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源性头痛课件PPT.ppt 44页

  • 2.66 MB
  • 2022-04-29 14:39:59 发布

颈源性头痛课件PPT.ppt

  • 4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颈源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1983年Sjaastad提出颈源性头痛1990年国际头痛委员会(IHS)颁布颈原性头痛的分类标准1995年Bogduk指出颈椎退行性变和肌肉痉挛是直接原因。认为也可称为颈神经后支原性头痛。亦有将颈源性头痛称为高位神经根性颈椎病。颈原性头痛已经在临床被广为接受。 颈源性头痛的定义颈源性头痛是指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致的以慢性、单侧或双侧反复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颈椎各结构的比邻关系 (二)软组织枕下肌群1、头后大直肌2、头后小直肌3、头上斜肌4、头下斜肌5、环枕后膜 (三)神经解剖1、枕大神经(1)枕大神经为C2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出椎管后呈弧形绕过头下斜肌下缘,向上内行走,穿行于头半棘肌和头最长肌之间。(2)枕大神经起始点约位于C2棘突上2.0cm,后正中线旁开2.5cm处。在C2棘突上方约2.2cm,后正中线旁开约2.0cm处穿出肌肉,在斜方肌腱性止点纤维深面,紧贴项筋膜,斜形走向外上,在上项线距枕外隆突约3.5cm处,浅出皮下,该处为斜方肌腱性索带与枕骨之间形成一纤维骨性孔道,直径约2mm。浅出皮下后,与枕动脉伴行,分成2~5支,支配枕部皮肤,皮支最远可解剖到冠状缝。(3)根据枕大神经解剖走行特点,可将枕大神经分为肌内段及筋膜内段。 枕大神经 枕大神经 2、枕小神经枕小神经是C2、3神经前支,为颈丛4个浅支之一,从胸锁乳突肌后缘穿出,并沿后缘向上在该肌乳突起腱的后缘穿出,分布于耳廓后上部、乳突与枕外侧皮肤。在枕后部与枕大神经分支之间有众多吻合。 枕小神经 3.第3枕神经第3枕神经是C3脊神经的后内支的一分支。主要分布于枕下皮肤。 4、枕下神经枕下神经是第1颈神经的后支,为运动性神经,在寰椎后弓的椎动脉沟,椎动脉的下方后行,入枕下三角,分布于枕下肌群,还发出分支与枕大神经相连。 颈源性头痛的发病机制(一)颈椎间盘退变引起骨关节失稳、增生、椎间孔变形或狭窄。(二)颈椎间盘变性或突出引起的无菌性炎症(三)颈椎关节突关节炎(急慢性损伤、退变)(四)肌肉痉挛(神经肌肉本身)(五)颈交感神经受刺激或压迫(六)椎—基底动脉缺血(七)各种原因的颈神经病变(八)神经聚合理论(神经解剖学发现上部颈神经和三叉神经核团之间有密切联系) 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特征(一)疼痛的性质疼痛的性质多为跳痛、胀痛、烧灼痛、刀割样或放射性刺痛。(二)疼痛的部位疼痛的部位多位于颈枕部,可沿枕顶方向放散到顶额部,但多局限在枕顶区。部分患者可伴有耳鸣、耳胀、眼部闷胀、颈部僵硬等症状。(三)颈部疼痛不同节段的关节突关节病变可引起不同区域的疼痛,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1、C2-3颈椎关节突关节:疼痛位于上颈部,并可延伸至枕部,严重者可延伸至耳、头顶、前额或眼。 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特征2、C3-4颈椎关节突关节:疼痛位于颈侧后方区域,同样可延伸至枕下,但不超过枕部,向下不超过肩胛带,其分布形状类似于肩胛提肌。3、C5-6颈椎关节突关节:可引起肩胛痛,易和肩周炎混淆,此外尚可引起胸痛及上肢疼痛。(四)伴随症状:1、视觉减退或眼痛:多在头痛持续一段时间后发生,眼部症状和头颈部姿势改变有明显的关系。2、面部疼痛3、耳部症状:主要有耳鸣、听力下降和眩晕,耳科检查多无异常。4、精神心理症状 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特征(五)局部体征1、压痛:有关节突关节创伤性退行性关节炎的患者,常有明显上颈椎旁固定压痛,颈部活动后压痛加剧。病程长者压痛点较多,范围较大。2、颈部活动受限:患者多有上颈不软组织紧张、僵硬。3、感觉障碍(六)颈部损伤史(七)诱发因素:1、强光和噪音2、紧张和压力3、戴眼镜和吸烟、饮酒4、过敏性体质 颈源性头痛的影像学检查1、X线:强调五位片2、MRI 颈源性头痛的诊断(一)诊断原则1、根据疼痛的部位、性质、体征进行分析。并排除其他可引起头痛的器质性疾病。尤其是上部颈椎旁、乳突后下部及头部压痛是诊断颈源性头痛的重要依据。2、对有典型颈源性头痛的症状,但缺乏神经刺激的体征,影像检查无阳性发现者,可对颈神经进行诊断性阻滞,或在C2横突处注射消炎镇痛药,有助于确定诊断。 (二)诊断要点1、头颈部外伤史2、疼痛3、神经刺激症状4、影像学特点5、诊断性神经阻滞有效 颈源性头痛的诊断标准(一)颈源性头痛国际研究会诊断标准1、颈部症状和体征:(1)以下情况头痛症状加重:一是颈部活动和(或)头部维持于异常体位时;二是按压头痛侧的上颈部或枕部时。(2)颈部活动受限(3)同侧的颈、肩或上肢非根性疼痛,或偶有上肢根性疼痛。2、诊断性神经阻滞可明确诊断3、单侧头痛,不向对侧转移。 颈源性头痛的诊断标准(二)国际头痛协会诊断标准1、颈椎:(1)颈部和枕部疼痛,可以放射至额、眶、颞、顶、耳。(2)疼痛可被特定的颈部活动或颈部姿势所诱发或加重。(3)至少符合以下一项:1)颈部被动活动抵抗或受限2)颈部肌肉的轮廓、硬度、紧张度及在主动和被动活动时的反应性有改变3)颈部肌肉存在不正常的压痛4)影像检查颈椎至少符合以下一项:一是前屈后伸位异常;二是曲度异常;三是骨折、先天异常、骨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其他疾病 临床实践中颈源性头痛诊断上部颈椎旁、乳突下后部、及头部压痛点是诊断颈原性头痛的重要依据。头颈部的外伤史疼痛范围符合分布规律神经根刺激症状影像学特点:对诊断晚期患者并不困难,但早期患者常不易见到异常表现。 颈源性头痛的治疗(一)一般性治疗对于病程较短,疼痛较轻的患者采取休息、头颈部针灸、牵引、理疗同时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推拿治疗急性期应以休息、制动、热疗及镇痛为主,起床应用颈围保护急性期过后可适当的活动 颈源性头痛的治疗(二)药物治疗三环类抗抑郁药、非甾体消炎药、抗癫痫药、肌肉松弛药对颈源性头痛有一点的治疗效果。 颈源性头痛的治疗(三)针灸、推拿 颈源性头痛的治疗(四)注射疗法1、颈椎旁病灶注射:C2横突穿刺注射、C2、3、4椎旁注射2、颈椎关节突关节注射:3、环枢椎间关节注射:4、环枕关节注射:需X线透视引导下做5、肉毒素A扳机点注射:(颈部骨骼肌紊乱) 颈源性头痛的治疗(五)神经阻滞1、枕神经阻滞:(1)枕大神经:定点为枕外隆突下2cm旁开2-4cm(2)枕小神经:(3)颈部硬膜外腔隙阻滞(盘源性) 颈源性头痛的治疗(六)颈神经毁损治疗用于诊断明确,神经阻滞实验阳性且经过保守治疗、各种注射无效者1、射频颈神经后内支热凝毁损治疗(1)关节突关节外侧(2)横突结节间沟2、脊神经后内支乙醇阻滞术 颈源性头痛的治疗(七)针刀治疗(八)健康教育1、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体位和工作体位2、注意自我保护和预防头颈部外伤3、急性损伤应及时治疗4、避免过度脑力劳动和长期精神紧张 总结提高诊断水平科学多元化治疗重视健康宣教 大蓟与小蓟凉血止血药 大蓟小蓟 大蓟和小蓟的区别大小蓟中药饮片的区别要点是:大蓟草茎粗,髓部疏松,叶缘具刺硬而长,冠毛玉白色,有光泽;而小蓟草茎细髓部小,叶缘刺短而软,冠毛白色无光泽。茎区别大蓟茎有纵条纹,密披白软毛; 小蓟茎直立,绿而带紫,被白色绵柔毛;叶区别大蓟叶互生,有羽状深裂,先端尖,边缘具不等长浅裂和针刺,基部渐狭,形成两侧有翼的扁叶柄。 小蓟叶互生,长椭圆状披针形,叶全缘或疏齿裂,其裂程度远比大蓟为浅,每齿具金黄色小针刺,其叶两面均有白色绵柔毛;花区别大蓟花两性,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全为筒状花冠,紫红色。 小蓟头状花序顶生,花单性,雌雄异株,与大蓟有别。 大蓟性味归经:苦、甘、凉。归心、肝经。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应用:1。用于血热所致的出血症。如吐血、咯血、崩漏、尿血等。尤多用于吐血、咯血及崩漏。本品寒凉而入血分,能凉血止血,可单用或配小蓟、侧柏叶等同用。2.用于热毒痈肿。本品能清热解毒、散瘀消痈。可单用,尤以鲜品为佳,亦可配其他清热解毒药同用。此外,近年还用以治疗肝炎、高血压等,有一定的疗效,取其清肝解毒,降压之功。用法用量:煎服,10~15g;鲜品可30~60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配伍效用大蓟配伍车前草:大蓟清热凉血,车前草清热利湿。二者配伍使用,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于治疗湿热所致之血尿等症。大蓟配伍生地:大蓟清热凉血止血,生地养阴清热凉血。二者伍用,有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疗各种出血症候属邪热引起者。 注意事项宜忌: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毒副作用:临床应用本品,煎剂口服后个别病人有胃胀不适感,加用生姜、陈皮、法半夏等可以减轻;少数病人空腹服用本品片剂后出现胃内不适或恶心等,改用饭后服药,可减轻。 小蓟小蓟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刺儿菜的地上部分。夏、秋季花期采集。洗净、晒干。生用或炒炭用。性味归经:苦、甘、凉。归心、肝经。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应用:与大蓟主治相同,常配伍使用。但小蓟兼有利尿作用,以治尿血、血淋尤宜。方如小蓟引子。其散瘀消痈之功效略逊大蓟。近代临床还以本品制成浸膏,治产后子宫收缩不全者有效;也可用于治高血压病。用法用量:同大蓟。 用药禁忌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其它应用方法:1、血热咳血、鼻出血、尿血;鲜根或全草2~4两捣烂绞汁,调蜜或冰糖炖热服。2、慢性肝炎午后潮热、失眠:鲜根1两水煎,调白糖服。3、乳痈:鲜全草和蜂蜜捣烂外敷。4、疔疮:鲜全草1~2两,水煎服;另用鲜根和冷饭、食盐少许,捣烂外敷。 十灰散组成: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根、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等分(9g)主治: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症。呕血、吐血、咯血等,血色鲜红,舌红,脉数。君:大蓟、小蓟——凉血止血化瘀臣:荷叶侧柏叶茜根白茅根(凉血止血)棕榈皮——收涩止血佐:栀子大黄(清热泻火,导热下行)丹皮——凉血祛瘀 小蓟饮子组成:生地黄、小蓟、滑石、木通、蒲黄、藕节、淡竹叶、当归、山栀子、甘草各等分(各9g)主治: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方义表析:君:小蓟(凉血止血、利尿通淋)臣:生地蒲黄藕节(凉血止血、兼能消瘀)佐:滑石竹叶木通(清热利水通淋)栀子(倾泻三焦)当归(养血和血,防寒凉太过)使:甘草(和中调药)'