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2 MB
  • 2022-04-29 14:38:43 发布

最新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的 实 质课件PPT.ppt

  • 1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实质 人的心理的实质是什么?有不同的观点:观点1:心理是非物质的、至高无上的灵魂活动,是产生宇宙万物的本源;观点2:身心平行论(冯特);观点3:人脑产生心理,如同肝脏分泌胆汁一样,“心理是大脑的分泌产物”;观点4:人的心理如同人照镜子一样的反映;观点5:科学心理学的观点: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或主观能动的反映)。这个科学的命题包含如下两节内容: 第一节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主要内容:1.脑是心理的器官2.人的神经系统的构造和机能3.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形式—反射活动也是心理活动的产生方式 ——盖伦还用测量患者脉搏的方式来推断患者的心理。他曾连续4天测量一位女患者的脉捕。结果发现,在第1天和第4天,女患者提到她与一个男性舞蹈演员相爱,而在第2天和第3天,却提到了另一位男性舞蹈演员的名字。女病人在提到这两个男性舞蹈演员时,其脉搏的速率是不一样的。盖伦由此得出结论认为,加快的脉搏速率起到了测谎的作用。 (2)布洛卡,法国著名医生(1824—1880)最先发现大脑左半球前部额下回受到损害后,患者出现一种语言障碍——不能说话了,但仍能听懂别人说的话。这个部位被称作“布洛卡区”。这个区受损伤而造成的语言障碍就叫做“布洛卡失语症”——运动性失语症。人们由此推测布洛卡区就是专门控制说话机能的部位。 (3)、大脑额中回后部损伤——失写症;(4)、脑颞上回后部损伤——感觉失语症;(5)、大脑角回损伤——失读症;(6)、1823年,德国生理学家弗罗伦对鸽子进行研究,切除鸽子大脑后,失去适应环境的能力; (7)、1830年中国清代名医王清任提出“脑髓说”,明确指出脑髓是心理的器官,脑髓通过经络与全身相联系;(8)、1870年弗里奇和希齐格发现大脑皮层运动中枢;(9)、1874年,俄国生理学家贝兹在大脑皮层第五层发现了锥体细胞;(10)、1900年,巴甫洛夫提出条件反射学说;……3.所有这些,说明脑才是心理活动的载体,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二、人的神经系统的构造和机能1.神经系统:由神经元(神经细胞)构成的复杂的机能与结构系统(人的大脑是由140—160亿个神经元组成)。2.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部分。 (一)神经元和神经1.神经元的定义: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瓦尔岱耶(waldeyer,1891)提出神经元的名称。(大脑有140-160亿个)大脑是由成千上万个被称为神经元的神经细胞所组成.这些神经元多的就象银河系中的星星.神经元是构件大脑的基础.(大脑的建筑群•数量多,千亿个神经元•体积小,30,000空间,如针尖大小)他们紧密相连,每秒中的活动达数千次.不同部位的神经元有不同的联络形式,这也是大脑正常工作的基础. 2.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由胞体与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胞体:由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组成 树突:较短,只有几百微米,如树的分枝,负责接受刺激,并把刺激传向胞体。 轴突:较长,从十几微米到一米,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作用是传导刺激到它联系的各种细胞。 3.神经元的分类1)按功能和传导方向来分:内导神经元(感觉神经元):收集和传导身体内外的刺激,到达脊髓和大脑;外导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将脊髓和大脑发出的信息传到肌肉和内分泌腺,支配效应器官的活动;中间神经元:起联络作用。2)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可分为三类: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 ①假单极神经元pseudounipolarneuron,自胞体只发出一个短突起,很快呈“T”形分叉为二支,一支至周围的感受器称周围突,另一支入脑或脊髓称中枢突。脑、脊神经节中的感觉神经元属于此类。②双极神经元bipolarneuron,自胞体两端各发出一个突起,其中一个抵达感受器,称周围突;另一个进入中枢部,称中枢突。如位于视网膜内的双极细胞、内耳的前庭神经节和蜗神经节内的感觉神经元。③多极神经元multipolarneuron,具有多个树突和一个轴突,中枢部内的神经元绝大部分属于此类。 4.神经冲动及其传导几个重要概念(1)、神经冲动:当任何一种刺激作用于神经元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2)、静息电位: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一定的电位差,这种电位差就是静息电位。一般膜内电位低,带负电,膜外电位高,带正电。相差70毫伏。 (3)、动作电位:神经受到刺激,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它使Na+比K+和Cl-更容易通过。Na+进入细胞内部,使膜内正电荷迅速上升,并高于膜外电位。这一电位变化过程叫动作电位。 5、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神经冲动在一个神经元内部的传导是生物电的传导;*神经冲动在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靠突触,是电和化学递质的传导。·6、突触的结构*突触定义: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分。*突触前成分:轴突末梢的球状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的存贮场所),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一个神经元末端与另一个神经元始端间的缝隙。*突触后部分:临近神经元的树突末梢或胞体内的一定部位。后膜含有分子受体。 神经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借助于化学物质(神经递质)来完成的。神经兴奋---轴突末梢,突触小泡内存储的神经递质释放---经过突触间隙作用到突触后膜,---化学物质联系在一起,改变了膜的通透性,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实现了神经兴奋的传递。这种传递方式称为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 (二)人体神经系统(全图表) 1、中枢神经系统 (1)脊髓的构造与功能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位于脊椎管内,由许多神经元聚集成的柱状构造,包括灰质和白质两种神经纤维。 脊髓的两种功能: ①提供躯体与脑部之间神经双向传导的道路:来自躯干和四肢的刺激,经过脊髓到达大脑,大脑发出的指令,通过脊髓到达效应器。 ②简单反射中枢:感觉神经元将神经冲动传入脊髓后,中间神经元不把它传入大脑,而直接传给运动神经元,至反应器形成反射,例如:膝跳反射、肘反射、跟腱反射等 (2).大脑皮层下中枢①脑干:(心跳和呼吸中枢,吞咽,眨眼,消化)大脑最古老的部分,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具体:延脑:“生命中枢”,它支配呼吸、排泄、吞咽、肠胃等活动。桥脑:是中枢和周围神经传递信息的必经之地,对人的睡眠具有调节的作用。 中脑:中脑中存在视觉和听觉的反射中枢。瞳孔、眼球、毛壮肌等均由它控制。②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和下行激活系统。上行系统维持大脑皮层的觉醒状态,下行系统能加强或者减弱肌肉的活动。 脑干对维持个体的生命非常重要。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与脑干有关。中脑:中脑中存在视觉和听觉的反射中枢。瞳孔、眼球、毛壮肌等均由它控制。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和下行激活系统。上行系统维持大脑皮层的觉醒状态,下行系统能加强或者减弱肌肉的活动。 ③间脑:非常复杂的中枢,包括:丘脑:是感觉神经的重要传递站,除嗅觉外的所有输入信息都经过丘脑导向大脑皮层。丘脑是网状结构的一部分,具有控制睡眠、觉醒的功能。下丘脑:调节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主要中枢,管制内分泌系统,维持新陈代谢,调节体温,与饥饿、渴、性等生理性动机有密切关系。与情绪有重要的关系。 ④边缘系统:在大脑内侧面最深处,有一些结构,它们组成一个统一的功能系统,叫边缘系统。包括扣带回、海马回、海马沟、附近的大脑皮层以及丘脑等组织。边缘系统与动物的本能行为有关,如捕食行为、攻击行为等。与记忆、情绪有关。 (3)小脑(协调器):小脑是一个繁忙的中转站.他接受身体大部分肌肉传来的信息,并与大脑的其他部分紧密相连,传递着身体有关运动和平衡的信息.与大脑皮质运动区共同控制肌肉运动,调节身体姿势与身体平衡。 (4)、大脑的结构与机能①大脑的结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体积占中枢神经系统体积的一半以上,重量为脑总重量的60%左右。它可分为左右两半球,由胼胝体连接。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是各种心理活动的中枢。 大脑半球是由表面的灰质和深部的白质组成。表面的灰质部分叫大脑皮层(思考的器官)。灰质:由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元胞体和树突构成,在新鲜标本上呈现灰色。白质:由各种不同功能的神经纤维聚集而成。由于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含有类脂质,色泽亮白,所以称为白质。胼胝体:连接两个半球的神经纤维。 大脑半球表面凹凸不平,褶皱。沟、回:中央沟、大脑外侧裂、顶枕裂;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大脑半球表面凹凸不平,褶皱。沟、回:中央沟、大脑外侧裂、顶枕裂;中央前回、中央后回。 ②影响大脑结构的诸多因素基因性别社会地位权力增加多语言…… ③大脑皮层的分区及机能: 肢体运动——额叶(中央前回)、小脑 语言——阅读(枕叶)听力(颞叶) 海马——储存、执行记忆、回忆、情感中枢 大脑两半球左半球——言语、逻辑 右半球——艺术、音乐、观察力 (左右支配---右侧大脑半球主管身体的左半身,反之亦然) ④英语难之谜:国人大脑语言区与老外不同据北京科技报报道,2005年04月,教育部设在解放军306医院的认知科学与学习重点实验脑功能成像中心与香港大学合作的一项最新科研成果最终揭开谜底。专家认为,使用表意象形文字的中国人与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人的大脑中,语言区不在同一个地方,中国人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区。——《自然》 ⑤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大脑分左右半球,每一半球都有感觉区、运动区、视觉、听觉、联合区。正常情况下,两半球协调活动,一半球的信息通过胼胝体传到另一半球。但两半球是否具有不同功能?1836年,Dax报告,40位出现语言障碍的病人,全部是左脑损伤。25年后,Broca发现,中风后的病人,右侧偏瘫,语言障碍。 右脑损伤:39岁教师,中风;康复后,能重新讲课,但情感表达受到极大的损伤;其他的病人,不能正确地判断他人表达的情感。右脑损伤:对位于身体左侧的事物不关心。迷路,找不到熟悉的家,不能完成积木活动。·癫痫病发作、切断胼胝体。切断胼胝体后,大脑两半球信息就不能相互传递。Seprry在60年代对裂脑人进行了系列研究,1981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 将杯子呈现在右视野,病人能够报告“杯子”。右视野-左半球。呈现在左视野,不能命名,但能够用左手找出“杯子”。说明语言功能定位于那个半球?后来大量实验均证明,这一事实。 小结: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推理等。右半球: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音乐和艺术欣赏、舞蹈雕塑等正常情况下,两半球即分工又联合活动,完成复杂的活动。 三、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一)反射和反射弧1.反射:是有机体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反应。如:针扎、被人敲打、等等。人的一切行为,都具有反射性质。2.反射弧:反射活动都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实现的,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就叫反射弧。反射弧通常是由感受器(就是感觉神经末梢部分)、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就是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五个部分组成的。 一定的刺激被一定的感受器所感受,感受器发生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神经中枢;通过神经中枢的分析与综合活动,神经中枢产生兴奋;神经中枢的兴奋经过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使效应器发生相应的活动。 (二)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生来就有、遗传所得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眨眼、呕吐等。巴甫洛夫称之为无条件反射。其神经通路是固定的联系,在中枢神经的低级部位就可以完成。 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其刺激物是无关刺激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通过后天训练、学习获得的信号刺激物。如交通信号、作息信号 (三)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1.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 2.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比较--操作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反射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都依赖于强化。但是由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它们又有以下几点区别:1)无条件刺激明确与否的差异:在操作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剌激不明确(比如是什么原因促使鸽子去碰动按钮?),而不像在经典条件反射中那样,无条件剌激是明确的(比如食物引起了狗的唾液的分泌)。 2)动物活动与否的差异:在经典条件射中,动物往往是被动接受剌激的,适用于被动的应答性行为。在形成操作条件反射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它们是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来达到目的。适用于操作行为(无需特定的激发性刺激)。操作行为较为主动与自然,是获得刺激的手段。3)刺激型与反应型差异:经典条件反射是刺激型条件反射。刺激在先,应答行为在后;则是由食物刺激引起了狗唾液的分泌反应。操作条件反射是反应型条件反射,操作反应发生在刺激之前,强化物是同反应相结合,强化作用主要是增加操作的强度(即操作发生的概率);无条件反应不是由强化剌激引起的,相反无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剌激(啄对了按钮就有食物强化)。 (四)高级神经活动及其规律;1.两种基本的神经过程—(1)兴奋与抑制过程;(2)抑制种类:无条件抑制(外抑制与超限抑制);条件抑制(消退、分化、狭义的条件、延缓抑制等2.神经过程的运动规律:(1)扩散与集中;(2)相互诱导(同时与继时诱导;正诱导与负诱导)3.大脑两半球的分析与综合机能(1)分化机能与分析活动;(2)暂时神经联系形成的综合机能; 4.大脑两半球的机能系统性与动力定型(1)机能系统性(2)动力定型——它是复杂的、巩固的条件反射系统,是对复合刺激物系统的比较巩固的刻板式的反应。即客观刺激的系统经常按照一定的前后和强弱作用于有机体。由于大脑皮层有系统性活动的机能,能够把这些刺激有规律地协调成为一个条件反射链索系统,这就是动力定型。(自动化了的条件反射系统)(养成的习惯、技能、生活方式都是活动定型)5.两种信号系统(1)第一信号系统(2)第二信号系统 第二节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阅读:反映、心理与意识的演化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人的心理反映的主观性能动性人的心理反映的社会制约性 一.反映、心理与意思的演化1.反映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是物质的普遍属性;2.感应性是有机体对直接的、有生物学意义的刺激的反映形式--植物阶段;3.感受性即感觉阶段--无脊椎动物(蝴蝶、蜜蜂、蚂蚁等4.知觉阶段(复合刺激整体反映)--脊椎动物(鱼等)5.具体思维能力阶段—灵长类(黑猩猩);6.抽象逻辑思维与人的意识阶段 二.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与内容;2.最简单心理现象—感觉与知觉离不开现实;3.复杂心理现象—思维想象观念离不开现实4.人的行为习惯、兴趣与爱好、情感与意志、人格与能力也离不开现实的活动;5.各种正常与异常的心理也离不开客观现实 三.人的心理反映的主观性与能动性特点1.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除受客观影响外;受主观世界(知识经验、思想感情、心理状态、能力水平、气质与性格等)的影响;是主客观的统一.2.人的心理活动(意识)对自己的行为与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与能动调节作用—不是机械的反应与消极被动的适应环境;3.人的心理是在变革现实与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四.人的心理反映的社会制约性1.人的心理反映的社会性特点;2.人的心理反映的意识与自我意识特点; 第三节先天后天与 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略)一、发展及其相关概念(一)人的生命的各个时期名称时间段特征产前期:受精~出生;生理发展婴儿期:出生~3岁;身体成长和动作发展;社会性依附:亲子关系;初步的认知能力与语言发展。儿童早期:3~6岁;力量增加、粗大和精细动作发展;认知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在社会化发展:自我意识。 儿童后期:6~12岁:力量和动作技能发展;认知发展:有逻辑的具体思维、书面语言、记忆;社会化发展:同伴发展、自我概念、自尊青年期:12~20岁:生理发展:身体的迅速改变、生殖成熟;认知发展:抽象思维;社会发展:人格独立,两性关系建立;成年期:20~40岁;职业与家庭;认知能力处于巅峰之后逐渐下降;社会化发展:父母角色、社会职业角色; 中年期:40~65岁;生理机能出现某些衰退、活力下降;知识技能复杂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下降;社会化发展:性格有一定改变,对时间的取向改变;老年期:65岁以上;生理机能衰退;智力与记忆能力有些许衰退,反应变得缓慢;需调适多方面的损失(如身体机能的衰退、记忆力的下降、失去所爱的人、退休后工资减少等);找出生命的意义,面对越来越近的死亡! 二、影响发展的因素1、影响发展有先天,也有后天因素。历来有争论:(1)古希腊柏拉图的“天性论”与亚里士多德的“教养论”(2)19世纪末到20世纪:结构心理学强调遗传、行为主义强调环境的作用;现在人们人都关心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在发展中的作用。 (3)瑞士-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提出了遗传环境相互作用效应模型;萨米诺夫(Sameroff,1983)也主张:个体一但发展,个体的遗传特性也会受到遗传与个体经验的影响。环境影响了遗传特性起作用的方式、程度和途径;而遗传特性也影响环境中某些因素起作用,以及起作用的方式和程度。 2、遗传基因精子和卵子有23条未配对的染色体-结合后形成新生命。基因(每条染色体上的片段)由(DNA)脱氧核糖核酸组成;它控制(RNA)核糖核酸的产生;R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后者构成身体结构的一部分。性别局限基因:除性别染色体之外,所有基因都有两个(来自父母)哺乳动物的性别染色体称(X、Y),父亲(X、Y)母亲(X) 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称伴性基因或X-连锁基因;在Y上也是伴性的,要少一些;X-连锁隐性基因(色盲)在男性中显其效果;女性除这种基因外,还有其他X染色体,所以色盲要少一点。如父色盲(X)、母(X)正常:孩子是女(缺陷)3、遗传力的估计遗传力是对遗传基因导致的在人群中的变异两的估计(取值在1-0)表示全部或没有影响。 一个人有促高的小基因,变成篮球技能的优势,两者结合时乘法效应(Dickens&Flynn,2001)双生子研究:同卵与异卵双生子研究--吉姆的例子:遗传力作用。领养儿童研究:环境的作用。 4、基因如何影响行为(1)直接影响—大脑结构的成熟、神经递质和受体的产生间接影响---通过改变身体结构来影响行为。(2)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3)进化与行为(4)胎儿和新生儿 三、发展中的共同规律与个别差异1、共同规律:即个体发展的一般状况和趋势(含人的发展趋势;年龄阶段划分;年龄阶段发展水平特征等)反应了特定人群的共同发展特点。2、个别差异:个体发展中的心理活动、心理功能、个性特性和行为表现的多样性。3、发展的研究方法有:(1)纵向(几个月、几年)追踪研究言语、智力、感知等;(2)同一时期研究不同年龄被试的横向研究;(3)群体---连续研究 四|身体、动作与感知的发展(一)胎儿期发展:胚芽期(0-2周)受精后有丝分裂形成胚胞植入子宫—“着床”胚胎期(2--8~12周):内层分化形成主要身体系统:心脏开始博动、胸、肾、消化道初步具备;头颅(1月)形成并分出眼、鼻、耳朵、嘴与4肢的肢芽,脐带发挥作用,可以呼吸,7-8周性别开始分化,3月区分性别。(易缺陷与流产)胎儿期(8~12周—到出生)12周开始反射、皮肤表面形成、有外形特征;30周离开母体有生存可能。满28周—不足37周为早产儿。 (二)婴幼儿的生理发展足月男婴体重3.3—3.4千克;女婴为3.2-3.3千克,身高为50厘米左右脑与大脑皮层:胎儿6-7个月脑基本结构已具备,沟回开始出现、结构简单,到9个月有了大多数神经元;出生后主要是脑皮层的生长;到6月龄脑达最终体积的1/2;2岁达成人3/4;4岁接近成人 (三)婴幼儿动作发展发展顺序规律:由上到下、由中心到四周、由简单的、无意识动作,到复杂有意识动作发展顺序:1.5月俯卧举头;4.5月翻身;6.4月不用支持坐;7.0月扶物站;8.6月拉物站;8.7月自己坐下;9.4月扶家具走;9.9月能站瞬息;11.5月独立站立;13.7月走得好;15.7月能向后退;17.5会上台阶;18.6踢球;23.9双脚并跳;33.3独脚站5秒钟;40.2独脚跳;46.3抓住蹦跳的球;47.脚跟对脚尖地向前走。 (四)感知觉的发展1、触觉:最早发展的感觉-出生有口与手的触觉。5-12周婴儿吸吮活动建立条件反射;0-3月存在向前够物行为;4-5月有成熟够物行为。2、视觉:出生后视觉表现为视觉调节、视觉辐合视觉分辨及颜色知觉能力的发展。2月视觉最佳距离15-25厘米;4月接近成人的视觉适应能力; 4-6岁视觉分辨能力完善稳定;出生2月有初步颜色知觉能力(白色背景分辨红、绿);4月对红、蓝偏好;4岁区别各种色调的细微差别(明度、饱和度),6-7岁区分正确率达98%立体视觉(视崖研究)2-3月开始有。3、听觉:新生儿将头转向声源、三天分辨新语听过的语音、具有视听协调能力 五、语言与认知发展(一)语言发展4天婴儿分辨不同长度的语音音节、母语与非母语;2月婴儿区分音素(音义结合单位);4月对语音刺激偏好;6月开始学会保留母语语音而放弃非母语语音;9-12月说出第一个指示词;18-24月出现双词语句;3-4岁符合语法的完整句子;7岁前获得完全符合语法的口头语言。 儿童语言发展阶段:1、乳儿阶段:(0-1岁)前语言阶段出生一周内可区分人的声音和其它声音;5个月左右呀呀学语,不表达意义,获得快感。9个月左右重复不同音节的发音,听懂别人的一些简单讲话。例如,妈妈呢? 2、婴儿阶段:(1-3岁〕1-1.5岁:单词句阶段。单个字或音的重复:猫、狗、鱼、车。一词多义:球,苹果、土豆都是球。以音代义:汪汪-狗;笛笛-汽车。以词代句:妈妈-妈妈来,妈妈抱等1.5-2岁:电报句阶段。儿童语言简略,结构不完整。2岁左右,双词句爆炸-一个月250句话增加1500句。 2-3岁:用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准确表达思想。说出完整的简单句,并出现复合句。词汇量迅速增加。三岁约1000个词,名词、动词占优。3岁儿童已基本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成为颇具能力的“谈话者”6岁时,口语能力基本发展起来。短短几年,儿童象变魔术一样掌握语言本领,儿童怎样获得语言的? (二)认知—思维发展1、感知运动阶段(0-2)2、前运算阶段(2-7)(自我中心、难区分表面与真相、缺乏守恒与可逆)3、具体运算阶段(7-11)(上述特点有变化)对可见的事物进行逻辑推理4、形式运算阶段(11之后)抽象逻辑推理 六、社会性和情绪发展1、依恋行为:是双方亲密感受、相互给予温暖和支持的关系。生命的第一年,尤其6月到1岁最重要,易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否则出现情绪与社会行为问题。2、道德发展:(1)皮亚杰两难问题(过失行为)研究儿童道德水平发展:5-8岁时道德他律阶段(相当前运算期);8-12岁道德自律阶段(相当具体运算期) (2)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阶段(汉斯偷药两难故事):①4--10岁习俗前道德时期(服从奖赏与逃避惩罚原则)又分:避免惩罚阶段、相对功利阶段②10—13岁习俗道德时期(权威标准内化,取悦他人或维持秩序的服从法则)又分为:寻求认可(取悦他人与帮助他人、好孩子)顺从权威(考虑良心、责任、秩序尊重)③13岁后的后习俗道德时期(道德观完全内化、认识道德冲突、进行选择)又分:法制观念阶段(理性思考、依法行事)、价值观阶段(良心约束、自己内部标准行事) 3、人格发展:(1)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①口腔期(出生到12~18月)快乐来自口腔②肛门期(12~18月到3岁)排泄满足,大小便习惯训练③性器官期(3--6岁)抚摸满足、性别意识、恋父与恋母情结④潜伏期(6—12岁)对身体与父母的兴趣转移到周围事物与智力活动,两性关系比较疏远⑤两性期(12—成年)青春期开始到成年逐渐成熟 (2)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①婴儿期(出生到12~18月)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婴儿发展与看护者之间的依恋与信任)②学步期(1—3岁)自主对羞愧、怀疑(自己能做事吗?还是依靠别人?)③学前期(3—6岁)主动对内疚(我是好的还是坏的?完成新事情、激发新想法不为困难击倒)④青春前期(6---12岁)勤奋对自卑(我成功还是没有价值?学习文化技能‘克服自卑) ⑤青少年早期(12—19)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我是谁?确定自我意识,学习角色规范)⑥青少年晚期和20岁刚出头(19—25)亲密对孤立(我应该与他人共同生活还是独自?寻求建立亲密关系,为职业定向)⑦成年期(25—50岁)亲代性(生产)对停滞(通过创造性生产活动造福下一代,取得成功吗?⑧老年期(50岁以后)自我整合(统合)对绝对(对自己一生进行回顾,是充实还是失败的人生?接受自己还是绝望! 4、影响人格和社会行为发展的因素(1)性别影响(Hyde,2005)两性在人格的大多数方面(认知、智力、自尊上没有差异;发生性别差异的领域是语言和数学(2)性别角色和双性化性别角色有的取决于生理学基础:如女性哺乳、男性体力劳动。有的取决于社会习俗:文化决定了男女的相对地位:建立在需要狩猎、防御、依靠体力活动的文化,男人地位高,食物充足、和平环境男女平等地位; 20世纪60年代后科技发达的国家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了原先男人占据的职业----法、医、政府、商;(Eaglyetal,2003)同时男人也花更多时间照顾孩子(Barnettetal,2001)后来(Woodhilletal,2003)双性特征:自立的雄性与宽容的女性特征结合。心理更健康,更具自尊心。积极的男性(自立、雄心)与女性(同情、宽容)是有益的;但双性特征有更多的优势与灵活性(Cheng,2005) (3)种族和文化的影响(4)家庭:出生顺序、家庭规模(小家庭智商高于大家庭)、教养方式、父母职业、非传统家庭、父母冲突等。 概念解释神经元、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功能单侧化、神经冲动、突触、反射、反射弧、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两种信号系统、动力定型、相互诱导、暂时神经联系、反映、反应、意识、守恒、依恋、双性特征、视崖思考题:1.什么是人的意识?它有哪些特点?2.简答人的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及功能.3.简答人的高级神经活动有哪些规律?4.用事实说明脑是心理的器官.5.试分析人的心理的实质是什么?(完) 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疾病的防治及护理急诊科王周锦 一、概述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三、临床表现四、有关检查五、诊断要点六、治疗要点七、护理诊断/问题八、护理措施九、健康教育 一、概述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病情若缓慢进展,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脉高压、肺原性心脏病。它是一种常见病,尤以老年人多见。 肺气肿是指终末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气腔异常扩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慢支引起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由于慢性炎症蔓延至气道远端,累及细支气管管壁及周围组织,造成气体排出受阻,使肺泡过度膨胀和肺泡壁弹性减弱或破坏融合成肺大泡所致。病人在咳嗽、咳痰的基础上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可并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Ⅱ型呼吸衰竭。 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都有气流受阻的现象,把具有气流受阻特征的一类疾病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1.吸烟纸烟中含有焦油、尼古丁等,可使支气管痉挛,呼吸道上皮细胞纤毛运动受抑制,纤毛脱落,而易致感染。2.感染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常见病毒为鼻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常见细菌为肺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3.大气污染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及臭氧等的慢性刺激。4.气候冷空气刺激、气候突然变化,使呼吸道黏膜防御能力减弱,易继发感染。5.遗传因素已证明抗胰蛋白酶缺乏,与肺气肿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二)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有关。在病因的作用下,支气管壁可有各种炎性细胞浸润,炎性物质的释放,如前列腺素、白三烯、组胺、淋巴因子及溶酶体成分,导致黏膜下腺体增生、分泌增加及黏液纤毛运动障碍和气道清除能力削弱,出现黏膜充血水肿、增厚,加剧了气道阻塞,易于感染及发病。慢性炎症使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释放弹性蛋白酶、水解肺泡壁内的弹性蛋白,使肺泡壁破坏失去弹性,肺泡腔扩大,同时毛细血管损伤使组织营养障碍而发展成肺气肿。在发生气流阻塞时,小气道病变是主要原因。 三、临床表现(一)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体征慢支症状表现为"咳"、"痰"、"喘"、"炎"四症。早期咳嗽较轻微,只在气候寒冷或突变时发生,重者则四季均咳。一般晨间咳嗽较重,痰液多为白色黏液泡沫状,当发生感染时,痰量增多,尤以体位变动或清晨起床时痰量较多,可有脓性及黏液脓性痰,偶可带血。喘息型慢支有支气管痉挛,可有喘息。早期可无异常体征,长期患病可在背部及肺底部出现散在的干、湿啰音,急性发作时,啰音可增多,喘息型慢支发作时,可闻哮鸣音。 (二)阻塞性肺气肿的症状、体征慢性支气管炎反复急性发作不断加重,形成阻塞性肺气肿。除慢支症状外,主要症状为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初期可在劳累后出现,随病情发展,甚至在静息时也感到呼吸困难。当慢支急性发作时,进一步加重通气功能障碍,使胸闷气急加重。典型肺气肿的体征为:桶状胸,胸部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减弱;叩诊过清音;听诊呼吸减音弱。 四、有关检查(一)血液检查继发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二)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及紊乱,肺气肿时,两肺透亮度增加,肋间隙增宽。(三)肺功能检查在慢支早期可正常。COPD早期可有小气道功能异常,以后可出现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减少;慢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残气容积增加,残气容积占肺总量百分比增加。 五、诊断要点1.慢性支气管炎: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持续2年或以上,能排除其他疾患引起的咳嗽咳痰。临床上可分为两型。单纯型:主要具有咳嗽、咳痰两项症状;喘息型除有咳嗽咳痰外,伴有喘息,并有哮鸣音。2.阻塞肺气肿:根据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史,肺气肿的症状及体征,X线胸片及肺功能检查一般可以做出诊断。 六、治疗要点1.戒烟,控制各种诱发因素。由于慢支及肺气肿为慢性病,应帮助患者了解疾病,增加其治疗疾病的信心。2.对慢支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要控制感染,祛痰止咳,解痉平喘。用药:(1)抗生素:应根据致病菌的性质及药物敏感程度选择。较轻患者,多选择口服及肌注抗生素,而对于较重患者,多选用静脉注射抗菌谱较广的药物。常用的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2)支气管扩张剂:茶碱类如氨茶碱;受体兴奋剂如沙丁胺醇;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阿托品等,可缓解支气管痉挛的症状。(3)祛痰止咳:祛痰药物如乙酰半胱氨酸、溴己新等,也可使用中药化痰。对老人、体弱者及痰多者,不应使用强镇咳剂,如可待因等。(4)雾化吸入:痰液黏稠者可采用雾化吸入,雾化液中可加入抗生素及痰液稀释剂。 七、护理诊断/问题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黏稠,支气管痉挛等有关。2.低效性呼吸型态:与支气管阻塞、呼吸阻力增加有关。3.活动无耐力:与低氧血症、营养不良等有关。4.气体交换受损:与COPD继发感染有关。5.焦虑、个人应对无效:与呼吸困难迁延、家庭支持不足或缺乏有关信息有关。6.潜在并发症:自发性气胸、呼吸衰竭。 八、护理措施(一)遵医嘱给予抗炎治疗,有效地控制呼吸道感染鼓励病人咳嗽,指导病人正确咳嗽,促进排痰。痰量较多不易咳出时,按医嘱使用祛痰剂或给予超声雾化吸入。 (二)改善呼吸状况对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治疗主要为改善呼吸功能。1.合理用氧:低氧血症者按医嘱实施合理氧疗,可鼻导管持续(或吸氧时间每天15小时以上)低流量吸氧,一般氧流量为1~2升,浓度为25%~29%,以提高氧分压,并避免吸入氧浓度过高引起二氧化碳潴留COPD病人因长期二氧化碳潴留,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已不敏感,主要通过缺氧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吸入较高浓度的氧气可削弱缺氧的刺激,使通气抑制,加重二氧化碳潴留,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停止。。 向病人说明氧疗的重要性,嘱其不要擅自停止吸氧或变动氧流量,特别是睡眠时氧疗不可间歇,以防熟睡时呼吸中枢兴奋性减弱或上呼吸道阻塞而加重低氧血症。 2.呼吸训练:腹式呼气和缩唇呼吸训练腹式呼吸训练:肺气肿患者常呈浅速呼吸,呼吸效率低,让患者作深而慢的腹式呼吸,通过腹肌的主动舒张与收缩加强腹肌训练,可使呼吸阻力减低,肺泡通气量增加,提高呼吸效率。 训练方法如下:①体位:开始训练时以半卧位,膝半屈曲最适宜。立位时上半身略向前倾,可使腹肌放松,舒缩自如,全身肌肉特别是辅助呼吸肌尽量放松,情绪安定,平静呼吸。 ②呼吸训练:用鼻吸气,经口呼气,呼吸要缓慢均匀,切勿用力呼气,吸气时腹肌放松,腹部鼓起,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下陷。开始训练时,患者可将一手放在腹部,一手放在前胸,以感知胸腹起伏,呼吸时应使胸廓保持最小的活动度,呼与吸时间比例为2~3:1,每分钟l0次左右,练习数次后可稍事休息,两手交换位置后继续进行训练。每日训l练两次,每次l0~15分钟,熟练后可增加训练次数和时间,并可在各种体位时随时进行练习。 缩唇呼气训练::肺气肿患者因肺泡弹性回缩力减低,小气道阻力增高,呼气时小气道提早闭合致使气体滞留在肺泡内,如在呼气时将口唇缩成吹笛子状,气体经缩窄的口唇缓慢呼出称缩唇呼气。其作用是提高支气管内压,防止呼气时小气道过早陷闭,以利肺泡气排出。总之,患者掌握腹式呼吸,并将缩唇呼气融人其中,便能有效增加呼吸运动的力量和效率,调动通气的潜能。 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及指导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适用于神志清醒能咳嗽的病人.其方法为:病人取坐位,双脚着地,身体稍前倾,双手环抱一枕头,有助于膈肌上升,进行数次深而缓慢的呼吸,于深吸气末屏气,然后缩唇,缓慢地通过口腔尽可能地呼气;再深吸气后屏气3~5秒,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张口咳出痰液,咳嗽时收缩腹肌,或用自己的手按压上腹部,帮助咳嗽。 胸部扣击与胸壁震荡:适用于久病体弱,长期卧床,排痰无力者,禁用于未经引流的气胸,肋骨骨折,咯血及肺水肿等病人。操作时要监测生命体征和肺部诊,明确病变部位,宜用单层薄布保护胸廓部位,避免直接扣击引起皮肤发红,避免过厚覆盖物降低扣击时的震荡效果,扣击时避开乳房,心脏和骨突部位,解开拉链,纽扣等硬物。扣击时病人取侧卧位,扣击时右手的手指指腹并拢,使掌侧呈杯状,以手腕力量,由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律的扣击胸壁,震动呼吸道,每一肺叶扣击1~3分钟,120~180次/分。操作时力量适中,以病人不感到疼痛为宜,每次扣击时间5~15分钟为宜,应安排在餐后2小时至餐前30分钟完成。 湿化和雾化疗法:其目的是湿化呼吸道,稀释痰液,适用于痰液粘稠而不易咳出者。常用湿化剂有蒸馏水,生理盐水,低渗盐水。临床上常在湿化剂中加入药物(如痰溶解剂,支气管舒张剂,激素等)以雾化的方式吸入,以达到祛痰,止咳,消炎,平喘的作用。 机械吸痰:适用于无力咳出黏稠痰液,意识不清或排痰困难者。可经病人的口,鼻腔,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处进行负压吸痰。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5秒,两次抽吸时间大于3分钟。并在吸痰前,中,后适当提高吸入氧的浓度,避免吸痰引起低氧血症。 饮食: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少吃产气食品,防止产气影响膈肌运动。应重视营养摄人,改善营养状态,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全身性运动:全身运动锻炼结合呼吸锻炼能有效挖掘呼吸功能潜力,可进行步行、骑自行车、气功、太极拳、家庭劳动等,锻炼方式、锻炼时速度、距离,根据病人身体状况决定。 心理护理:由于长期呼吸困难,病人容易丧失信心,多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护士应聆听病人的叙述,做好病人与家属及单位间的沟通,疏导其心理压力,必要时请心理医生协助诊治。 九、健康教育1.戒烟,使病人了解吸烟的危害,改善生活环境。2.增强体质,防止急性呼吸道感染,进行耐寒锻炼。重视缓解期营养摄人,改善营养状况。3.坚持全身运动和呼吸训练,进行适宜的全身活动,指导病人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4.家庭氧疗的指导。长期氧疗可以改善COPD病人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给有此医嘱的病人提供有关家庭氧疗的咨询与帮助。5.坚持进行腹式呼吸及缩唇呼气训练。6.关注病人的心理问题,居家病人常有明显的孤独感,抑郁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家人及朋友除在提供身体方面的关怀外,在心理上应更多给予关注与帮助。 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