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 MB
- 2022-04-29 14:48:16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中国医学史.绪论(2)
中国医学史目录LISTOFCHINESEMEDICINEHISTORY第五章临床经验的总结与理论升华宋~元(960~1368)第六章中医药的鼎盛与创新明~清.鸦片战争前(1368~1840)第七章中西医学的交汇与冲突鸦片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840~1949)第八章中医药学的新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0年后)
概说中医一、中国医学越来越走向世界二、中医为什么能流传下来三、中医为什么管用四、独特的疗法五、学习中医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学习中医史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中医学”指中国传统医学(主要为汉医)2.中医具有完整的哲学框架和缜密的理论体系3.中医学是一种古代经验医学,几千年发展使其完善程度大大超过其他古代医学4.关于中医现代化问题
概念中国医学史:是关于中国医药学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一、什么是医学史
绪论二、中医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医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原始社会中医药的起源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和繁衍,在猎取食物的过程中,在同自然灾害、猛兽、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已经开始了医疗和保健活动。、、
夏商西周殷商时期,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有了显著的发展,青铜器的广泛应用,促使发明了银针、金针等医疗工具。
春秋战国中医趋于专业化百家争鸣医巫分离“毉”
秦汉时期中国医学史上的第一次高峰
三国两晋南北朝战争频繁为医学的全面发展积累了经验
隋唐时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峰
北宋南宋中医药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有力的促进了中医药学的进步
明代传统中医药开始出现现代化的前奏
清代中医药学发展出现革新趋势
绪论.第一节中医学的发展过程概况一.学术体系形成时期二.实用经验发展时期三.理论总结与探索时期四.传统继承与创新时期五.中医西医学交汇时期远古~春秋晋隋唐时期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清时期1840年之后中医理论的系统化、理论化中医“四大经典”;“理、法、方、药”临证方书增多;“病、证、方、药”临床医学分科的发展经验总结;理论探索;“金元四大家”学派争鸣和各家学说药物学;传染病学;解剖生理学国粹;改良;虚无中医药学发展的五个阶段补土派李东垣滋阴派朱丹溪寒凉派刘完素攻邪派张从正(1)药物学显露出自然科学的气息;(2)传染病学极力向近代科学靠近;(3)将解剖知识运用于医学。《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医者及年代学术思想学术流派治疗方法刘完素(河间)(1120~1200)火热论认为伤寒各证多与火热有关;六气皆能化火。寒凉派治疗伤寒病症,以清热通利为主,善用寒凉药物。张从正(子和)(1156~1228)攻邪论一经致病,既可攻邪,邪去病止,不可妄用补药。攻邪派主张攻邪用汗、吐、下三法。李杲(东垣)(1180~1251)脾胃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把内科疾病概括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补土派善于运用补上、中、下三焦元气,以补脾胃为主。朱震亨(丹溪)(1281~1358)相火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相火有常:人非此火不能有生;相火有变:相火妄动、煎熬真阴。滋阴派提倡滋阴降火,善用滋阴降火之剂。确立了辨证论治体系张仲景东汉《伤寒杂病论》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历代医家秦汉至东汉《神农本草经》补《内经》之所未发秦越人(扁鹊)战国《难经》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确立历代医家春秋战国至秦汉《黄帝内经》成书意义作者成书年代著作名称中医药学“四大经典”著作概况
绪论.中医学的历史成就三、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一、商代有管理疾病的小臣:“小疾臣”这种职官既医治疾病,也从事医疗管理工作。它是我国文字迄今所见最早的医官。周代医官是继承了商代医官发展而来的。(中国甲骨文专家胡厚宣:殷人疾病考,《甲骨文商史论丛》初集,第三册,1943年)。
二、《周礼·天官》将宫廷医生分为:“食医”:是宫廷内的营养医生;“疾医”:相当于内科医生;“疡医”:相当于外科医生;“兽医”:主要治疗家畜之疾病或疮疡。
食医,中士三人,掌合王之六食、六膳、百馐、百酱、八珍之齐。疾医,中士八人,掌养万人之疾病。疡医,下士八人,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刮杀之齐;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节之。兽医,下士四人,掌疗兽病,疗兽疡,凡疗兽病灌而行之。
三、秦代“疠迁所”:“封诊式”:世界上最早的麻风隔离病院;法医检验鉴定的标准格式。
四、战国至三国时代:1.发明了外伤创口的药物和酒剂消毒剂;2.《五十二病方》①水银制剂治疗癣疥;②手术治疗痔瘘病。3.世界上最早的医疗体操图;4.发现三联律脉(《足臂十一脉灸经》)5.腹腔穿刺放腹水(《黄帝内经》6.华佗“麻沸散”
五、晋代:《肘后备急方》:记载药物灌肠法治疗大便不通;提出了防治狂犬病的敷贴疗法;青蒿治疗疟疾。
六、南北朝时代:“五瘿丸”,由鹿的甲状腺制成,用于治疗甲状腺素缺乏引起的甲状腺肿大。《僧深集方》
公元220--960
七、隋唐时代:隋代《诸病源候论》记载了肠吻合术;记载了鉴别天花和麻疹的方法。唐代《外台秘要》记载了消渴病、黄疸的尿检法;记载了金针拨障治疗白内障。《新修本草》唐政府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
八、宋元时代:宋代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卫生出版机构----校正医书局;
八、宋元时代:宋代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卫生出版机构----校正医书局;开办了世界上最早的药事管理局----和剂局/药材所;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教学模型----针灸铜人;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宋·针灸铜人
根据史料,宋慈是南宋时福建人,生于1186年,卒于1249年。进士出身,曾经出任主簿、县令、通判等。1239年宋慈升任提点刑狱。《洗冤集录》成书于1247年,是宋慈晚年著作。《洗冤集录》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是中国法医学的里程碑。清同治六年,荷兰人首先将这本书翻译成荷兰文,传入西方。后又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影响世界各国法医学的发展极为深远。宋慈因此被西方人称作“法医学之父”。
元代发明了脊椎骨折的悬吊复位法;发明了外科缝合用的缝合曲针。
九、明代至清代:明代——发明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明末——世界上最早提取生物碱:乌头碱
十、近现代:中医药事业、教育、科研取得长足进步和发展….
人工剥离胎盘术
人工剥离胎盘术是用手剥离,取出滞留于宫腔内胎盘的手术。
【适应证】1.胎儿娩出后30min,胎盘仍未剥离排出者。2.胎儿娩出后,经按摩宫底或用宫缩剂等处理,胎盘不能完全排出者。3.胎儿娩出后,胎盘部分剥离引起子宫大量出血。
【禁忌证】植入性胎盘,切勿强行剥离。
【麻醉】一般不需要麻醉,可适量给予镇静剂。子宫颈内口较紧时,可肌注哌替啶50-100mg,也可用全身麻醉。
【手术步骤】1.产妇取膀胱截石位,术者更换手术衣及手套,外阴重新消毒,换消毒巾,导尿。2.术者一手放在腹部宫底部向下推压宫体,另一手手指并拢呈圆锥形,循脐带伸入宫腔,找到胎盘边缘,如胎盘为已剥离但被宫颈嵌顿者,可将胎盘握住,顺一个方向,旋转取出。若胎盘尚未剥离,术者手背紧贴宫壁,掌面向胎盘的母体面,以手掌的尺侧缘慢慢将胎盘自宫壁分离,等全部胎盘剥离后始可握住全部胎盘,在宫缩时用手牵引脐带协助胎盘娩出。切忌抓住部分胎盘,人为造成胎盘破碎,出血多。
术后肌注宫缩剂,立即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如有缺损,应重新伸手入宫腔,取出残留物,如手取不净时,可用大钝头刮匙刮宫。
【注意事项】1.注意产妇一般情况,术前备血,如失血多,应迅速输血。2.操作要轻柔;切忌强行剥离或用手抓挖宫腔,以免损伤子宫。3.剥离时发现胎盘与子宫壁之间界限不清,找不到疏松的剥离面不能分离者,应疑为植入性胎盘,不可强行剥离。当产后出血不能控制时,应行子宫切除术。4.术后检查胎盘,疑有胎膜胎盘残留时,应再次以手伸入宫腔,取出残留的组织或用干纱布擦拭宫腔,必要时行刮宫术。5.应尽量减少宫腔内操作次数,术后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中南大学工程经济学课件工程项目风险与不确定性分析课件PPT.ppt
- 最新中南大学,流行病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南大学流行病学课件 第六章 临床疗效的研究与评价(研究生)课件PPT.ppt
- 最新中国4大特色民居课件PPT.ppt
- 最新中国与世界的港口航线图课件PPT.ppt
- 最新中国人寿康宁课件PPT.ppt
- 最新中国传统文化-课件PPT.ppt
- 最新中国公布中医摄生保健素养课件PPT.ppt
- 最新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_1529504667课件PPT.ppt
- 最新中国六大茶类课件PPT.ppt
- 最新中国前人在很早的时刻就开始制作木鸟,以此依靠人类欲看课件PPT.ppt
- 最新中国创面诊疗指南解读课件PPT.ppt
- 最新中国古代传统提水工具课件PPT.ppt
- 最新中国古代青铜器类型与名称课件PPT.ppt
- 最新中国咳嗽诊治指南课件PPT.ppt
- 最新中国听力学PPT模板9课件PPT.ppt
- 最新中国大陆华东地区中压环网柜调研报告-上海地区-中文稿课件PPT.ppt
- 最新中国尿石症诊疗指南解读 课件课件PPT.ppt
- 最新中国尿石症诊疗指南解读 课件PPT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