二)免疫血清(三)诊断液 二、免疫诊断与免疫防治免疫诊断免疫防治 敬请批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