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3 MB
  • 2022-04-29 14:24:31 发布

最新脑积水治疗和护理(2)课件PPT.ppt

  • 10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脑积水治疗和护理(2) 一、脑积水概述脑积水(Hydrocephalus):不是一种病,它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病理结果。脑积水是由于颅脑疾患使得脑脊液分泌过多或(和)循环、吸收障碍而致颅内脑脊液量增加,脑室系统扩大或(和)蛛网膜下腔扩大的一种病症,通常以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和吸收不良较为多见,而分泌过多者较为少见。广义的脑积水亦应包括蛛网膜下腔积液、硬膜下积液等。 二、脑脊液的产生与作用脑脊液由各脑室脉络丛产生,为无色透明液体,充满于脑室和蛛网膜下隙,成人总量达成150ml。脑脊液不断产生又不断被吸收回流至静脉,在中枢神经系统起着淋巴液的作用,它供应脑细胞一定的营养,运走脑组织的代谢产物,调节着中枢神经系统的酸碱平衡。并缓冲脑和脊髓的压力,对脑和脊髓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二、脑脊液分泌过多先天性脑积水的病因学说较多,公认的学说则为侧脑室脉络丛增生,分泌旺盛,引起脑室脉络丛分泌脑脊液功能紊乱,从而发生脑积水。 三、脑脊液吸收障碍如胎儿期脑膜炎等所致脑脊液吸收障碍而发生脑积水。 三、脑积水的分类 梗阻性脑积水梗阻性脑积水又称非交通性脑积水或称脑室内型梗阻性脑积水,是指病变位于脑室系统内或附近,阻塞脑室系统脑脊液循环而形成。即第四室出口以上部位发生阻塞造成的脑积水,是脑积水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常见于蛛网膜囊肿,导水管闭锁或狭窄,正中孔或室间孔发育不良。Chiari畸形,颅咽管瘤等) 临床表现:成人:颅高压三联征。婴幼儿:头颅异常增大、囟门隆起,两眼球呈“落日征” 交通性脑积水交通性脑积水是由于脑室外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或吸收障碍所致的脑积水,也有产生过多的脑脊液而致脑积水(乳头状瘤)但罕见。(常继发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内术后、颅内肿瘤、脉络膜从分泌异常、颅内静脉窦狭窄或梗阻)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 四、几种常见的脑积水 先天性脑积水(congenitalhydrocephalus)过多使脑脊液积聚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致脑室或蛛网膜下腔扩大。形成头颅扩大、颅内压增高、脑功能障碍。其发生率为3‰至5‰。婴儿脑积水:婴幼儿期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吸收障碍或分泌. 婴儿脑积水病因 临床表现1、进行性头围异常增大,额顶突出,囟门扩大隆起,颅缝增宽,头顶扁平,头发稀少,头皮静脉怒张,面颅小于头颅。2、颅骨菲薄,叩诊破壶音(Wacewen征)。3、眶顶受压变薄下移,眼球受压下旋,上部巩膜外露------落日征。4、脑功能障碍:智能低下,瞳孔反射异常,眼球运动障碍,抽搐发作。 先天脑积水----落日征 先天性脑积水: 诊断:根据病史和典型临床表现,本病的诊断并不困难,但诊断时要注意寻找原发病因。定期测量头围:出生时平均头围34cm,前半年增长8-10cm,后半年增长2-4cm。6个月时44cm,1岁时头围46cm(同胸围),2岁为48cm,5岁时50cm,15岁接近成人54-58cm。透光试验:先天性脑积水的脑实质厚度小于1cm者,表现为全头颅透光。硬膜下积液侧位病灶透光,硬膜下血肿不透光。 透光试验: 年长儿童及成人脑积水的临床特征 正常压力脑积水A成人正常压力脑积水主要表现为三联征。(1)步态障碍:常为首发症状,轻者失平衡,重者不能行走或站立。典型者表现起步困难,行走双脚分开、碎步、前冲。(2)精神障碍:智力改变一般较早出现,多在数周至数月内逐渐加重。开始时呈现近事遗忘,继而发生思维和动作迟缓,病情严重时可有明显说话迟缓、缄默、肢体运动功能减退。记忆力和书写功能明显障碍。(3)尿失禁:一般在较晚期出现。大便失禁少见。B儿童正常压力脑积水本病在儿童常被低估,认为是“代偿性脑积水”或“静止性脑积水”。其实这些病儿如及时得到诊治,常可获得明显进步。主要表现:a大头b发育迟缓,智商轻~中度降低。c肢体轻度痉挛性瘫痪 静止性脑积水临床表现类似于正常颅内压脑积水,脑室的容积保持稳定或缩小,未再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精神运动发育随年龄增长而不断改善。 辅助检查1.头颅调线检查或CT、MRI检查示颅腔增大,颅骨变薄,颅缝分离和前囟增大。2.侧腔室注射中性酚红1ml,2~12分钟内做腰椎穿刺,CSF可见酚红,提示系非阻塞性脑积压水。若20分钟CSF仍未见酚红出现,提示为阻塞性脑积水。3.脑室造影,用过滤的氧气缓缓地注射于脑室内,然后做X线检查,可观察到脑室扩大及大脑皮层变薄。若大脑皮层厚度在2cm以上,并且脑积水能够被解除,提示病人智力可望恢复。同时脑室造影也可帮助确定阻塞部位,或发现颅内肿瘤。4.放射性核素检查脑池造影可见显影剂清除缓慢,并可见返流到扩大的脑室。脑室造影可以确定梗阻的部位。 头颅CT和MRI检查最可靠,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方法。1、脑室扩大与脑池、脑沟的大小不成比例。2、三脑室呈气球状改变。3、脑室前角圆隆,颞角扩大。4、脑室周围低密度影,对称出现。(注意与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鉴别) 脑积水脑室旁间质性脑水肿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㈠Gado记分法侧脑室轻度扩大+1侧脑室中度扩大+2侧脑室重度扩大+3三脑室正常0三脑室扩大+2脑沟正常0脑沟扩大-2测量结果>3分为脑积水 ㈡直读法径线平均值(mm)脑积水侧脑室两前角尖端之间最大距离35>45第三脑室宽度4>6第四脑室宽段9>12 有关脑积水的几个问题(一)脑积水的早期CT表现:脑室扩大顺序是侧脑室的颞角早出现,然后是侧脑室前角,继面三脑室及侧室体部、后角扩大,最后是四脑室扩大。所以注意观察侧脑室颞角扩大及其张力改变,是早期诊断脑积水的关键。梗阻性脑积水与交通性脑积水其顺序是一样的,只是梗阻性脑积水梗阻以下脑室不扩大而已。(二)所谓正常压力脑积水概念:正常压力脑积水是交通性脑积水的一种特殊类型,多发生于慢性交通性脑积水基础,代偿调节功能使分泌减少,部分完好的蛛网膜颗粒吸收功能代偿加快,从而形成新的平衡。虽然脑室系统扩大,但脑脊液压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故称正常压力脑积水。CT表现:脑室系统普遍扩大,脑沟加深,但两者不成比例,脑室扩大更显著。临床多表现为痴呆、共济失调、尿失禁(三联征),应与脑萎缩鉴别。 (三)脑积水与脑萎缩鉴别要点:1、脑积水所致脑室扩大是中心性扩张,表现脑室壁膨胀、张力大、侧脑室前角及三脑室呈气球状;而脑萎缩脑室增大为一致性、无张力,仍保持原有的形态。2、脑积水脑沟浅或消失,脑池不增大;脑萎缩脑沟与脑室成比例增宽,尤其是侧裂、纵裂、中央沟增宽明显,脑池增大明显。 五、治疗therapy一非手术治疗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早期或病情较轻,发展缓慢者,目的在于减少脑脊液的分泌或增加机体的水分排出,其方法:A:应用利尿剂,如乙酰唑胺、双氢克尿塞、速尿、甘露醇等。B:经前囟或腰椎反复穿刺放液。 手术治疗 1、解除梗阻手术(病因治疗):畸形、梗阻。2、旁路手术:(1)Torkildson手术:侧脑室----枕大池分流,适用于导水管阻塞。(2)第三脑室造瘘术:打开视交叉池终板池。3、分流术:1、腰池---腹腔分流术2、脑室---体腔分流术(1)脑室---腹腔分流术(2)脑室---心房分流术 脑室—腹腔分流术(一)、手术禁忌证:1、颅内感染尚未控制者。2、腹腔有炎症或腹水者。3、脑脊液蛋白含量过高,超过500mg%,或有新鲜出血者。4、头颈腹部皮肤有感染者。 (二)、手术注意事项1、穿刺部位:枕部入路:枕外隆凸上方6~7cm,中线旁3cm。或外耳道上方3cm,后方3cm。(垂直)额部入路:冠状缝前1cm,中线旁3cm。2、脑室内置管:脑室内导管一般保留4~6cm游离段,阀门注意上下箭头指示。3、分离皮下隧道。4、安装腹腔导管:正中切口,若固定于肝圆韧带上,腹腔内保留导管10cm左右。若腹腔管游离于腹腔者保留20~30cm以上。 (三)、术后并发症及防治:脑积水的外科治疗经历100年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已经提出的分流方法多达20余种。脑室—腹腔(V—P)分流术为目前临床首选的方法。但受多种因素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44%。近年来有学者回顾性研究发现V—P分流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0%,2年内高达50%。 1、分流管堵塞最常见的并发症,分流管阻塞可由脑室端、腹腔端、分流阀或整个分流装置阻塞造成。其发生率为14%~58%,占二次手术者的82%。术中发现2/3的分流管堵塞发生于脑室端。脑室端堵塞脑室端分流管梗阻的原因主要有脑组织碎块、血凝块、脉络丛阻塞及脑室端位置不当。脑室端太短,侧孔并没有完全置入脑室中;或脑室端相对太短,分流后脑室缩小,埋没于脑组织中。 腹腔端堵塞腹腔端堵塞多因大网膜包裹所致。引起大网膜包裹的主要原因是分流管引起的炎症反应及感染。腹腔端分流管末端有许多裂隙,受管内液体静水压的作用,常处于开放状态,促使周围的脏器侧壁特别是大网膜发生纤维化将其包裹。分流阀阻塞原因为血凝块堵塞。发生分流阀梗阻者可更换分流阀。术中尽量减少出血可防止、减少阀门阻塞。CSF中蛋白水平异常增高导致分流系统堵塞的发生尚有争议。无效分流孔现象,减少了脑室端分流管堵塞的几率。分流管的材料及设计改进有利于减少分流管阻塞。 2、脑脊液分流不当分流过度和不足是V-P分流术后较常见的功能性并发症。目前常用的固定压力分流管,容易出现分流管开放压力与病人所需最佳压力不匹配而导致分流过度或分流不足的问题。引流过量可造成硬膜下积液、硬膜下血肿、低颅压综合征。分流术后大约有5%~21%的病人由于发生分流过度而出现低颅压、慢性硬膜下血肿及裂隙脑室综合征。分流不足、引流不充分会造成脑室仍扩大、临床症状无改善。一般正常颅压脑积水脑压特点选择60-90mm水柱中压分流管为宜。 3感染感染仍然是脑脊液分流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感染分为:伤口感染,脑膜炎,腹膜炎,分流管感染。多数感染发生在分流术后2个月内。 癫痫。分流管脱落。导管刺入对侧脑室中。颅内出血与颅内积气。4、其他并发症: (四)脑积水分流术后的评价大多数学者认为较为理想的CT检查时间术后二周进行,以后根据情况动态观察,成功的脑积水分流手术CT表现为:1、脑室缩小逐渐恢复正常的大小、形态或接近正常。2、脑室旁间质水肿景象消失。3、脑沟恢复正常或略有增宽。 预后未经治疗的先天性脑积水,虽有20%可以停止发展,但是,约半数患儿一年半内死亡。脑积水患者神经功能障碍于脑积水严重程度正相关。如大脑皮层小于1cm,即使脑积水得到控制,也会有神经功能障碍和智力低下。对脑积水得到控制或静止性脑积水,要经常随访,以求在脑组织严重损害前发现分流管不畅,或脑积水加重情况。 六、护理1、术前护理心理护理:由于病人对疾病缺乏了解,对手术有恐惧恐惧感,因此,我们应主动与病人交谈,解释疾病的性质及危害性,手术的必要性,向病人介绍手术医生情况,让病人对医生充满信任感,减轻恐惧及疑虑,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下接受手术。术前10-12h按开颅常规剃头、洗头外还需备皮从胸部由锁骨上部到耻骨联合,两侧至腋后线,包括同侧上臂上1/3和腋窝部,注意脐部清洁。术前8-10h禁食,交叉配血,普鲁卡因皮试,青霉素皮试。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0.1g。 术后观察及护理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变化,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注意观察测Bp、P、R及瞳孔变化,记录在特别记录单上。注意T>38.50C以上应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降低脑细胞的耗氧量及基础代谢,应给以冰敷、冰枕、冰冻输液、冰袋放置两侧颈部、双腋下及腹股沟。对降温病人应观察面色、P、R及出汗体征,防止过多引起虚脱。保持呼吸道通畅,给O2吸入:氧流量为2-4L/min,清醒病人鼓励咳嗽,昏迷病人定时吸痰,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吸入性肺炎,预防肺部感染。保持分流管通畅:Bp稳定的病人抬高床头15°,以利头部静脉回流,减轻颅内静脉淤血,每天定时挤压分流管按压阀门1-2次,以保持分流管通畅。 切口护理:注意观察切口渗血情况,切口敷料浸湿及时更换敷料,适当给以抗生素预防感染。留置尿管护理:膀胱冲洗,每周更换尿管一次。防褥疮护理:每2h翻身一次,并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注意病人皮肤清洁,每天床上擦浴一次。加强营养:给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清醒病人鼓励进食,昏迷病人术后72h给插胃管鼻饲,以增加机体抵抗力,每周更换胃管一次,并做好口腔护理。 并发症观察观察有无P缓慢无力、R快而不规则,头痛、呕吐、Bp升高,一侧瞳孔散大等颅内压升高症状。观察周围皮肤,如有溃疡或脑脊液外漏,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观察有无腹部疼痛或腹部不适。观察四肢活动情况。出院指导:由于病人终生带管,出院前教会病人挤压引流管按压阀门的方法,即缓慢压下阀门后迅速放开,以保持分流管通畅.注意保持心情舒畅,保护伤口及避免分流管区受压和过度扭动,以免拉断拉脱分流管,半年内不能做过重的体力劳动和运动。交待病人如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表现,即按压阀门促进脑脊液分流,如按此处理后症状未缓解应及时来院就诊。 Thankyou! 第二节痉证66医学课件 一.定义:痉:即痉挛,指肌肉紧张,不自然地收缩。痉证是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概述]67医学课件 二.文献摘要:1.《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暴强直,皆属于风。”《灵枢·经筋》也说:“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素问·骨空论》又说:“督脉为病,脊强反折。”《素问·气厥论》载有“柔痉”之病名,由“肺移热于肾,传为柔痉”。68医学课件 2.《金匮要略》分外感表实无汗为刚痉,表虚有汗为柔痉,并提出伤亡津液而致痉的理论,认为表证过汗,风寒误下,疮家误汗以及产后血虚,汗出中风等误治、失治也可以致痉。69医学课件 4.华岫云在〈临证指南医案·肝风〉按语中,首先阐述了痉证和肝脏的关系,他认为:“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倘精液有亏,肝阴不足,血燥生热,热则风阳上升,窍络阻塞,头目不清,眩晕跌仆,甚则瘛纵痉厥矣”。吴鞠通则进一步将痉证概括为虚、实、寒、热四大纲领,他在《温病条辨·痉有寒热虚实四大纲论》中说:“六淫致病,实证也;产后亡血,病久致痉,风家误下,温病误汗,疮家发汗者,虚痉也。风寒、风湿致痉者,寒证也;风温、风热、风暑、燥火致痉者,热痉也。”70医学课件 三.范围: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热性惊厥以及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中毒性脑病、脑脓肿、脑寄生虫病、脑血管疾病等出现痉证表现,符合本病临床特征者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71医学课件 一.病因感受外邪久病过劳误治或失治[病因病机]72医学课件 示意图风寒湿壅阻经络阻碍气血津液运行温热消灼津液引动肝风外感外感久病入络,瘀血内阻痹阻经脉脾虚、肝火、肺逆痰浊内生阻滞经脉误治、失血、失汗亡血失津先天不足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阳化风动内伤痉病73医学课件 二.病机1.病位及涉及脏腑:病位在筋脉,属肝所主。与心、脾、胃、肾关系密切。2.病理性质:虚——脏腑虚损,阴阳、气血、津液不足,见于内伤致痉。实——邪气盛,见于外感致痉。虚实夹杂——邪气伤正,如热盛伤津、瘀血痰浊阻滞经脉3.病机关键:筋脉失养。实——邪阻经络,气血不运;虚——阴虚血少4.转归:差异很大,重者可危及生命,或遗头痛、痫病、痴呆。74医学课件 [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1.多突然起病,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其证候特征。2.部分危重病人可有神昏谵语等意识障碍。3.发病前多有外感或内伤等病史。75医学课件 二、病证鉴别1.痉证与痫证神志发作特点缓解方式兼证痉病正常持续时间长需治疗方缓解发热、头痛痫病异常持续时间短可自行缓解吐涎沫,口中怪叫76医学课件 2.痉证与厥证神志四肢逆冷抽搐项背强直痉证正常无有有厥证异常有无无77医学课件 3.痉证与中风4.痉证与颤证5.痉证与破伤风78医学课件 三、相关检查临证应根据不同疾病进行相关的检查:如感染性疾病可行血常规、细菌学检查,以明确感染的性质。进行脑CT、MRI影像学检查及肝肾功能等检查,有助于一般内科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和脑脊液检查,有助于明确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变部位与病变性质。79医学课件 [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1.辨外感与内伤外感——多有恶寒、发热、脉浮等表证,即使热邪直中,可无恶寒,但必有发热。内伤——多无恶寒发热。2.辨虚证与实证实证——多由外感或瘀血、痰浊所致。表现为颈项强直,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四肢抽搐频繁有力而幅度较大虚证——多由内伤所致气血阴津不足。表现为手足蠕动,或抽搐时休时止,神疲倦怠80医学课件 二、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治标——舒筋解痉。感受风、寒、湿、热而致痉者——祛邪为主即祛风,散寒,清热,祛湿等肝经热盛者——治以清肝潜阳,熄风镇痉;阳明热盛者——治以清泄胃热,存阴止痉;心营热盛者——治以清心凉血,开窍止痉;瘀血致痉者——治以活血化瘀,通窍止痉;痰浊致痉者——治以祛风豁痰,熄风镇痉。治本——养血滋阴,舒筋止痉。81医学课件 三、证治分类1.邪壅经络证2.肝经热盛证3.阳明热盛证4.心营热盛证5.痰浊阻滞证6.阴血亏虚证82医学课件 1.邪壅经络证主证:头痛,项背强直,甚至口噤不能语,四肢抽搐。兼证: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肢体酸重舌脉: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证机概要:风寒湿邪侵于肌表,壅滞经络。治法:祛风散寒,燥湿和营。代表方:羌活胜湿汤加减。本方有祛风、散寒、燥湿、解肌和营作用,适用于风寒湿邪阻滞经脉,四肢抽搐,项强头痛。83医学课件 常用药:羌活、独活、防风、藁本、川芎、蔓荆子——祛风胜湿;葛根、白芍、甘草——解肌和营,缓急止痉。加减:若寒邪较甚,项背强急,肢痛拘挛,以葛根汤为主方,葛根、麻黄、桂枝、生姜温经散寒,解肌止痉;芍药、甘草、大枣酸甘缓急,调和营卫。若风邪偏盛,项背强急,发热不恶寒,汗出,头痛者,以栝蒌桂枝汤为主方,方用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表散邪;栝楼根清热生津、和络柔筋。若湿热偏盛,筋脉拘急,胸脘痞闷,身热,渴不欲饮,溲短赤,苔黄腻,脉滑数,用三仁汤加地龙、丝瓜络、威灵仙,清热化湿,通经和络。84医学课件 2.肝经热盛证主证:高热头痛,口噤骱齿,手足躁动,甚则项背强急,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舌脉:舌质红绛,舌苔薄黄或少苔,脉弦细而数。证机概要:邪热炽盛,动风伤津,筋脉失和。治法:清肝潜阳,熄风镇痉。代表方:羚角钩藤汤加减。本方有平肝熄风,清热止痉作用,适用治肝经热盛,热极动风证。85医学课件 常用药:水牛角、钩藤、桑叶、菊花——凉肝熄风止痉;川贝母、竹茹——清热化痰以通络;茯神——宁神定志;白芍、生地、甘草——补养肝血,缓急止痉。加减:若口苦苔黄——加龙胆草、栀子、黄芩清肝热,泄肝火;口干渴甚者——加生石膏、花粉、麦冬以甘寒清热生津止渴;痉证反复发作——加全蝎、蜈蚣、僵蚕、蝉衣,熄风止痉;神昏痉厥者——选用安宫牛黄丸、局方至宝丹或紫雪丹,清心泄热,开窍醒神,熄风定痉,其中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力胜,至宝丹开窍醒神作用强,紫雪丹则长于熄风镇静止痉。86医学课件 3.阳明热盛证主证:壮热汗出,项背强急,手足挛急,甚则角弓反张兼证:腹满便结,口渴喜冷饮舌脉: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证机概要:阳明胃热亢盛,腑气不通,热盛伤津,筋脉失养。治法:清泄胃热,增液止痉。代表方: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加减。前方清泄阳明实热;后方滋阴增液,泄热通便。二方合用有泄热通腑,存阴止痉作用,适用于阳明热盛,热结阴亏痉证。87医学课件 常用药:生石膏、知母、玄参、生地、麦冬——清热养阴生津,濡润筋脉;大黄、芒硝——软坚润燥,荡涤胃腑积热;粳米、甘草——和胃养阴。加减:若热邪伤津而无腹实证者——可用白虎加人参汤,以清热救津。若抽搐甚者——加天麻、地龙、全蝎、菊花、钩藤等熄风止痉之品;热甚烦躁者——加淡竹叶、栀子、黄芩清心泻火除烦;热甚动血,斑疹显现,舌质红绛——加水牛角、生地、丹皮。88医学课件 4.心营热盛证主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舌脉:舌质红绛,苔黄少津,脉细数。证机概要:热人心营,扰动神明,灼伤阴津,筋脉失养。治法:清心透营,开窍止痉。代表方:清营汤加减。本方有清心凉血解毒,泄热养阴作用,适用于温邪传营,热伤营阴证。常用药:水牛角、莲子心、淡竹叶、连翘——清心泄热,凉血解毒;玄参、生地、麦冬——滋阴养津。89医学课件 加减:若高热烦躁明显——加丹皮、栀子、生石膏、知母;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加全蝎、蜈蚣、僵蚕、蝉衣等凉肝熄风止痉之品;伴有神昏谵语,躁动不安,四肢挛急抽搐,角弓反张——酌情选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或紫雪丹。本证为心营热盛致痉,临证时辨其营血热毒深浅轻重,可分别选用化斑汤、清瘟败毒饮、神犀丹化裁;若肢体抽搐无力,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气短汗出,舌淡,脉细弱,证属亡阳脱证——当急服独参汤、生脉散。90医学课件 5.痰浊阻滞证主证:头痛昏蒙,神识呆滞,项背强急,四肢抽搐兼证: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舌脉: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证机概要:痰浊中阻,上蒙清窍,经络阻塞,筋脉失养。治法:豁痰开窍,熄风止痉。代表方:导痰汤加减。本方有运脾豁痰作用。适用于脾不化湿,痰浊壅阻证。91医学课件 加减:若言语不利者——加白芥子、远志以祛痰开窍醒神;胸闷甚者——加瓜蒌、郁金理气行滞宽胸;若痰郁化热者,身热,烦躁,舌苔黄腻,脉滑数——加瓜蒌、黄芩、天竺黄、竹茹、青礞石;若痰浊上壅,蒙闭清窍,突然昏厥抽搐——可急用竹沥加姜汁冲服安宫牛黄丸。常用药:牛夏、石菖蒲、陈皮、胆南星、姜汁、竹沥——豁痰化浊开窍;枳实、茯苓、白术——健脾化湿;全蝎、地龙、蜈蚣——熄风止痉。92医学课件 6.阴血亏虚证主证:项背强急,四肢麻木,抽搦或筋惕肉润,直视口噤,头目昏眩兼证:自汗,神疲气短,或低热舌脉:舌质淡或舌红无苔,脉细数。证机概要:失血或伤津,阴血亏耗,筋脉失养。治法:滋阴养血,熄风止痉。代表方:四物汤合大定风珠加减。前方以补血为主,用治血虚血滞,筋脉失养证;后方滋液育阴,柔肝熄风,适用于热灼真阴,阴血亏虚,虚风内动证。93医学课件 常用药:生熟地、白芍、麦门冬、阿胶、五味子、当归、麻子仁——补血滋阴柔肝;生龟板、生鳖甲、生牡蛎——熄风止痉;鸡子黄——养阴宁心。加减:若阴虚内热,手足心烦者——加白薇、青蒿、黄连、淡竹叶;抽动不安,心烦失眠者——加栀子、夜交藤、炒枣仁、生龙骨、生牡蛎;阴虚多汗,时时欲脱者——加人参、沙参、麦冬、五味子;气虚自汗,卫外不固——加黄芪、浮小麦;久病,阴血不足,气虚血滞,瘀血阻络——加黄芪、丹参、川芎、赤芍、鸡血藤,或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虚风内动,肢体拘急挛缩——重用养阴润筋之品,加全蝎、天麻、钩藤。94医学课件 [预防调护]1.防止外邪侵袭和外伤感染。若感受热邪,热盛于里,应及时清解并注意固护阴津。2.痉证发病前往往有先兆表现,应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如发现双目不瞬,眼球活动不灵活,口角肌肉抽动,即可用全蝎、僵蚕等止痉药物研粉顿服,或配合针刺治疗,防止痉证发作。3.痉证病人多属急重症,应加强护理。急性发作时注意保护舌体和防止窒息,清除假牙及呼吸道异物,以防堵塞气道。对频繁肢体抽动者,要避免强行按压和捆绑,防止骨折。因高热而痉,要给予降温。95医学课件 [结语]1.定义:痉证是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2.病因:外因风、寒、湿、热之邪,内因脏腑失调、气血亏虚、痰阻血瘀3.病机:阴虚血少,筋脉失养4.鉴别:本病应与痫证、厥证、中风、破伤风、颤证等病证相鉴别。5.治疗原则:急则舒筋解痉以治其标,缓则扶正益损以治其本。必须辨明外感与内伤、虚证与实证6.预后:痉证多起病急,变化较快。外感发痉,预后较好。内伤发痉,治疗较为困难。96医学课件 [临床备要]1.痉证必须详辨外感与内伤、虚证与实证。外感发痉多属实证,内伤发痉多为虚证,另外可从其发作的程度、频度、幅度辨别虚实。在治疗上,外感者,当先祛其邪,宜祛风、散寒、除湿;若邪热人里,消灼津液,当泄热存阴。内伤者,在临床上属阴伤血少者为多见,所以其治疗以滋阴养血为大法。此外,肝主筋,主风主动,故痉证治疗,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常酌加天麻、钩藤、石决明、代赭石、蜈蚣、全蝎等平肝熄风止痉之品。97医学课件 2.对痉证的治疗还应结合辨病。除必要的对症处理外,其关键在于对原发疾病的治疗,应尽快明确诊断,进行有效的病因治疗。例如对各种高热致痉,应积极查找引起高热的原因,并针对原发疾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各种急性热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均可出现项背强急、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等痉证的表现,此时应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积极治疗具原发病,防止病情恶化。98医学课件 3.痉证发病常有先兆,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一旦发生痉证,则应积极救治,以挽救病人的生命。病情较轻者,可根据辨证给以相应的方药口服,如病情较重、较急者,则应立即选用紫雪丹、羚羊角粉,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以免贻误病情。99医学课件 谢谢100医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