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8 MB
- 2022-04-29 14:22:59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肺功能检查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肺功能的原理及技术肺功能报告解读及临床意义肺功能的质量控制肺功能学呼吸解剖及生理
报告的意义是什么?报告带给的临床提示是什么?如何读懂报告?
肺功能检查的意义明确呼吸功能障碍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推断病变性质,协助和论证临床诊断观测病情变化,评估疗效分娩或手术的安全性评价及术后肺功能预测劳动能力鉴定研究环境污染与卫生保健
肺容量及其组成
StaticlungparameterSpirometryVT潮气量BF呼吸频率MV静息每分通气量(5-8升)VCmax肺活量ERV补呼气量IC深吸气量IRV补吸气量
潮气量(Tidalvolume,VT)潮气量是指在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正常人潮气量:8-15ML/KG体重潮气量与呼吸频率决定了每分钟通气量。
深吸气量(IC)和补吸气量(IRV)深吸气量(IC)是指在平静呼气后,作最大吸气所能吸入的气量,由VT+IRV构成。补吸气量(IRV)是指在平静吸气后,用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最大气量,它是深吸气量中的一部分。反映了肺和胸廓在静态时的最大膨胀度。深吸气量是最大通气量和肺活量的主要成分(约占肺活量的75%),因此足够的深吸气量方能保证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的正常。
补呼气量(Expiratoryreservevolume,ERV)补呼气量是在平静呼气后,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补呼气量反映了呼气肌和腹肌的力量。
肺活量(Vitalcapacity,VC)肺活量是指深吸气后最大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由IC+ERV构成。肺活量个体差异较大,故临床判断时均以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作为衡量指标。分级标准: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80%——正常60-79%——轻度降低40-59%——中度降低<40%——重度降低
流速-容量曲线及其主要指标流速容量PEFV50(FEF50)V25V75FIF50TLCRV受试者在最大用力呼气过程中,将其呼出的气体容积及其相应的呼气流量描记成的一条曲线图形
检测要求吸气呼气容量流速TLCRV充分吸气至肺总量位(重复变异<5%)突发呼气迅速最大用力呼气无中断呼气时间>3~5”或平台用力程度对流速容量曲线的影响
FEV1/FVCMVVRVMMEFPEFFEF25~75%FVC肺气肿肺大泡VCFEV1…………
>80%预计值为正常FVC用力肺活量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的指标FEV1第1秒用力呼气流速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的指标最大吸气至肺总量位后1秒之内的快速呼出量肺通气功能常用指标及意义最大吸气至肺总量后以最大的努力、最快的速度作呼气直至残气量位的全部肺容积>80%预计值为正常混合性
小气道指标FEF25(MEF75)呼出气25%时的流速输入文字输入文字肺通气功能常用指标FEF50(MEF50)呼出气50%时的流速FEF75(MEF25)呼出气75%时的流速MMEF(FEF25~75%)呼出气75%时的流速最大呼气中段流量
最大主动通气量(MVV)单位时间内所能呼吸的最大气量,测试者要以最快呼吸速度和最深呼吸幅度连续呼吸15秒,所得呼出或吸入的气量乘4(或12秒乘5),即为每分钟的MVV,相当于负荷试验,属于动态的功能,其正常取决于胸廓的完整及其弹性,气管的通畅,肺组织的弹性和呼吸肌的力量。代表通气能力,反映通气储备。低于80%预计值视为异常。原因:①胸廓畸形或呼吸肌损害②呼吸道痉挛或部分阻塞③肺组织损害等
通气储量百分比临床意义通气储量百分比=MVV-VE/MVV×100%通气储量百分比是行开胸手术时评估患者对开胸手术呼吸功能的耐受性。>93%者,为通气功能健全,胜任任何胸腔手术。92—87%,通气功能尚可,可考虑胸腔手术。<86%,通气功能不佳,慎重考虑。76%-60%,通气功能大减,接近气急阈,严禁手术
峰流速(PEF)。峰流速是用力呼气时最大的流量(PEF)。PEF昼夜波动率测定方法:每日清晨、下午和睡前定时测定PEF。PEF昼夜波动率=日内最高PEF-日内最低PEF×100%1/2(同日内最高PEF+最低PEF)PEF通过监测流速反映气道阻力变化,有助于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了解病情变化,判断病情的轻重,观察用药疗效。
阻塞型限制型混合型肺通气功能障碍肺通气功能障碍类型及分度分度阻塞型限制型指标FEV1FVC轻度60~80%60~80%中度40~60%40~60%重度<40%<40%
流速容量正常阻塞限制混合RVTLC不同类型通气功能障碍的流速容量曲线
临床意义:气道阻塞引起的第一秒呼出气减少原因:气管支气管疾病病:支气管哮喘等喘息类疾病;气管肿瘤、异物、狭窄等;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大泡其他原因不明的如纤毛运动障碍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主要指标FEV1下降
COPD肺功能分级(支气管扩张剂后)级别特FEV1/FVC征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I级(轻度)≤70%≥80Ⅱ级(中度)≤70%<80≥50Ⅲ级(重度)≤70%<50≥30IV(极重度)≤70%<30或<50伴有慢性呼吸衰竭
临床意义:肺体积受限引起的肺容量减少原因:肺脏变小: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肿瘤等胸廓活动受限:胸膜积液,粘连,胸廓畸形,胸膜炎等呼吸肌无力:膈肌疲劳,肌无力,肌萎缩,营养不良等单侧主支气管完全性阻塞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主要指标FVC下降
通气功能改变不显著临床上无症状和体征反映呼气中、后期的流量/流速受限气道阻塞的早期表现,病变部分是可逆的小气道通气功能减退FVC、FEV1均在正常范围内MMEF、FEF50%、FEF75%、FEF25~75%任意两个指标<65%
FEV1、FVCMMEF、MEF通气功能如何选择做哪项肺功能检查根据常规通气功能结果进行选择激发试验舒张试验FEV1<80%预计值FVC<80%预计值FEV1>80%预计值FVC>80%预计值
支气管舒张试验判定FVC或FEV1用药先后改变率>12%绝对值增加200ml阳性提示:缩窄的气道具有可舒张性,且气道对所用药物敏感
阴性的原因轻度气道阻塞患者,改变率达不到12%对选择的舒张剂不敏感,由沙丁胺醇改为异丙托溴铵重度气道阻塞患者,气道内大量粘液栓影响药物沉积及吸收测试前使用过舒张剂,致使气道反应达到了极限阳性临床应用:诊断哮喘、指导用药支气管舒张试验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判定:FVC或FEV1激发先后下降率≥20%提示:气道存在高反应性高渗盐水吸入激发药物激发(常用乙酰胆碱或组胺)运动激发(踏车)特异性激发(花粉、尘螨等过敏原)
支气管激发试验临床应用
禁忌症绝对禁忌:曾有致死性发作或3月内机械通气;对激发剂有超敏反应;FEV<60%预计值或成人<1L;不能解释的荨麻疹;其他肺功能常规禁忌症。
相对禁忌症FEV1<70%预计值,但>60%;常规通气以诱发FEV1下降>20%;近期呼吸道感染(<4周);哮喘发作或急性加重期;妊娠或哺乳期;使用抗胆碱药物者(重症肌无力)和使用抗组胺药物者。
总结肺通气功能(FVC、FEV1)肺通气功能障碍肺通气功能正常诊断哮喘指导用药支气管舒张试验协助哮喘及CVA的诊断评估哮喘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治疗效果支气管激发试验FVC、FEV1<80%FVC、FEV1>80%Soeasy!
谢谢!
肌力训练操作规范
一、定义肌力训练是运动疗法中的基本训练手段之一。有如下方面的作用和意义:防止失用性肌萎缩,特别是当肢体在治疗时被固定后所引起的暂时性肌萎缩;肌力训练加强关节的动态稳定性,防止负重关节发生机能改变。肌力训练方法有徒手训练和器械训练。徒手肌力训练时一般不需要仪器设备。器械训练时,有哑铃、沙袋、实心球;弹性阻力装置;滑轮系统;等张力矩臂组件,如股四头肌训练器等;可变阻力装置;等长肌力训练装置;等速肌力训练装置等。通常可根据患者不同肌肉功能障碍情况选用不同训练方法和训练仪器。等张抗阻训练和等速抗阻训练:
二、作用(1)防治失用性肌萎缩,特别是肢体制动后的肌萎缩(2)防治因肢体创伤、炎症时疼痛所致的肌萎缩(3)促进神经系统损害后的肌力恢复。帮助维持肌病时的肌肉舒缩功能(4)调整肌力平衡,对脊柱侧弯、平足等骨关节畸形起矫治作用(5)增强躯干和腹背肌力平衡,改善脊柱排列及应力分布,增加脊柱稳定性,防治脊柱疾病(6)改善原动肌与拮抗肌之间的平衡,以促进关节的动态稳定性,防止负重关节的退行性改变(7)增强腹肌和盆底肌训练对防治内脏下垂、改善呼吸及消化功能有一定意义
三、原理(1)肌肉适应性改变:肌力训练的作用并非是肌纤维的增加。在人类出手之后,肌纤维的数量就已定局。通过肌力训练主要是使肌肉产生适应性变化,并由此增强肌力。肌肉的适应性变化包括:①使肌肉的形态结构变的更加发达、完善,同时肌肉功能也可获得改善。②经系统的肌力增强训练后,肌肉体积增大,肌纤维增粗,收缩蛋白、肌红蛋白、酶蛋白增加,ATP、热能含量和糖原储备增加,毛细血管密度增加,结缔组织量也增多。
(2)超量恢复:训练时和训练后肌肉的即时变化为疲劳和恢复的过程。训练后肌肉出现疲劳时,肌肉的收缩力量、速度和耐力均明显下降,同时能源物质等也有所消耗。这需要通过一定时间的休息才能使生理功能逐渐恢复,消耗的能源物质得以补充。在恢复到训练前水平后,可出现一个超量恢复阶段,即各项指标继续上升并超过训练前水平。如果下一次肌力训练在前一次训练后的超量恢复阶段内进行,那么就可以该超量恢复阶段的生理生化水平为起点,使超量恢复叠加和巩固起来,实现肌肉形态及功能的逐步发展。因此,超量恢复是肌力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四、操作步骤1.根据患者原有肌力水平选择合适的肌力训练方式。2.徒手抗阻训练3.器械抗阻训练4.肌肉耐力训练
1.根据患者原有肌力水平选择合适的肌力训练方式。(1)肌力为0级时,宜进行电刺激疗法、被动运动及传递冲动训练(即患者在思想上用力试图作肌肉收缩活动)。传递冲动训练与被动运动结合进行,效果较好。(2)肌力为1~2级时,宜进行电刺激疗法、或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此时肌肉已有一定的肌电活动,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效果较佳,同时配合助力运动训练和其他免荷运动训练。(3)肌力为3~4级时,宜进行徒手抗阻训练和各种器械的抗阻训练。(4)耐力较差的肌肉群,宜进行肌肉耐力训练。
2.徒手抗阻训练(1)训练前首先评定患者的肌力和关节活动度情况,明确功能受限程度,以确定适宜的抗阻运动形式和运动量。(2)使患者处于适合训练的舒适体位,以被动运动形式向患者演示所需的运动,告诉患者尽最大努力但在无痛范围内完成训练,训练过程不要憋气;治疗师只起指导、监督作用。(3)将阻力置于肢体的远端,确定阻力的方向,一般为所需运动的相反方向,避免替代运动。
(4)提供的阻力应适合患者现有的肌力水平,初始为次最大阻力,以后逐渐增大阻力;训练中动作宜平稳,患者的最佳反应为无痛范围的最大用力。(5)患者如不能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或训练中有明显疼痛、收缩的肌肉发生震颤、发生替代运动时,应改变施阻的方向或降低阻力力量。(6)训练中应适当提供语言指令,以增加训练效果。(7)每一运动可重复8~10次,并有一定的休息,逐渐增加训练次数。
3.器械抗阻训练主要由训练器械施加阻力,以增加患者的肌力和肌肉耐力,恢复肢体运动功能的训练方法。适用于肌力在3级以上者。根据肌肉收缩不同方式,器械抗阻训练分为等长抗阻训练、等仪器设备
(1)等长肌力训练(2)等张肌力训练(3)等速肌力训练
(1)等长肌力训练:利用肌肉等长收缩进行的抗阻训练。肌肉等长抗阻收缩时,肌张力明显升高,肌力显著提高,但不产生明显的关节运动。等长抗阻训练主要适用于关节不能或不宜运动时(如关节石膏或夹板固定、关节创伤、炎症或关节肿胀等情况)的肌力训练,以延缓和减轻肌肉废用性萎缩。
程序:①根据肌力水平和训练目标设定阻力大小,确定运动强度。②阻力负荷:杠铃、沙袋、墙壁或力量训练器等。③运动持续时间:训练时肌肉等长收缩时间10s,休息10s。④重复次数:重复10次为1组训练,每天可做几组训练。根据患者承受能力选择。⑤训练频度:1次/d,每周训练3~4次,持续数周。⑥多角度等长肌力训练:在整个关节运动幅度中每隔20°~30°作一组等长训练,以全面增强肌力。此法可在等速肌力训练器械上进行。
(2)等张肌力训练:利用肌肉等张收缩进行的抗阻训练,训练时作用于肌肉上的阻力负荷恒定,有明显关节运动。适用于发展动态肌力和肌肉耐力。等张肌力训练包括向心性训练和离心性训练,肌肉主动缩短,使肌肉的两端相互靠近者为向心肌力训练;相反,由于阻力>肌力,肌肉在收缩中被被动拉长,致使其两端相互分离者为离心肌力训练。
程序:①根据肌力水平和训练目标设定阻力大小,确定运动强度。②阻力负荷:沙袋、哑铃、墙壁拉力器、滑轮系统、等张力矩臂组件,如股四头肌训练器等、可变阻力装置或专用的肌力训练器等,也可利用自身体重。③运动强度:以渐进抗阻训练法为例,先测定重复10次运动的最大负荷,称为10RM值。用10RM的1/2运动强度运动,重复10次,间歇30s;再以10RM的2/3运动强度重复训练10次,间歇30s,再进行10RM运动强度重复尽可能多次,2~3周后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调整10RM的量。④训练频度:1次/d,每周训练3~4次,持续数周。
(3)等速肌力训练:在专门的等速训练器上进行训练。训练前设定运动速度、间歇时间、训练组数和关节活动范围等。训练中运动速度不变,但遇到的阻力则随用力的程度而变化,以使运动肢体肌肉的肌张力保持最佳状态,从而达到最好训练效果。
4.肌肉耐力训练:肌力训练的同时已有肌肉耐力训练,但两者在训练方法上有所不同。为了迅速发展肌力,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抗较重负荷,重复次数较少;而发展肌肉耐力则需在较轻负荷下,在较长时间内多次重复收缩。临床上常将肌力训练与耐力训练结合起来进行训练,从而使肌肉训练更为合理。常用的增加肌肉耐力的方法有:(1)等张训练法(2)等长训练法(3)等速训练法
(1)等张训练法:先测定重复10次运动的最大负荷,即为10RM值。用10RM的80%量作为训练强度,每组练习10~20次,重复3组,每组间隔1min。亦可采用5cm宽、1m长的弹力带进行重复牵拉练习。弹力带的一头固定于床架或其他固定物上,根据需要进行某一肌群的耐力练习,尽量反复牵拉弹力带直至肌肉疲劳,1次/d,每周练习3~5d。
(2)等长训练法:取20%~30%的最大等长收缩阻力,作逐渐延长时间的等长收缩练习,直至出现肌肉疲劳为止,1次/d,每周练习3~5d。(3)等速训练法:在等速训练仪上选择快速运动速度,然后作快速重复运动,对增强肌耐力较明显。每次重复运动100次为1个训练单位。根据肌肉功能适应情况,逐渐增加收缩次数到2个或3个训练单位,每组间休息3~5min,直至出现肌肉疲劳为止,1次/d,每周练习3~5d。
五、基本原则(1)施加适当阻力(2)超量负荷(3)反复训练(4)适度疲劳(5)选择适当运动强度注意,肌力训练时,并非需要同时满足上述所有的原则,但阻力原则和超量原则是必需的,其余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当然,若能同时满足以上全部原则为更佳。
(1)施加适当阻力:为使肌力增强,训练必须给予一定的阻力,无阻力状态下的训练不能达到增强肌力的目的。阻力可以来自于肢体的重量、肌肉运动时外加的阻碍力量等。(2)超量负荷:即过量负荷原则,即训练时施加的阻力负荷应适当超过患者现有的活动水平,否则就达不到改善肌力的目的。(3)反复训练:为了达到增强和巩固肌力水平的目的,必须进行多次的重复收缩训练,而非单次收缩。一般仅在患者合并存在疼痛性关机疾病或肌腱炎等情况时,训练的次数才可有所减量。
(4)适度疲劳:根据超量恢复原理,肌力训练会引起一定的肌肉疲劳,因为无明显的肌肉疲劳也无超量恢复出现,肌力训练也难以取得效果。但是,过于疲劳。例如由于前次的训练引起无力、疼痛或不愿再进行原有或心的运动训练,则会极大的影响训练效果。因此,肌力训练要特别注意掌握适宜的训练频度,尽量使后一次训练在前一次训练后的超量恢复阶段内进行。(5)选择适当运动强度:肌收缩强度相当于最大收缩速度40%时,运动单位募集率较低,主要募集Ⅰ型肌纤维,对增强耐力有效;收缩强度增加时募集率增高,Ⅱa型、Ⅱb型肌纤维也依次参与收缩,对增强肌力有效。故应根据需要选择不同收缩强度进行。
六、适应症1.失用性肌萎缩:由制动、运动减少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失用性改变,导致肌肉功能障碍。2.肌源性肌萎缩:肌肉病变引起的肌萎缩。3.神经源性肌萎缩:由神经病变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4.关节源性肌无力:由关节疾病或损伤引起的肌力减弱,肌肉功能障碍。5.其他: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等。6.正常人群:健康人或运动员的肌力训练。
七、禁忌症各种原因所致关节不稳、骨折未愈合又未作内固定、骨关节肿瘤、全身情况较差、病情不稳定者、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等。
八、注意事项:正确掌握运动量与训练节奏:每次肌肉训练应引起一定的肌肉疲劳,同时应有一定休息,根据患者训练情况及时调整运动量。由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肌痉挛同时伴有肌力下降,此时主要解决的是肌痉挛问题,不应强调单个肌肉的肌力训练,以免加重肌痉挛;在疾病的恢复期或后遗症期,则需同时重视肌力的训练,以多肌肉运动或闭链运动方式为主。
应在无痛和轻度疼痛范围内进行训练:如果最初训练引起肌肉的轻微酸痛,则属正常反应,一般次日即可自行恢复。如肌力训练引起患者训练肌肉的明显疼痛,则应减少运动量或暂停。疼痛不仅增加患者不适,而且也难达到预期训练效果。待查明原因后,进行临床治疗后再进行训练。各种训练方法相结合:灵活运用各种不同训练方法进行训练,以提高训练效果。抗阻训练时,阻力应从小到大,在活动范围的起始和终末施加最小的阻力,中间最大;要有足够的阻力,但不要大到阻止患者完成活动。
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因为肌力训练的效果与患者的主观努力程度关系密切。训练前应使患者了解训练的作用和意义,训练中经常给予语言鼓励并显示训练的效果,以提高患者的信心和积极性。掌握肌力训练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尤其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体弱者等高危人群应在治疗师指导下训练,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严防意外发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股市15分钟战法详解课件PPT.ppt
- 最新肢体血管瘤课件PPT.ppt
- 最新肥胖及其危害课件PPT.ppt
- 最新肩关节脱位病人的课件PPT.ppt
- 最新肩关节脱位(4)课件PPT.ppt
- 最新肩背肌筋膜炎的诊断及手法治疗概况课件PPT.ppt
- 最新肯定句与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的转换课件PPT.ppt
- 最新肺切除手术的术前评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课件PPT.ppt
- 最新肺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和治疗课件PPT.ppt
- 最新肺功能检查及其临床应用10.15讲课用课件PPT.ppt
- 最新肺动静脉畸形经导管封堵术的疗效课件PPT.ppt
- 最新肺动静脉畸形经导管封堵术的疗效-影像FTP课件PPT.ppt
- 最新肺炎_《儿科学》精品课件(华西8年制)_1586537715课件PPT.ppt
- 最新肺泡蛋白沉积症2_图文课件PPT.ppt
- 最新肺源性心脏病-(2)第八版课程课件PPT.ppt
- 最新肺痈ppt课件PPT课件.ppt
- 最新肺病的中医特色保课件PPT.ppt
- 最新肺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施毅教授课件PPT.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